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内皮细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是促使血管发育和新生血管形成的最重要物质。VEGF在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并受多因素的调控和影响。氧浓度可进行多环节的调控,高氧抑制VEGF的表达,低氧促进VEGF的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允许作用使VEGF能最大程度地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此外,雌激素、转化生长因子-β、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胎盘生长因子和血管紧张素II等均对VEGF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对VEGF与早产儿视网膜病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VEGF的一些内科治疗方法已开始动物实验研究,为早产儿视网膜病的早期干预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早产儿生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水平的动态变化,为早期诊断及预测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提供依据。方法 从2006年6月至2007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病房的早产儿中按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确认研究对象。将出生体重≤2 000 g或胎龄≤34周的患儿进行ROP筛查,将发生ROP患儿作为ROP组;选取与ROP组胎龄和出生体重相匹配的早产儿作为ROP对照组。将未发生ROP的早产儿根据胎龄分为<32周,~33+6周和~36+6周3个胎龄组。所有入选早产儿生后第7、14、21、28和35天分别进行采血,分离血清,经ELISA法检测血清VEGF和PEDF的水平。采用SPSS 13.0中混合线性模型 重复数据测量、相关性分析、t检验和单变量方差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入选的早产儿共170例,其中6例在生后14 d内自动出院失访而排除,11例发生ROP。未发生ROP的153例早产儿中,<32周54例,~33+6周48例,~36+6周51例。各胎龄组血清VEGF水平随日龄的增长而下降(r=-0.167,P=0.000),与第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4天,P=0.010;第21天,P=0.000),而自21 d起基本保持稳定;血清PEDF水平在生后14 d内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713),14 d后随日龄的增长而升高(r=0.287,P=0.000),与第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21天,P=0.008;第28天,P=0.001;第35天,P=0.000)。胎龄对VEGF和PEDF水平的影响较出生体重显著,胎龄越小,生后血清VEGF和PEDF水平越高,在出生体重的协同作用下,胎龄与VEGF和PEDF水平均呈负相关(r=-0.162,P=0.027;r=-0.165,P=0.024)。早产儿生后PEDF/VEGF比值恒定,且随日龄的增长而升高(r=0.237,P=0.000)。ROP组血清VEGF(P=0.000)水平在生后21 d均较ROP对照组低,且随日龄的增长反有上升; PEDF水平随着日龄的增长未能体现上升趋势;PEDF/VEGF比值在生后第7天显著升高(P=0.036),生后35 d内随着日龄的增长反有下降(r=-0.449,P=0.047)。结论 发生ROP的早产儿血清VEGF、PEDF水平以及PEDF/VEGF比值在生后1~3周可有变化趋势的改变,提示若早产儿生后血清VEGF水平较同胎龄者低,且随着日龄的增长反有升高,PEDF水平随着日龄的增长未能升高,PEDF/VEGF比值在第7天显著升高,在生后28 d内随着日龄的增长反有下降,可能预示着ROP的发生。这可能有助于临床医生更早地预测ROP的发生,从而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和减轻ROP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多发生于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是导致儿童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重要原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是其主要的病理特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通过控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在新生血管形成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玻璃体内注射VEGF抑制剂及生后早期提高早产儿血清IGF-1水平是防治ROP的有效方法.该文以国内外相关研究为背景,综述VEGF及IGF-1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以及针对其作用机制而采取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高氧诱导视网膜异常新生血管化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变化,探讨VEGF在高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150只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氧诱导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各75只。氧诱导模型组大鼠吸入浓度(80±2)% 7 d,随后在正常空气环境。视网膜铺片ADP酶染色了解视网膜血管形态改变;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定量反映视网膜血管增生情况,判断建模成功。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反映视网膜VEGF 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氧诱导模型组7日龄时视网膜血管明显收缩、阻塞,出现大片无灌注区;14日龄见新生血管形成;苏木精-伊红染色见模型组14日龄大鼠视网膜出现较多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RT-PCR结果显示,氧诱导模型组7 d时VEGF mRNA转录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停氧后逐渐增强。VEGF mRNA的表达在新生血管发生前升高,随新生血管退行逐渐下降。结论:未成熟视网膜VEGF mRNA的转录水平与组织氧状态呈密切负性相关关系;停氧后视网膜的相对缺氧导致VEGF mRNA转录上调,促使视网膜血管病理性增生。VEGF的异常表达在ROP的新生血管化进程中起重要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4):371-374]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1)
目的研究持续吸入75%氧对新生大鼠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VEGFR1和VEGFR2)表达的影响,探讨较高浓度吸氧对肺血管发育的影响及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关系。方法新生足月Sprague-Dawley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生后12h开始持续吸入75%氧气。分别于实验开始后的7d、14d和21d处死留取肺组织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VEGF及其受体蛋白表达,RT-PCR检测其mRNA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肺组织结构发生类似"新型"BPD的病理改变。75%氧暴露21d时,VEGF(10.9±2.7vs30.8±6.4)、VEGFR1(5.4±1.4vs15.6±3.4)和VEGFR2(11.3±2.6vs21.7±4.5)的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VEGF(1.6vs3.3)、VEGFR1(0.4vs6.6)及VEGFR2(0.5vs4.9)的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在新生大鼠中,长时间吸入较高浓度氧可能通过抑制肺血管发育导致B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持续吸入75%氧对新生大鼠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VEGFR1和VEGFR2)表达的影响,探讨较高浓度吸氧对肺血管发育的影响及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关系。方法:新生足月Sprague-Dawley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生后12 h开始持续吸入75%氧气。分别于实验开始后的7 d、14 d和21 d处死留取肺组织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VEGF及其受体蛋白表达,RT-PCR检测其mRNA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肺组织结构发生类似“新型”BPD的病理改变。75%氧暴露21 d时,VEGF(10.9±2.7 vs 30.8±6.4)、VEGFR1(5.4±1.4 vs 15.6±3.4)和VEGFR2(11.3±2.6 vs 21.7±4.5)的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VEGF(1.6 vs 3.3)、VEGFR1(0.4 vs 6.6)及VEGFR2(0.5 vs 4.9)的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在新生大鼠中,长时间吸入较高浓度氧可能通过抑制肺血管发育导致BPD的发生。[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1):927-93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效果及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出生行抗VEGF治疗的ROP患儿15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首次抗VEGF治疗后随访周期内ROP复发与否分为复发组(24例)和非复发组(135例),比较分析2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抗VEGF治疗ROP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单次抗VEGF治疗后,所有159例患儿均显示附加病变消退。24例(15.1%)抗VEGF治疗后复发,复发平均时间为治疗后(8.4±2.6)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眼底出血、总用氧时间较长是ROP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而妊娠高血压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 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治疗ROP是有效的。术前眼底出血和氧疗时间较长可增加ROP复发的风险,而对于妊娠高血压对ROP复发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实体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相关,但其与儿童急性白血病的 关系尚不明确。本实验通过检测VEGF及其受体fms样酪氨酸激酶受体(Flt 1)及含激酶插入区受体(KDR)在儿 童急性白血病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发生与预后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抗白血病治疗新靶点 提供思路。方法 采用RT PCR法检测21例初发和复发、20例缓解后白血病患儿和5例健康儿童骨髓单个核细 胞VEGF、Flt 1、KDRmRNA的表达。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述患儿及20例正常儿童外周血VEGF蛋白浓度。 结果 健康儿童骨髓单个核细胞均未检测到VEGF及其受体Flt 1,KDR的表达。90%(19/21)初发/复发白血病 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表达VEGF,86%(18/21)表达Flt 1,30%(6/20)缓解后白血病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表达 VEGF,15%(3/20)表达Flt 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01)。初发/复发组VEGF和Flt 1阳性率与正常组 [0%(0/5);0%(0/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01),而缓解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白血病患 儿未检测到KDR表达。初发/复发组血浆VEGF浓度为405±270pg/mL,高于缓解组(136±98pg/mL,P<0.01) 和正常组(91±41pg/mL,P<0.01)。缓解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白血病患儿表达VEG 相似文献
9.
阴怀清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2,29(4):183-18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主要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种细胞因子,具有促进内细胞增殖、分化,增加微血管通透性及诱导血管生成等功能。VEGF及其受体(VEGFRs)在多种肿瘤细胞均有较高水平的表达,且与肿瘤的复发、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最近国外学者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印迹法、固相放射免疫分析等方法,对不同类型及不同时期的折血病患者外周血及骨髓标本的VEGF及VEGFRs进行了测定及分析,认为VEGF及VEGFRs与不同类型白血病的治疗、复发及预后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产儿气管内分泌物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以及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至2009年住院的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早产儿50例,收集其气管内分泌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VEGF表达.结果 早产儿治疗4周后,42.6%(20/47)有BPD,其气管内分泌物中VEGF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无BPD的患儿.结论 早产儿VEGF表达降低可能是BPD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ROP remains a major cause of childhood blindness worldwide. The smallest, sickest infants develop the most severe forms of zone 1 ROP. Such eyes may not be successfully treated by near confluent laser to the avascular retina (current standard of care).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肾母细胞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1)的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33例肾母细胞瘤、瘤旁组织和6例正常肾组织中VEGF、Flk-1表达和MVD计数.观察并分析三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33例肿瘤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81.8%,Flk-1阳性表达率69.7%,瘤旁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9.1%,Flk-1阳性表达率6.1%,6例正常肾组织VEGF及Flk-1均为阴性表达,三者之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织MVD值29.7±12.4,瘤旁组织MVD值10.3±9.6,正常肾组织MVD值9.8±2.3.肿瘤组织的血管密度与后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VEGF表达与Flk-1、MVD计数正相关,Flk-1与MVD表达正相关,VEGF、Flk-1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及转归之问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肾母细胞瘤中VEGF及其受体Flk-1呈高表达,血管生成增多,VEGF、Flk-1表达与MVD密切相关,提示VEGF及其受体Flk-1参与肾母细胞瘤的血管形成过程,促进血管生成,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3.
用蛋白印迹技术初步评价肝母细胞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观察小儿肝母细胞瘤(pedo-hepatoblastoma)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C,VEGF-C)及其受体Fh4(又称VEGF-R3)蛋白的表达,初步评价其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及检测的意义。方法用蛋白印迹技术检测26例小儿肝母细胞瘤、瘤旁肝组织及20例正常对照组织中蛋白的表达。结果19例肝母细胞瘤有明显的VEGF-C蛋白印迹(73.1%),7例瘤旁肝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VEGF-C蛋白印迹(26.9%);21例肝母细胞瘤有明显的Fh4蛋白印迹(80.8%),6例瘤旁肝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Flt4蛋白印迹(23.1%)。20例正常对照组织中均不与VEGF-C和Fh4反应,而没有蛋白表达。结论VEGF-C和Fh4在肝母细胞瘤中呈高表达,可能在肝母细胞瘤分化、浸润及病理组织类型中起作用;其蛋白的检测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LEH Smith 《Acta paediatrica (Oslo, Norway : 1992)》2002,91(S437):26-28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 is a blinding disease, initiated by delayed retinal vascular growth after premature birth. There are both oxygen-regulated and non-oxygen-regulated factors, which contribute to both normal vascular development and 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 One important oxygen-regulated factor, critical to both phases of ROP, i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 critical non oxygen-regulated growth factor is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1). In knockout mice, lack of IGF-1 prevents normal retinal vascular growth, despite the presence of VEGF, important to vessel development. In vitro , low IGF-1 prevent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induced activation of Akt, a kinase critical for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survival. Premature infants who develop ROP have lower levels of serum IGF-1 than age-matched infants without disease.
Conclusion : IGF-1 is critical to normal vascular development. Low IGF-1 predicts ROP and restoration of IGF-1 to normal levels may prevent ROP. 相似文献
Conclusion : IGF-1 is critical to normal vascular development. Low IGF-1 predicts ROP and restoration of IGF-1 to normal levels may prevent ROP. 相似文献
15.
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一种与早产儿相关的眼部疾病,特点是在视网膜发育过程中血管异常的发生,重症者可引起视网膜脱离而失明,是儿童视力障碍和失明的主要原因.ROP是一个复杂的疾病,除了目前发现的吸氧、胎龄小、低出生体重、细胞因子等因素以外,促红细胞生成素、感染等因素均是可能影响本病发生的因素,根据其发病机制,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已愈发重要,现就ROP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