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管正鼎  邱春东 《中国医师杂志》2006,8(12):1654-1654,1657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并发垂体前叶功能减低症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2例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垂体前叶功能减低症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内分泌及CT检查、治疗和转归、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12例中有10例接受了激素替代治疗,经随访效果明显,能够正常生活,但需终生服药,另外2例症状较轻,未予治疗,3个月后恢复正常。结论垂体前叶功能减低症大都发生在重型、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如早发现,通过激素终生替代治疗,可控制病情,维持正常生活,病情轻者无需治疗可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型性腺功能减退症(IHH)临床诊疗方法.方法 对6例IHH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 6例患者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为46,XY.肾上腺、甲状腺功能正常.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基础值低下,头颅CT或MRI检查未发现下丘脑-垂体区占位性器质性病变.4例(66.67%)患者伴有嗅觉障碍和嗅觉缺失,其中2例(33.33%)MRI存在嗅球和嗅束缺失,伴有一侧耳听力障碍1例(16.67%),伴智力低下1例(16.67%).给予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替代联合治疗,6例患者第二性征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和改善,1例(16.67%)患者治疗后精液中出现精子.结论 IHH患者具有低促性腺激素型性腺功能减退特点,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性激素水平、头颅CT或MRI,有助于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给予合理激素替代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获得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临床中针对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常见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漏诊率。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误诊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37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将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误诊原因。结果在37例误诊患者中,临床表现以胃痛、恶心、呕吐、便秘、乏力、胸闷、气短、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嗜睡等为主;分别被误诊为冠心病13例,胃炎7例,心包积液6例,抑郁症3例,慢性肾炎5例,贫血2例,老年痴呆1例;在给予系统治疗后均没有明显效果,后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为甲减,并给予左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能够对机体的重要系统造成损害,而且临床症状复杂,极易误诊为消化、神经、泌尿、循环、内分泌等系统疾病,耽误治疗最佳时机。因此,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对于缺少明确原因的乏力、贫血或浮肿等症状的患者,要及时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典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作为诊断的依据,减少误诊和漏诊情况的发生。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不典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诊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选取的30例患者中,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6例,误诊为心血管疾病的患者8例,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7例,后均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后确诊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并给予左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由于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经常被误诊为消化、神经、泌尿、循环、内分泌等系统疾病,贻误治疗时机,因此要提高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认识,及时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以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催乳激素的病因。方法:87例患者于早卵泡期上午8时--10时空腹抽血查生殖激素,部分患者行堞鞍X线摄片、CT或MRI扫描以排除垂体肿瘤,必要时查甲状腺功能。结果:特发性52例,垂体肿瘤15例,服药物所致者1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者7例,席汉氏病1例,空蝶鞍综合症1例。结论:溴隐亭治疗后,可使高催乳激素血症症状消失和排卵功能恢复,垂体肿瘤缩小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6.
女性高催乳素血症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催乳素血症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两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生殖内分泌门诊及研究室就诊的48例女性高催乳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高催乳素血症患者中,垂体微腺瘤22例,巨腺瘤1例,空蝶鞍综合征2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5例,药物因素所致3例,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13例;1例巨腺瘤应用伽玛刀后加溴隐亭治疗,2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补充甲状腺激素,5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用二甲双胍加安体舒通治疗,余40例均服用溴隐亭治疗;41例血清催乳素降至正常范围,14例溢乳明显减少,8例溢乳停止,21例月经恢复正常,16例B超监测有排卵并获妊娠,4例分娩正常婴儿.结论 高催乳素血症是育龄期妇女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垂体催乳素腺瘤是女性高催乳素血症的最常见原因,其治疗针对病因处理,除垂体大腺瘤神经压迫症状需手术治疗外,溴隐亭是治疗高催乳素血症首选的安全且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院》2020,(3):431-434
目的探讨空泡蝶鞍综合征致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报道1例COPD并空泡蝶鞍综合征致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历年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经头颅MRI提示为部分空泡蝶鞍,内分泌激素测定为腺垂体功能减退,诊断为COPD合并原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致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在规范治疗COPD的基础上,联合激素替代治疗,患者咳喘、纳差乏力等临床症状改善。结论空泡蝶鞍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妊娠有关。COPD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可能是形成空泡蝶鞍的重要因素和环节。腺垂体功能减退症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与COPD的临床症状相似或叠加,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的差错,需全面评估腺垂体功能,对已确诊的病例必须规范予激素替代治疗,切勿擅自减量或停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鞍区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前后神经内分泌激素变化规律,为颅咽管瘤患者内分泌激素监控和更好地替代治疗、进一步实施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83例颅咽管瘤患者临床表现、手术前及手术后不同时期内分泌激素变化等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术后甲状腺、肾上腺、性腺激素(泌乳素除外)测定较术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术后10 d与术后3 d比较,甲状腺(除T4外)、肾上腺、性腺激素水平虽有好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143例(78.14%);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89例(48.63%);抗利尿激素替代治疗40例(21.86%).结论 颅咽管瘤患者以儿童及青少年起病多见,临床表现复杂,手术前后均存在内分泌激素水平紊乱,肿瘤本身的占位效应及手术创伤是造成内分泌激素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及早激素替代治疗,定期内分泌激素监控,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垂体危象21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光清 《职业与健康》2007,23(21):2002-2003
目的探讨垂体危象的发病征象和合理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垂体危象患者临床资料,漏诊及误诊原因及其采取措施。结果21例均有不同程度性腺功能减退表现,5例发生低血压,低血糖及昏迷、体温不升,3例贫血,5例休克;21例垂体危象患者中12例出现误诊,误诊为脑血管意外3例,低血糖休克3例,贫血待查2例,病毒性脑炎1例,急性肠胃炎3例。19例患者经积极抢救,神志清楚、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后长期激素替代治疗;2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垂体危象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捉高对本病的认识,尽早治疗,减少误诊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48例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17例,以垂体瘤多见(16例);女31例,以席汉综合征多见(21例);12例垂体危象中席汉综合征所致者11例,垂体卒中所致者1例;席汉综合征中位病程15.6年,垂体瘤中位病程0.8年.48例患者临床表现有性腺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低下、糖皮质激素缺乏症状等.结论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以靶腺的激素缺失为首要临床表现,需要用相应激素替代治疗,在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认识,总结其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分析曾被误诊而收治于血液科的7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均因误诊贫血收治于非内分泌科,经过甲状腺激素补充治疗,患者症状及临床指标均基本恢复。结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易被误诊,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综合分析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核医学技术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着重论述核医学检查方法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原发性甲旁亢)中的应用.方法经临床和手术证实为原发性甲旁亢的22例患者(腺瘤19例,增生3例),均进行了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免疫放射分析检测及99Tcm-MIBI双时相甲状旁腺显像,15例做了99TcmO-4甲状腺显像,8例做了99Tcm-MDP全身骨显像.结果所有患者血清PTH(428.21±256.48)均明显高于正常值,腺瘤患者增高更显著(781.83±194.56).99Tcm-MIBI双时相显像检测腺瘤病灶的灵敏度初始相和延迟相分别为84.2%和100%,检测增生病灶的灵敏度仅为33.3%.13例甲状腺显像正常,2例显示冷结节.7例呈异常骨影像改变,骨影像变化程度与病程有关.结论血清PTH免疫放射检测和99Tcm-MIBI双时相显像方法是定性和定位诊断原发性甲旁亢的灵敏手段;99Tcm-MIBI双时相法检测增生病灶的能力有限;甲状腺显像和全身骨显像有助于提高原发性甲旁亢的诊断符合率及病情和病程的判断力.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本身病变所致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不足,或生物效应不足引发的一组内分泌疾病。本病起病隐匿、病程长、表现复杂,易引起误诊或漏诊。我院1998年-2003年共收治原发性甲减患者15例,其中有10例被误诊,误诊率达66.7%。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垂体脓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垂体脓肿的诊治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中,头痛5例、垂体功能低下4例、视力下降和/或颞侧偏盲4例、发热1例.MRI或cT检查5例有病灶周边环形强化.术前诊断为垂体腺瘤3例,颅咽管瘤1例,垂体脓肿2例.1例经颅手术,5例经蝶手术.术后均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3周.所有病例术后症状缓解,随访8个月至10年,1例经颅手术者2年后复发改行经蝶手术而治愈,5例经蝶手术者无复发.结论 垂体脓肿易误诊,对鞍区囊性病变应怀疑有垂体脓肿的可能.及早经蝶手术及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垂体脓肿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鞍区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前后神经内分泌激素变化规律,为颅咽管瘤患者内分泌激素监控和更好地替代治疗、进一步实施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例颅咽管瘸患者临床表现、手术前及手术后不同时期内分泌激素变化等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后甲状腺、肾上腺、性腺激素(泌乳素除外)测定较术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术后10d与术后3d比较,甲状腺(除T4外)、肾上腺、性腺激素水平虽有好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143例(78.14%);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89例(48.63%);抗利尿激素替代治疗40例(21.86%)。结论颅咽管瘤患者以儿童及青少年起病多见,临床表现复杂,手术前后均存在内分泌激素水平紊乱。肿瘤本身的占位效应及手术创伤是造成内分泌激素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及早激素替代治疗,定期内分泌激素监控,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肿瘤的诊治与常见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23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过,全部患者均经MRI检查拟诊为椎管内占位,行手术治疗,病理检查确诊.结果 全部患者均行手术切除病变,病理检查结果:神经鞘瘤12例,星形细胞瘤1例,脊膜瘤4例,血管畸形2例,先天性肿瘤4例.结论 椎管内肿瘤容易误诊,特别是髓外肿瘤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CT和MRI在术前诊断中有重要作用,肿瘤全切术是首选的有效治疗方法,对恶性肿瘤手术加放疗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男子性功能障碍在临床常见,如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伴有性腺功能低减.所有主诉性功能障碍的男子应检查血睾酮水平,而促性腺激素测定有助于判断性腺功能低减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的.其它内分泌病因还有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皮质激素增多症、高泌乳素血症、下丘脑-垂体肿瘤等,导致性功能障碍的机制除继发性腺功能低减外,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还有血管、神经及其心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前列腺移行细胞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为早期准确发现并治疗提供线索.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原发性前列腺移行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病例均可诊断为原发性前列腺癌,2例发现时已是晚期病变,术前检查(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B超等)均未能准确提示其诊断.术后病理原发性前列腺癌诊断明确,术后1例失随访,1例早期病变应用吡柔比星灌注后随访17个月后情况良好.1例晚期术后2个月复查腰椎MRI发现骨转移.结论 本病早期诊断困难,确诊主要需行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或尿道镜检并取病理组织检查,因其预后较差,且容易病理漏诊或误诊,需排除多中心病变及混合肿瘤情况而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48例垂体功能减退症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娟 《中国保健》2007,15(10):61
目的探讨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对48例垂体功能减退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因、临床表现、内分泌检查、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18例,女性30例,平均病程5.6年.其中,席汉综合征20例.垂体瘤16例,特发性垂体功能减退6例.颅咽管瘤3例.空泡蝶鞍2例,垂体囊肿1例.83%的患者有性腺功能减退表现,甲状腺功能低下占64%,肾上腺功能低下者占45%,发生垂体危象者4例,占8.3%.结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复杂,工作中需要引起重视,如及时发现,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的骨龄发育情况,探讨骨龄测定在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 【方法】 对在本院内分泌门诊确诊为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37例患儿进行随访,于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拍摄左手及腕部正位X线片,应用《中国儿童骨龄评分法》进行骨龄评分,计算出骨龄。 【结果】 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的骨龄明显小于年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替代治疗约2~3年后,骨龄与年龄相近。 【结论】 骨龄测定对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的诊断及疗效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