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及影响自信心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10月在该院接受母乳喂养指导的100例新生儿母亲为研究对象,采用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BSES)对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进行调查,分析产妇母乳喂养的自信心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产妇母乳喂养的自信心评分总分为(70.48±8.80)分。不同分娩孕周及分娩方式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胎数、家庭收入、产前计划产后喂养方式、乳汁量、配偶对母乳喂养的态度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年龄、胎数、产前计划产后喂养方式、乳汁量、配偶对母乳喂养的态度是影响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的主要因素(均P0.05)。结论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相对不足,影响母乳喂养自信心的因素较多,应针对相关因素进行干预,以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的影响因素及围生期护理干预对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效果。方法:对120例待产妇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中文版)进行调查。并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4例)和干预组(66例),实施相应护理措施,于产后42天回访干预效果。结果:对照组与干预组临床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产后预计喂养方式、丈夫对母乳喂养的态度和产假情况是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的主要影响因素。围生期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母乳喂养自信心评分和母乳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受到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因素影响较大,围产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母乳喂养自信心和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某医院386例产妇产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现状,并分析调查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某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38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问卷调查填写,根据填写结果记录分析所有患者其年龄、体温、生育史、体重指数等一般临床资料及母乳喂养知识的情况,并分析该群体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产妇产后自我效能在母乳喂养时长、孕前是否有心理准备、围产期是否夫妻同住、产后喂养方式等指标间比较存在差异(P0.05);配偶对母乳喂养的态度、产假时长以及产后抑郁均可能成为影响产妇产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因素。结论配偶对母乳喂养的态度、产假时长以及产后抑郁为产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医院可针对相关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产后返岗女性母乳喂养现况,探讨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母乳喂养知识量表、IOWA 婴儿喂养态度量表、母乳喂养家庭支持问卷、母乳喂养支持的员工感知问卷对344名产后返岗女性进行调查,应用Cox回归探讨产后返岗女性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 结果 产后返岗女性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为38.7%;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均值为10.07个月;Cox回归显示,家庭月收入、最小孩子年龄、IOWA婴儿喂养态度对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有显著影响(P<0.05)。 结论 产后返岗女性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较低,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不容乐观,应重点关注经济水平较低的家庭,完善母乳喂养体系,保障持续母乳喂养的成功实现。  相似文献   

5.
尹瑞婵  骆玉华 《智慧健康》2023,(33):101-104
目的 调查分析母乳喂养日间病房运行对母乳喂养社会支持维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调查2022年12月—2023年4月因发生母乳喂养问题在我院母乳喂养日间病房就诊的足月单胎产妇,应用一般情况问卷、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产妇进行调查,分析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发生母乳喂养问题的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高于人工喂养方式产妇(P<0.05);产妇在社会支持水平方面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单因素分析得出,专业技术、情感支持、社会利用资源支持的社会支持对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产生影响(P<0.05)。结论 产妇是否获得社会资源利用支持、家人支持、减少母乳喂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均对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的提高及延长母乳喂养时间造成影响,给予正确的母乳喂养相关技能帮助和指导,构建产后延续性护理新模式,有助改善母乳喂养现状。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开展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我们采用问卷式调查卡,对本院产科1990年5月20日~6月20日期间,产后24小时内的产妇进行了调查。包括:对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喂养方式的选择和开奶时间的选择两方面的母乳喂养心理准备。结果与讨论喂养方式选择选择母乳喂养59人,占95.16%;选择人工喂养3人,占4.84%;无人选择混合喂养。通过对充分相信自己能用乳汁成功喂哺婴儿的47例分析表明:22例受科学育儿知识的影响;25例受当地母乳喂养习俗或有第一胎哺育经验教训的影响,此为影响其心理准备形成的重要因素。产妇生育时的年龄与接受科普教育的程度无明显影响。产妇文化程度的高低与接受科普教育的程度呈正相关(P<0.05)。产妇职业与接受科普教育的程度在工人与农民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工农与干部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前者明显低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产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exclusive breastfeeding,EBF)现况,探讨EBF持续时间及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0月在承德市三家三甲医院分娩的506对产妇及其配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简式量表、父亲支持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简式量表、母亲共同养育感知量表进行调查,应用Kaplan - 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EBF的影响因素。结果 6个月内的EBF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4个月,EBF率为30.83%,预计工作后能否EBF(RR = 1.398,95%CI:1.050~1.860),现在的喂养方式(RR = 1.810,95%CI:1.363~2.404),按需喂奶还是按时喂奶(RR = 1.301,95%CI:1.048~1.615),婴儿首次吸吮母乳时间(RR = 1.870,95%CI:1.395~2.506),产妇计划喂养方式(RR = 1.744,95%CI:1.353~2.248), 做出喂养决定的时间(RR = 0.664,95%CI:0.491~0.897),是否与配偶谈论过喂养方案(RR = 1.344,95%CI:1.069~1.690)和FBSES - SF得分(RR = 0.676,95%CI:0.541~0.844)是EBF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产妇6个月内EBF持续时间较短,EBF率较低,临床应重视对产妇母乳喂养的评估与随访,尽早针对主要影响因素为新生儿父母制定干预措施,以保障EBF的成功实现。  相似文献   

8.
分娩方式对母乳喂养影响的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用剖宫产相对指征和无指征性剖宫产为配比因素,选择活产剖宫产产妇300例,阴道分娩产妇305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乳汁分泌量、催乳素水平及母乳喂养情况. [结果] 阴道分娩组产后乳汁起动时间为4 h,剖宫产组为15 h,阴道分娩乳汁启动时间早于剖宫产(P<0.05);产后第2 d泌乳素水平阴道分娩组为(812.62±340)ng/L[95%CI(470.74~1152.98)ng/L],剖宫产组为(685.53±203)ng/L[95%CI(486.61~888.45)ng/L],剖宫产泌乳素水平低于阴道分娩(P<0.05);两组产妇产后1~5 d乳汁分娩量和喂养方式差异无显著性(P>0.05);住院期间喂养方式影响产后1个月喂养方式. [结论] 与阴道分娩比较,剖宫产乳汁分泌启动时间晚,催乳素水平低,但乳汁分娩量和喂养方式没有差异.对剖宫产产妇,促进母乳喂养要注重母乳喂养信心的树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产妇产后焦虑抑郁情绪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产后具有抑郁焦虑情绪的产妇45例为观察组,产后没有抑郁焦虑情绪的产妇4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人口社会学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家庭经济条件好的比例低于对照组产妇家庭,就业产妇的比例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足月产妇的比例低于对照组产妇,婴儿母乳喂养的比例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并发症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妇是否有产后并发症、婴儿是否母乳喂养是产后产妇焦虑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引起产妇产后焦虑、抑郁的相关因素较多,且婴儿是否母乳喂养、产妇产后是否有并发症作为产妇产后焦虑、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和血糖正常产妇产后6个月内的母乳喂养状况及喂养方式,并试探讨影响GDM产妇母乳喂养状况的因素。方法:采用问卷和电话随访法,调查入住该科的产妇(其中包括GDM产妇110例,正常产妇100例)的分娩前母乳喂养意愿、分娩后首次哺乳、产后1周、2周、6周、4个月和6个月时的母乳喂养情况及喂养方式。结果:GDM产后1周时母乳喂养率仅60.82%,而正常组新生儿母乳喂养率为94.3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DM组产妇产后2周、6周、4个月及6个月时母乳喂养率均较正常组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产后各阶段时婴儿喂养方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DM产妇较正常产妇相比,产后母乳喂养率低,且以混合喂养为主,需认识此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有效促进GDM产妇的母乳喂养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上海市产后3 d内的妇女的母乳喂养态度和新生儿喂养方式,分析产妇生理、心理健康因素和卫生保健服务对产妇喂养意愿的影响.方法 2020年6月—7月在全市43家助产医疗机构连续纳入分娩后3 d以内的产妇,在其出院前,采用结构性调查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相似文献   

12.
徐丽 《药物与人》2014,(12):331-331
目的:浅析影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取我院100例足月妊娠剖宫分娩产妇,观察剖宫产术后产妇情绪、疼痛程度、心理状态以及饮食环境和体位受限情况等影响因素.记录泌乳时间确定是否早吸吮、早接触,是否做到纯母乳喂养,直至术后出院. 结果: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有所提升,喂养的自信心增强.总结:针对剖宫产的不同情况,及时给予患者正确的护理指导,能消除不良刺激和不良因素做到了早开奶、早吸吮、早接触,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影响母乳喂养和持续时间的有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医学研究证明,母乳是最好的、天然的、可以预防疾病的食物,母乳喂养是4~6个月婴儿的最佳喂养方式。但现实中母乳喂养方式和持续时间却常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从社会人口、生物医学和文化心理等方面对影响母乳喂养及持续时间进行概述。1社会人口因素1.1年龄许多研究证明年龄能影响母乳喂养的启动和持续时间,年龄大的产妇母乳喂养启动率高,并且喂养的时间长。澳洲的一项研究显示,年龄超过30岁的产妇,在各个阶段停止哺乳的可能性都小于年龄在20岁以下者,80年代以来之所以母乳喂养率呈现上升趋势,其部分原因是初…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兰州地区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及对母乳喂养意愿、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于兰州市妇幼保健院及兰州市二院进行分娩或产后访视的24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估产后抑郁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对喂养方式及喂养意愿的影响;使用基于差别效应的亚组识别方法探索特定人群中产后抑郁影响喂养方式的情况。结果 本研究产后抑郁总检出率为42.7%,其中轻度为28.5%,重度为14.2%;产后30天内发生产后抑郁的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后抑郁产妇“不希望母乳喂养”的意愿是无产后抑郁产妇的2.63倍(95%CI为1.06~6.52,P<0.05);全人群中未发现产后抑郁与喂养行为的关联性(P>0.05),但在孕期体重增重过多的产妇亚组中,62.5%的产后抑郁者多采用人工或混合喂养的方式。结论 产后抑郁已严重影响兰州地区的产妇健康,且抑郁直接影响产妇哺乳意愿,并可能影响母乳喂养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影响初产妇母乳喂养态度的因素,并提出干预建议,为提升母乳喂养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择2022年12月-2023年2月在医院产前检查的326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母乳喂养知识问卷、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及中文版Iowa婴儿喂养态度量表(IIFAS)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初产妇母乳喂养态度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的302名初产妇IIFAS评分59.06±8.39分,母乳喂养态度积极初产妇105名(34.8%),母乳喂养态度偏差197名(65.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妊娠发生、产前检查、家庭成员对纯母乳喂养态度、母乳喂养知识、抑郁症状均与初产妇母乳喂养态度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产妇年龄低(OR=1.807,95%CI 1.217~2.683)、产前检查不规律(OR=1.877,95%CI 1.192~2.957)、家庭成员对纯母乳喂养支持态度低(OR=2.199,95%CI 1.385~3.492)、母乳喂养知识少(OR=3.054,95%CI ...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产妇母乳喂养的知识、态度,探讨母乳喂养知识、态度与喂养行为的关系。方法通过自填式问卷了解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态度和喂养行为,比较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下母乳喂养知识和态度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校正社会人口学特征,评价母乳喂养知识、态度对喂养行为的独立影响。结果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的平均得分为(8.5±1.5)分,母乳喂养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程度普遍优于混合/人工喂养组,进行早期母乳喂养的可能性随母乳喂养知识得分的增加而增加(OR=1.305)。98.1%的产妇愿意坚持母乳喂养,认为自己能坚持6个月以上的占92.4%,母乳喂养的消极态度将影响母乳喂养行为的实现(OR=0.233)。结论母乳喂养知识和态度是影响早期母乳喂养行为的独立因素。加强孕产期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将有利于促进母乳喂养行为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住院早产儿母乳喂养影响因素,为提高住院早产儿母乳喂养率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21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成功实施母乳喂养分为母乳喂养成功组(58例)和母乳喂养失败组(154例)。制定可能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调查方案,收集、整理两组早产儿和产妇相关资料,对收集、整理的相关因素进行组间比较,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可能影响住院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因素。结果 212例住院早产儿中,58例成功实施母乳喂养,成功喂养率为27.36%,其中纯母乳喂养24例,混合喂养34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低于6分、治疗措施限制母乳喂养、产妇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家庭月收入<5 000元/月、产妇产后抑郁、产妇对母乳喂养相关知识认知不合格、责任护士对母乳喂养相关护理知识认知不合格、医院母乳储存转运相关设施欠缺及社会支持度评分<20分均是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住院早产儿母乳喂养率较低,影响因素包括早产儿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危险因素及盆底功能锻炼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产后SUI产妇(失禁组)和同期分娩未发生SUI的80例健康产妇(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其年龄、孕龄、孕次、流产次数、体重指数(BMI)、经产情况、胎数、分娩方式、孕前或孕期合并尿失禁情况、吸烟情况、产后增加腹压、新生儿体重、产后盆底功能锻炼情况、孕期运动量、孕期泌尿系感染情况、新生儿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时间等因素差异,经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产妇产后SUI的独立危险因素。按照实际治疗情况将88例失禁组产妇分为盆底功能锻炼组(38例)和未接受盆底功能锻炼组(50例),比较两组产妇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即最大尿道压(MUP)、最大尿流率(Qmax)、尿流时间(VT)等。结果:两组产妇年龄、孕龄、孕次、BMI、吸烟情况、孕期泌尿系感染情况、新生儿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阴道分娩、孕前或孕期合并尿失禁、产后未予以盆底功能锻炼及新生儿体重≥4000g是影响产妇产后SU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治疗后6、12个月时,失禁组中锻炼组产妇Qmax、MU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高于同期非锻炼组产妇(P<0.05);VT水平则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低于同期非锻炼组产妇(P均<0.05)。结论:阴道分娩、产后未行盆底功能锻炼、巨大儿及孕前或孕期合并尿失禁均同产后SUI的发生关系密切,建议产妇产后尽早接受盆底功能锻炼,以促进排尿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措施对产后纯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于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7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喂养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根据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评价两组产妇产后3 d、产后2个月和产后6个月时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以及喂养情况。结果产后3 d时,两组BS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个月和6个月时,研究组B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纯母乳喂养率为76.47%,高于对照组的4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人工喂养率为9.41%,混合喂养率为14.12%,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5.88%,3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产妇产后的喂养信心,保证纯母乳喂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门诊的延续性指导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及产妇出院后母乳喂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1月龄内婴儿及其母亲2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婴儿只接受儿童保健门诊常规体检,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继续转入母乳喂养门诊,并由国际认证泌乳顾问(IBCLC)对产妇母乳喂养给予延续性的指导干预。对比两组产妇产后1、3、6和12个月母乳喂养情况及两组婴儿的健康状况。结果两组产妇产后1个月时纯母乳喂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产后3、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和12个月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母乳喂养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婴儿3、6月龄时的身高、体重和BM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产后3个月时的自我效能在技巧维度和内在思考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产后6个月时技巧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门诊开展延续性指导可明显提高产妇出院后纯母乳喂养率,增强产妇自我效能,并延长母乳喂养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