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经跗骨窦切口微创有限切开复位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76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8例。参照组予以经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研究组予以经跗骨窦切口微创有限切开复位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3d VAS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2、3 d V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微创有限切开复位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跗骨窦"八"字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82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骨折Sanders分型为Ⅱ、Ⅲ型,均保留完整的临床手术资料和术后至少12个月的随访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微创组(n=37)和常规组(n=45),微创组接受跗骨窦"八"字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常规组接受经典外侧"L"形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和术后12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微创组手术出血量(37.82±10.04) m L少于常规组的(62.29±13.20) m L,切口并发症发生率10.81%低于常规组的3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个月随访资料显示,2组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严重并发症; 2组间术后12个月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相比,跗骨窦"八"字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能减少手术出血量,降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而2种术式的骨折愈合和足部功能恢复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4):619-620
目的探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L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跟骨结节关节角、跟骨交叉角及足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2个月,观察组跟骨结节关节角、跟骨交叉角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足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骨折患者采取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较好,有效改善患者的足功能,提升跟骨结节关节角及跟骨交叉角,加快康复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与经外侧"L"形切开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与治疗B组各40例。治疗A组采用经典的经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治疗B组采用经跗骨窦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治疗B组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治疗A组(P 0. 05)。2组术后跟骨Bohler角、Cissane角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 0. 05),但2组术前及术后跟骨Bohler角、C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B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治疗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术后12个月Maryfand评分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典的经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术与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手术效果相似,但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具有出血量少、引流量少和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围术期指标、影像学参数及Maryland足功能的影响。方法 84例确诊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试验组采用经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外侧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测量跟骨宽度、Bohler角及Gissane角,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7 d血清CRP水平降低,Bohler角和Gissane角增大,跟骨宽度减少(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手术切口和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术后血清CRP水平降低,Maryland足部评分更优(P 0. 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可以有效降低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手术风险和CRP水平,促进骨端愈合和患足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辅助Ilizarov技术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9年12月治疗的40例(45足)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微创外架组16例(17足)采用跗骨窦切口辅助Ilizarov技术治疗,切开钢板组24例(28足)采用经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相关时间及出血量、手术前后的影像学变化和术后的患足功能、生活质量、疼痛情况。结果:至末次随访时,所有病例达到骨性愈合,微创外架组平均愈合时间(11.77±3.13)周,切开钢板组平均愈合时间(12.02±2.97)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健侧、患侧影像学测量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开钢板组Bohler角、Gissane角优于微创外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外架组轴位角、跟骨长度、足跟宽度优于切开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外架组等待手术时间、止血带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比切开钢板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外架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与切开钢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外架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较切开钢板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切口辅助Ilizarov技术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可取得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似的疗效,是治疗难复性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一种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对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和宽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 32例和B组(外侧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 28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手术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和宽度的变化,以Maryfand评分评价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足踝功能恢复情况,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P 0. 05); A组术后3个月的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高度显著大于B组,跟骨宽度显著小于B组(P 0. 05); A组术后3个月Maryfand评分及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P 0. 05);A组并发症发生率6. 25%,显著低于B组25. 00%(P 0. 05)。结论应用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改善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高度、宽度,促进骨折复位及术后足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术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足踝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试验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外二科收治的125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2)和研究组(n=63)。对照组患者行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术,研究组患者行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足踝功能(Bohler角、Gissane角、Langre角、跟骨宽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5.95±8.42 min vs.92.48±9.37 min)、切口长度(3.49±1.24 cm vs.8.34±2.15 cm)、术中出血量(62.48±5.37 ml vs.87.95±7.59 ml)、术后VAS评分(4.29±1.30分vs.6.28±1.48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骨折愈合时间(110.95±20.83 d vs.112.98±24.51 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ohler角(29.58±2.59°vs.30.25±3.59°)、Gissane角(128.57±17.93°vs.125.87±16.59°)、Langre角(93.58±9.65°vs.92.58±8.26°)、跟骨宽度(28.01±4.24°vs.27.49±3.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52%vs.32.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术能够获得与常规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术基本相同的治疗效果,但前者的手术时间更短、组织创伤更低、并发症更少,兼具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更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经跗骨窦间隙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采用经跗骨窦间隙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40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将其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采用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的40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将其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Bohler角、Cissane角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两组Bohler角、Cissane角较大(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跗骨窦间隙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可有效改善足部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祁鹏  王育才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2):145-148,152
目的 探究跗骨窦切口复位内固定术在SandersⅡ 、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该院因跟骨骨折住院的患者共84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L型切口复位内固定术)和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切口复位内固定术),每组42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小切口复位内固定与传统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足部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我院5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跗骨窦小切口组(经跗骨窦小切口复位内固定)26例和传统L形切口组(传统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24例,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足部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跗骨窦小切口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传统L形切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L形切口组(P005);术后6月,两组跟骨Bohler角和Gissane角均增大(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足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跗骨窦小切口复位内固定与传统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均可有效改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足部功能,且相对于后者,前者更能够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ander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行经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术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聊城市复退军人医院骨科2017年1至12月收治的84例Sander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经典经外侧"L"型切口治疗,研究组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治疗。影像学评价手术前后骨解剖测量数据变化。术后门诊随访6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功能(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Ankle Society,AOFAS)评分和视觉模拟疼痛(Visual AnalogueScale,VA S)评分评估手术效果,并统计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Bohler角、Cissane角和跟骨中部宽度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AOFA S评分优良率、VA 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治疗Sander Ⅱ~Ⅲ型跟骨骨折不仅可取得同经典经外侧"L"型切口术相接近的手术效果,而且在手术出血量、引流量及并发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经跗骨窦入路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对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2例,分组采用随机数表法,两组均41例。对照组行“L”状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行经跗骨窦入路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与切口愈合时间均较短,术后引流量较少,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跟骨骨折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可有效缩短患者创口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引流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跗骨窦专用钢板在跟骨后关节面塌陷型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5例(患足56足)跟骨后关节面塌陷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3例(患足30足)和对照组22例(患足26足)。对照组采用传统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跗骨窦专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3个月,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后足评分系统评价2组术后足功能恢复情况,并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组Bohler角、Gissane角均显著优于术前(P 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足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经跗骨窦入路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后关节面塌陷型骨折疗效显著,复位效果优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3D打印技术联合跗骨窦微创切口在跟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72例跟骨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传统L型切口手术组(常规组,34例)和3D打印技术联合跗骨窦微创切口手术组(3D打印微创组,38例)。记录等待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失血量和切口愈合情况;通过AOFAS后足评分评估患肢功能;通过放射学评估术前及术后的Bohler角和Gissane角;统计术后切口疼痛发生率和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D打印微创组等待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和失血量显著短于常规组;术后X线片显示两组跟骨Bohler角和Gissane角均显著改善,但3D打印微创组恢复效果较好。根据AOFAS评分,优秀和良好率在3D打印微创组中高于常规组;3D打印微创组术后切口疼痛发生率和术后切口并发症显著低于常规组。结论与传统L型入路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比较,经3D打印技术联合跗骨窦微创切口更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4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采取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B组采用外侧"L"型切口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伤口愈合情况;比较2组术后第3、12个月的Bohler角、Gissane角变化情况;结合Maryland评分比较2组优良率;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切口长度及平均切口愈合时间显著优于B组(P 0. 05)。A组术后第3、12个月Maryland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 0. 05)。术后3个月,A组优良率达到86. 5%,B组为71. 2%;术后12个月,2组优良均为100. 0%。术后第12个月时,跟骨侧轴位X线片检查提示,2组Bohler角、G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 5%,显著低于B组的26. 9%(P 0. 05)。结论经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可暴露后关节面及前外侧骨骨片,具有切口长度小、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2):1954-1956
目的探究小切口插入闭合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对胫腓骨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102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51例,参照组行常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研究组行小切口插入闭合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痂出现时间)、术后1个月骨折恢复情况及术前、术后1个月踝关节功能(Baird评分)、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痂出现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骨折恢复优良率高于参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Baird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插入闭合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缩短康复进程,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透视下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8月~2019年2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20例、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组20例和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20例。比较三组治疗效果、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前后跟骨宽度、跟骨结节关节角及跟骨交叉角水平。结果: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治疗优良率高于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与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组、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组与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术后6个月跟骨宽度均低于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组,跟骨结节关节角、跟骨交叉角均高于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与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术后6个月跟骨宽度、跟骨结节关节角、跟骨交叉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视下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治疗跟骨骨折效果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似,均优于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但透视下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可作为优选术式。  相似文献   

19.
颜惠琴 《妇幼护理》2022,2(5):1199-1201
目的 研究青少年跟骨骨折采用对不同跟骨外侧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 94 例跟骨骨折 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甲组和乙组。甲组给予其传统“L”形切口,乙组实施跗骨窦切口进行跟骨外侧 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的足部功能手术相关指标与术后并发症。结果 乙组治疗后足部功能优良率高于甲组。 乙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少于甲组。两组术后跟骨结节角(Bohler 角)与跟骨交叉角 (Gissane 角)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同本组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给予青少年跟骨骨折患者跗 骨窦切口行跟骨外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足部功能和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观察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治疗中经皮撬剥复位固定与扩大外侧入路钢板固定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三亚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n=30)与对照组(n=30)。研究组行经皮撬剥复位固定治疗,对照组行扩大外侧入路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跟骨放射学指标[跟骨宽度、跟骨高度、跟骨交叉角(Cissane角)、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与手术、切口愈合及住院时间)、愈合优良率及并发症(切口感染、皮瓣坏死、距关节僵硬、延迟愈合)发生率。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骨放射学指标水平与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跟骨宽度、跟骨高度明显低于术前,Cissane角、Bohler角与AOFA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跟骨宽度、跟骨高度、Cissane角、Bohler角与AOFAS评分、愈合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