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降钙素原(PCT) 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58例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一般性特征,对发病期、恢复期及健康对照组进行DD 、PCT、CRP的检测,分析DD、PCT、CRP升高与患者发病期及预后的相关性对大量积液组、中量积液组、少量积液组患儿进行以及胸水常规化验指标分析比较。结果 发病期DD、PCT和CRP均高于恢复期、健康对照组(P均<0.01);恢复期DD高于对照组(P<0.01),PCT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大(P=0.015);发病期患儿体内DD、PCT及CRP升高的比例明显高于恢复期水平;发病期患儿大量积液组DD、PCT、CRP、有核细胞数、TP、LDH、ADA水平明显高于中等积液组、少量积液组;发病期CRP与DD、PCT升高呈正相关。结论 DD、PCT及CRP升高可以反映患儿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严重程度以及积液量;DD、PCT及CRP的变化趋势可以反映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获得性肺炎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 D3]、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免疫功能状况,为患者的诊断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集团)曹县医院接诊的70例儿童获得性肺炎患儿设为观察组,选择本院同期体检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清25-(OH) D3、PCT、CRP及免疫蛋白球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25-(OH) D3明显低于对照组,PCT、CRP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患儿血清Ig A、Ig M、Ig G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轻度肺炎患儿25-(OH) D3显著高于重度肺炎患儿,PCT、CRP显著低于重度患儿(P0. 05);轻度肺炎患儿lg A、Ig M、Ig G明显高于重度肺炎患儿(P0. 05)。将Ig A、Ig M、Ig G分别作为因变量,将血清25-(OH) D3、PCT、CRP、分别作为自变量,在相关性分析结果中显示,25-(OH) D3、与Ig A、Ig M、Ig G呈正相关(r=0. 504,0. 351,0. 534,P 0. 05),PCT、CRP与Ig A、Ig M、Ig G呈负相关(r=-0. 606,-0. 372,-0. 698,-0. 630,-0. 383,-0. 706,P0. 05)。结论儿童获得性肺炎患儿血清中25-(OH) D3、PCT、CRP及免疫球蛋白的表达和病情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可促使疾病进展,为靶向药物治疗儿童获得性肺炎患儿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气道堵塞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4月该院收治的13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发生气道堵塞的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发现,发生气道堵塞42例(31. 11%),无气道堵塞93例(68. 89%)。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气道堵塞组患儿体温(40. 0℃)、热程(≥7 d)、呼吸音减弱、叩诊浊音或实音、呼吸困难、胸腔有积液、累及肺叶(≥2)、肺不张、肺坏死、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09/L)、中性粒白细胞百分比(70%)、C-反应蛋白(10 mg/L)、乳酸脱氢酶(120 U/L)、D-二聚体值(200μg/L)情况均显著高于气道未堵塞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热程(≥7d)、呼吸音减弱、叩诊浊音或实音、呼吸困难、胸腔积液、累及肺叶(≥2)、肺不张、肺坏死、体温(40. 0℃)、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09/L)、中性粒白细胞百分比(70%)、C-反应蛋白(10 mg/L)、乳酸脱氢酶(120 U/L)及D-二聚体值(200μg/L)均为导致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气道堵塞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 05)。结论体温、热程、呼吸音减弱、叩诊浊音或实音、呼吸困难、胸腔积液等均为导致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气道堵塞的影响因素,临床可通过尽早对患儿进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减少炎症反应的发生,从而降低其发生气道堵塞的风险,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胸腔积液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32例胸腔积液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胸腔积液患儿中肺炎27例,肺结核4例,肺囊肿合并感染1例。9例行胸腔穿刺液检查,渗出液改变9例(其中脓胸2例)。致病菌中细菌20例,肺炎支原体7例,结核4例,肺囊肿合并感染1例。春季11例(34.5%),夏季6例(18.6%),冬季15例(46.9%)。结论:肺部感染是小儿胸腔积液的主要病因,以细菌、支原体感染为主;肺炎合并胸腔积液主要以冬春季节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肺炎患儿发生重症肺炎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收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210例RSV感染肺炎患儿, 其中发生重症肺炎的70例患儿纳入重症肺炎组, 发生普通肺炎的140例患儿纳入普通肺炎组;比较两组患儿基线资料、相关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SV感染肺炎患儿发生重症肺炎的影响因素。结果重症肺炎组患儿喘息、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合并心力衰竭、胸腔积液占比高于普通肺炎组, 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低于普通肺炎组(均P<0.05);重症肺炎组患儿C反应蛋白(CRP)、CD8+细胞、RSV载量、Beclin-1高于普通肺炎组, CD4+细胞、1, 25-双羟维生素D[1, 25-(OH)2D]水平低于普通肺炎组(均P<0.05);经治疗后重症肺炎患儿CRP、CD8+细胞、Beclin-1水平低于治疗前, CD4+细胞、1, 25-(OH)2D水平高于治疗前(均P<0.05);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 结果显示, 合并先天性心脏病、CRP水平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支气管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观察组(重症支气管肺炎,n=15)和对照组(非重症支气管肺炎,n=65),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探讨小儿重症支气管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年龄<2岁、合并佝偻病、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存在免疫缺陷、 STAMP评分≥4分、冬春季节发病、病程≥14 d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 <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2岁、合并佝偻病、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存在免疫缺陷、 STAMP评分≥4分、冬春季节发病、病程≥14 d是小儿重症支气管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OR>1, P <0.05)。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中,年龄较小,合并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存在免疫缺陷,STAMP评分≥4分,病程长,冬春季节发病均是引发重症支气管肺炎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时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7.
吴爱民  刘建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6):5162-5163
目的:探讨婴幼儿迁延性肺炎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地总结分析符合迁延性肺炎诊断标准的患儿40例。结果:婴幼儿迁延性肺炎病因复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为主要病原体;机体因素包括先天性肺发育异常、先天性气道异常、气道内阻塞、消化道异常等。结论:治疗应考虑病原体因素和(或)机体因素,通过综合治疗,可以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NP)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降钙素原(PCT)、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对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金华市中心医院确诊的NP患儿119例,其中细菌性肺炎62例(细菌感染组)、病毒性肺炎57例(病毒感染组),选取健康新生儿6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时间2016年1月~2017年10月,检测3组的血清IL-6、PCT、Ig A、Ig G、Ig M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的血清IL-6、PCT、Ig M水平显著高于病毒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细菌感染组的血清Ig A水平显著的低于病毒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病毒组的血清PCT、Ig A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细菌感染组患儿的血清IL-6、PCT、Ig M水平较治疗前显著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病毒感染组患儿的血清PCT、Ig 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早期检测NP患儿血清IL-6、PCT、Ig A、Ig G、Ig M水平变化有利于早期判断患儿感染性质,治疗后检测患儿血清IL-6、PCT、Ig A、Ig G、Ig M水平有助于对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常见并发症以及诊治经验.方法 分析56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特征、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56例患儿均有发热、咳嗽表现,合并胸腔积液10例,肺不张16例;合并川崎病2例;合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例,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肺外病灶.结论 肺炎支原体可引起重症肺炎,肺外症状多见心肌、肝功能受损、神经系统受损.对于临床上有上述表现的重症肺炎,应考虑到MPP的可能性.根据发病机制,对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除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外,及时联合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治疗,预后大多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了解难治性肺炎(MMP)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早期识别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方法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相关因素经卡方,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收集了128例MPP患儿进入分析。难治性MPP组38例,男18例;普通MPP组90例,男56例。①单因素分析显示,难治性MPP组住院天数显著高于普通MPP组(P均0.05);发热超过10d(χ~2=27.746)和胸腔积液(χ~2=43.308)与难治性MPP相关(P均0.05)LDH、ALT、AST和CRP水平难治性MPP组均显著高于普通MPP组(P0.05)。②选择单因素分析后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实验室指标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热天数(OR=1.422,95%CI:1.040~1.944)、血清ALT水平(OR=1.141,95%CI:1.024~1.271)和CRP值(OR=1.041,95%CI:1.017~1.065)是难治性MPP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疾病早期存在持续高热、CRP增高、肺外损伤,胸腔积液是进展为难治性MPP的独立相关因素,应早期积极干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病原菌联合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检测诊断儿童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丽水市人民医院确诊为支气管肺炎的126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再选取体检健康的82名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患儿的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检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病原菌感染情况;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患病儿童和健康儿童血清PCT、CRP水平。结果 12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经病原菌检测确定为细菌感染的有64例,检测阳性率为50. 8%;非细菌感染的62例,占49. 2%;观察组患儿血清PCT、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PCT、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 05);观察组患儿检测血清PCT水平超出正常范围(PCT≥0. 05 ng/ml)的为110例,阳性率为87. 3%; CRP水平超出正常范围(CRP≥8 mg/ml)的为82例,阳性率为65. 1%; PCT、CRP、病原菌联合检测满足指标的例数为116例,阳性率为92. 1%; PCT、CRP、病原菌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均P0. 05)。结论采用病原菌联合PCT、CRP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患儿支气管肺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陈婧 《现代保健》2010,(35):57-59
目的了解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6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难治件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急性期5例表现肺实变,3例表现肺实变合并大量胸腔积液,3例表现肺部病变进展迅速。6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除应用抗生素治疗外,加用糖皮质激素,疗效满意。恢复期有4例患儿肺部病变迁延不愈,需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结论对于病情重、进展快、肺实变、中大量胸腔积液、炎性指标明显升高、单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反应不佳及病变迁延不愈的支原体肺炎应高度考虑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可能性。一旦确诊,除抗生素治疗外,应积极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于病情稳定后仍有肺实变者,应尽早行纤维支气管灌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炎性指标和胸部影像动态监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治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7年12月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收治的437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于病程第3、7、14、21、28及28天动态监测及观察患儿体温、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胸部X线和CT表现,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患儿WBC在正常范围内和GR%60%最多,峰值均在病程的第7天,CRP升高和ESR增快峰值均在病程的第14天,均于病程第21天恢复正常。胸部影像呈现早于肺部体征多样化的炎性改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热程10 d、体温≥38. 5℃、GR%60%、CRP≥60 mg/L、ESR≥60 mm/h、胸腔积液和肺不张等肺内并发症等是重症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WBC、GR%、CRP、ESR和胸部影像不同时期的表现对病情严重程度、组织损伤及其修复程度的判断有提示作用,加强动态观察与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早期干预,可积极控制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探讨预防控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下呼吸道感染的对策。方法对医院2008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4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将患儿分为感染组及非感染组,将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治疗护理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探讨预防控制下呼吸道感染的对策。结果共65例患儿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6.5%,其中30例患儿为术前感染,35例患儿为术后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组患儿与未感染组患儿的年龄为(2.2±1.0、7.7±3.7)岁,人均抗菌药物使用(11.8±1.5、6.9±4.6)例次,手术时间(6.9±1.5、4.8±2.4)h,心脏体外循环时间为(136.7±21.5、99.5±22.4)min,术后并发症占(36.9%、1.7%),机械通气时间为(5.7±1.4、4.3±2.1)d,责任护士年资(2.5±1.7、4.8±2.4)年,上述因素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这些因素和小儿先天性下呼吸道感染相关。结论通过加强临床护理人员及手术医师的技能培训,合理使用呼吸机,合理护理气道,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可达到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免疫指标变化情况及其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分析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9月杭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213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85例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为感染组,其他128例为非感染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及体质量等;记录其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测水平,包括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降钙素原(PCT)等;记录并比较患儿免疫指标水平,包括T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同时记录并对比患儿冠状动脉损伤患病率,并经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川崎病患儿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冠状动脉损伤的相关性。结果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感染组血清hs-CRP、PCT水平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儿血清WBC、ESR、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儿CD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CD8~+水平低于非感染组,CD4~+/CD8~+、总T淋巴细胞水平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感染组患儿Ig G水平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Ig M、Ig 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感染组患儿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川崎病患儿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冠状动脉损伤发生呈正相关关系(P0. 05)。结论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川崎病患儿,其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紊乱情况更严重,炎症反应剧烈,并发冠状动脉损伤风险更高,临床应重视此类患儿的防治,避免漏诊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在该院住院、确诊为MPP的患儿共176例为研究对象,分为难治性MPP和普通MPP,分析两组患儿性别、年龄、MP-DNA、发热持续时间、热峰、血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肌酐、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影像学改变、是否合并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以及住院时间等,并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儿在年龄、发热持续时间、热峰、肌酐、肌酸激酶同工酶、合并胸腔积液及住院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难治性MPP患儿发病年龄更小,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长,热峰及肌酸激酶同工酶较高,更容易合并胸腔积液,但肌酐较低。Logistic分析显示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是难治性MP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长的患儿难治性MPP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胸腔积液(PE)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4月1日至12月31日于西安市儿童医院呼吸一科确诊为MPP的13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合并PE分为单纯MPP组67例及合并PE组70例,比较两组间临床表现、合并症、实验室检查的差异。结果合并PE组热峰、热程、住院时间及总病程均大于单纯MPP组(Z值分别为-3.948、-5.032、-4.268、-5.590,均P<0.05);合并PE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高于单纯MPP组(Z值分别为-3.133、-4.903、-3.853、-5.193,均P<0.05);合并PE组发生肝功能异常、低蛋白血症及心肌损害的比例均高于单纯MPP组(χ2值分别为196.300、23.739、10.880,均P<0.05);合并PE组较单纯MPP组的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率更高,影像学以实变为主,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热峰>39.95℃、热程>11.5d、CRP>25.335mg/L及PCT>0.155ng/L是MPP合并胸腔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3.577(1.046~12.238)、2.486(1.060~5.831)、3.755(1.570~8.983)、2.599(1.100~6.144),均P<0.05。结论MPP合并PE患儿机体内有过强的免疫炎症反应,需警惕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可能;较高的热峰、CRP水平、PCT水平及较长的热程是MPP合并胸腔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筛选可用于区分儿童支原体肺炎(MPP)及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的危险因素,确定预测RMPP的联合因子,为RMPP患儿定制精准治疗和用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儿科的141例MPP患儿,收集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数据。按照前3天治疗效果分为MPP组和RMPP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出与RMPP有关的危险因素,再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经逐步回归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绘制联合因子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预测效能分析。结果 本研究纳入141例,其中MPP85例,RMPP5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胸腔积液、咳嗽持续时间、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淋巴细胞计数(LY)、淋巴细胞百分比(LY%)在MPP组与RMP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将胸腔积液、发热持续时间、咳嗽持续时间、CRP和LY%作为联合因子建立RMPP预测模型,AUC为0.834(95%CI:0.768~0.900),Youden指数最大为0.522,敏感性为80.4%,特异性为71.8%。结论 本研究为RMPP患儿构建了合并胸腔积液、发热持续时间、咳嗽持续时间、CRP和LY%指标的联合预测模型,对于RMPP的预测诊断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相关炎性因子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所收治的68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组,另选取同期医院所收治的6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支原体肺炎组。并比较和分析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IL-8、IL-10水平的变化情况,肺部有纤维化组与肺部无纤维化患儿血清及胸腔积液炎性因子TNF-α、IL-6、IL-8、IL-10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IL-8、IL-10明显高于普通支原体肺炎组(P0. 05)。肺部有纤维化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IL-8、IL-10,明显高于肺部无纤维化患儿(P0. 05)。肺部有纤维化患儿胸腔积液炎性因子TNF-α、IL-6、IL-8、IL-10,明显高于肺部无纤维化患儿(P0. 05)。结论 TNF-α、IL-6、IL-8、IL-10参与了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发病,并且在肺部纤维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可作为临床诊断病情及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布地奈德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MP)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4月在东阳市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108例RMMP患儿,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4例,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和联合组(54例,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甲泼尼龙)。比较两组的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实验室指标、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CRP和WB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CRP、WB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免疫球蛋白A (Ig A)、免疫球蛋白M (Ig M)、免疫球蛋白G (Ig 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Ig A、Ig M、Ig 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小儿RMMP的疗效确切,可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提高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