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频震荡通气(HFO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需机械通气治疗的3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给予HFOV+PS治疗,另外18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频通气(CMV)+PS治疗,比较两组之间的上机时间,上机后1、8、24 h的血气分析,上机后1、8、24 h的氧合指数,以及出现气漏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HFOV+PS组1、8、24 h的血气分析值及氧合指数明显优于CMV+PS组患儿。气漏、慢性肺部疾病发生率前者明显低于后者。结论 HFOV+PS较经典的CMV+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在改善氧合方面更快速,更高效,能更快地下调氧浓度,缩短上机时间,肺部并发症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2.
颜慧梅  王小虎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3):1976-1978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NRDS的新生儿23例及同期常规正压通气治疗的NRDS新生儿22例,比较其临床疗效、胸片、血气分析、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结果:HFOV组存活20例,脑室内出血(IVH)3例,肺出血1例,无气漏发生;自动出院2例,死亡1例;存活儿使用呼吸机平均时间90.5 h。CMV组存活18例,脑室内出血3例,肺出血3例,气漏2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2例;存活儿使用呼吸机平均时间为124.5 h。HFOV组患儿在治疗后12、24 h氧合指数(OI)明显上升,与CM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FOV组上机后24h胸片较CMV组明显好转(P<0.05)。两组的治愈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FOV组气胸发生率、上机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CMV组(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作为肺保护措施能更好地改善NRDS患儿的肺氧合功能,迅速、持续地增加气体的交换量,并可有效减少气压伤及并发症,缩短上机时间,减少患儿住院时间及费用,较常频呼吸机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3.
谭廷墨 《智慧健康》2022,(30):106-110
目的分析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用氨溴索联合双水平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抽选于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共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5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研究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接受氨溴索+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研究组接受氨溴索+双水平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评价及对比两组的疗效、临床指标、血气指标、并发症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无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吸入氧浓度(FiO_(2))均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并发症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用氨溴索联合双水平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疗效更为确切,可缩短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氧疗依赖性与气管插管率,且还可改善血气指标,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治疗选择,值得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模式治疗,治疗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模式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血气分析结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0%)明显高于对照组(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7,P0.05)。治疗组患儿p H值、Pa O[(7.672±0.06)、(89±19)mm Hg(1 mm Hg=0.133 k Pa)]明显高于对照组[(7.32±0.09)、(40±10)mm Hg];治疗组Pa CO2和氧合指数(oxygen index,OI)[(41±9)mm Hg、(16±4)]明显低于对照组[(54±12)mm Hg、(2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并发气胸、肺气漏及慢性肺疾病5例,占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例(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7,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气管内灌洗联合气道持续正压通气对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新生儿动脉血气指标改善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1月-2017年9月MAS患儿8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与研究组(n=41)。常规干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气管内灌洗治疗,研究组采取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气管内灌洗+气道持续正压通气。统计临床疗效、氧疗及住院时间、康复情况(肺部X线清晰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发绀消失时间)、动脉血气指标[氧合指数(OI)、氧体积分数(Fi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氧分压(PaO_2)]、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 12%)较对照组(73. 17%)高(P0. 05);研究组氧疗时间、住院时间、肺部X线清晰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发绀消失时间较对照组少(P0. 05);治疗后两组OI、FiO_2、PaCO_2较治疗前降低,PaO_2较治疗前增高,且研究组OI、FiO_2、PaCO_2较对照组低,PaO_2较对照组高(P0. 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9. 76%)较对照组(29. 27%)低(P0. 05)。结论联合采取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气管内灌洗及气道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可有效缩短其康复进程,提高治疗效果,促使其及早康复出院,且能有效改善动脉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常频机械通气(CMV)及高频振荡通气(HFOV)3种通气模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合征(NRDS)患儿临床康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收治的151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通气模式,将151例NRDS患儿分为NCPAP组(n=55)、CMV组(n=48)、HFOV组(n=48),3组患儿除采用不同通气模式外,均给予维持内环境、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3组患儿在出生胎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NRDS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比较3组患儿血气分析变化、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氧疗时间及气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的差异。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 结果①3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2、12、24、72 h血气分析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别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②NCPAP组、CMV组和HFOV组间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氧疗时间及气胸、VAP、BPD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CPAP组VAP、BPD发生率、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氧疗时间,均显著低于CMV组与HFO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V组气胸发生率与NCPAP组及HFOV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CPAP组与HFOV组气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NCPAP治疗NRDS疗效肯定,并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氧疗时间,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常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组实施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 O)[(62.362±15.96)、(53.31±13.57)mm Hg(1 mm Hg=0.133 k Pa)]、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4.65±2.31)、(7.86±4.26)mm Hg]、动脉/肺泡血氧分压比值(artery/alveolus pulmonis partial pressure of blood oxygen,a/A PO2)[(0.32±0.12)、(0.23±0.1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出现肺部感染、肺气漏、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1.67%(7/60),对照组为26.67%(16/60),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7,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疗效显著,能促进病情改善,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8例重症RDS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高频振荡通气(研究组,54例)和常频机械通气(对照组,34例),统计治疗后患儿的吸氧浓度(FiO2)、动脉氧分压(PaO2)、肺泡动脉氧分压比值(a/APO2)、呼吸指数(OI)及治疗后的疾病转归、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儿上机后PaO2均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12、24、48小时后FiO2、OI显著下降,a/APO2显著上升(P<0.05);研究组上机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患儿的存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能更好地改善高重症RDS患儿的氧合,缩短病程,同时不增加死亡率、并发症,是治疗重症RDS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在早期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比较.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6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采用随机方法分为高频振荡通气(HFOV)组和常频机械通气(CMV)组,两组均予固尔苏替代治疗,比较两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肺泡氧分压(a/APO2)、氧合指数(OI)、吸入氧浓度(FiO2).结果 ①HFOV组在2 h PaO2、A-aDO2、OI均较CMV组改善快,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2小时及6小时HFOV组PaCO2下降与CMV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余各项指标两组无差异.结论 ①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HFOV较CMV能更快地改善氧合及低氧血症,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防止二氧化碳储留.②HFOV易导致过度通气,需密切监测动脉血气,若不能做到,CMV更适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体位干预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中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0例,按干预方式分组,其中30例接受体位干预(观察组),另30例接受常规干预(对照组),比较干预效果,如血气指标、并发症等.结果 干预前组间血气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  相似文献   

11.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31例选择传统常频机械通气治疗者定为常频组;38例选择高频震荡通气治疗者定为高频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48h以上与同组0h各项(氧浓度、平均气道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经皮血氧饱和度及氧和指数)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常频组χ2值依次为8.68、4.30、9.18、5.62、7.09、2.61;高频组χ2值依次为12.74、10.56、14.43、7.55、5.89、3.07,均P〈0.05;高频组治疗25~48h与0h各项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χ2值依次为5.31、6.94、9.92、4.96、4.45、2.04,均P〈0.05。两组其它时间段各项指标与0h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频组总有效率为87.10%,高频组总有效率为94.74%;无效病例均为出现严重并发症,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患儿;两组总治愈率与死亡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明显优于常频通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重症NRDS患儿经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失败后,改用HFOV,比较其在治疗前后呼吸机参数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30例重症NRDS患儿经CMV治疗失败,改用HFOV后,19例病情明显改善,11例治疗失败,成功率为63.3%;19例患儿采用HFOV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主要呼吸机参数及血气指标结果:Fi02(0h:0.87±0.09vs3h:0.67±0.10、6h:0.54±0.08、12h:0.44±0.08)、MAP[0h:(14.47±1.17)mbarvs3h:(13.79±1.03)mbar、6h:(13.26±1.05)mbar、12h:(12.37±0.83)mbar]、f[0h:(7.26±0.56)HzVS3h:(7.89±0.57)Hz、6h:(8.42±0.51)Hz、12h:(9.26±0.45)Hz]、PaCO2[0h:(9.69±0.86)kPavs3h:(6.00±0.55)kPa、6h:(5.62±1.03)kPa、12h:(5.47±0.55)kPa]下降,pH(0h:7.21±0.06vs3h:7.35±0.07、6h:7.39±0.07、12h:7.40±0.06)、PaO2[0h:(5.46±0.82)kPavs3h:(7.92±1.13)kPa、6h:(9.25±0.99)kPa、12h:(9.20±0.96)kPa]上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NRDS患儿经常CMV治疗失败后,改用HFOV治疗,部分患儿仍可获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分析机械通气治疗中联合体位干预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指标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纳入62例肇庆市广宁县人民医院在2019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研究,以随机数表法作为分组工具,分成对照组(n=31例,仰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n=31例,体位干预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新生儿治疗干预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氢离子浓度指数(pH值)、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以及治疗后并发症(腹胀、败血症、肺出血、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干预后pH值、OI、PaO_(2)三项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aCO_(2)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时采取体位干预,变化侧卧、仰卧、俯卧等不同体位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可更好的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实现良好氧合状态,抑制并发症,更适用于现代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的疗效及对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70例NRDS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患儿。观察组患儿采用CPAP联合PS治疗,对照组患儿单用CPAP进行治疗。分别统计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肺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H值、氧合指数(OI)],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PaO_(2)为(42.65±7.62)mm Hg和(93.11±8.98)mm Hg,PaCO_(2)为(66.15±13.42)mm Hg和(37.95±10.68)mm Hg,pH值为(7.28±0.06)和(7.30±0.04),OI为(105.65±30.55)和(170.22±25.95);对照组治疗前后PaO_(2)为(42.95±7.18)mm Hg和(79.35±9.12)mm Hg,PaCO_(2)为(66.45±12.48)mm Hg和(51.36±10.14)mm Hg,pH值为(7.29±0.05)和(7.31±0.05),OI为(103.98±31.60)和(139.84±24.13)。治疗前,两组患儿的PaO_(2)、PaCO_(2)、pH值及O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PaO_(2)、PaCO_(2)及O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的PaO_(2)、OI显著增高,PaCO_(2)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的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6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29,P<0.05)。观察组出现1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对照组出现1例气漏患儿,1例肺出血患儿,1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2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1例颅内出血患儿。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1,P<0.05)。结论CPAP联合PS治疗NRDS患儿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NRDS患儿的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平阳医院接诊的63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NIPPV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均连续治疗1周,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分别以常频机械通气(CMV)和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NRDS患儿,比较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 高频振荡通气组患儿在治疗后4、12、24h,氧浓度、PaCO2明显下降并低于常频机械通气组,PaO2、PaO2/FiO2比值明显升高并高于常频机械通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在改用高频振荡通气后,肺通气、换气功能各项指标能迅速改善,氧浓度、PaCO2显著下降,PaO2、PaO2/FiO2比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频振荡通气能更好地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肺氧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对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应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SIMV)与高频震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NRDS足月新生儿分为对照组(SIMV)与观察组(HFOV)各3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记录两组患儿血气值及呼吸机参数情况.结果 两组均成功完成治疗,观察组氧合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HFOV与SIMV治疗NRDS均具有较高安全性,应用HFOV治疗可更快速改善患儿氧合,缩短其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8.
李萍  李炜 《浙江预防医学》1998,10(10):615-615
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高。我院新生儿科应用机械通气抢救治疗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获得较好效果,现就早期临床诊断及应用人工呼吸机抢救指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高频振荡通气(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MV)联合吸入一氧化氮(i NO)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20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HFOV组120例和CMV组80例,HFOV组给予HFOV联合i NO治疗,CMV组给予CMV联合i NO治疗。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儿的呼吸、心率及血气等指标,并据此进行呼吸机参数调节,获取上机后不同时点血气指标监测数据,统计患儿上机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两组患儿上机时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氧合指数(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上机后1、12、24 h HFOV组患儿PaO_2明显高于CMV组,PaCO_2、OI明显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HFOV组患儿上机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HFOV组患儿死亡率略低于CMV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HFOV组气胸、新生儿硬肿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气管痰栓、肺炎、脑室内出血、败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均略低于CMV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与CMV相比,HFOV联合i NO治疗NRDS能够更好地改善患儿血气、氧合情况,缩短上机、氧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盐酸氨溴索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7月丽水市莲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盐酸氨溴索联合纳洛酮治疗.结果 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