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龄孕妇妊娠晚期异常心电图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分析高龄孕妇妊娠晚期异常心电图变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就诊的300例妊娠晚期(28~41孕周)孕妇为研究对象,按年龄进行分组,将35岁及以下患者作为适龄组(150例),35岁以上患者作为高龄组(150例),所有孕妇均进行心电图常规检查,统计分析两组妊娠结局,探讨高龄组妊娠晚期异常心电图变化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高龄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显著高于适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心律失常、ST段改变、低电压、电轴左偏、短P-R间期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适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心电图异常孕妇中,高龄组的流产死胎率、早产率、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率均显著高于适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心电图正常孕妇中,两组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高龄组早产儿发生率显著高于适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高龄孕妇的器官老化及代偿能力的减弱,更易出现心电图异常现象,可能影响妊娠结局及胎儿健康,使流产、早产、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率升高,应密切关注高龄孕妇的心电图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龄孕妇妊娠晚期的心电图改变及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从2011年6月-2012年6月于该院进行分娩的112例孕妇,按照年龄的不同,简单随机分为高龄(年龄≥35岁)组56例和非高龄(年龄35岁)组56例。两组孕妇均于相同孕周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组孕妇各型异常心电图发生情况,随访两组孕妇的妊娠分娩结局情况。结果非高龄组孕妇的异常心电图出现10例,异常心电图发生率为17.86%(10/56),高龄组孕妇的异常心电图出现20例,异常心电图发生率为35.71%(20/56),两组孕妇异常心电图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2 8,P=0.032 9);两组孕妇心电图检查结果中以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最高,和(或)合并出现P-R间期缩短,ST段压低≥0.05 mV,电轴左偏于-30°~-90°及低电压(肢体导联0.50 m V;胸导联0.80 m V)。高龄组孕妇的各心电图类型异常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高龄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1 9、4.846 2、3.952 9、4.846 2和5.920 2,P0.05),妊娠晚期的主要心律失常类型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室内传导阻滞、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其中高龄组孕妇妊娠晚期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及房性早搏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高龄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4 2、4.148 1和4.846 2,P0.05),而两组孕妇窦性心动过缓、室内传导阻滞和室性早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2 5、0.342 5和1.0000,P0.05),高龄组孕妇的剖宫产率高于非高龄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6 1,P0.05);高龄组孕妇的早产率高于非高龄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9 0,P0.05);两组孕妇出生低体重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4 2,P0.05)。结论高龄孕妇妊娠晚期易合并心电图异常改变,且以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等)为主,会增加剖宫产率和早产率,临床在接诊时应及早做好诊疗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龄孕妇妊娠晚期异常心电图(ECG)的变化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60例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伊宁市农四师医院就诊的妊娠晚期(28~41孕周)孕妇,按年龄将35岁以上的患者分为高龄孕妇组,35岁及以下者为适龄孕妇组,对所有患者进行ECG常规检查,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分析高龄孕妇组妊娠晚期的异常ECG变化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高龄孕妇组异常ECG发生率为31.1%,显著高于适龄组的21.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3,P〈0.05)。高龄组ECG异常主要表现为ST段的改变、心率失常、短P-R间期、电轴左偏、低电压,其各项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适龄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68、7.21、6.52、5.63、6.23,均P〈0.05)。在ECG正常孕妇中适龄孕妇组和高龄孕妇组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明显差异(均P〉0.05),但高龄孕妇组早产儿发生率显著高于适龄孕妇组(χ2=4.98,P〈0.05)。在异常ECG孕妇中,适龄孕妇组的流产死胎率、早产率、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率均显著低于高龄孕妇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67、12.79、7.93,均P〈0.05)。结论高龄孕妇在妊娠晚期异常ECG发生率较高,其流产、早产、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率也相对较高,临床上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龄孕妇(≥35岁)妊娠晚期心电图(ECG)变化与妊娠结局关系。方法:将2014年2月—2017年2月本院妇产科产检和分娩的378例高龄孕妇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370例非高龄孕妇(35岁)作为对照组,均在妊娠晚期接受ECG检查,对比分析两组异常ECG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并随访两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短P-R间期、ST段压低、电轴左偏、导联低电压等异常ECG发生率,以及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以及房性早搏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窦性心动过缓、室内传导阻滞、室性早搏发生率两组未见差异(P0.05)。两组ECG正常孕妇中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早产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异常ECG孕妇中,观察组的流产、早产、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孕妇在妊娠晚期异常ECG发生率较高,其流产、早产、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高于适龄孕妇,应加强产前心电监护,以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高龄孕妇异常心电图变化与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杭州市西溪医院进行产检及分娩的130例妊娠晚期孕妇,按照年龄分组,其中65例(年龄≥35岁)高龄孕妇为观察组,另选取65例(年龄<35岁)适龄孕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异常心电图发生率及心律失常类型;分析两组孕妇妊娠结局与异常心电图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孕妇异常心电图发生率(32.31%)显著高于对照组(15.38%),χ2=5.125,P=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同时观察组心律失常(26.15%)、ST-T改变(12.31%)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9.23%,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392和3.900,均P<0.05);在心律失常类型方面比较,观察组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900,P=0.048);两组孕妇妊娠结局比较,观察组早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809,P=0.028),两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剖宫产率(χ2=4.775,P=0.029)、早产率(χ2=4.188,P=0.041)及新生儿低体重率(χ2=4.306,P=0.03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孕妇妊娠晚期易发生心律失常、ST-T改变等异常心电图改变;异常心电图高龄孕妇的剖宫产、早产及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明显增加,临床上需要关注高龄孕妇妊娠晚期心电图变化,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6.
叶芬  秦薇 《中国妇幼保健》2022,(18):3344-3347
目的 探讨高龄孕产妇异常心电图和心律失常发病情况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3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检查的妊娠晚期高龄孕产妇130例为观察组,同期在该院检查的妊娠晚期适龄孕产妇1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异常心电图、心律失常发病情况及妊娠结局。观察高龄孕产妇异常心电图情况和心律失常类型,以是否发生心电图异常、心律失常对高龄孕产妇进行分组,比较组间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36.2%、24.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4.6%、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920、18.854,均P<0.05);观察组早产、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及低体质量儿发生率(16.2%、18.5%、9.2%及12.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6%、8.5%、1.5%及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299、5.580、7.549及7.800,均P<0.05)。高龄孕产妇异常心电图以ST段改变、短P-R间期多见,异常心电图高龄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心电图者,差异均有统计...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妊娠时期孕妇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情况和变化情况,研究其产生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5月在该院进行心电及孕期检查的240例孕妇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行心电检查的非妊娠健康妇女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妇女的一般临床资料、心电图P-R间期值及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率。同时将研究组240例孕妇按照妊娠阶段分为孕早期组(68例)、孕中期组(88例)和孕晚期组(84例),观察不同妊娠时期孕妇心电图出现短P-R间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51例出现心电图短P-R间期,短P-R间期发生率为21. 25%,对照组4例出现心电图短P-R间期,短P-R间期发生率为4. 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孕晚期妇女短P-R间期发生率为41. 67%,孕中期发生率为12. 50%,孕早期发生率为7. 35%,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妇女在分娩前共计出现51例心电图短P-R间期,在分娩1周后的常规心电图复查当中,观察组妇女中仅有2例出现心电图短P-R间期,观察组妇女分娩后的心电图短P-R间期复发率为3. 92%。结论孕妇心电图出现短P-R间期的概率较高,同时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妊娠期妇女出现短P-R间期的概率也随之增加。加强对孕中晚期孕妇的心电监测和观察,能为孕妇后期心脏功能异常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以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妇女心电图短P-R间期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选择1280例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的女性分为两组,妊娠组860例,健康非妊娠组420例(对照组),分析两组短P-R间期的发生率。妊娠组又分早期妊娠组和中晚期妊娠组,分别对各组短P-R间期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中晚期妊娠组与对照组及早期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妊娠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妇女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率增高,考虑与妊娠中晚期孕妇耗氧量增大使机体缺氧,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有关,并非由于传导途径异常,属于良性电生理改变,不宜诊为L-G-L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龄孕妇(AMA)妊娠晚期心电图(ECG)的异常情况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按就诊顺序随机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及住院分娩的167例妊娠晚期AMA为高龄组,并采用相同的方式随机抽取本院同期就诊的167例妊娠晚期适龄孕妇为适龄组作对照。于相同孕周对两组孕妇行常规ECG检查,记录比较两组受检者异常ECG的类型及妊娠结局。结果高龄组ECG异常率为33.5%,显著高于适龄组的16.8%,其中导联低电压及ST段改变发生率分别为2.4%、6.0%,均明显高于适龄组的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异常ECG中,两组均以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最高。当ECG正常时,两组在分娩方式、胎儿结局、分娩结局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方面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ECG异常时,高龄组剖宫产率为88.7%,明显高于适龄组的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异常ECG者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为26.8%,高于适龄组的7.1%(P0.05);亦显著高于正常ECG者的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龄孕妇妊娠晚期易出现心电图异常,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因此,针对此类孕妇,临床应加强监护,做好早期预防与治疗工作,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晚期妊娠妇女的心电图改变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9月1日-2015年1月1日在该院就医的124例妇女为研究对象,其中中晚期妊娠妇女62例为干预组,健康体检妇女62例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在经过心电图检查后的心电图改变分布情况及短P-R间期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窦性心动过缓、短P-R间期、室性早搏、窦性心律不齐以及ST-T改变的比例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短P-R间期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妊娠妇女的心电图情况与正常妇女心电图存在明显的区别,中晚期妊娠妇女的心电图易出现异常,心律失常等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妇女异常心电图结果及与甲状腺素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就诊的57例妊娠晚期妇女的临床资料列为观察组,将64例在本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结果及TSH、FT3、FT4水平,并分析妊娠晚期妇女心电图异常患者TSH、FT3、FT4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结果发生率85.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短P-R间期、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SH、FT3、FT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异常患者FT4、TSH水平低于心电图正常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妇女心电图容易发生异常改变,其中以短P-R间期、窦性心动过速为主,FT4及TSH水平降低可能参与了心电图异常结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高龄孕产妇异常心电图、心律失常类型及其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为临床高龄孕产妇妊娠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进行产检和分娩的86例高龄孕产妇(年龄≥35岁)为高龄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产检和分娩的86例适龄孕产妇(年龄<35岁)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妇异常心电图发生率、心律失常类型和妊娠结局的差异,分析高龄孕产妇异常心电图、心律失常类型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高龄组孕产妇发生异常心电图的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孕产妇发生ST-T段改变、心律失常的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龄组孕产妇发生窦性心动过速的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产妇发生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早搏、室内传导阻滞室性早搏的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龄组发生异常心电图孕产妇的早产率、剖宫产率和出生新生儿的低体质量率均明显高于心电图正常的孕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发生异常心电图孕产妇的早产率、剖宫产率和出生新生儿的低体质量率与心电图正常的孕产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龄孕产妇在妊娠晚期易出现异常心电图表现,以心律失常和ST-T段改变为主;对心电图表现异常的高龄孕产妇而言,其剖宫产率、早产率和出生新生儿的低体质量率均会明显增加,所以临床医师在诊治高龄孕产妇时,应时刻监测其心电图波形,注意心电图的特殊变化,当出现异常改变时,要及时判断原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维护好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妊娠中晚期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2016年3月-2019年5月在该院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的51例妊娠中晚期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孕妇年龄进行分组,将年龄≥35岁的21例高龄孕妇纳入观察组,将年龄35岁的30例适龄孕妇纳入对照组。分析两组孕妇的动态心电图异常情况、心律失常发生类型情况及不良妊娠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动态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的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正常动态心电图孕妇中,观察组孕妇剖宫产、早产、低体质量及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异常动态心电图孕妇中,观察组孕妇剖宫产、早产、低体质量及总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够准确地诊断出妊娠中晚期孕妇的心电异常情况,且可判断其疾病类型,高龄产妇产前应加强动态心电图监护,可以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较为准确的诊断依据,以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年龄与妊娠高危因素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不良妊娠结局的产生原因,为孕产期管理提供指导性的意见,以改善不良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该院妇产科产检并住院分娩的2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分为低龄组18例、适龄组139例和高龄组43例,比较3组不同年龄段孕妇的一般情况、妊娠期合并症、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妊娠结局。并将适龄组孕妇作为对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妊娠年龄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高龄组不良妊娠史、非自然受孕率均高于低龄组和适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低龄组和适龄组不良妊娠史、非自然受孕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00例孕妇中,合并糖尿病3例、心脏病8例、高血压5例、贫血25例、子宫肌瘤6例;并发糖尿病28例、子痫前期3例、羊水异常9例、胎盘前置4例、胎盘早剥1例、胎膜早破21例、产后出血2例;剖宫产65例、阴道分娩135例、早产11例、巨大儿12例、低体质量儿15例、围生儿死亡1例、胎儿窘迫13例、出生缺陷3例。将适龄组孕妇作为对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是不良妊娠史、非自然受孕、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妊娠期糖尿病、胎盘前置、子痫前期、剖宫产、早产儿、低体质量儿发生的高危因素(OR>1,P<0. 05)。结论高龄可对妊娠结局产生影响,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妊娠期合并症、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增加,因此临床上应根据不同年龄孕妇给予针对性妊娠期管理,及时干预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从而改善妊娠结局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女性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率,并分析其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300例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的女性分为两组,妊娠组(观察组)780例,健康非妊娠组520例(对照组),分析两组短P-R间期的发生率。结果妊娠组心电图短P-R间期72例(9.23%,72/780),健康非妊娠组心电图短P-R间期6例(1.15%,6/5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女性短P-R间期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妊娠健康女性,与需氧量增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占优势,张力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青岛地区9716例妊娠妇女心电图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青岛地区妊娠妇女心电图检查结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安静状态下,采用十二导联心电图工作站对青岛地区9716例妊娠妇女和3218例非孕健康女性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储存记录,分妊娠早期组、妊娠中晚期组、非妊娠对照组,分析其心电图在妊娠期改变的情况。结果青岛地区妊娠妇女的心电图异常率达17.8%。短P—R间期是最常见异常心电图,早期妊娠组与中晚期妊娠组相比较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x2=1.32,P=3.85〉0.05;两组分别与非妊娠对照组相比,短P—R间期发生率升高,早期妊娠组与非孕对照组比较,x2=47.27,P=0.008〈0.05,中晚期妊娠组与非孕对照组比较,x2=49.12,P=0.007〈0.05。妊娠早期以短P—R间期和ST—T改变异常多见,2~3月后复查,ST—T改变多消失;妊娠中晚期以短P—R间期和窦性心动过速多见。严重的心律失常有心房纤颤和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分别有4例和5例。心脏彩超确诊9例先天性心脏病。结论心电图检查安全、方便,对早期发现心脏异常,有明确辅助诊断意义,可作为妊娠各个时期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与自然受孕两种不同方式受孕双胎妊娠合并子痫前期孕妇的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8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孕妇及围生儿的临床资料,ART受孕双胎妊娠386例,自然受孕双胎妊娠1 053例,其中ART受孕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87例(ART组),自然受孕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178例(自然受孕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孕妇一般资料、妊娠期并发症及围生儿结局。结果 ART受孕双胎孕妇子痫前期发生率高于自然受孕双胎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ART组孕妇平均年龄明显高于自然受孕组,ART组高龄孕妇(年龄≥35岁)占比、初产妇占比、定期产前检查完成率、剖宫产率、早产、前置胎盘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自然受孕组,ART组新生儿平均体质量低于自然受孕组,ART组新生儿分娩孕周低于自然受孕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双胎妊娠孕妇合并胎盘早剥、羊水过多、新生儿窒息、小于胎龄儿、转新生儿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 ART受孕双胎妊娠孕妇子痫前期发生率高于自然受孕双胎妊娠孕妇,ART受孕双胎妊娠孕妇子痫前期剖宫产、早产、产后出血、前置胎盘、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的风险更高,但由于其更注重孕期产检及保健,且多选择剖宫产分娩,ART受孕双胎妊娠合并妊娠合并子痫前期孕妇与自然受孕双胎子痫前期孕妇新生儿结局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高危妊娠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高危妊娠孕妇9 23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管理组和强化管理组,每组各4 618例,分别采取常规高危妊娠管理和强化高危妊娠管理,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常规管理组孕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提前终止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强化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胎膜早破和围生儿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常规管理组自发性早产儿发生率、低体质量儿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强化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强化高危妊娠管理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妊娠晚期高龄孕妇胎儿在宫内的整体生长发育情况,从而提高高龄产妇的分娩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3月经该院超声科行超声检查的95例妊娠晚期高龄孕妇(高龄组)的超声检查结果,对比分析40例同期适龄孕妇(适龄组)的超声检查结果,对其畸形补漏筛查情况、胎儿生长发育以及彩色多普超声检查结果作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适龄组与高龄组胎儿房间隔缺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9,P0.05),而I度唇腭裂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8,P0.05);与适龄组相比,高龄组经产胎儿的头围(HC)较小(t=12.11,P0.05),腹围(AC)较小(t=3.05,P0.05),股骨长(FL)度较短(t=3.68,P0.05),而适龄组与高龄组初产胎儿头围,腹围及股骨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适龄组胎儿相比,高龄组胎儿脐动脉阻力指数(RI)、脐动脉搏动指数(PI)及收缩期与舒张期血流速度之比(S/D)值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适龄组胎儿心脏血流动力学相比,仅高龄组经产胎儿的肺动脉峰值加速时间及射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龄妊娠晚期胎儿生长发育可能迟缓,胎儿的宫内风险增加,胎儿房间隔缺损的发生率增高。加强超声检查、降低生育年龄,有望提高分娩及胎儿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龄妊娠对母儿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对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2003~2007年11月分娩的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高龄妊娠组(≥35岁)和非高龄组(35岁)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前置胎盘、早产的发生率以及围生儿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胎死宫内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高龄妊娠组中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巨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龄妊娠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巨大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性增加。因此,应该提倡适龄妊娠,加强高龄妊娠的各项检查及孕期监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