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HA对CIK细胞增殖和免疫表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s,CIK)是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IL-1、IL-2、抗CD3单克隆抗体(MAbCD3)和IFN-γ刺激下获得的增殖能力、细胞毒作用强的免疫效应细胞。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lutinin,PHA)是T细胞的多克隆活化剂。实验采用PHA先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24h.再按CIK细胞的传统培养方法继续培养至15d,观察PHA的加入,对CIK细胞增殖和免疫表型有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背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培养多采用体积分数10%的血清,但关于血清体积分数对其生长特性的影响少有报道。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在不同血清体积分数培养液中的增殖情况。 方法:分别配制血清体积分数为10%,20%和30%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等细胞因子的完全培养液培养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血清体积分数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在不同血清体积分数培养液中的增殖,并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生长状态。 结果与结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在体积分数10%血清培养液中增殖速率和增殖指数均最低,在体积分数30%血清培养液中最高,3组细胞的不同时间点的增殖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或P < 0.01)。结果证实,体外培养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增殖具有血清体积分数依赖性,高血清体积分数培养液的促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增殖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80℃冰箱直接冻存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非程序降温方法-80℃冰箱冻存CIK,于冻存后6、12、18周复苏,通过LDH释放法分别测定其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与新鲜未经冻存的CIK的杀伤活性进行比较。结果:未冻存的CIK在培养至第11天时,有较多贴壁成团细胞,而冻存后复苏培养的CIK贴壁成团细胞较少。比较各组细胞杀伤活性,冻存6、12周后复苏的CIK与未冻存的CIK,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冻存18周后复苏的CIK的杀伤活性与未冻存的CIK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80℃冰箱直接冻存CIK,在12周内复苏应用于临床治疗较好。  相似文献   

4.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常人或患者外周血、骨髓单个核细胞中定期加入IFN-γ、IL-1、IL-2、CD3mAb经2-4W的诱导可获得大量的新型肿瘤杀伤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此细胞增殖旺盛杀伤活性高。CIK在体内和体外都具有非MHC限制抗肿瘤活性,在临床上已经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表现出强大的杀瘤活性,是一种很好的免疫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生物治疗是目前国内外治疗恶性肿瘤常规方法即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之外的一种新型疗法.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adaptive cellular immunotherapy,ACI)是生物治疗的一种,它是一种通过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能直接或间接介导抗肿瘤效应的免疫细胞输注肿瘤宿主体内进行肿瘤治疗的方法[1].对于促进患者免疫系统的重建、消除残留病变及骨髓净化都具有良好效果[2].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细胞)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具有增殖速度快、杀瘤活性高、杀瘤谱广等优点[3-4],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疗效差异很大,原因可能与制备CIK细胞的方法、所使用细胞因子的种类和剂量密切相关.本研究拟采用3种方法制备CIK细胞,并比较用这3种方法制备的CIK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杀瘤活性,为制备高活性的CIK细胞提供方法,以提高CIK细胞临床应用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PHA-CIK细胞的免疫表型和细胞毒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HA-CIK细胞的免疫表型和细胞毒活性。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PHA先刺激单个核细胞24小时,然后按培养CIK细胞的传统方法继续培养至第15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和MTT法检测细胞毒作用。结果:培养体系中CD3^ 、CD8^ 、CD3^ CD8^ 、CD3^ CD56^ 细胞较多,PHA-CIK细胞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结论:PHA-CIK(细胞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可作为生物治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探讨胃癌组织中黏附分子CD11c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分析CD11c的表达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胃癌患者复发和死亡风险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确定CD11c表达;应用COX多因素模型分析化疗联合CIK治疗组(下称联合组)与CD11c表达状态联合影响胃癌复发和死亡的风险。单因素统计学分析显示:联合组+CD11c高表达、联合组+CD11c低表达、化疗组+CD11c高表达和化疗组+CD11c低表达患者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及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调整了性别、年龄、胃癌部位、肿瘤大小、分期、转移和治疗方式等混杂因素后,与联合组+CD11c高表达组相比,化疗组+CD11c低表达组复发和死亡风险显著增加(HR=5.76,95%CI=2.42~13.70;HR=5.00,95%CI=2.22~11.12),且联合组+CD11c高表达、联合组+CD11c低表达、化疗组+CD11c高表达和化疗组+CD11c低表达患者复发和死亡的HR呈上升趋势(趋势检验,均P<0.01)。肿瘤组织中CD11c高表达的胃癌患者采用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CD11c高表达可作为CIK细胞治疗的纳入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γ-氨基丁酸(GABA)及A受体激动剂(THIP)对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用不同浓度的GABA和THIP与人CIK细胞作用后,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人CIK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和免疫表型的变化。结果:GABA能显著抑制CIK细胞的生长(P〈0.01),且具有浓度依赖性,THIP对GABA的抑制细胞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GABA显著影响细胞周期比例的分布,促进细胞凋亡;GABA显著降低CIK细胞表面分子CD28、CD25的表达,并能被THIP增强。结论:GABA可抑制CIK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降低其细胞表面CD28、CD25的表达,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这些作用通过T淋巴细胞上的GABAA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IK)进行临床免疫治疗能够杀伤肿瘤细胞,将MDR1基因转入CIK细胞,观察其是否产生耐药性并且保持其肿瘤杀伤活性.方法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加入IFN-γ,CD3Mab,IL-2,IL-1等细胞因子体外培养获得CIK细胞.在细胞呈对数生长期时,采用电穿孔方法将多药耐药基因PHAMDR质粒转入细胞.转染后72h提取细胞总RNA,RT-PCR鉴定耐药基因表达;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细胞膜泵蛋白P-gp.四唑蓝比色法(MTT Assay)检测转基因CIK细胞对阿霉素和秋水仙碱的耐药性,同时检测转染前后CIK细胞对人类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杀伤活性变化.结果转染后CIK细胞出现MDR1基因的转录产物mR-NA;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的CIK细胞表达耐药蛋白P-gp,阳性细胞约为21%.阿霉素对转染后CIK细胞的IC50为0.11mg/ml,转染后CIK细胞对阿霉素的耐受性较转染前CIK细胞(IC50为0.0024mg/ml)增强了45.8倍;秋水仙碱对转染后CIK细胞的IC50为1.34ng/ml,转染后耐受性较转染前CIK细胞增强了11.35倍(IC50为0.118ng/ml).比较转染前后CIK细胞对MCF7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电穿孔方法可以成功地将MDR1基因转入CIK细胞,并使其表现出多药耐药性,转染前后细胞杀伤活性无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动态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的增殖及杀伤活性。方法:抽取10例健康人及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常规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加IFN-γ、IL-2及抗人CD3单克隆抗体(mAb)后培养,诱导CIK细胞形成。于培养后3、6、12、24及30 d,取培养的 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表面CD3、CD4和CD8以及CD4、CD25、CD3、CD56和CD95、CD28分子的表达水平、增殖及杀伤活性。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IK细胞的增殖及杀伤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培养不同时间乙肝患者CIK细胞的增殖倍数、杀伤活性和上述表面标志的表达水平,均较培养前明显增高,于培养后12 d达高峰。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IK细胞的增殖倍数、杀伤活性均低于正常人,但明显高于培养前;这可能是导致HBV感染持续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自体血浆添加量和庆大霉素对培养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免疫表型和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自体血浆和庆大霉素对CIK细胞中不同亚型免疫细胞比例的影响,细胞计数、MTT法检测处理后的CIK细胞对HeLa细胞的细胞毒性差异。结果自体血浆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庆大霉素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CD3+细胞、CD56+细胞、CD3+CD8+细胞和CD3+CD56+细胞的数量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降幅度分别为1.4、1.7、1.4和2.5倍。进一步研究发现,庆大霉素实验组与对照组的CIK细胞对HeLa细胞的细胞毒性分别为43.0%和90.0%,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血浆对CIK细胞不同亚型比例无明显影响,庆大霉素可引起CD3+细胞、CD56+细胞、CD3+CD8+细胞和CD3+CD56+细胞减少,有一定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人胸腺球蛋白(TG)在临床治疗级培养体系中,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增殖、免疫细胞表型和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分离11例健康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γ干扰素预处理;1 d后,TG或CD3 mAb刺激;随后,每3 d补充IL-2等添加物,培养至21 d。台盼蓝拒染法计数细胞总数和活力;流式细胞术分析CD3、CD4、CD8、CD16/CD56和NK细胞活化/抑制受体表达情况以及CD25+Foxp3+调节T细胞(Treg)的变化;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细胞毒活性。结果 TG和CD3 mAb均能刺激CIK细胞生长,但CD3 mAb作用弱于TG。培养7 d,2组CIK细胞中,CD3+CD16+CD56+细胞、CD3-CD16+CD56+细胞及NK细胞活化/抑制受体表达均出现一过性减少;培养14 d,开始恢复,并持续增加至21 d;在7 d、14 d和21 d等3个检测点,CD3 mAb组的三者均低于TG组(P0.05),而且,细胞毒活性也低于TG组。值得注意的是,培养7 d,Treg一过性增加,且TG组明显高于CD3 mAb组(P0.05);另外,在整个培养期间,2组CIK细胞中,CD3+CD4+细胞持续减少,而CD3+CD8+细胞在7 d,即迅速增加,并维持该水平至21 d,这种改变在2组间无差异。结论 TG能选择性地促进CIK细胞中主要效应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提高其细胞毒活性,因此,其具有替代CD3 mAb用于制备临床级CIK细胞制品的可行性;CD3 mAb和TG培养体系均可一过性地扩增负相调控细胞Treg,剔除或减少Treg可能有助于提高主要效应细胞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应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于本院肿瘤科就诊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5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6).胸腔积液引流净后,治疗组胸腔灌注CIK细胞联合IL-2,连续3d;对照组灌注IL-2联合顺铂,隔日1次,连续3次.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7.50%(21/24),完全缓解率54.17%(13/24);对照组有效率57.69%(15/26),完全缓解率42.31%(11/26).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有效率均增加(均P<0.05).不良反应比较显示,治疗组发热的发生率较高,而对照组胸痛、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的发生率较高(均P<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Karnofsky评分均增加(均P<0.05).结论 CIK细胞联合IL-2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不良反应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以表达CD3+和CD56+细胞为主的异质性细胞群,对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临床常用的CIK主要来源于人脐血和外周血,其杀瘤机制不同,前者以诱导肿瘤细胞的坏死为主,后者通过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而发挥作用。它们均通过表达CD56分子促进细胞间的黏附和结合,能释放穿孔素、细胞溶解素等使靶细胞产生渗透性溶解。当效靶细胞比为30∶1时,抑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恶性黑色素瘤(MM)患者外周血中髓样抑制性细胞(MDSCs)的数量及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MDSCs数量的影响.方法 采集20例MM患者CIK细胞治疗前后和18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用anti-CD33-mAb和anti-CD11b-mAb标记,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DSCs比例.结果 MM患者外周血中MDSCs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患者经CIK治疗后,其MDSCs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CIK可降低MM患者外周血MDSCs水平,这一结果揭示了CIK抗肿瘤作用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负载自体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在晚期肾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并监测患者的免疫状态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011-01/2013-12期间在我科治疗的82例晚期肾癌患者,单采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其中贴壁细胞经体外诱导产生DC,并负载自体肿瘤细胞裂解物(Ag)制备Ag-DC;T淋巴细胞经体外诱导产生CIK细胞,将Ag-DC与CIK细胞共培养制备Ag-DC-CIK瘤苗,检测DC表面分子的表达及IL-12的分泌,监测CIK细胞增殖情况,并将Ag-DC-CIK分次回输给其中41名患者,以41例单纯的CIK细胞治疗作为对照,治疗2疗程后,检测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及T细胞亚群变化,结合影像学等检查综合评价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负载肿瘤细胞冻融抗原的DC,高表达CD11c、CD83、CD86、HLA-DR表面分子,IL-12的分泌显著增加。Ag-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可明显刺激CIK细胞的增殖,同时CD3+CD8+细胞及CD3+CD56+细胞的含量明显增加,此外,Ag-DC-CIK瘤苗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单纯CIK细胞治疗组,2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晚期肾癌PBMC来源的DC负载自身肿瘤细胞冻融抗原能提高晚期肾癌患者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卵巢癌耐药细胞在癌变过程中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以及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其耐药性及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电镜、流式细胞术(FCM)、MTT等检测方法,观察CIK细胞作用人卵巢癌耐药细胞系SKOV3/CDDP细胞超微结构、细胞周期、凋亡率、耐药相关基因MDR1和Topo—Ⅱβ以及hB7-1、hB7-2、MHCⅠb、HLA—DR抗原表达的变化;应用放射免疫(RIA)ELISA等方法检测CIK细胞作用于和荷人卵巢癌SKOV3/CDDP耐药细胞SCID小鼠腹腔移植模型后血清IL-2、TNF—α、IFN-γ、GM—CSF等细胞因子含量的改变。结果:电镜显示:CIK组可见较多的凋亡细胞,表现为细胞体积萎缩,膜发泡,细胞密度增加,线粒体浓缩染色质固缩于核膜周边;与生理盐水组相比,CIK组的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S+G2/M期细胞比例升高,细胞周期阻滞于S+G2/M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抑制细胞增殖的同时,尚诱导细胞凋亡,其细胞凋亡率为9.07%,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相比,CIK组细胞MDR-1和Topo—Ⅱβ表达明显下降(P〈0.05),提示CIK细胞可逆转人卵巢癌耐药细胞SKOV3/CDDP细胞耐药相关基因MDRI和Topo—Ⅱβ的表达;与NS组相比,CIK组细胞MHCⅠb、HLA—DR、hB7—1和hB7-2抗原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提示CIK细胞可提高人卵巢癌耐药细胞株SKOV3/CDDP的免疫原性;与NS组相比,CIK组小鼠血清中IL-2、TNF-α、INF-γ、GM—CSF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CIK细胞在将卵巢癌耐药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于S+G2/M期的同时,尚能诱导其凋亡,降低耐药基因的表达,提高耐药细胞的免疫原性,分泌IL-2、TNF-α、INF-γ、GM-CSF等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细胞因子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回输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此治疗对患者外周血中Th1/Th2细胞因子的漂移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接收的宫颈癌患者44例,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n=22)和联合治疗组(n=22),并选取健康的女性个体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检测所有样本外周血中Th1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水平,Th2型细胞因子IL-4、IL-6、IL-10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Th1/Th2细胞的比率变化.同时评价两组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的浓度显著升高,且联合治疗组升高程度高于单纯化疗组,而Th2型细胞因子IL-4、IL-6、IL-10的浓度明显降低,且联合治疗组降低程度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治疗后单纯化疗组和联合治疗组Th1/Th2比率小于对照组,但联合治疗组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完全缓解率高于单纯化疗组(36.4%比22.7%,P<0.05).联合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单纯治疗组(90.9%比72.7%,P<0.05).联合治疗组的生活质量总提高率高于单纯化疗组(86.4%比72.7%,P<0.05).结论 自体CIK细胞联合常规化疗能够改善中晚期宫颈癌的Th1向Th2漂移,是安全并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观察恩替卡韦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 cells,CIK)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C功能变化,为指导CIK联合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以15例接受恩替卡韦联合CIK序贯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单独接受CIK治疗患者为对照,分别在治疗前、HBVDNA500IU/ml及CIK治疗2周后流式细胞技术测定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1a、CD80、CD83及HLA-DR表达水平,同时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评估DC细胞功能。结果显示15例恩替卡韦联合CIK序贯治疗患者同治疗前相比在接受恩替卡韦治疗并达到HBVDNA500IU/ml时仅有HLA-DR表达水平高于治疗前,其它共刺激分子标志物及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没有显著变化。CIK序贯治疗后DC共刺激分子标志物和HLA-DR水平明显升高,并且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也明显升高。单独CIK治疗患者同治疗前比较DC表面分子标志物水平及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均无变化,同联合治疗组相比DC标志物水平和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均低于联合治疗组。以上结果提示恩替卡韦联合CIK序贯治疗明显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C共刺激分子及HLA-DR表达,并诱导免疫细胞应答功能,恩替卡韦联合CIK序贯治疗可能通过增强DC相关功能提高慢性乙肝患者的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20.
细胞因子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建立人胎大脑神经干细胞 (NSCs)分离培养的体外培养系统 ,鉴定其干细胞原始特征 ,观察上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FGF2 )和脑源神经生长因子 (BDNF)对NSCs分裂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在含EGF和 (或 )FGF2的培养体系中分离培养NSCs。用定量RT PCR法检测干细胞巢蛋白表达丰度 ,用PCR 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 ,PC NA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干细胞增殖特征以及不同代数分裂的干细胞的比率。免疫细胞化学法证实NSCs分化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比例趋势 (NF 2 0 0、MAP 2、synaptophysin、NeuN和GFAP染色 )。 结果 NSCs大量增殖呈球体状 ,PCNA阳性率高达 (71 6± 4 9) %、干细胞巢蛋白阳性、端粒酶活性为 6 3%。不同诱导因子对NSCs球体内细胞增殖数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证实EGF和 (或 )FGF2在培养基质存在下均能诱导NSCs分化 ,脑源神经生长因子 (BDNF)能维持神经元的存活和生长。分化后的神经元比例可达 (18 6± 2 5 ) %。结论 EGF和 (或 )FGF2可诱导NSCs分裂增殖并保持原始特性 ,在培养基质存在条件下 ,这些细胞因子可诱导NSCs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