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6月龄母乳喂养婴儿贫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国5个城市436例完全母乳喂养满4个月的14个变量被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其中非贫血婴儿进行为期2个月的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婴儿6月龄时贫血发病率为25.2%.婴儿4月龄时血红蛋白值(Wald=9.163,OR=0.904,95% CI:0.846~0.965)、母亲孕期被动吸烟(Wald=12.273,OR=6.864,95%CI:2.336~20.164)、婴儿5月龄时喂养方式(Wald=3.975,OR=2.789,95%CI:1.017~7.646)、母亲年龄(Wald=4.545,OR=3.777,95%CI:0.788~18.099;OR=6.023,95% CI:1.156~31.383)等因素与婴儿6月龄时的贫血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婴儿4月龄时血红蛋白水平和完全母乳喂养对预防6个月婴儿发生贫血有积极作用,同时应避免孕期被动吸烟和高龄妊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儿童的贫血状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筛选出1272名3岁以下儿童对其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及血红蛋白测定。所得资料进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为46.3%,6~12月龄为3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的高峰,以后贫血患病率随月龄增加而下降。单因素分析显示儿童民族、看护人、体重低下、生长迟缓、过去2周内腹泻、母亲贫血、6个月龄内喂养方式、辅食添加种类(配方奶粉、普通牛奶、铁米粉、动物肉类、水产品)及辅食添加方式与3岁以下儿童贫血有统计学关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低下(OR=1.581,95%CI:0.967~2.586)、过去2周内腹泻(OR=2.143,95%CI:1.453~3.160)和母亲贫血(OR=2.211,95%CI:1.611~3.036)均是儿童贫血的危险因素,6个月龄内混合喂养(OR=2.184,95%CI:1.561~3.055)和人工喂养方式(OR=5.282,95%CI:2.507~11.131)相对于母乳喂养是儿童贫血的危险因素;而添加普通牛奶(OR=0.721,95%CI:0.524~0.991)和添加铁米粉(OR=0.599,95%CI:0.496~1.055)是儿童贫血的保护因素。结论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3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较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加强农村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积极防治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等将有助于改善儿童贫血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天津市6~8月龄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婴儿贫血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6月天津市16个行政辖区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检查的6~8月龄婴儿作为调查对象,分析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婴儿22 659例,缺铁性贫血发病率为6.69%。低出生体重儿(OR=2.34,95%CI:1.74~3.15,P 0.01)、分娩前贫血(OR=1.20,95%CI:1.02~1.41,P0.05)、分娩孕周37周(OR=1.69,95%CI:1.29~2.21,P0.01)、剖宫产或阴道手术产(OR=1.32,95%CI:1.16~1.51,P0.01)及分娩产次≥3次(OR=1.24,95%CI:1.06~1.46,P0.01)是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女婴(OR=0.72,95%CI:0.63~0.82,P 0.01)、非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OR=0.58,95%CI:0.49~0.67,P0.01;人工喂养OR=0.39,95%CI:0.28~0.54,P0.01)、孕早期血红蛋白(Hb)高(OR=0.99,95%CI:0.98~0.99,P0.01)是婴儿缺铁性贫血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天津市6~8月龄婴儿缺铁性贫血为多种影响因素联合作用所致,应加强对孕妇的健康教育及孕期保健管理,提倡母乳喂养的同时添加适量辅食,以有效降低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西、内蒙自治区农村6~24月龄婴幼儿的贫血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对广西、内蒙自治区的7个县(旗)2 677名6~24月龄婴幼儿进行体格测量和血红蛋白测定,并对其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广西、内蒙农村6~24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51.3%,6~12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最高,为65.0%,之后随月龄增加而下降.不同月龄组间婴幼儿贫血患病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35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谷类食品添加时间<4月龄(OR=1.797,P=0.001)是婴幼儿贫血的危险因素.母亲文化程度高(OR=0.827,P=0.013)、村医健康教育频数多(OR=0.889,P=0.017)是婴幼儿贫血的保护因素.结论 广西、内蒙农村6~24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高,应根据影响婴幼儿贫血的相关因素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怀化市6~24月龄农村儿童贫血患病率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PPS)抽样法,选取怀化市2228名6~24月龄农村儿童进行血红蛋白测定,并对其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所得资料运用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怀化市6~24月龄农村儿童贫血患病率34.07%,其中以6~11月龄儿童贫血率最高为43.04%。儿童为18~24月龄(OR=0.558,95%CI 0.431~0.723)、母亲职业为非务农(OR=0.738,95%CI 0.558~0.976)、过去两周内未发过烧(OR=0.724,95%CI 0.578~0.907),过去24小时添加过配方奶粉(OR=0.657,95%CI 0.538~0.802)是贫血的保护因素。母亲(OR=1.514,95%CI1.050~2.181)、父亲(OR=1.826,95%CI 1.186~2.809)民族为苗族,所处地区为溆浦(OR=1.647,95%CI 1.029~2.637)、芷江(OR=1.883,95%CI 1.269~2.795)、会同(OR=1.833,95%CI 1.256~2.676)、沅陵(OR=2.003,95%CI 1.266~3.169),过去24小时添加母乳(OR=1.427,95%CI 1.105~1.842)、看护人不知晓辅食添加最佳时间(OR=1.208,95%CI 1.001~1.457)是贫血的危险因素。结论怀化市6~24月龄农村儿童贫血形势不容乐观,6~11月龄是怀化市儿童贫血高发月龄,儿童贫血受到儿童月龄、所处地区、自身健康状况、膳食摄入和看护人职业、民族、营养知识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关村社区8月龄婴儿贫血情况,探讨影响婴儿贫血的因素,为婴儿贫血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出生、中关村社区系统管理的937例婴儿的基本信息、8月龄时检测的血红蛋白值及可能影响贫血的相关因素,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响婴儿贫血的危险因素. 结果 中关村社区8月龄婴儿的贫血率为28.8%,其中轻度贫血占90.7%;中度贫血比例9.3%;无重度和极重度贫血.是否北京市户籍、6个月前不同喂养方式、母亲不同文化程度的婴儿贫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非北京户籍(OR=1.483,95% CI为1.036 ~2.121)为影响婴儿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喂养方式人工喂养(OR=0.098,95% CI为0.045~0.215)、混合喂养(OR=0.507,95%CI为0.350~0.735)是婴儿贫血的保护因素. 结论 北京市中关村社区婴儿贫血率较高,尤其是非北京户籍者和母乳喂养的婴儿.应加强针对这些重点人群的早期社区干预,以减少婴儿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贵港市6月龄内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母乳喂养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社区为调查地点,对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现状进行一对一面对面调查方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调查的1 694名婴儿中,纯母乳喂养满6个月的婴儿占8.62%(146名)。纯母乳喂养满4个月不足6个月的婴儿占32.88%(48/146),4个月的婴儿占67.12%(98/14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开奶时间24h(OR=3.56,95%CI:2.07~6.12)、无带薪产假(OR=1.63,95%CI:1.01~2.65)、住院期间哺乳有困难(OR=1.49,95%CI:1.02~2.18)是影响婴儿纯母乳喂养的危险因素(P 0.05或0.01)。结论贵港市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国部分农村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6—2017年中国10个省、自治区的20个县进行的"母子健康综合项目"基线调查资料,对1 736名6~23月龄婴幼儿及看护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23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58.1%,其中轻、中度贫血比例较高,分别为24.7%和30.1%。多因素分析显示,相比于18~23月龄婴幼儿,6~11月龄(OR=2.10, 95%CI:1.61~2.74),12~17月龄(OR=1.64, 95%CI:1.28~2.11)婴幼儿患贫血的风险增加。非独生子女(OR=1.26, 95%CI:1.03~1.56)、看护人民族为彝族(OR=1.64, 95%CI:1.11~2.43)或其它少数民族(OR=1.72, 95%CI:1.33~2.21)、未达到最低膳食多样性(OR=1.40, 95%CI:1.10~1.77)是婴幼儿贫血的危险因素;过去1个月服用营养包是婴幼儿贫血的保护因素(OR=0.68, 95%CI:0.54~0.86)。结论中国部分农村地区婴幼儿贫血问题属于重度公共卫生问题,关注小月龄、非独生子女及少数民族婴幼儿,为其提供种类丰富的辅食是改善婴幼儿贫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曲靖市会泽县农村地区1岁以下儿童的贫血患病状况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有效降低农村地区儿童贫血患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9年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曲靖市会泽县4个乡镇辖区内的0~12月龄全部婴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体格测量和血红蛋白检测,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婴儿的贫血状况和影响因素。结果 4 137名婴儿的贫血患病率为6.14%,以6~9月龄为主(76.77%);贫血患儿的血红蛋白平均值为(101.39±8.57)g/L,2011—2019年婴儿贫血患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趋势χ2=3.914,P=0.04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低体重、是否生长迟缓、是否生长发育指导的婴儿贫血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低体重(OR=2.467,95%CI=1.459-4.576),缺乏生长发育指导(OR=4.300,95%CI=1.057-17.500),照顾者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OR=8.048,95%CI=1.115-58.118)、初中(OR=7.571,95%CI=1.048-54.723)和高中(OR=7.867,95%CI=1.026-60.323)均是贫血的影响因素。结论会泽县监测地区婴儿贫血检出率处于较低水平,但仍需加强看护人的科学喂养知识,提高农村地区儿童保健服务水平,改善农村地区婴儿贫血患病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6~23月龄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7年2月—2018年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抽取19 498名6~23月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19 498名常住6~23月龄儿童中,患缺铁性贫血者9 279例,患病率为47.59%,标化患病率为47.1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月龄~组(OR=3.765,95%CI=1.215~4.315)、毛南族(OR=3.411,95%CI=1.635~4.095)、苗族(OR=4.937,95%CI=1.867~6.123)、出生时体重3 kg(OR=3.407,95%CI=1.125~3.883)、饮食结构以谷物或玉米为主(OR=3.803,95%CI=1.356~4.935)、辅食转换时间6个月(OR=5.546,95%CI=1.867~6.978)、未补充营养包(OR=3.903,95%CI=1.341~3.916)、母亲职业为农民(OR=2.887,95%CI=1.224~3.987)、母亲孕期患贫血(OR=3.232,95%CI=1.139~4.084)、看护人为祖父母及其他(OR=3.179,95%CI=1.214~4.657)、家庭人均年收入5 000元(OR=5.796,95%CI=1.857~6.353)、依山而居(OR=3.271,95%CI=1.215~3.792)是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6~23月龄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6~23月龄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应针对该地区6~23月龄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