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型糖尿病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预防、延缓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命质量。血糖控制是重要治疗目标之一。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每降低1.0%,糖尿病相关死亡风险降低21%,心肌梗死风险降低14%,外周血管疾病导致的截肢和死亡风险降低43%,微血管病变风险降低37%[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上海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SMBG)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从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册管理的患者中筛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875例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根据SMBG与否分为SMBG组和N-SMBG组.结果 SMBG组仅为163人(18.63%),N-SMBG组高达712人(81.37%).影响因素有患者的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是否独居、糖尿病家族史、合并症、治疗情况(是否胰岛素)以及自觉血糖达标情况.而治疗情况(是否胰岛素)、自觉血糖达标情况为SMBG的独立影响因素.自测血糖排名前3的原因是:控制血糖的必需手段(90.18%);家庭及朋友的督促(89.57%);医生的建议(76.07%);未进行血糖自测排名前3的原因是:经济原因(84.41%);SMBG不准确(82.44%);医院检查血糖就足够(80.48%).结论 上海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SMBG的监测率仍然低下,且存在认识不足现象.应加强自我血糖监测教育,降低血糖监测费用,提高监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双“C”治疗)联合应用对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将6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双C组(33例)和单纯CSII组(35例)。双C组行CGMS连续监测血糖,单纯CSII组采用血糖仪每日8次监测指尖血糖(SMBG);两组患者均应用CSII治疗2周控制血糖,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观察两组强化治疗两周后血糖控制情况及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时的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能有效的控制血糖,但双C组血糖控制达标更快[(3.36±0.49)dvs(4.37±0.65)d,P〈0.05],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更少[(45.06±5.04)u/dVS(53.63±4.58)u/d,P〈0.05],低血糖发生明显减少。结论两组患者的强化降糖治疗均有效,双“C”治疗可以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在短期内理想而稳定的达到血糖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泵又称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是目前最模拟人体生理胰岛素分泌的一种胰岛素输注系统,能够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更加平稳.而CSII治疗需要提供大量的血糖值以调整胰岛素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短期应用胰岛素进行强化治疗对于改善2型糖尿病( T2DM)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以及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初诊T2DM患者46例,以胰岛素泵进行治疗2周以后,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以及胰岛素变化情况,并计算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 HOMA-β)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并观察血糖控制情况。结果患者的胰岛素水平、HOMA-β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HOMA-β以及血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16例患者仅依靠运动以及饮食控制便取得了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结论对初诊T2 DM患者实施短期胰岛素泵治疗能够快速控制血糖水平,有效改善其胰岛β细胞功能,并可减轻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全天血糖漂移变化细节及波动趋势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32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72h动态血糖监测,根据血糖波动系数分为≤2.0组和〉2.0组,记录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24h平均血糖、三餐前后平均血糖、最大血糖漂移幅度、平均血糖漂移幅度及漂移次数、血糖波动系数、不同血糖所占日内时间百分比,对比评价两组患者全天血糖漂移变化的特点。结果糖化血红蛋白不能反映血糖水平波动的幅度和频率,血糖波动系数〉2.0组较≤2.0组发生高血糖及血糖漂移≥11,1mmol/L的时间及幅度明显增多(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有助于详细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漂移变化趋势及特征,血糖波动是预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了解杭州市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自我血糖监测(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SMBG)依从性水平,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优化T2DM患者健康管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杭州市2所三甲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老年T2DM患者80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T2DM患者SMBG依从性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T2DM患者SMBG依从性达标率为17.66%(142/804),不同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居住方式、降糖方案、HbA1c(%)水平、SMBG健康教育、定期随访情况、自我效能评分、社会支持水平的老年T2DM患者SMBG依从性达标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OR=3.015,95%CI:2.371~8.364)、家庭人均月收入(OR=2.902,95%CI:1.615~5.132)、SMBG健康教育(OR=1.811...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8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所有患者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于出院时给予患者口服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并经治疗后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情况。结果 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为(5.56±1.22)、(8.42±2.11)mmol/L,均低于治疗前的(14.20±2.12)和(19.21±2.34)mmol/L,3个月后复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5.42±1.17)%,低于治疗前的(10.34±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水平能保持相对稳定,糖化血红蛋白也明显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前2型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且2型糖尿病的发病与社会、心理、行为和生物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紧张、焦虑、抑郁和烦躁等,使病情加重。社区护理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区护理干预可以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验证新的2型糖尿病治疗方案“一个中心、三步曲”.方法 采用多中心的随机、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对入选的203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分为一针方案、一针一药方案、一长多短方案、一长一药多短方案四组,分别为30、106、48、19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等变化.结果 治疗前患者的空腹血糖(FPG)(11.73±4.49) mmol/L,餐后2h血糖(2hPPG)( 16.73±4.96) mmol/L,HbA1c(9.43±2.31)%,治疗后分别为(5.78±0.76) mmol/L、(8.37±1.37) mmol/L、(6.81±0.38)%,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前后体重和体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FPG、2hPPG、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仅1例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结论 “—个中心、三步曲”治疗方案,是一种既有效、安全,又方便、经济的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谭宏 《医疗装备》2020,(5):190-191
目的探讨自制血糖监测治疗盘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9月医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糖监测,观察组采用自制血糖监测治疗盘进行血糖监测,比较两组入院时与血糖监测治疗1周后的血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血糖监测治疗操作时间、血糖达标时间,以及血糖监测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和院内感染率。结果两组血糖监测治疗1周后FPG、2 h PG水平均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监测治疗1周后,两组FPG、2 h 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监测治疗操作时间、血糖达标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监测治疗期间,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院内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血糖监测治疗盘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能够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和院内感染风险,达到良好的血糖监测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前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常见疾病,由于发病率逐年增高以及并发症的严重危害性,使得糖尿病的防控任务十分艰巨。临床实践证实,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近几年我科采用了多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管理并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达到的监测效果。方法:从2019年8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择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分成使用回顾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对照组和使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实验组,每组5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结果: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hBG、HbALc、FBC指标均有所降低,且实验组患者的指标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优于对照组、血糖漂移度低于对照组、低血糖事件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平均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无症状低血糖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血糖波动监测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疗法已不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晚期所采用的迫不得已的治疗方法,其可使T2DM患者血糖严格控制,有效缓解或减慢各种晚期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改善预后,现对T2DM胰岛素疗法的进展综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首次接受胰岛素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于2009年8月~2010年2月在某院就诊且首次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4例,遵照患者知情同意原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明显降低(均P<0.05),以观察组患者降低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及其治疗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首次接受胰岛素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帮助患者更好地掌握糖尿病及其治疗相关知识,有助于患者血糖水平的恢复,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6.
我们对45例治疗中的2型糖尿病患进行了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旨在能更好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血糖波动的情况,利于调整,达到血糖控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讨2型糖尿病血糖与胰岛素释放的关系,我们研究了不同血糖水平对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的影响.方法 98例2型糖尿病患者停用口服降糖药48h后做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对血糖和胰岛素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同时评价空腹和口服葡萄糖后血糖的高低、峰值血糖的时相、血糖峰基比等对基础和糖刺激后胰岛素释放的影响.结果 OGTT血糖水平与基础有的是无明显相关,与刺激后胰岛素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尤其是与峰值胰岛素(Imax)和胰岛素峰基比(M/B1)呈负相关;基础血糖大于11.1mol/L的Imax和M/B1大约是基础血糖小于11.1mol/L的三分之一(P<0.01),峰值血糖大于16.7mol/L的Imax和M/B1也明显胝于峰值血糖较小者(P<0.01~0.05);峰值血糖时相越延迟,Imax和M/B1就越低;血糖峰基比大于2者的Imax和M/B1高于较小者(P<0.01).结论 2型糖尿病的高血糖(基础或糖负荷后血糖)对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水平具有明显的损害作用,对基础胰岛素水平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治疗的关键就是严格控制血糖。为了达到血糖控制目标,除了患者教育、饮食、运动、药物等治疗措施外,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之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状况。方法对160名患者自测血糖所用的血糖仪的种类、时间、结果记录、血糖试纸的保存情况、血糖自我监测的意义、正确掌握测血糖的方法6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糖尿病患者对自测血糖的认知情况较差,其中在家中每日自测血糖的5.0%,每周自测血糖的10.0%,每月自测血糖的30.0%,将所测血糖结果记录的57.5%,知道血糖监测意义的60.0%,正确掌握测血糖方法的占80.0%,血糖试纸能正确保存的占60.0%。结论护理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重视有效的健康教育,对门诊和住院患者进行积极指导,从而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让家属起良好的监督和配合作用,使血糖控制良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动态监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漂移的细节及波动趋势,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160例T2DM患者进行连续72h的血糖监测。结果CGMS所测的血糖与血浆血糖值及指端血糖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0.90,r=0.89,P值均<0.01)。24小时平均血糖值与HbA1c呈显著正相关(r=0.87,P<0.01)。患者1天中血糖较高的时间段为早、中、晚餐后1~2h,尤其是早餐后2h最高。上午6时~11时是血糖高峰最集中(64.5%)的时间段,而在凌晨1时~6时出现血糖低谷值占59.5%,尤其是凌晨3时最低。空腹血糖>7.8mmol/L及餐后血糖>11.1mmol/L所占的时间百分比分别为60(18~100)%和92(38~100)%。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较详细地显示T2DM患者血糖水平波动的特征,对拟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