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析不孕症合并子宫肌瘤患者行肌瘤剔除术后的妊娠率,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治疗,对两组妊娠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后为71.43%,对照组术后为66.67%(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明显低于对照组26.1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不孕症合并子宫肌瘤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各项手术及临床指标,促进术后妊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有生育要求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手术治疗的98例具有生育要求子宫肌瘤患者的手术及术后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6例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52例患者采用经腹子宫剔除术(经腹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妊娠结局。结果腹腔镜组和经腹组患者的肌瘤数目、最大肌瘤类型、肌瘤大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经腹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的低于经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无或轻度粘连率(58.70%)显著高于经腹组患者(36.5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中度粘连、重度粘连的发生率小于经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妊娠率、术后流产率、术后自然流产率与经腹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再次妊娠时间显著短于经腹组患者(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质量、Apgar评分与经腹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有生育要求患者手术安全性高、有利于术后再次妊娠。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经阴道与经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扬州友好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96例,其中观察组46例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50例行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情况、住院花费、术后情况、肌瘤复发率及肌瘤残留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病率及镇痛剂使用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剔除的肌瘤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肛门排气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子宫肌瘤复发率、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剔除的肌瘤数多,而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创伤小,粘连发生率低。两种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子宫肌瘤的数目、大小及手术者的经验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TVM)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江苏省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行TVM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并纳入阴式组,随机选择同期在本院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41例纳入腹腔镜组。两组患者年龄、子宫肌瘤大小、阴道分娩史和盆腔手术比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阴式组和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及术后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阴式组剔除肌壁间肌瘤数多于腹腔镜组,而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显著少于腹腔镜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TVM具有微创、安全及经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1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兰芳  芦莉  白文佩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3):1741-174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效果,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症、并发症及微创性。方法:分析92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及94例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两组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发现盆腔粘连范围、粘连程度均高于开腹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组剔除直径大于10cm的肌瘤个数、子宫创面缝合例数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术后住院天数、恢复生活自理时间、恢复工作时间、使用止痛泵及发热情况腹腔镜组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病例110例,随访时间1~5年,肌瘤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时间短及安全的优点,但此术式需要良好的手术技巧,并且选择手术适应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时行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指征,并分析其临床可行性意义及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从2013年8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入院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者56例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抽取同一时间段行单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无子宫肌瘤合并症的产妇56例为对照组,观察并分析两组产妇手术前后中的四项基本生命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的临床表现有无差异。结果术中及术后两组产妇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观察组12.33%,对照组11.2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产妇的催产素使用量、手术前后发热率及血红蛋白值、红细胞压积、术后恶露持续时间、肛门通气及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剖宫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时间比对照组长,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分为单发和多发、浆膜下和肌壁间,不同部位、大小不同的子宫肌瘤剔除后,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产妇伤口愈合良好,均无产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当子宫肌瘤≤5cm时,行剖宫产手术并子宫肌瘤剔除术,不仅可以减轻患者再次手术的医疗费用及手术的痛苦,而且该手术方案安全可行,并没有因合并子宫肌瘤剔除术而增加手术风险。但当子宫肌瘤位于子宫下段且直径5cm时,手术风险较大,不推荐临床行剖宫产合并子宫肌瘤剔除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阴式子宫肌瘤剥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采用阴式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个数、剔除肌瘤最大直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率,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随访情况,术后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38.29±10.02)min、术中出血量(65.37±12.06)ml,对照组手术时间(69.42±12.39)min、术中出血量(93.06±16.32)ml,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剔除肌瘤个数、剔除肌瘤最大直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0.02±2.06)h、术后住院时间(3.82±1.01)d,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7.34±3.04)h、术后住院时间(7.06±2.04)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病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月经正常、子宫大小正常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术对盆腔粘连不孕的诊治价值,为有效提高输卵管通畅率、改善输卵管功能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盆腔粘连伴输卵管不通不孕患者14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腹腔镜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术,监测并比较两组间输卵管通畅率、总妊娠率、宫内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及受孕平均用时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输卵管通畅率91. 8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 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随访1年内研究组总妊娠率56. 76%及宫内妊娠率88. 09%高于对照组的40. 54%、66. 67%,异位妊娠率11. 91%及受孕平均用时(6. 63±0. 94)个月低于对照组的33. 33%及(9. 72±1. 3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 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 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术能够提高盆腔粘连不孕患者的输卵管通畅率,能提高总妊娠率及宫内妊娠率,减少异位妊娠的发生,缩短受孕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及安全性均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5月期间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诊治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应用舒适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96.69±5.85)min与对照组手术时间(98.23±5.52)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刘小萍 《医疗装备》2015,(16):116-117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子宫肌瘤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的肌瘤残留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及妊娠率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均可有效治疗子宫肌瘤,其中腹腔镜手术的子宫肌瘤残留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根据患者肿瘤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南通市瑞慈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4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抽样,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研究组患者予以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肌瘤残留率、肌瘤复发率、术后妊娠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106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应用阴道超声引导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率是1.89%,对照组复发率是16.98%,组间复发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具有显著应用效果,能够显著减少肌瘤残留与术后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6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硬币投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3例,观察组患者予以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子宫肌瘤治疗,照组患者予以开腹手术进行子宫肌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肌瘤残留、复发、妊娠结果。结果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肌瘤残留率为4.65%显著低于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的对照组的18.60%(P﹤0.05),观察组肌瘤复发率为11.63%、妊娠率为72.09%与对照组的25.58%、60.47%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6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13.95%与对照组的19例不良反应、44.18%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率较少,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均是良好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方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肌瘤残留率和术后并发症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腹腔镜微创子宫肌瘤剔除术在治疗子宫肌瘤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开腹肌瘤剔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2.61%,研究组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微创子宫肌瘤剔除术,能够剔除肌瘤,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内分泌激素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的患者为对照组,52例采用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内分泌激素和血流动力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T0、T3时间点,两组E_2、FSH、L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T1、T2时间点,两组E_2、FSH、L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与T0、T3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对照组与T0、T3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T0和T3时间点,两组DBP、SBP、HR、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T1、T2时间点,两组DBP、SBP、MAP、H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与T0、T3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与T0、T3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应用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中,麻醉效果理想,对患者内分泌激素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异位妊娠术的临床可行性及应用价值,为异位妊娠患者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临床效果好的治疗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有生育要求的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传统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改良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手术治疗。计算两组患者术后1、3 d血β-h CG下降率,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血β-h CG恢复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后输卵管通畅情况。术后随访12个月,了解两组患者术后宫内妊娠及再次异位妊娠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减少,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但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 d血β-h CG水平下降率分别为(67. 34±9. 05)%、(92. 26±12. 2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 44±8. 05)%、(86. 36±10. 93)%,术后血β-h CG恢复时间(14. 32±1. 74) 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6. 05±2. 03) d,术后输卵管通畅率96. 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 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患者宫内妊娠3例,对照组患者宫内妊娠1例,两组均未有再次异位妊娠情况发生。结论改良腹腔镜异位妊娠术能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术中电凝术的使用频次,术后患者输卵管通畅率高,复发率低,临床切实可行,治疗效果确切,其对于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分析腹腔镜与开腹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60例患者设立为腹腔镜组,另选同期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58例患者设立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手术观察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使用镇痛药比率低,术后排气快,患者发热率低,住院时间短,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手术时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性(P>0.05).腹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与开腹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差异较大,腹腔镜手术明显优于开腹手术,具有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患者痛苦少等优势,临床医生可在临床中根据手术适应证情况确定手术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江莉 《中国妇幼保健》2018,(19):4531-4533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观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兰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NE、Ang II、ET-1水平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NE、Ang II、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3个月肌瘤复发率和残留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且对患者血管应激反应影响小,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亮丙瑞林联合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对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EM)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效果的影响,为腹腔镜术后对卵巢功能予以有效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1月大同市一医院92例OE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治疗,研究组采取亮丙瑞林+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后血清性激素指标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及卵巢基质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PSV)和窦卵泡数(AFC);术后12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统计对比再次妊娠时间及再次妊娠率、术后12个月、18个月疾病复发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血清LH、E2、F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LH、E2水平较术前降低,FSH水平较术前增高,且研究组血清LH、E2水平较对照组高,FSH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前两组P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两组PSV较术前增加,且研究组较对照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前两组AF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两组AFC较术前减少,且研究组AFC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再次妊娠时间较对照组少,再次妊娠率76. 09%较对照组的45. 6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术后12个月、18个月疾病复发率4. 35%、8. 70%较对照组的19. 57%、26. 0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联合采用亮丙瑞林及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对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予以治疗,可抑制血清性激素水平波动幅度,保护卵巢储备功能,提高妊娠率,减少疾病复发,改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阴式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微创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08年10月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45例(阴式组)及同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45例(腹腔镜组)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50例(腹式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率。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最短,开腹组手术时间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阴式组最少,腹腔镜组次之,且均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阴式组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短于开腹组;术后排气时间阴式组最短,腹腔镜组次之,均短于开腹组;术后住院时间阴式组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后病率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经过改变术前阴道消毒方法后术后病率、盆腔感染率显著下降,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