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阴大伟  黄体钢 《天津医药》2005,33(5):322-32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的破裂、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完全或不完全阻塞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在病理生理上是一个连续体,以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不稳定为基本病理生理特点,以急性心肌缺血为共同特征。而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破裂的发生是ACS发生最重要的始动机制。易损斑块是指有易于发生血栓倾向以及可能快速进展成为罪犯斑块的那些粥样病变。笔者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以斑块损伤破裂,其内或其下出血、血管痉挛,导致血栓形成,完全或不完全堵塞冠状动脉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人群的不断扩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例明显上升,同时急性冠状动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是血管壁的一个慢性炎症.动脉内膜对损伤做出反应的结果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炎症贯穿整个始终,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破裂、血栓形成有关。易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病理生理基础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诱发血栓形成导致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以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为表现的非ST段抬高ACS.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使粥样斑块中具有高促凝作用的脂核部分与血液循环中的血小板及凝血蛋白接触,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近年来,随着对ACS病理生理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治疗方法也有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相丽  黄体钢 《天津医药》2001,29(12):756-75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冠脉造影显示,引发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粥样斑块,大多数仅造成70%以下的冠脉狭窄,不稳定的粥样斑块及在其基础上形成血栓是主要原因。致斑块不稳定的因素很多,本文重点讨论基质金属蛋白酶对其影响。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是包括不稳定心绞痛,非Q波心肌梗死和Q波心肌梗死的一系列临床病征.许多患者的临床症状各异,其冠状动脉却具有非常相似的病理生理改变,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稳定转为不稳定,继而破裂导致血栓形成.血小板的激活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血小板活化的测定可以为我们提供有关患者动脉内血栓斑块不稳定性情况、血栓栓塞风险性、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和反应性以及患者对溶栓药物治疗的反应性等多方面的信息.因此血小板标志物在早期预警血管病变和ACS的发生及其疗效观察方面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是包括不稳定心绞痛,非Q波心肌梗死和Q波心肌梗死的一系列临床病征.许多患者的临床症状各异,其冠状动脉却具有非常相似的病理生理改变,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稳定转为不稳定,继而破裂导致血栓形成.血小板的激活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血小板活化的测定可以为我们提供有关患者动脉内血栓斑块不稳定性情况、血栓栓塞风险性、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和反应性以及患者对溶栓药物治疗的反应性等多方面的信息.因此血小板标志物在早期预警血管病变和ACS的发生及其疗效观察方面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心梗)或猝死。近年来的研究使人们对ACS从概  相似文献   

11.
张会敏  陈满华 《河北医药》2006,28(6):497-49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me,ACS)系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应激破裂所导致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两种临床状态.  相似文献   

12.
炎症因子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已发现作为中性粒细胞活化标志物的髓过氧化物酶能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全过程,且能用于预测不稳定斑块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等。  相似文献   

13.
卢毅  卢佳姝 《中国药师》2010,13(7):1035-103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是指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引起血栓形成所导致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临床治疗中,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占有重要的地位,但PCI时球囊扩张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会引起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内膜、中膜损伤(置入支架更加重血管内皮损伤),引起强烈的血小板活化,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和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形成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非ST段抬高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MI)。随着人们对ACS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认识的逐渐深入,  相似文献   

1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是导致冠心病以及心血管病死亡的重要原因[1~3]。有关ACS的发生与发展尚不清楚,现多认为,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并非冠状动脉十分狭窄的基础上,粥样斑块破裂血管痉挛和随之发生的血小板黏附、聚集及继发性血栓形成是ACS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4,5]。其中粥样斑块破裂又被视为ACS发生中最主要的始动环节。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并因此导致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引发心肌缺血甚至梗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STEMI)、急性非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是包括不稳定心绞痛,非Q波心肌梗死和Q波心肌梗死的一系列临床病征.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较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大多患者常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有致心律失常作用,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步长稳心颗粒加比索洛尔治疗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对临床确诊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58例患者(观察组)和非冠心病者58例(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管腔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等测量,观察有无局部斑块形成、斑块大小以及致血管管腔狭窄的程度,比较两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及狭窄的发生率。结果5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发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粥样斑块形成、管腔狭窄、收缩期峰值流速改变等异常者55例,发生率94.8%,而对照组颈动脉发生上述异常者31例,发生率5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颈动脉硬化、狭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叶金朝  叶菲 《世界临床药物》2005,26(4):220-223,22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由粥样斑块破裂所致。脂核增大、纤维帽变薄和炎性细胞增多为其特征性病理改变。在不稳定性斑块破裂之前,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粥样斑块的形成机制包括内皮细胞激活、脂核形成、低密度脂蛋白(LDL)进入血管壁及其氧化、血管内细胞激活以及纤维帽破损等过程。治疗应针对其细胞生物学变化,如改善内皮细胞功能、降低血液LDL水平,减少血管壁中的LDL、加速胆固醇的逆转运以及抑制LDL的氧化、炎性细胞因子生成和血栓形成,以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发病机制是脂质代谢异常,在凝血、炎性反应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冠状动脉内膜上形成粥样斑块,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会致冠状动脉管腔严重狭窄、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发生一系列的症状,如胸闷、胸痛等,甚至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而危及生命。其中以心前区疼痛、憋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