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内膜息肉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是育龄妇女及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疾病之一,其病因迄今尚未明确。子宫内膜局部内分泌环境紊乱,被认为是息肉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内膜细胞增殖/凋亡失衡及外源性药物(如他莫西芬)也可促进息肉的发生。最近有研究表明,绝经后息肉和绝经前息肉的发生机制不尽相同,但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常见病之一,由子宫内膜腺体和含有厚壁血管的纤维化子宫内膜间质构成,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目前对子宫内膜息肉的研究大多局限在治疗,对其高危因素、发病机制等基础研究尚需进一步探讨.近年研究表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可能涉及雌激素受体( estrogen receptor , ER )和孕激素受体( p...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子宫内膜息肉是局部子宫内膜过度增殖形成的,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可能受雌激素及某些药物的影响,亦可能与雌孕激素受体失衡有关.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失衡导致了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发展,细胞因子亦与细胞分裂增殖相关.现将从雌激素、米非司酮、他莫昔芬药物对子宫内膜的影响,雌、孕激素受体和细胞增殖与凋亡及细胞因子等方面综述子宫内膜息肉可能的发病因素,以利于临床研究及治疗.  相似文献   

4.
<正>人类子宫内膜在月经周期中经历的组织学和结构变化,是妊娠的解剖学前提条件,为受孕后胚胎着床和非受孕后内膜周期性剥脱和再生做准备,其拥有正常着床的能力被称为容受性,容受性处于最佳状态将引导正常的着床过程,因胚胎着床位置的不确定性以及内膜受激素水平的周期性影响,其仅拥有狭窄的种植窗,在其他大多数时间均不利于胚胎着床[1]。大多数女性在雌二醇(E2)和孕激素(P)的作用下于黄体期中期获得正常的种植窗口。下游分子反应现已得到充分阐述[2],包括这些性激素受体表达的变化,其中,雌激素受体-α表达的下调似乎是维持容受性依赖的一个重要因素[3]。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因素及机制尚未阐明,目前研究发现的因素包括内分泌、炎症、子宫内膜菲薄、肌瘤、息肉、子宫纵隔和免疫紊乱等。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s)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大多数是良性的,其鉴别诊断主要包括其他宫内病变,如子宫内膜增生、子宫肌瘤、肉瘤和癌等[4]。EPs患病率为7.8%~34.9%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子宫体肌层以外的其他部位,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疾病。目前EM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子宫内膜干细胞、甾体类激素及其受体、新生血管生成、炎症与免疫等因素有关。笔者拟就EM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息肉发病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息肉(EMP)是最常见的宫腔内病变之一,可引起不规则阴道出血、经量增多、不孕等。随着生殖医学的发展,尽管EMP的诊断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但其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因其常发生在雌激素过高的环境中,认为可能与子宫内膜局部的雌、孕激素受体失衡及基因突变有关。从雌、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变异、细胞因子、细胞遗传学,以及米非司酮、他莫昔芬等药物对子宫内膜的影响等方面综述EMP可能的发病机理;及与EMP的发生、复发、恶变有关的高危因素,以利于临床研究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息肉(EMP)是最常见的宫腔内病变之一,可引起不规则阴道出血、经量增多、不孕等.随着生殖医学的发展,尽管EMP的诊断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但其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因其常发生在雌激素过高的环境中,认为可能与子宫内膜局部的雌、孕激素受体失衡及基因突变有关.从雌、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变异、细胞因子、细胞遗传学,以及米非司酮、他莫昔芬等药物对子宫内膜的影响等方面综述EMP可能的发病机理;及与EMP的发生、复发、恶变有关的高危因素,以利于临床研究及治疗.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息肉是较为常见的子宫内膜疾病,可导致子宫不规则出血及不孕等.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治疗后容易复发且有一定的恶变率.目前认为其为激素依赖性疾病,随着生殖医学的发展及宫腔镜技术的应用,其检出率增高.由于子宫内膜息肉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易误诊和漏诊.该文对子宫内膜息肉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35例与非子宫内膜息肉患者4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运用统计方法探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子宫内膜息肉发病单因素分析提示,BMI、口服避孕药、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在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病例组的BMI为(28.3±3.7),对照组为(25.1±2.9);病例组口服避孕药发生率为60.0%,对照组为35.0%、病例组子宫内膜炎发生率26.3%,对照组10.0%;病例组子宫肌瘤发生率为31.4%,对照组为1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口服避孕药(OR=5.399)、子宫内膜炎(OR=2.356)、子宫肌瘤(OR=4.264)具有统计学意义,是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的影响因素。结论口服避孕药、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是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女疾病 ,近 80年来 ,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其中免疫机制与分子学机制是目前与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良性疾病,可导致女性不孕,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热点关注问题,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宫腔镜直视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仍有一定程度的复发。许多学者研究表明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可能与激素失调、细胞因子表达异常及细胞增殖失调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息肉发病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内膜息肉(EMP)是最常见的宫腔内病变之一,可引起不规则阴道出血、经量增多、不孕等。随着生殖医学的发展,尽管EMP的诊断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但其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因其常发生在雌激素过高的环境中,认为可能与子宫内膜局部的雌、孕激素受体失衡及基因突变有关。从雌、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变异、细胞因子、细胞遗传学,以及米非司酮、他莫昔芬等药物对子宫内膜的影响等方面综述EMP可能的发病机理;及与EMP的发生、复发、恶变有关的高危因素,以利于临床研究及治疗。  相似文献   

13.
何菁  刘新雄 《现代保健》2010,(9):112-113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6例子宫内膜息肉的已婚育龄患者,进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的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手术时间(8.5±3.5)min。术中出血(9.6±4.5)ml,术中无1例发生并发症,术后无1例宫腔粘连,术后52例月经量减少,经期缩短。复诊无1例复发。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操作简单、精确、出血少、并发症少、疗效明显,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女疾病,近80年来,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免疫机制与分子学机制是目前与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伴有高催乳素血症合并不孕的现象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研究发现催乳素在生殖生理和免疫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常水平的催乳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就催乳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免疫因素是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机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由异常激活的巨噬细胞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与EMs的因果关系问题一直是个难解之谜.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多种细胞因子均参与了EMs的发生、发展并与患者的不孕及盆腔疼痛密切相关[1].但是,究竟是哪一种或哪几种细胞因子所起的作用更为关键仍不能确定.因此深入探讨各种细胞因子在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对明确EMs的病理生理乃至寻求更有效的治疗药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免疫因素是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机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由异常激活的巨噬细胞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与EMs的因果关系问题一直是个难解之谜。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多种细胞因子均参与了EMs的发生、发展并与患者的不孕及盆腔疼痛密切相关犤1犦。但是,究竟是哪一种或哪几种细胞因子所起的作用更为关键仍不能确定。因此深入探讨各种细胞因子在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对明确EMs的病理生理乃至寻求更有效的治疗药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2年12月采用宫腔镜检查子宫异常出血100例,其中镜下诊断子宫内膜息肉39例,并予以治疗及随访。结果:100例子宫异常出血中,镜下诊断子宫内膜息肉39例占39%,所有检查病例都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检查使子宫内膜息肉检出率提高,在宫腔镜指导下诊刮,配合药物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5年6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4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此次研究样本,均采用B超检查与宫腔镜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B超与病理诊断相符的有17例患者,占56.3%;不符合者有7例,占14.6%;不确定有14例,占29.2%。宫腔镜与病理检查相符42例,占87.5%;不符3例,占6.3%;不确定3例,占6.3%。两组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高,安全、有效,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20.
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1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EP)的准确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宫腔镜诊断EP患者140例临床资料。[结果]140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无并发症。宫腔镜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88.6%(124/140);月经异常者术后有效率94.7%;不孕症妊娠成功率64.5%。[结论]宫腔镜诊断治疗EP是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