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缩宫素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7月-2011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于本院进行检查诊断的65例子宫内膜健康人为对照组,将两组的缩宫素受体、环氧化酶-2及雌激素受体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缩宫素受体、环氧化酶-2及雌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异位内膜高于在位内膜,VAS评分重度疼痛患者高于无痛、轻度及中度疼痛患者(P〈0.05)。结论:缩宫素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呈现高表达的情况,且表达越高疼痛越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简称内异症)患者血清sICAM-1、TGF-β1的水平与该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盆腔内异症患者血清35例,对照组患者血清40例的sICAM-1、TGF-β1水平。结果:内异症患者血清sI-CAM-1及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与Ⅲ~Ⅳ期患者血清sICAM-1及TGF-β1水平比较:两组血清sICAM-1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论是内异症组还是对照组,增生期子宫内膜的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与分泌期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内异症组患者增生期和分泌期血清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中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sICAM-1、TGF-β1在内异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尚不确切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 ,白细胞介素 1在促进随经血逆流的子宫内膜细胞植入、生长、侵袭中起了重要作用 ,但白细胞介素 1的增高到底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启动因素还是疾病发生促进白细胞介素 1的增高 ,亦或白介素 1增高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步发生还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尚不确切,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白细胞介素-1在促进随经血逆流的子宫内膜细胞植入、生长、侵袭中起了重要作用,但白细胞介素-1的增高到底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启动因素还是疾病发生促进白细胞介素-1的增高,亦或白介素-1增高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步发生还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血清中的β-actin进行检测,试图为EMs寻找新的标志物作为检测对象应用于临床。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的方法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和对照组血清中β-actin的表达,再查阅以上各组标本的病历,找到与之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对40例标本进行3次重复实验,EMT血清中β-actin的平均含量高于卵巢恶性肿瘤组(P<0.05)。经查阅病历后将各组患者血清中CA125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CA125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较卵巢恶性肿瘤低表达。结论:β-actin在鉴别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卵巢恶性肿瘤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且β-actin与CAl25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其特异性及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YB-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及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以期将YB-1作为EMs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判定指标。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EMs组与对照组血清中YB-1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YB-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9.64±2.37 ug/L)相比,EMs组患者血清YB-1的平均浓度(14.65±3.91 ug/L)较高,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YB-1在EMs组患者子宫内膜中主要呈中等强度阳性表达。正常子宫内膜中也可见YB-1的少量弱阳性表达,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YB-1的阳性表达率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YB-1在EMs患者血清及子宫内膜组织中高表达,其不仅可作为EMs细胞内的标志物,也有望成为一个理想的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毛洁  凡俊利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0):1409-1410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与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白细胞介素lβ(IL-lβ)水平,探讨IL-lβ与EM发病的关系。方法:EM患者71名作为研究组,非EM妇女49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技术(Sandwich ELISA)检测两组妇女血清及腹腔液中IL-lβ水平。结果:血清IL-lβ水平两组分别为:EM组(87.1±36)pg/ml,对照组(74.9±27)pg/ml,两组间比较差别有极显著意义(P<0.01)。腹腔液IL-lβ水平两组分别为:EM组(162±65)pg/ml,对照组(194.6±41)pg/ml,两组间比较差别亦有极显著意义(P<0.001)。相关性分析发现:EM组血清与腹腔液IL-lβ呈正相关(r=0.382,P=0.004),对照组血清与腹腔液IL-lβ无明显相关性(r=0.105,P=0.311)。结论:EM患者血清与腹腔液IL-lβ水平均显著升高,IL-lβ在EM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黏蛋白-1(mucin-1,MUC1)的表达及相关意义。方法:采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及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内膜MUC1的表达;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相关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并统计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孕激素受体B亚型在不同月经周期的表达差异不明显,在分泌期的表达未见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位内膜的PRB与MUC1表达趋势相一致,PRA与MUC1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MUC1表达的减少与内膜PRB表达变化紧密相关,其表达变化可能是内异症不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沈芳荣  刘明  冯亚红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4):2181-218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黏蛋白-1(MUC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集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输卵管因素不孕的54例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内膜MUC1的表达;分析内异症不同疾病分期与MUC1表达变化的相关性以及与对照组的差异性。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MUC1在不同月经周期的表达差异不明显,而与对照组比较表达明显减少;MUC1表达与内异症不同疾病分期存在相关性。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MUC1表达的减少与内异症疾病分期有密切相关性,可能是导致不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克力囊肿)患者异位囊壁、子宫在位内膜和其他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子宫内膜的组织学特点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探究TGF-β1、Smads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募集行腹腔镜或宫腹腔镜联合术的巧克力囊肿患者,取其卵巢异位症囊壁组织作为卵巢异位症囊壁组,留取其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子宫在位内膜组;同期行宫腹腔镜联合术的其它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取其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子宫内膜对照组。采用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三种组织中纤维化形成和TGF-β1、Smads的表达情况。结果 (1)Masson染色显示,卵巢异位症囊壁组可见大量的纤维化沉积,子宫在位内膜组、子宫内膜对照组均未见明显纤维化蓝染。(2)卵巢异位症囊壁组TGF-β1、p-Smad2/3表达水平分别为(0.039±0.024)和(0.035±0.014)均高于子宫内膜对照组(0.018±0.012和0.023±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在位内膜组p-Smad2/3表达水平(0.034±0.011)高于子宫内膜对照组(0.023±0.004)(P<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与正常妇女血清及腹腔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异同,探讨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方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2名作为研究组,正常妇女45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技术(Sandw ichELISA)检测两组妇女血清及腹腔液中MCP-1水平。结果:血清MCP-1水平两组分别为:EM组(207±76)pg/m l,正常妇女组(148±56)pg/m l,两组间比较差别有极显著意义(P<0.01)。腹腔液MCP-1水平两组分别为:EM组(292土98)pg/m l,正常妇女组(164±65)pg/m l,两组间比较差别亦有极显著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EM组血清与腹腔液MCP-1呈正相关(r=0.471,P=0.002),正常妇女组血清与腹腔液MCP-1无明显相关性。结论:EM患者血清与腹腔液MCP-1水平均显著升高,MCP-1是EM发生的关键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OPN)的含量,探讨OPN在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血清OPN对EMs诊断、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卵巢EMs患者及30例非EMs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术前、术后血清中OPN的含量。结果:①研究组术前血清OPN水平为(20.80±8.79)ng/ml,高于对照组及术后(P<0.01);对照组术前、术后血清OP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R-AFS期别增高,血清OPN水平也增高,Ⅲ期较Ⅱ期、Ⅳ期较Ⅲ期EMs患者血清OPN水平明显升高〔(18.89±3.75)ng/ml vs(11.55±2.23)ng/ml,P<0.05,(28.78±8.44)ng/ml vs(18.89±3.75)ng/ml,P<0.01〕。血清OPN水平与R-AFS分期间有相关性(r=0.771,P<0.01)。结论:血清OPN水平在EMs辅助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监测OPN的动态变化可能有利于判定EMs的手术疗效及预后。血清OPN水平与R-AFS评分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亦可能参与了EMs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6-异前列腺素F1α(6-k-PGF1α)的表达及其在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妇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内异症的42例患者并进行分期,其中早期(Ⅰ期、Ⅱ期)20例,晚期(Ⅲ期、Ⅳ期)22例;并选择同期无月经改变、病理证实为正常子宫内膜的子宫肌瘤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采集上肢静脉血,术中采集腹腔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血液和腹腔液中6-k-PGF1α的水平,并对内异症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6-k-PGF1α的表达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内异症早期组、晚期组血清、腹腔液中6-k-PGF1α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5);②内异症晚期组组血清、腹腔液中6-k-PGF1α水平均比内异症早期组明显增高(P〈0.05);③内异症组血清与腹腔液6-k-PGF1α水平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580,P=0.008)。结论内异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6-k-PGF1α水平明显增高,后者可作为评判内异症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GF-β1、Smad7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07年4月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病人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腹腔镜下所见分为黏连组(20例)和无黏连组(10例),分别取其异位内膜(A组)和在位内膜(B组)进行研究,同期因子宫畸形住院手术病人30例为对照组,取其正常子宫内膜(C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组组织中TGF-β1和Smad7。结果:A、B组TGF-β1和Smad7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中TGF-β1和Smad7的表达存在负相关性(均P0.05);TGF-β1和Smad7在各组增生期与分泌期表达及在EM患者黏连组和无黏连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和Smad7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DUSP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和realtime-PCR法检测并比较同一患者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病灶30例(异位灶组)及子宫内膜组织30例(内膜组)中DUSP1的表达差异。Western Blot法检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和子宫内膜组织中DUSP1和p38/MAPK的表达。结果 DUSP1 mRNA和蛋白在异位灶组中的表达均高于内膜组(均P0. 01)。结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高表达的DUSP1经下调P-p38/MAPK抑制异位内膜细胞的凋亡,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2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40例EMS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择4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的骨桥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前血清中OPN平均水平为(30.64±12.3)ng/ml,手术后血清中OPN平均水平为(15.54±9.3)ng/ml;对照组患者手术前血清中OPN平均水平为(14.68±10.2)ng/ml,手术后血清中OPN平均水平为(14.08±9.8)ng/ml。研究组手术前血清OPN水平高于手术后以及对照组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EMS患者血清中OPN平均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OPN在EMS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比较高,可以辅助EMS患者的临床诊断。随着病情的加重,OPN表达水平逐渐增高,这有助于对患者的病情分期,便于对EMS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CD44v6、ICAM-1与E-cadher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粘附分子CD44拼构变异体6(CD44v6)、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细胞钙粘附素E(E-cadherin)表达及其在E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对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与30例正常子宫内膜进行CD44v6、ICAM-1和E-cadherin检测。结果:①异位内膜组CD44v6、ICAM-1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位内膜组CD44v6、ICAM-1和E-cadherin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4v6、ICAM-1、E-cadherin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血清、腹腔液及异位内膜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水平,探讨ICAM-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0年1月在唐山妇幼保健院诊断为EM的不孕症患者45例为病例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其血清及腹腔液中sICAM-1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异位内膜组织中ICAM-1的表达。选取其他原因不孕症患者4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ICAM-1水平的差异。结果:①病例组血清、腹腔液及异位内膜中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病例组晚期患者血清、腹腔液及异位内膜组织中ICAM-1水平明显高于早期患者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患者血清、腹腔液及内膜组织中ICAM-1水平明显升高,提示ICAM-1在EM致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DNA结合抑制因子(Id)-1在各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在位及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6月因不孕症或盆腔包块于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就诊并住院的7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EMS的在位及异位内膜标本各50例(分别包括增殖期子宫内膜标本28例及分泌期子宫内膜标本22例)纳入实验组,同时,以23例非EMS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标本(包括增殖期子宫内膜标本14例及分泌期子宫内膜标本9例)纳入对照组(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珠海市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所有标本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d-1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在各期EMS及月经周期的差异。各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实验组EMS在位内膜标本的Id-1蛋白表达阳性率和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85,P=0.009;t=13.585,P=0.000);EMS在位内膜标本的Id-1蛋白表达阳性率和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EMS异位内膜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60,P=0.020;t=0.485,P=0.001)。对不同分期EMS在位内膜标本的Id-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进行比较,Ⅲ-Ⅳ期子宫内膜标本比Ⅰ-Ⅱ期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39,P=0.020;t=9.708,P=0.000);对不同分期EMS异位内膜的Id-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进行比较,Ⅲ-Ⅳ期子宫内膜标本比Ⅰ-Ⅱ期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10,P=0.018;t=9.577,P=0.000)。正常子宫内膜、EMS在位及异位内膜的增殖期和分泌期Id-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d-1高表达与EMS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MTA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及20例正常内膜组织进行MTA1的表达检测。结果:正常内膜MTA1阳性率为30.0%(6/20),异位内膜阳性表达率53.3%(16/30),在位内膜阳性表达率73.3%(22/30),在位内膜与正常内膜MTA1表达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2),正常内膜与异位内膜MTA1表达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03),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MTA1表达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08),MTA1在各组间增生期及分泌期表达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TA1在在位内膜中的过度表达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复发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这将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