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价值。方法:14例高危早产儿气管内滴注单剂预防量PS,与14例未应用PS的高危早产儿进行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血气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23.3±6.7d,氧疗时间5.1±2.2d,机械通气时间2.6±1.3d;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29.6±8.5d,氧疗时间6.9±2.4d,机械通气时间4.7±1.5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并发NRDS、死亡及需要机械通气例数也较对照组少,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产儿预防性应用PS不能降低NRDS发病率及病死率,但可明显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并且缩短住院天数、氧疗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2.
汪晓阳  楼方 《河北医学》2013,19(3):344-347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24例患儿及NCPAP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的20例患儿临床资料,并比较二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二者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治疗后2h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P〈0.05),但是观察组患儿改善更明显(P〈0.01)。观察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0%(P〈0.05)。结论: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NRDS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血气指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 HFO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 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疗效和安全性,指导该病的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在新生儿科治疗的NRDS患儿70例,其中治疗组37例( HFOV),对照组33例(常频通气CMV),两组都给予PS和一般治疗。比较两组上机后的血气分析、上机时间以及合并症等指标。结果:与 CMV 组比较, HFOV组改善血气分析异常和下调给氧浓度更快,且并发症更少。结论:HFOV联合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呼吸机无创辅助通气设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4例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采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舒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CM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舒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用机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氧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机无创辅助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症少,且患儿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分别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和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NRDS新生儿,比较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情况.结果 HFOV组患儿在治疗后6 h、12 h氧浓度(Fi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下降,氧分压(PaO2)、PaO2/FiO2比值上升明显升高,与CMV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P<0.05);HFOV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缩短,治愈率增加,与CMV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P<0.05).结论 高频振荡通气能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肺氧合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较常频机械通气使用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6.
韩晗  李晓霞  帅向华  张志群  李晶  芦惠 《浙江医学》2020,42(12):1278-1281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确诊为NRDS的20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出生后使用PS时间的不同,分为≤3h组103例、>3h组101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情况(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血气指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合指数(OI)、治疗期间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3h组患儿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3h组(均P<0.05)。两组患儿血气指标及O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内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PS治疗后12、72h的PaCO2明显下降(均P<0.05),PaO2、OI明显增加(均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3h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3h组(均P<0.05),动脉导管未闭(PDA)发生率低于>3h组(均P<0.05);两组患儿颅内出血、肺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生后3h内)使用PS治疗能明显降低NRDS患儿的PDA发生率及高危患儿病死率,虽不能明显缩短高危低体重NRDS患儿的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但机械通气时间并不延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同步鼻塞间歇正压通气(SINPPV)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NRDS)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该院收治入院的5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SINPPV治疗,对照组采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两组患儿同时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变化,以及各自通气的时间。结果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NPPV治疗的观察患儿血气指标恢复时间短,见效快,且PaCO2下降明显,以及无创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鼻塞间歇正压通气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治疗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可行的,且与鼻塞持续正压通气相比,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8.
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3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采取综合治疗(包括机械通气),治疗组19例在相同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固尔苏,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结果以及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存活情况等.结果 治疗组在应用固尔苏后皮肤颜色明显转红,动脉血氧分压(PaO2)升高(P<0.01),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P<0.01),pH值上升.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天数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固尔苏对NRDS有明显疗效,能快速有效改善患儿的肺通气、换气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别联合CPAP和BIPAP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NRDS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在本院出生且接受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CPAP通气模式治疗,观察组接受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BIPAP通气模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血气指标及机械通气参数,肺动脉压、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凝血及抗凝指标,CD24、TNF-α、IL-6、IL-17A蛋白表达水平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接受治疗后的PaO2、PH值、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PaCO2、呼气末正压、吸气峰压、吸入氧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动脉压、EF-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C、TPS、AT-Ⅲ水平高于对照组,D-D、vW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24、IL-6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TNF-α、IL-17A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RDS患儿接受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BIPAP通气模式治疗,可以有效优化患儿的通气换气功能并实现内环境的稳态,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文明  陈宏香 《吉林医学》2012,33(13):2733-2734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选取早产儿NRDS患儿98例,随机分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组和常频机械通气治疗组,比较两组之间的上机时间、上机后血气分析、氧合指数(OI)以及出现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HFOV组上机后2 h、8 h、24 h的血气分析值和氧合指数明显优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胸、慢性肺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HFOV组明显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治疗早产儿NRDS较CMV能更好地改善氧合,更快地下调氧浓度,减少上机时间和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孕周与母儿血甲状腺激素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67例中、晚期妊娠要求引产患者,10例早产及78例孕足月自然分娩患者进行了母血及胎儿脐静脉、脐动脉血中TSH、T3、T4的测定。结果:TSH值在母血及胎儿血中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增加.T3值在胎儿血中与母血中比较,显示低T3血症,T4值接近正常母体水平。结论:测定母血中的甲状腺激素,可动态观察不同孕周甲状腺激素变化,可及时发现胎儿低甲血症。  相似文献   

12.
褪黑素载药纳米粒的优化设计及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采用复合乳液-溶剂挥发法制备褪黑素载药纳米粒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聚乳酸、壳聚糖可降解生物材料为载体,明胶为分散剂,span-80和tween-80混合液为微乳液,根据微粒的表面形态、粒径大小、分布、包封率、载药量选择最佳工艺条件,制备褪黑素载药纳米粒。结果与结论:原子力显微镜下可见纳米粒表面圆滑,分布均匀。正交设计效应曲线图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搅拌速度、溶剂挥发温度、聚乳酸与褪黑素投药比、壳聚糖浓度是影响制备工艺的主要因素。在30℃,1000r/min搅拌速度,搅拌时间45min,m(褪黑素):m(聚乳酸)为1:5,V(Tween-80):V(Span-80)为5:1,壳聚糖质量浓度为1%条件下,可制备成平均粒径为45.84nm,包封率为38.33%,载药量为8.35%的褪黑素载药纳米粒。  相似文献   

13.
以8-氯茶碱作为内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咖啡及其3种去甲基代谢产物--副黄嘌呤、可可碱和茶碱的方法。这4种物质可以在一个固定相柱子上被同时分离;流动相为甲;0.1mol/L磷酸二氢钠(30:70)(V/V);流速:0.8ml/min;紫外检测器,波长274nm。实验表明这4种物质的最小检出量均在75ng/ml,并具有较好的线性、重复性及较高回收率。  相似文献   

14.
HepG2 细胞谷胱甘肽含量和谷胱甘肽转移酶活力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具有较高GSH含量和GST活力的肝细胞系。方法:将HepG2细胞在0.1,0.3,0.5mg/L浓度的CDDP间歇作用下传代12个月后得到三种稳定的CDDP耐药细胞系HepG2/CDDP0.1,HepG2/CDDP0.3,HepG2/CDDP0.5细胞的GSH含量和GST活力,结果用显著性t检验方法作统计学处理。结果:诱导刺激后的子代HepG2/CDDP0.1,HepG2/CDDP0  相似文献   

15.
在面神经管内长期植入电极记录清醒豚鼠的耳蜗电图,测量了耳蜗电图中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耳蜗微音器电位的波幅以短纯音2kHz刺激时为最大,其次是0.5、1、4kHz,以8kHz时为最小。面神经管法记录的总和电位(SP)的极性均为负性,在短声刺激时SP/AP为0.084±0;043。动作电位(AP)N,波的反应阈值在短声刺激时为2.6±4.2dB,在0.5和lkHz短纯音刺激时分别为53.2±5.4和42.4±7.3dB。在0.5、1.2、4kHz短纯音刺激时均可见频率跟随反应,在0.5和1kHz时,其波幅大于同频率AP(N1)波幅,其反应阈值低于同频率AP(N1)反应阈值。  相似文献   

16.
作者应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68例依赖输血的透析患者(醋酸盐血透32例,碳酸氢盐血透24例,血液滤过12例)。治疗前 Hb 52.7±8.0g/L,Ht19.4±2.2%,血清铁蛋白>100μg/L。rHuEPO 治疗剂量150~300 u·kg~(-1)/周,静脉推注。当 Hb>100~120g/L,Ht>30%~35%时将 rHuEPO 减至维持量。疗程6.2±4.3个月。所有患者经 rHuEPO 治疗后不再输血,Hb 和 Ht 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39例 Hb 净增大于60g/L,Ht 增加大于10%,分别占治疗病例的57.4%。结果表明,rHuEPO 剂量为150~300 u·kg~(-1)/周是安全有效的,副作用远较国外报道为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心力衰竭(简称心梗心衰)患者血浆中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opingⅠ,cTnI)、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rain-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的变化,探讨心脉隆对急性心梗心衰患者干预的疗效。方法选取35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42例急性心梗心衰患者为心梗组,并随机将其中21例患者分为心脉隆组,21例为常规治疗组,两组均按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进行处置,常规治疗组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抗凝、降脂、扩张冠状动脉、抗心衰等方面治疗,心脉隆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脉隆静脉滴注;心脉隆的使用方法为5%的葡萄糖中加入6mL心脉隆2次/d,疗程为14d。结果与正常健康人比较,急性心梗心衰患者肌钙蛋白I、高敏C-反应蛋白、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  相似文献   

18.
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性心肌病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与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性心肌病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冠心病患者198例,其中缺血性心肌病患者80例(A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53例(B组),普通冠心病患者65例(对照组),入选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三组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并比较三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相关生化指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三组左房内径,左室舒末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B组与对照组相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明显差异,A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B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A组年龄高于B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三组一般临床资料,如糖尿病、血脂、高血压、吸烟饮酒、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A组与B组的左房内径、左室舒末内径明显增大(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临床上可对鉴别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性心肌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垂体中叶素(IMD)及降钙素原(PCT)动态变化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急性胰腺炎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时、第3天、第5天、第7天采集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PCT,同时进行APACHEⅡ评分;根据患者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分为轻症胰腺炎(MAP)组49例和重症胰腺炎(SAP)组42例.比较两组IMD及PCT动态变化.结果 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第3天、第5天、第7天IMD均低于入院时,第3天PCT明显高于入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组第5天、第7天PCT明显低于入院时,SAP组第5天PCT高于入院时,第7天低于入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MAP组患者入院时、第3天、第5天、第7天IMD均高于SAP组,PCT均低于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组患者24 h APACHEⅡ评分为(4.54±0.98)分,明显低于SAP组的(15.09±3.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组、SAP组APACHEⅡ评分与IM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89、-0.118,呈负相关;与PCT相关系数分别为0.194、0.233,呈正相关(P<0.01).结论 血清IMD及PCT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AP严重程度及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福伟  陈漠水  张忆雪 《海南医学》2016,(23):3834-3837
目的 研究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新指标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脉造影的患者497例,其中冠心病组333例,非冠心病组164例.记录每例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及TBIL、DBIL、IBIL、hs-CRP、HCY等检测水平,分析各项指标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的TBIL、IBIL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10.54±3.5)μmol/L vs(14.03±3.78)μmol/L,(7.85±2.73)μmol/L vs(11.44±3.24)μmol/L],而hs-CRP、HCY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6.91±3.15)mg/L vs(3.24±2.21)mg/L,(11.79±3.80)μmol/L vs(6.87±2.40)μmol/L],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D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6±1.55)μmol/L vs(3.68±1.54)μmol/L,P>0.05);随着冠心病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TBIL、IBIL逐渐降低(P<0.01),hs-CRP、HCY逐渐增加(P<0.01),而DBIL随冠心病的病变支数增加则无明显变化(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BIL、IBIL与冠心病的发生呈负相关性(OR分别为0.838、0.787,P<0.01);DBIL与冠心病的发生未见明显相关性(P=0.651);hs-CRP、HCY与冠心病的发生呈现正相关性(OR分别为1.399、1.539,P<0.01).结论 TBIL、IBIL水平降低,hs-CRP、HCY水平升高与冠心病密切相关,低水平TBIL、IBIL与高水平hs-CRP、HCY均为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辅助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