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联合等离子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优势和安全性.方法 GnRHa组术前应用GnRHa联合宫腔镜双极电切除子宫黏膜下肌瘤26例(0型或1型,其中0型17例),肌瘤直径约2.2~4.5cm;非GnRHa组术前不采用GnRHa直接用等离子宫腔镜双极电切除子宫黏膜下肌瘤22例(0型或1型,其中0型13例),肌瘤直径2.1~4.2cm.结果 GnRHa组术中膨宫液总用量2 500~5 000mL,平均3 200mL,平均膨宫液吸收量820±142mL,手术时间20~70min,平均43±15min,术中出血量20mL,非GnRHa组患者术中膨宫液总用量2 800~7 000mL,平均5 000mL,平均膨宫液吸收量1 450±235mL,手术时间35~85min,平均58±18min,术中出血量50mL,术后随访3个月,2组患者均无明显肌瘤复发.结论 GnRHa联合等离子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具有安全、损伤小、恢复快、高效率等特点,宜于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腹腔镜监护下行宫腔镜对体积大、宫腔操作复杂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监护下行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31例,其中0型3例,Ⅰ型19例,Ⅱ型9例.肌瘤大小3.5~5.8 cm.结果 各类黏膜下子宫肌瘤均一次手术成功,术中出血量20~250 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24个月.术后满意率0~Ⅰ型为100%,Ⅱ型为88.9%.结论 腹腔镜监护下行宫腔镜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安全、可靠,是治疗体积大、宫腔操作复杂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英  刘芯凤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5):3894-3895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9月~2009年11月收治的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126例,其中0型45例(A组),Ⅰ型46例(B组),Ⅱ型35例(C组),均采用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A、B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C组,且住院时间明显短于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组满意率分别为97.8%、95.7%,略高于C组的91.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尤其适用于0型及Ⅰ型黏膜下肌瘤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30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0型99例,Ⅰ型134例,Ⅱ型67例,均行宫腔镜电切手术,观察患者术中情况以及术后治疗效果。结果术前205例(68.3%)患者有异常子宫出血(AUB)的表现,贫血患者77例(25.7%),74例(24.7%)患者表现为自然流产,99例(33.0%)患者表现为不孕。300例手术中,手术时间为(22.2±7.0)min,术中出血(12.9±4.3)ml,0型和Ⅰ型子宫黏膜下肌瘤一次成功切除,有4例Ⅱ型子宫黏膜下子宫肌瘤行二次电切术。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2年,成功随访152例,其中术前有AUB表现的患者111例,术后月经改善91例(82.0%);有生育要求患者92例,术后妊娠47例(63.0%)。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安全可靠,是子宫黏膜下肌瘤治疗的首选手术方法,该手术可以改善患者月经以及促进生殖预后,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宫腔镜双极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239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宫腔镜双极电切除治疗239例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行宫腔镜下双极电切除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23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0型126例,Ⅰ型72例,Ⅱ型41例,全部病例均采用宫腔镜下双极电切术进行治疗,对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0型和Ⅱ型与Ⅰ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32,P>0.05)、Ⅱ型手术时间明显长于0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68,P<0.05);出血量及住院时间:0型和Ⅰ型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Ⅱ型、住院时间明显少于Ⅱ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982,t=-11.6916;P<0.05);术后随访3个月,3种类型子宫黏膜下肌瘤经过治疗后,肌瘤残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1267,P<0.05);0型和Ⅰ型痛经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6%和95.83%,与Ⅱ型68.2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6869,x2=16.3021;P<0.05)。结论:宫腔镜下双极电切术对于0型及Ⅰ型黏膜下子宫肌瘤疗效好,出血量少,恢复快,术前肌瘤分型对于估计手术难、易程度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致严重低钠血症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患者106例,其中3例发生严重低钠血症.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总结处理方法.结果 106例患者中术后严重低钠血症发生率为2.8%(3/106),患者于术后约1h出现恶心、呕吐,查血钠均低于110 mmol/L,膨宫液用量为8000~ 10000 ml,排出量为6300~7500 ml.3例患者均立即给予处理,1例患者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及0.9%氯化钠,并间断注射呋塞米后15h血钠逐渐恢复正常;2例患者静脉滴注3%氯化钠及15%氯化钾,并注射呋塞米后12h血钠恢复正常,症状消失.结论 避免严重低钠血症的发生一方面可通过术中及时监测膨宫压力、膨宫液体出入量、严格控制手术时间、使用0.9%氯化钠膨宫、预防性使用呋塞米等方式,另一方面术者要提高自己的手术技能,术前认真评估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水中毒的发生原因、诊断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宫腔镜电切术并发急性水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中,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术3例,宫腔镜黏膜下肌瘤电切术1例;4例患者灌流液差值均≥1000ml,平均3050ml。4例患者经及时诊断与抢救治疗,均获得痊愈。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水中毒的发生与灌流液差值、手术创面静脉窦开放情况及膨宫压力有关,严格控制灌流液差值、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膨宫压力是预防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采用宫腔镜电切治疗的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一次性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69(20.7±8.5)min,术中出血量5~ 49(15.5±5.0)ml.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8%(4/106),其中一过性发热1例,子宫穿孔1例,低钠血症2例.患者随访时间3~24(10.5±3.0)个月,患者满意率为92.5%(98/106).结论 宫腔镜电切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手术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9,(3):285-286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3%(P <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对黏膜下子宫肌瘤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之间收治的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200例,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6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电切术对黏膜下子宫肌瘤进行治疗,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可以将其作为黏膜下子宫肌瘤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单极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宫内各种良性病变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对 317例确诊为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胎盘部分残留病例时 ,应用单极宫腔电切镜经宫颈行子宫肌瘤切除术 2 35例 ,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 79例 (同时行子宫内膜全部切除术 6例 ,子宫内膜部分切除术 2 9例 ) ,胎盘部分残留切除术 3例。术后随诊 4~ 34个月 ,根据术中是否发生并发症、术后月经改变及B超复查情况判断安全性及疗效满意程度。结果 应用单极宫腔镜经宫颈电切手术治疗宫内良性病变 ,一次手术完成 313例 ,有 3例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二次手术完成 ,1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因宫腔过深而未能完成子宫内膜切除。术中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术后随访近期疗效满意率 98.78% (313/317)。结论 单极宫腔镜电切手术 ,不开腹 ,通过宫颈即可切除宫内良性病变。只要正确选择手术适应症 ,可提高宫腔镜电切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宫腔镜下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电切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庐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子宫黏膜下Ⅱ型肌瘤患者,将其作为实验组,全部患者均给予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并选择同期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患者3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给予开腹手术治疗.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疼痛以及术后病率方面,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实验组中并没有患者发生并发症.结论:在对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时,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而且安全、微创,术后恢复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章回顾分析2011年8月-2012年8月行宫腔镜电切术的44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针对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有利于患者术后月经恢复及正常生育,复发率及再手术率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宫腔镜电切术对不同类型子宫内黏膜下肌瘤患者生育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2月钟祥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子宫内黏膜下肌瘤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依据荷兰国际培训学校提出的分组标准分为0型组40例,Ⅰ型组44例,Ⅱ型组4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3组围术期指标、妊娠结局、手术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0型组、Ⅰ型组、Ⅱ型组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0型组足月生产率高于Ⅰ型组、Ⅱ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0型组、Ⅰ型组、Ⅱ型组的难产率、早产率、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0型组、Ⅰ型组、Ⅱ型组的手术满意率、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0型组、Ⅰ型组、Ⅱ型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超声引导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不同类型子宫内黏膜下肌瘤对机体创伤性、并发症发生率、疾病复发率、术后恢复情况无明显影响,均可获取较高的手术满意度,但不同类型子宫内黏膜下肌瘤患者术后生育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子宫内黏膜下肌瘤对提升患者生育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微创术式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7年10月该院收治的1 096例行微创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765例(腹腔镜组)、宫腔镜肌瘤电切术297例(宫腔镜组)、经阴道宫颈肌瘤剥除术34例(阴式组),分析比较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肌瘤残留及复发率。结果 3组患者年龄、腹部手术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3组肌瘤位置、肌瘤个数及最大肌瘤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其中腹腔镜组的最大肌瘤直径及肌瘤个数明显大于或多于宫腔镜组及阴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其中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多于或长于宫腔镜组及阴式组(P0. 05)。3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期间子宫肌瘤残留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的适应证范围更广,其手术创伤略大,但并不影响患者恢复速度及预后效果;宫腔镜及阴式手术均有特定的适应人群,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前提下,3种微创术式均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李斌  楮黎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0):4312-4313
目的:分析宫腔镜子宫粘膜下肌瘤电切致严重低钠血症病例,探讨复杂宫腔镜手术并发症——低钠血症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总结2例行宫腔镜子宫粘膜下肌瘤电切术导致严重低钠血症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例1于手术50 min后感恶心、呕吐,查血清电解质:钠110 mmol/L,此时膨宫液用量10 000 ml,排出7 800 ml。例2于手术进行1 h感恶心、呕吐,查血清电解质:钠106.7 mmol/L,此时膨宫液用量8 000 ml,排出6 500 ml。2例均诊断为重度稀释性低钠血症,立即停止手术,例1静脉补充乳酸林格氏液、生理盐水,静脉注入速尿,于术后16 h血电解质恢复正常,临床症状逐渐消失;例2静脉补充15%氯化钾、3%氯化钠盐水,静脉注入速尿,于术后2 h临床症状消失,术后8 h血电解质恢复正常。结论:复杂的宫腔镜手术,在手术进行0.5 h的时候,给予速尿,将有可能预防稀释性低钠血症的发生;如一旦发生低钠血症,立即给予高浓度氯化钠盐水,15%氯化钾,速尿对症治疗,将有利于迅速缓解症状,使预后良好。应用可以连续监测膨宫压力、膨宫液体出入量的先进设备、双极电切系统,生理盐水膨宫,提高医师手术技能,术前评估高危因素并给予相应处理,完善术中监测制度,及时发现和治疗,是防治严重低钠血症发生并避免不良后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12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荣成市妇幼保健院2006年1月~2009年10月124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接受宫腔镜电切术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子宫黏膜下肌瘤中0型31例,Ⅰ型58例,Ⅱ型35例。结果:124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发生子宫穿孔。切除肌瘤最重248 g,术前超声测量肌瘤最大直径95 mm。所有0型、Ⅰ型子宫黏膜下肌瘤均1次切净,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28例1次切净,7例未1次切净,其中5例由于残余肌瘤突入宫腔行钳夹取出而愈,1例行2次宫腔镜手术切除残余肌瘤而愈,1例因反复月经量过多而行子宫切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4年。术后满意率为94.4%,0型、Ⅰ型术后满意率达100%。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首选方式。正确选择适应证,提高操作技巧,严格超声监测,是保障手术安全性和疗效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8.
曹阳 《现代保健》2011,(17):54-55
目的探讨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有效性和安全忭。方法对13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行B型超声联合官腔镜电切术治疗,且术后定期随访。结果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肌瘤,手术时间10-70min,术中出血量10~200ml。术后随访6-48个月,0型、I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术后满意率均达100.0%,术后月经量明显减少。结论B型超声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是目前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宫腔镜双极电切加卵圆钳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宫腔镜双极电切加卵圆钳钳夹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术前宫腔镜诊断为黏膜下子宫肌瘤或肌壁间突向宫腔肌瘤的73例患者接受宫腔镜下双极电切加卵圆钳钳夹手术。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7.2%,手术时间为(33.7±4.2)min。出血量为(30.2±3.3)ml。术后随访有效率为96%。结论:宫腔镜下双极电切加卵圆钳钳夹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具有出血少、安全、有效等优点,是一种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刘国珍 《智慧健康》2023,(4):132-135
目的 分析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对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于本院行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的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35例,纳入分析组中。另选取同时期接受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35例作为对照,纳入对照组中。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血清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分析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皮质醇、白细胞介素6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升高,但分析组升高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黏膜下子宫肌瘤治疗中,应用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利于促进预后转归,对患者机体影响小,且应用较为安全,临床应用疗效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