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细菌性阴道病(BV)合并高危型HPV感染女性患者阴道冲洗液Th1/Th2细胞因子的测定,探讨该类患者阴道冲洗液Th1/Th2在免疫防御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BV合并高危型HPV感染,对照组为健康体检志愿者,各84例,Nugent评分法检测BV,PCR检测HPV高危型,采集患者阴道灌洗液,ELISA法检测所有阴道灌洗上清液中细胞因子TNF-α、IL-12、IL-2、IFN-γ、IL-8、IL-4、IL-13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感染组阴道冲洗液Thl/Th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BV合并高危型HPV感染女性患者阴道冲洗液存在明显的Thl/Th2漂移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先兆流产患者阴道微生态与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祥受体蛋白3(NLRP3)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96例为流产组,产前检查健康孕妇90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MGB1、NLRP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Pearson法分析血清HMGB1、NLRP3水平与阴道微生态指标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流产组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普氏菌属、加德纳菌相对丰度升高,梭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TNF-α、IL-2水平升高,IL-4水平降低,流产组HMGB1(23.51±2.56μmol/L)、NLRP3(132.35±20.12 pg/ml)均高于对照组(18.24±2.16μmol/L、105.86±19.23 pg/ml)(均P<0.05)。相关性分析,流产组血清HMGB1与NLRP3水平呈正相关(r=0.581),HMGB1、NLRP3水平与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普氏菌属、加德纳菌属相对丰度呈正相关,与梭...  相似文献   

3.
<正>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是全球第四大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健康,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上皮内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以及CC的原因[1]。随着对宫颈病变及HPV感染研究的深入,阴道微生态的变化与宫颈HR-HPV持续感染及宫颈病变间有较明确的相关性,本文就目前关于阴道微生态与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相关的研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方法:选择5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作研究对象,对阴道分泌物进行采集,行阴道微生态测定,与同期收集的对照组50例健康体检者就相应检测资料加以比较,回顾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阴道优势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占32%,菌群抑制占14%,也居较高水平。对照组阴道优势菌主要为革兰阳性杆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密集度Ⅳ级及菌群抑制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为菌群多样性阴道炎者,有下降表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阴道清洁度状况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阴道菌群功能有较高异常率(P〈0.05)。结论:加强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检查,利于及时检出异常,为临床诊治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促进患者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阴道微生态系统是由于正常女性阴道内寄居着大量微生物,在阴道内生长繁殖并相互制约构成的[1],随阴道内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妊娠期女性由于雌、孕激素的升高,阴道微生态环境发生改变,使得许多妊娠期女性深受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困扰。世界卫生组织(WHO)[2]。  相似文献   

7.
刘亚莉  林虹  刘昉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9):3078-308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先兆流产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机制的影响。方法:以先兆流产孕妇施行常规治疗+心理干预80例作为研究组,以先兆流产孕妇施行常规治疗80例作为对照组A,以同期无流产病史的早孕妇女80例作为对照组B。以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估心理干预对先兆流产孕妇心理状况及疗效的影响,测定各组考的松(Cortisol)、IL-2、IL-10及TGF-β1水平,分析其对先兆流产患者内分泌的影响。结果:先兆流产组与无流产病史组相比,SCL-90评分、Cortisol及IL-2水平显著增高,IL-10和TGF-β1水平显著降低;心理干预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SCL-90评分、Cortisol及IL-2水平显著降低,IL-10和TGF-β1水平及妊娠成功率显著增高。结论:心理干预可能通过影响先兆流产患者免疫机制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孕妇阴道微生态失衡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天津市宁河区医院自愿参与分娩前阴道微生态环境调查的2 708例孕妇,根据孕妇阴道微生态是否失衡分为微生态失衡组1 084例和微生态正常组1 624例。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方法比较两组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及不良围产儿结局情况。结果 微生态失衡组胎膜早破累积发病率为5.54%,高于微生态正常组的0.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阴道微生态失衡孕妇发生胎膜早破的相对危险度为17.98,归因危险度为5.2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为94.4%。微生态失衡组产后出血累积发病率为6.83%,高于微生态正常组的0.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阴道微生态失衡孕妇发生产后出血的相对危险度为11.009,归因危险度为6.21%,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为90.92%。微生态失衡组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黄疸、胎儿窘迫、低出生体重儿的累积发生率均高于微生态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阴道微生态失衡孕妇围产儿发生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黄疸、胎儿窘迫和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对危险度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纠正阴道微生态失衡对未足月胎膜早破的预防价值.方法:选择常规进行产前检查无症状单胎妊娠的孕晚期孕妇516例行阴道微生态评价,阴道微生态正常325例,阴道微生态失衡者191例,自愿行乳杆菌阴道活菌(定君生)阴道治疗170例为治疗组.比较阴道微生态正常组与失衡组胎膜早破发生率,比较阴道微生态失衡者应用定君生治疗后胎膜早破发生率.结果:不同孕周孕妇阴道微生态正常与失调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微生态正常组胎膜早破发生率明显低于阴道微生态失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微生态失衡者经治疗后胎膜早破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治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间纠正无症状妇女阴道微生态失衡状态对降低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妊娠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佳聪  任慕兰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535-4538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期妇女的阴道微生态状况及影响阴道微生态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健康妊娠期妇女91例,进行问卷调查,采集阴道分泌物和脱落细胞,进行阴道微生态评价。结果:不同孕期妊娠妇女之间阴道pH值、乳酸杆菌优势率、致密核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期健康妇女阴道pH值与阴道上皮细胞致密核指数(KI)负相关,与乳酸杆菌优势率负相关;与阴道pH值相关的因素有年龄、产次、既往阴道炎病史及性伴侣文化程度;与阴道乳酸杆菌优势率有关的因素有年龄、产次及性伴侣文化程度;16例无阴道自觉症状、阴道清洁度正常的"健康"妊娠期妇女,微生态评价处于失调状态。结论:不同妊娠期健康妇女脱落细胞致密核指数、乳酸杆菌优势率、阴道pH值无明显差异;妊娠期妇女阴道微生态的影响因素有年龄、产次、既往阴道炎病史及性伴侣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柳州市健康体检的女性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测结果,为女性阴道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体检女性1 097例,取阴道分泌物分别进行盐水湿片直接显微镜检查、革兰染色观察菌群及病原微生物,综合进行全面微生态评价。结果 1 097例女性阴道微生态失调者586例,占比53.42%,其中BV的发生率最高,占12.49%,其次为VVC占7.75%,阴道微生态失调率、BV的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长上升,VVC的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长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微生态失调、BV、VVC的感染率在不同季节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微生态检测有助于阴道感染性疾病的检出,关注并纠正未明确感染的阴道微生态失衡,对预防阴道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叶平  黄引平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825-1829
目的:了解不同孕期妊娠期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评价血清E2与阴道酸碱度之间的关系,并了解妊娠期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与妊娠不良结局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常规进行产前检查的健康无症状单胎妊娠妇女101例分早孕期组(≤13周)36例、中孕期组(13~28周)35例及晚孕期组(≥28周)30例,取其阴道分泌物进行pH值、H2O2含量检测及细菌培养,并经革兰染色后在油镜下观察,进行阴道微生态(阴道菌群的密集度、多样性、优势菌、炎症反应状况等)状况评价。同时检测其血清E2水平,观察妊娠结局: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出生体重。结果:①随着孕周的增加,血清E2升高,但没有发现随着E2升高阴道pH值下降;妊娠期不同孕期阴道pH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妊娠各期均有无症状细菌性阴道病(BV)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发生,且发生率较高。③阴道菌群状况:健康无症状妊娠期妇女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有不同比例的阴道微生态失调发生。阴道常规镜检妊娠各期总的假丝酵母菌阳性率为6.93%(7/101),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需氧菌阳性率为14.85%(15/101),其中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阳性率分别为60.00%(9/15)、26.67%(4/15)、6.67%(1/15),阴道菌群中可检出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等。④妊娠结局:101例孕妇中阴道微生态正常者72例,阴道微生态失调者29例,阴道微生态正常组胎膜早破发生率明显低于阴道微生态失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率及产褥感染率因例数太少无法比较。结论:健康无症状妊娠期妇女在不同孕期阴道微生态改变明显,微生态失调发生率高,其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感染在妊娠期阴道炎中居首位,培养显示以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其次是光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对妊娠期阴道微生态状况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妊娠期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生态与早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2年7月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妊娠期孕产妇28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妊娠期孕产妇阴道分泌物和阴道微生态检测状况,分析妊娠期孕产妇不同妊娠结局和阴道微环境检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念珠菌感染阳性组pH值> 4.5的患者占57.14%(12/21),高于阴性组6.56%(17/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24,P<0.05);念珠菌感染阳性组乳酸杆菌减少患者占80.95%(17/21),高于阴性组6.18%(16/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446,P<0.05);念珠菌感染阳性组阴道Ⅲ~Ⅳ清洁度患者占90.48%(19/21),高于阴性组5.02%(13/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14,P<0.05)。妊娠早期与妊娠晚期孕产妇阴道微环境pH值、乳酸杆菌及清洁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产孕产妇阴道念珠菌、滴虫及细菌性阴道病(BV)感染率(46...  相似文献   

14.
阴道微生态是一个对女性生理及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其平衡与否会受到体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一平衡一旦打破即可导致阴道微生态异常,从而引发多种妇产科疾病[1]。阴道微生态的研究与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深入研究阴道微生态在女性生殖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可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机会[2]。阴道微生态以及相关的研究作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在逐渐增加。因此本文梳理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对现阶段的阴道微生态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阴道微生态可能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易感性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阴道微生态与HPV感染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进行体检的1000名30~65岁女性。受检者均常规进行阴道微生态评估和HPV分型检测。根据HPV分型检测结果将受检者分为以下两组:1.HPV感染阳性组(HPV+组, n=235); 2.HPV感染阴性组(HPV-组, n=765)。利用卡方检验比较分析HPV+组和HPV-组间的阴道微生态差异。 结果 HPV+组女性阴道pH值>4.5的发生率更高(57.87% vs 35.16%; OR=2.05, 95%CI=1.22~2.87),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更高 (15.74% vs 9.41%; OR=2.23, 95%CI:1.34~3.15),且异常菌群密集度(63.40% vs 33.07%; OR=1.94, 95%CI:1.32~2.56)和异常菌群多样性65.53% vs 31.37%; OR=1.89, 95%CI 1.12~2.63)的发生率也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滴虫性阴道炎及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患病率无差异。 结论 阴道微生态和HPV感染有显著相关性。较高的阴道pH值、细菌性阴道病以及异常的阴道菌群密集度和多样性增加了HPV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育龄期女性阴道分泌物微生态评价和基本信息评估,探讨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6月就诊于苏州九龙医院妇科门诊的育龄期女性300例,根据HPV筛查结果分为HPV阳性组和HPV阴性组各150例,通过采集病人基本信息、阴道分泌物检测,比较两组受试者阴道分泌物的pH、清洁度、病原体及微生态情况。 结果 HPV阳性组孕产次、性生活频次、性伴侣个数均多于HPV阴性组,而初次性生活年龄低于HPV阴性组,而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高于HPV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PV阳性组阴道分泌物pH、清洁度异常比明显高于阴性组,且阳性组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感染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微生态指标H2O2、SNa阳性率HPV阳性组高于HPV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PV感染女性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衡,积极治疗阴道感染和保持阴道微生态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HPV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定君生纠正足月前妊娠期阴道微生态失衡对胎膜早破预防情况,方法:筛查出足月前妊娠期阴道微生态失衡病例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应用定君生治疗,对照组60例未用药干预。结果:观察组阴道PH均<4.5,乳酸杆菌阳性率75.00%,阴道清洁度95.00%转为正常,总有效率95.00%,胎膜早破发生率13.33%较对照组25.0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君生对纠正足月前妊娠期阴道微生态失衡、预防胎膜早破有一定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28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宫颈局部阴道微生态研究,揭示其发病特点,为药物干预,恢复宫颈局部阴道微生态平衡、阻断CIN发展演化提供依据。方法:取患者阴道分泌物行PH值测定、革兰染色后进行微生态评价(观察假丝酵母菌孢子及菌丝、阴道毛滴虫、线索细胞、加德纳菌、脓细胞、乳酸杆菌及菌群的多样性、密集度),同时取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及沙眼衣原体,进而了解CIN患者宫颈局部阴道微生态特点。结果:CIN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调的总检出率为68.68%,线索细胞在CIN患者阴道分泌物涂片中的检出率最高,滴虫次之。沙眼衣原体(CT)在宫颈管病原体中检出率最高,解脲脲原体(Uu)次之,说明线索细胞、滴虫、沙眼衣原体及解脲脲原体感染导致的阴道微生态失衡极有可能与CIN发病有关,假丝酵母菌及人型支原体感染与CIN关系不大。CIN患者阴道乳酸杆菌总检出率不高,PH值呈异常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患者阴道微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评价,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2~37周的PPROM孕妇100例,同时选取同期正常孕妇70例为对照组,采集阴道分泌物,对阴道菌群进行全面评价。结果 PPROM孕妇阴道分泌物过氧化氢(H2O2)的阳性率低于对照组;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患病率,无症状及体征的微生态失调状态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PROM孕妇与正常孕妇阴道菌群微生态不同,推测菌群失调可能为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本地区非妊娠女性阴道阴道灌洗情况及其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3月在安徽省无为县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50岁以下未绝经的无生殖道感染的64例非妊娠女性,对研究对象进行乳酸杆菌检出率、阴道PH值两项微生态指标检测,排除年龄、体重及绝经等生理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比较阴道灌洗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结果:年龄、体重及绝经等生理因素对本研究结果无影响,阴道灌洗组较不灌洗组乳酸杆菌检出率下降(80.00%vs88.6%,P=0.357),阴道PH:值升高(4.76vs4.13,P=0.000)。结论:经常阴道灌洗可导致阴道微生态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