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育政策调整对广州市2013—2018年出生活产儿数变化影响,为妇幼健康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市2013—2018年所有助产机构住院分娩活产数,活产数资料来自于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广州市所有助产机构上报的《住院分娩情况月报表》,描述活产数总体变化趋势,分析各年高龄产妇比例和二孩出生比例的变化情况。结果 2013年活产数219 348人,2014年增加17 448人(8.0%),2017年环比增长21 899至281 940人(8.4%),2018年活产数246 983人,比2017年减少34 957人(12.4%)。高龄产妇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P0.001),2013年为9.8%,2016年为13.8%,2017年达到最高值18.5%。二孩产妇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P0.001),其中二孩比例从2013年的42.7%上升到2017年的60.3%。结论 "全面二孩"对广州市出生活产儿数变化影响明显,高龄产妇比例和二孩产妇比例总体在增加,但2018年有回落,政府部门应根据生育政策的变化,适当调整妇幼健康服务资源配置和保健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13-2016年武汉市产科床位与人力资源配置和利用以及变化情况,为迎接生育高峰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2016年武汉市全部助产机构产科服务总量和基本情况数据,计算相关指标分析武汉市产科床位和人力资源配置及利用的变化。结果 2013-2016年全市活产数逐年增长,其中公立三级明显增长,公立一级及未评逐年递减。全市每千活产床位数逐年递减,公立二级、一级及未评和民营每千活产床位数均高于公立三级。全市产科床位使用率维持在70.0%~73.0%之间,其中公立三级最高维持在90.0%左右。相比2014年,2016年全市每千活产医生数减少,产科医生年人均门诊量和助产服务效率增加,年人均担负床位数减少,其中公立三级3项指标均高于公立二级、一级及未评和民营。结论调整生育政策对武汉市公立三级和一级及未评的助产机构影响大,其中公立三级床位利用相对紧张,产科医生相对不足,而公立一级及未评存在产科床位和人力闲置,并逐步停止助产服务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生育政策时期产妇特征及妊娠结局相关指标变化情况,评价两次生育政策调整效应。方法调查现场为湖北和甘肃两省6所助产机构(三级医院各1所,二级医院各2所),调查对象为2013-2016年在这6所助产机构分娩的部分产妇及新生儿。调查内容为产妇特征及妊娠结局相关指标,所有资料均来源于医疗记录,即通过查阅产科分娩登记簿收集相关资料。综合考虑两次生育政策调整时间及妊娠周期等因素,研究将整个时段划分为独生子女政策期(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单独二孩政策期(2014年10月至2016年7月)、全面两孩政策期(2016年8月至2016年12月),描述在这三个阶段中产妇特征及妊娠结局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纳入分析的产妇共计29 895名(分娩活产新生儿30 532名),其中高龄产妇占比为9.6%,经产妇占比39.0%,早产发生率9.0%,低出生体重发生率7.7%。三个阶段(独生子女政策期,单独二孩政策期,全面两孩政策期)高龄产妇占比从8.6%升至9.6%再升至12.3%(χ_(趋势)~2=-6.5,P0.000 1)、经产妇占比从34.9%升至39.7%再升至46.9%(χ_(趋势)~2=-13.5,P0.000 1);三个阶段早产发生率(依次为9.5%,8.4%和9.7%)、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依次为7.5%,7.9%和7.6%)未见上升趋势,1分钟Apgar评分[依次为(8.7±0.9)分,(8.8±1.0)分,(8.9±1.5)分]未见下降趋势。按助产机构分层分析发现,2所三级和2所二级助产机构高龄产妇及经产妇占比在三个政策阶段呈上升趋势(全面两孩政策期较独生子女政策期升幅范围分别是24.3%~97.4%和28.1%~75.2%);其余2所二级助产机构(1所年均分娩量100余例,另1所紧邻三级助产机构)未见相应升势;全部6所助产机构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均未见上升趋势,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均未见下降趋势。结论生育政策调整后,尤其是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之初,经产妇、高龄产妇占比明显上升;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未见上升、Apgar评分未见下降,提示生育意愿集中释放初期,母婴安全得到保障;仍需继续监测生育政策调整的后续效应,以优化资源配置、持续保障母婴安全与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北京市助产机构产科床位资源现状,为政府出台应对生育高峰的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统一问卷对北京市所有助产机构进行现况调查,同时收集2013年10月、11月及2014年10月、11月所有机构产科住院病历相关数据。结果北京市活产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4年全年达248 814人,各级助产机构床位数也呈增加趋势,但床位增加比例不能满足活产增加比例。相比2013年,除外一级机构病床周转次数略有降低外,各级助产机构无论产科病床周转次数还是病床周转率均有所增加,二三级助产机构产科病床周转次数分别达61.28、86.67,病床周转率分别达到88.85%、108.83%;相比2013年,病床效率指数除一级机构无变化外,各级助产机构均有增加,二三级助产机构分别为2.72、5.55。2015年每千活产拥有产科床位数相比2013年,除一级机构外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目前三级机构数值最低,为15.23张;除一级机构外,各级助产机构每床活产数均较2013年有所增加,三级机构增加最多,每床活产数增加5人,现为66人/张;三级、二级、一级、营利性机构产科床位供需比值分别为:0.80、1.03、7.51、2.56。结论北京市产科床位配置不足,二三级助产机构产科床位处于高效运行阶段,一级及营利性助产机构产科床位还有使用空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中国生育政策调整实施后,部分大中城市妇幼保健机构产科医生工作负荷和变化情况,为加强辖区妇幼健康服务资源配置和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和2016年监测项目地区全部助产机构的服务总量和基本情况数据,比较妇幼保健机构和其他各类公立或民营助产机构产科医生工作负荷和变化情况。结果 2014和2016年妇幼保健机构的活产数占比分别为35.3%和36.8%。妇幼保健机构的助产服务效率、年人均门诊量和年人均负担床日数均远高于其他各类公立或民营助产机构。相比2014年,2016年妇幼保健机构产科医生同比增加16.8%,助产服务效率和年人均门诊量增加,而年人均负担床日数有所降低。结论监测地区妇幼保健机构在提供助产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比2014年,2016年妇幼保健机构的产科医生虽然得到一定补充,但仍存在产科医生工作负荷加重,且工作负荷远高于其他各类公立或民营助产机构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生育政策调整前后在助产医院分娩的产妇分娩方式的差别。方法收集12家助产医院23 839例分娩产妇的病历资料,其中2012年11-12月分娩产妇10 821例,代表"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前的情况;2014年同期分娩产妇13 018例,代表政策实施后的情况。比较不同时期产妇分娩方式的差异。结果阴道分娩的比例由"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前的54.2%上升到政策实施后的59.2%;采用剖宫产的比例则从政策实施前的45.8%下降到实施后的40.8%,其中初产妇剖宫产的比例明显降低,由政策实施前的42.9%降低到34.3%。剖宫产减少主要应归功于无医学指征剖宫产的减少,从政策实施前的18.0%降低到政策实施后的11.2%。与2012年相比,2014年有既往剖宫产史的比例由9.8%增加到15.0%,孕期有合并症的比例由48.8%增加到51.8%。结论与2012年11-12月相比,2014年11-12月的阴道分娩比例增加、剖宫产比例减少,有孕期合并症和瘢痕子宫的产妇增多,提示"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对产妇结构和生育行为已产生影响,产科工作难度增加,城区助产医院应该采取措施,应对助产形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了解泉州市各级助产医疗机构产科人力资源及服务情况,对产科服务能力做出客观评价,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市各级助产技术机构的产科人力资源配置与服务数量进行全面调查。结果产科医生与护士"助产服务效率"以县级医院最高,市级及以上医院次之,乡镇卫生院最低,表明产科人力资源不足与浪费并存;产科医生职称分布与医院等级相关,医院等级越高,高职称医生占比越高,但全市产科医师中级及以上占比仅42%,高年资医生总体不足;产科服务高度集中在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且逐年增加,2013年达80.2%。结论应合理调整全市助产机构的数量与布局,加强产科队伍建设,加强助产技术培训,缓解产科医疗服务供需矛盾,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全面了解广东省助产技术服务资源现状,为优化资源配置、助产机构分级管理和有效应对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广东省内所有助产机构类别、助产技术服务级别、产科床位、人力资源及分娩量等情况,分析不同区域、类别和层级机构的资源配置及服务能力现状。结果助产技术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每千常住人口产科床位数0.42张,医护比1∶1.1,助产技术服务能力自评为一级、二级和三级的分别有1078家(56.7%)、587家(30.9%)和164家(8.6%),未达到一级标准的有73家(3.8%),随着级别的上升每千分娩量医师和护士数下降,医护比在上升;一级和二级助产机构应对分娩量上升的空间较大。结论助产技术服务资源分布不均、不足与过剩并存,应加强对一、二级助产机构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切实促进分级诊疗的落地,系统提升应对全面二孩政策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将进一步增加,产科床位资源面临挑战。本文基于出生人口的变化情况,采用卫生服务需求法对产科床位资源配置需求与缺口进行测算。结果显示,2016—2020年需再新增配置73 478~99 004张产科床位才能满足服务需求,建议配置的产科床位主要向中、东部地区倾斜,同时适当调整床位在不同级别、类别助产机构的比例,并完善分级诊疗机制,从而缓解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产科接诊压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北京市丰台区助产医疗保健机构在危重孕产妇抢救方面的整体水平.方法 ①定量分析:利用<北京市医院产科工作质量季报表>和<北京市助产医疗机构验收评估表>(2010年)对全区所有助产医疗、保健机构的行政管理、基本设备、技术技能及产科质量等进行统计;②定性分析:2010年上报危重孕产妇抢救病例,由北京市产科质量专家及丰台区产科质量专家组进行评审.结果 2010年全区12所助产医疗保健机构共有11 900例孕产妇分娩,产科危重症抢救103例,发生率为0.87%.产科危重症病例的围产儿死亡率为38.83‰,明显高于全区产科平均水平5.29‰(χ2=25.533,P<0.001).产科危重症前3位分别为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结论 丰台区各级助产医疗保健机构的危重孕产妇抢救能力均达到北京市有关标准.危重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医务工作者应特别重视这些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生育政策调整后一孩、二孩产妇的构成及其不良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选取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6家助产机构2016年11-12月分娩的产妇,分为一孩组、二孩组,对其一般人口学资料、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健康状况等进行横断面调查,比较不同组别产妇构成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①参与调查的产妇中,一孩产妇占产妇总数的62. 9%,双独夫妇生育二孩者占4. 8%,非双独夫妇生育二孩者占31. 4%。3组产妇中非双独二孩组产妇年龄平均为33. 9岁,一孩初产妇组年龄平均为29. 8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②一孩初产妇组剖宫产率最低为29. 4%,双独二孩经产妇组剖宫产率为40. 6%,非双独二孩经产妇组剖宫产率最高为42. 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个二孩组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③当调整了其他危险因素之后,二孩经产妇组发生急产的比例是一孩初产妇组的8. 69倍,胎盘植入发生率是一孩初产妇组的1. 67倍,前置胎盘发生率是一孩初产妇组的1. 70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一孩初产妇组相比,二孩经产妇组发生死胎死产、胎盘早剥、胎盘粘连及危重症的比例没有明显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④当调整了其他危险因素之后,二孩经产妇组的新生儿发生转入NICU、新生儿败血症、出生缺陷、呼吸窘迫、巨大儿及早产的比例与一孩初产妇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生育政策的调整促进了剖宫产率的下降,但是产科、儿科将面临更多的妊娠不良结局,尤其是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及急产等,因而需要提升产科、儿科医疗质量,以保障母儿平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单独两孩政策对重点监测城市活产数变化的影响,为制定妇幼健康相关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结合中国-世卫组织2014—2015双年度合作项目"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对妇幼健康服务影响监测",选取北京市海淀区和朝阳区、深圳市、武汉市和成都市作为重点监测地区,收集辖区所有助产机构(共338家)内2013—2015年各季度活产数及2014年3季度以后各季度单独两孩活产数等相关数据,对活产数变化情况、单独两孩活产数占比情况、单独两孩活产对总活产增量的贡献率(占比)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各城市2014年总活产数较2013年均有所增长,2015年较2013年各城市情况不一。政策实施后,单独两孩活产数占比各城市不一,2014年下半年以北京最高(5.7%),2015年全年以成都和北京最高(15.2%和9.5%),深圳和武汉较低(5.5%和5.2%)。2014年下半年和2015年全年单独两孩活产数对总活产增量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17.7%和166.9%。结论单独两孩政策对重点监测城市活产数变化影响明显,且各城市受影响程度不一,其妇幼健康服务资源尤其是孕产期保健服务和助产服务资源面临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全面二孩政策下不同级别助产机构的分娩分布与护理人员的变动情况,探讨产科护理人力的应对策略。方法用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调查泉州市28家助产机构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的接生信息及护理人员基本信息,从产妇年龄、产次、孕周等方面分析不同级别助产机构间的差异,并分析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与二孩怀孕情况。结果泉州市各级助产机构初产分娩数占比呈下降趋势,≥二产分娩数占比呈增长趋势;市级助产机构初产分娩数占比高于县级、乡级;市级助产机构中早产儿(胎龄37周)、≥35岁高龄产妇占比较乡级、县级高;高龄产妇中早产儿占比高于35岁产妇;现有产科护理人员以大专、初级职称为主;助产机构级别越低,护理人员平均年龄越大,护理人员已怀孕二孩的人数越多。结论在全面二孩政策影响下,≥二产高龄产妇呈增长趋势,二产者高龄产妇占比多,护理人员自身也面临二孩生育压力,应加强高危孕产妇与早产儿管理,并加大产科护理人员的倾斜力度,合理搭配护理工作团队,以最大限度提高护理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昆明市产科服务现状,为政府出台应对生育高峰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统一调查问卷形式,对昆明市所有助产机构的服务数量、产科专业人员情况进行调查,采用Excel 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8-2014年期间,昆明市助产机构年度分娩量呈上升趋势,分娩量构成比最大的前3位分别是县区级、省市级和民营助产机构;全市2014年共有助产机构125家,产科床位3 299张,床位利用率以省市级医疗机构最高,民营医院及乡级医疗机构较低;全市共有产科医生952名,各类机构间产科医生助产服务效率平均101.18,其中省市级医疗机构最高(191.76),乡级医疗机构最低(40.35);全市从事产科服务的护理人员(含助产士)共1 597名,医生和护理人员比例为1:1.68,各类机构间产科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效率平均60.32,其中省市级医疗机构最高(85.70),部队医疗机构最低(32.08);全市产科人员中正高级职称占2.47%,副高级职称占6.67%,中级职称占25.54%,初级及以下职称占65.32%。结论 2008-2014年期间,分娩数量增加迅速,生育需求不断增长;产科服务能力有限,不同类别机构发展不平衡,资源不足与闲置共存;将通过调整布局、优化资源、服务类别分类管理、稳定人才队伍、强化培训、产科服务及管理流程优化再造等措施,缓解需求与资源矛盾。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二孩"政策逐渐开放以来中国北方某三甲医院高龄产妇及产次变化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2009—2016年在北京市某三甲医院住院分娩的16 059名孕妇。用趋势卡方检验探讨高龄产妇比例及二孩比例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共纳入该院8年间住院分娩产妇15 359名,高龄产妇比例为11.9%,二孩比例为16.8%。高龄产妇比例从2009年的9.3%升到2016年的21.6%,上升显著(P0.001),总体上升了132.3%,其中从单独二孩时期(2014—2015年)到全面二孩时期(2016年)呈明显上升趋势,升高了49.0%。二孩比例从2009年的10.6%升到2016年的37.7%,上升显著(P0.001),总体上升了255.7%,其中从双独二孩时期(2011—2013年)到单独二孩时期(2014—2015年)呈明显上升趋势,升高了147.2%。结论该医院8年间高龄产妇比例和二孩比例均显著上升,"二孩"政策实施带来的出生效应已经显现,为国家科学评估生育政策调整效应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生育政策调整前后分娩产妇的人数及特征变化,了解政策实施效果,为加强产妇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摘录首页病历资料的方法,选取2014—2017年贵州省某三甲医院产科住院分娩产妇信息,对各年份住院分娩产妇的特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近四年,入院分娩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共增加410人,增长率为11.61%,平均生产年龄逐年上升(P0.05);高龄产妇人数、生育二孩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高危因素发生情况发生变化,瘢痕子宫、胎儿宫内窘迫、妊娠糖尿病以及甲功异常产妇发生率逐年上升(P0.05),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巨大儿以及肝内胆汁淤积症等产妇发生率呈下降趋势(P0.05),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高危因素产妇发生率增加。结论生育政策调整后,尤其是"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促进育龄期妇女的生育积极性;重视患有多种高危因素的产妇,加强对高龄、二孩产妇、瘢痕子宫、胎儿窘迫、妊娠糖尿病以及甲功异常等高危产妇管理;加大产科投入,满足孕产妇卫生需求及提升面对高危产妇应对能力,保障产妇及新生儿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北京市朝阳区剖宫产现状,分析剖宫产指征,探讨北京市朝阳区剖宫产率的下降空间及控制的合理水平,旨在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方法:选取2006~2010年北京市朝阳区产科质量报表进行剖宫产率趋势分析。调查2012年2~7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助产机构分娩的病例,进行原始信息的现场采集和剖宫产指征的甄别。结果:2006~2010年北京市朝阳区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助产机构剖宫产率仍较高,为48.05%;民营助产机构剖宫产率为53.53%,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经剖宫产指征审核后,社会因素占14.79%,剖宫产指征掌握不准确占6.32%。主要原因依次为胎儿窘迫不存在或诊断依据不足、羊水过少诊断不准确、头盆不称诊断依据不足、初产头浮不是剖宫产指征以及试产时间不够或未试产。结论:通过组织外院专家对剖宫产指征进行严格审核和仔细甄别,发现通过压缩社会因素及剖宫产指征掌握不准确的原因,此次调查中剖宫产下降的比例为10%左右。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北京市朝阳区剖宫产的其他影响因素;依靠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自然分娩、强化技术培训,正确判断剖宫产医学指征;对民营助产机构加强监管,降低其剖宫产比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14年全国部分重点大中城市不同等级助产机构产科医生工作负荷情况,为制定妇幼健康相关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市、深圳市、武汉市和成都市作为重点监测地区,收集辖区所有助产机构内2014年各季度有关数据,对产科医生助产服务效率、产科医生年人均担负门诊量、产科医生年人均担负住院床日数指标进行分析,了解不同等级助产机构产科医生的工作负荷情况。结果共监测330家助产机构,公立三级助产机构产科医生助产服务效率和产科医生年人均担负门诊量和产科医生年人均担负住院床日数均最高,30.30%的公立三级助产机构拥有44.84%的产科医生和实际占有53.31%的产科床位日,承担了51.56%产科门诊量和52.25%分娩量。公立二级次之,公立一级及未评和民营相对较低。结论我国大中城市不同等级助产机构中产科医生工作负荷差异较大,公立三级助产机构的产科医生工作负荷最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研究大中城市全面两孩产妇妊娠期的主要高危情况及妊娠结局,为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世卫组织2016-2017双年度合作项目《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对妇幼健康服务影响监测项目》的数据进行分析。在北京市海淀区和朝阳区、深圳市、武汉市和成都市选择部分二、三级助产机构,每市分别调查至少2000例符合全面两孩政策且此次为第二次分娩的产妇个案,调查产妇基本人口学特征、孕产史、主要妊娠期合并症/并发症、主要产科并发症及妊娠结局,同时收集辖区所有助产机构内2016年所有产妇相关数据进行比对。结果 共调查8490名全面两孩产妇,30~35岁占42.74%,35岁以上高龄占31.54%;文化程度以大学本科及以上为主,占41.53%;家庭人均年收入以10万~和5~10万元为主,分别占40.00%和38.43%;有剖宫产史者占比48.48%。全面两孩产妇高龄发生率(31.50%)、中重度贫血率(2.85%)、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3.32%)、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15.41%)、前置胎盘发生率(2.31%)、剖宫产率(52.68%)、早产率(16.04%)、巨大儿发生率(6.08%)均明显高于所有产妇的相应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全面两孩孕产妇作为我国近几年生育政策调整出现的特殊人群,其高龄、高危、并发症发生率高以及由此造成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高的特点,应针对性的加强孕期管理及监测,尤其要加强对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及早产的重点预防与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11-2016年北京市朝阳区孕产妇死亡情况,了解死亡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及死亡率变化趋势,为提出有效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1-2016年朝阳区孕产妇死亡个案及评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6年朝阳区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非户籍人口下降明显,由48.80/10万降至0。户籍人口在2011-2015年由11.89/10万降至4.82/10万,但在2016年有所升高(9.06/10万)。分娩地点和死亡地点均以三级公立助产机构为主,其次是二级民营助产机构。非户籍人口死亡原因首位是产科出血,以直接产科原因为主,有37.5%为可避免死亡;户籍人口死亡原因首位是猝死,以间接产科原因为主,无可避免死亡。结论朝阳区孕产妇死亡率位于全国较低水平,通过加强孕产期规范管理,加强民营助产机构管理,打击非法行医,有望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