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比较单绒毛膜性与双绒毛膜性双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双胎住院的产妇158例,其中单绒毛膜性28例(单绒毛膜组),双绒毛膜性130例(双绒毛膜组)。记录两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孕妇分娩情况、分娩孕周情况、围生儿结局及围生儿并发症情况。结果 单绒毛膜组妊娠剖宫产率(92.86%)高于双绒毛膜组(7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绒毛膜分娩孕周≥37周(28.57%)少于双绒毛膜组(4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绒毛膜组双胎生长不一和胎儿畸形发生率高于双绒毛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绒毛膜组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呼吸窘迫综合征及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高于双绒毛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颅内出血和新生儿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单绒毛膜性较双绒毛膜性围生儿并发症较多,且围生儿结局不良,故而应对单绒毛膜性双胎妊娠加强管理,降低围生儿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对双胎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促进GDM双胎妊娠的健康提供临床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医院建档、住院分娩合并GDM的双胎妊娠孕产妇101例,随机抽取同期血糖正常的双胎妊娠孕产妇10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母儿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孕产妇双胎不同一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受孕方式、双胎绒毛膜性、分娩方式、早产、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畸形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GDM孕妇经规范管理治疗后没有增加双胎妊娠不良围产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绒毛膜性对妊娠并发症及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该院定期产检并分娩的116例双胎妊娠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41例为单绒毛膜(A组),75例为双绒毛膜(B组),比较两组产妇妊娠并发症情况及围生儿预后情况。结果 A组产妇的早产、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羊水过多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围生儿的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选择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胎儿发育畸形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新生儿入住NICU、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持续性动脉导管未闭(PDA)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双胎妊娠绒毛膜性与围生儿结局和妊娠并发症均有密切联系,单绒毛膜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其对围生儿的危险性比双绒毛膜更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妊娠围产期母儿结局。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产科产检和分娩的双胎妊娠25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胎盘绒毛膜性的不同分为两组,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组(monochrionic diamniotic twin, MCDA)62例和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组(dichorionic diamniotic twin, DCDA)192例,比较两组孕产妇围产期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结果 (1) MCDA组自然受孕率90.3%明显高于DCDA组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不同绒毛膜性的双胎妊娠围产期合并症、并发症均无统计学意义,仅MCDA组早产发生率稍高于DCDA组(P=0.07)。MCDA组新生儿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DCDA组(9.7%vs 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早期需要及时判定双胎的绒毛膜性,除了在孕18~24周行超声双胎结构筛查,孕期应增加超声监测频次,评估胎儿宫内安危,适当干预,减少母婴不良围产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双胎妊娠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妊娠结局,为预防疾病发生、改善妊娠结局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江阴市人民医院进行分娩的160例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将孕妇分为对照组(双胎妊娠未合并GDM孕妇)和观察组(为双胎妊娠合并GDM孕妇),各80例。统计两组孕妇的临床基线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双胎妊娠孕妇发生GDM的危险因素,并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年龄≥35岁、孕前BMI(Pre-BMI)≥28.0 kg/m2、存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病史、存在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孕妇75 g OGTT空腹血糖(FPG)、服用葡萄糖后1 h血糖(1 h PG)、服用葡萄糖后2 h血糖(2 h P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Pre-BMI≥28.0 kg/m2、存在PCOS病史、存在糖尿病家族史均为双胎妊娠孕妇发生GDM的独立危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复杂双胎妊娠是否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对其母儿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分娩的非复杂双胎妊娠孕妇的病例资料,根据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绒毛膜双胎胎盘血管结构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方法 选择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分娩的、成功获得血管铸型标本的3例胎盘,对胎盘血管网体积和面积与相应6例新生儿出生体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生儿出生体重与胎盘血管网体积的相关系数r=0.95,两者高度相关.新生儿出生体重与胎盘血管网面积的相关系数r=0.17.结论 胎儿宫内生长与胎盘的体积及其脐带因素关系密切,妊娠中期及其以前能利用超声检查及早作出判断,使得在妊娠中晚期能采取适当措施严密监护,对减少围生儿发病和死亡率有积极意义,尤其是多胎妊娠.  相似文献   

8.
兰星  李媛  李莎 《中国妇幼保健》2023,(14):2550-255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阴道微生态状况与绒毛膜羊膜炎和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2年10月绍兴市中心医院医共体总院收治的60例GDM患者作为GDM组,另选取同期健康孕妇60例作为对照(NC组),比较两组阴道微生态状况。根据GDM患者是否发生阴道微生态失衡分为微生态失衡组和微生态正常组,比较两组绒毛膜羊膜炎和妊娠结局,并分析其与绒毛膜羊膜炎和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GDM组H2O2<2μmol/L、乳杆菌阴性、pH值>4.5、阴道菌群密度Ⅰ或Ⅳ级、菌群多样性Ⅰ或Ⅳ级的发生率高于NC组(χ^(2)=4.183、5.551、5.175、8.640、9.090,均P<0.05);微生态失衡组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胎儿窒息及总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微生态正常组(χ^(2)=5.841、5.455、4.411,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阴道微生态状况与绒毛膜羊膜炎和不良妊娠结局均呈正相关(r=3.892;r=5.106,均P<0.05)。结论GDM患者有较高的阴道微生态失衡发生率,且其与绒毛膜羊膜炎和不良妊娠结局相关,临床应密切监控阴道微生态,以期改善GDM患者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二甲双胍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20例为本次的观察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孕妇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孕妇血糖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血糖控制率为91.67%,对照组为46.67%(P<0.05);观察组孕妇妊娠并发症、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能够有效改善血糖各项指标,同时还能够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及对孕妇和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对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3928例孕妇分A、B、C组,A组为妊娠<16周,B组为妊娠24~28周,C组为妊振32~36周。对空腹血糖正常者进行糖耐量试验(OGTT),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及妊娠期糖尿病(GDM)给予相应治疗,比较3组母儿结局的异同。结果:母儿患病率比较A、B组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于妊娠28周前开展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早期诊断妊娠糖尿病(GDM),有效控制血糖,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的GDM患者31例及同期健康孕妇30例的妊娠结局。结果:GDM组中病理妊娠的发生率为58.1%,胎婴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4.8%,剖宫产率为77.4%;对照组病理妊娠的发生率为16.7%,胎婴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0%,剖宫产率为20.0%。GDM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P0.01),随血糖升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论:GDM对母婴造成的不良影响与血糖控制水平密切相关,早期诊断GDM及控制血糖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大于胎龄儿的相关围产因素及其近期不良结局的情况,为大于胎龄儿新生儿期的临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 年1—5 月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产科817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其所分娩的新生儿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对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发生大于胎龄儿相关围产因素进行分析;用χ2检验分析大于胎龄儿与适于胎龄儿近期不良结局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发生大于胎龄儿危险因素是母亲孕晚期体重指数 (BMI>23.9 kg/m2,OR=1.139,95%CI:1.082~1.198,P<0.001),甘油三酯 (TG≥2.3 mmol/L,OR=1.115,95%CI:1.020~1.219,P=0.016)、男性婴儿(OR=1.089,95%CI:1.050~1.129,P<0.001)及新生儿胎龄(OR=1.403,95%CI:1.205~1.634,P<0.001);大于胎龄儿与适于胎龄儿转入新生儿科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2% vs. 12.4%,χ2=0.239,P>0.05)。结论 应积极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晚期的BMI及TG水平,对胎龄大以及男性婴儿需警惕大于胎龄儿的发生,促进母婴健康;大于胎龄儿近期结局与适于胎龄儿无明显差别,应着重于其日后远期不良结局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治疗对母体及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诊治的65例GD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GDM治疗组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异常、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剖宫产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治疗组在巨大儿、生长受限、早产、窒息、低血糖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围生儿死亡仅出现1例,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控制血糖,合理使用胰岛素,可以降低GDM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孕期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10月在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产科门诊产检的360名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调查对象,在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至妊娠终止期间进行干预,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和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在产科门诊孕妇学校进行集体讲课,而且根据血糖控制情况,每1~2周进行一次个体化健康教育直至分娩,实施干预措施前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干预3次后再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孕妇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对照组对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32.95%,干预组为93.89%;对照组空腹血糖控制满意率为56.57%,干预组为87.78%;对照组餐后2 h血糖控制满意率为53.33%,干预组为79.44%;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1.11%,干预组为16.11%;对照组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21.11%,干预组为11.67%。【结论】个体化孕期护理干预可提高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利于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5.
杨丽 《中国卫生产业》2014,(35):149-15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通过规范化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抽取该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和保守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饮食干预、健康宣教等规范化治疗;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妊高症、新生儿低血糖、早产、巨大儿、胎儿畸形发生率分别为12%、8%、6%、10%、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通过规范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孕妇血糖水平,促进妊娠良好结局,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秦皇岛地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现状及其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5月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就诊的16 787例孕妇进行50 g葡萄糖筛查试验(GCT),阳性者进一步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GCT阳性者2 807例,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率为2.21%,妊娠期糖耐量异常(GIGT)发生率为2.54%,GDM组剖宫产率、早产率、羊水过多及新生儿并发症明显高于50 g GCT正常组(P<0.05)。结论:GDM发病率较高,并可导致母婴并发症增加,因此对存在GDM高危因素的孕妇尤其应重视对GDM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降低母婴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规范化管理的效果和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56例GDM患者(研究组)进行规范管理,包括饮食调节、运动治疗、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知识健康教育等;以1∶2比例选择同期该院非糖尿病孕妇112例作为对照。结果:①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由管理前的26.79%提高到管理后的85.71%,糖尿病对母儿危害的相关知识知晓率由管理前的10.71%提高到91.07%,P<0.01;②管理后血糖水平显著下降,自身对照P<0.01;③剖宫产、羊水过多发生率研究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妊高征、产后出血、产程延长、阴道助产、胎膜早破、巨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规范化管理可以使血糖良好控制,可提高孕妇对GDM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管理依从性;②规范管理GDM孕妇可降低母儿并发症,获得与正常妊娠基本等同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任利容  于燕  黄小红  张锐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8):2748-275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规范化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9年5月~2010年1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255例,其中经过妊娠期糖尿病规范管理147例设为实验组,未经过规范管理108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例妊娠并发症及围生儿出生结局,并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羊水过多、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分别为4.8%、3.4%、3.4%、0.0%、2.7%,明显低于对照组13.0%、9.3%、10.2%、4.6%、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早产、高胆红素血症、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分别为3.4%、1.4%、1.4%、0.7%,明显低于对照组10.2%、8.3%、10.2%、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规范化管理可以明显减少母婴并发症,改善母婴围产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孕期体质指数(BMI)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通过孕妇每次产检进行问卷跟踪调查,收集孕产妇的一般人口信息、孕产史、孕期体重(孕早、中、晚三个时期)、血糖值、血压值及分娩期情况,共622份,有效问卷553份,按GDM诊断标准分为正常组(193份)和GDM组(360份),比较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BMI及胎儿的影响. 结果 两组年龄、分娩次数和孕前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DM组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BMI分别为(22.97±2.29) kg/cm^2、(26.27 ±2.63) kg/cm^2、(28.99 ±3.12) kg/cm^2,均高于正常组;两组剖宫产率和婴儿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妊娠糖尿病对孕期体重有影响,但未发现对妊娠结局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并发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母儿保健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妊娠妇女通过OGTT试验及甲状腺功能检查共计纳入妊娠期糖尿病(GDM)组患者47例、甲状腺功能减退(HT)组61例、GDM并发HT组53例以及正常对照组45例,比较各组孕妇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结果 GDM并发HT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产后出血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及H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产、胎膜早破、胎盘早剥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及G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各组的新生儿低血糖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以及新生儿不良结局高于健康对照组以及单纯妊娠期糖尿病或单纯甲状腺功能减退组,在临床诊治中应注意监测并及时给予相应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