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肠外、肠内营养对老年重型颅脑外伤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的方法,对84例老年重型颅脑外伤病人早期营养支持的方法与作用进行研究.试验组早期开始给予肠外和肠内序贯营养;对照组按传统方法伤后6~7 d给予鼻饲流质.结果:试验组的氮平衡等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第14和第28天的GCS计分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外与肠内联合营养支持治疗,有利于改善老年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重型颅脑外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病人的诊断、治疗、预后的情况。结果20例病人不同程度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的症状,死亡13例。结论对重型颅脑外伤神经源性肺水肿病人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关键,可以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9,(8):1077-107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5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早期康复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相关指标。结果早期康复组的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 ICU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 <0.05),两组的30 d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周后,早期康复组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 <0.05),感染指标PCT、 CRP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 <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有效预防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后的营养支持护理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64例重型颅脑外伤住院患者,术后分别给予联合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结果 :两组各项营养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肠内营养组合并腹胀、腹泻、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早期肠内营养可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早期积极呼吸道管理在重型颅腑外伤昏迷患者救治中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42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期实施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治疗、机械通气等呼吸道管理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在ICU内没有因为呼吸道阻塞、窒息、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统的直接原因导致死亡患者;没有在院内转送及手术准备过程中发生呼吸道意外;误吸患者观察3—7d未发生吸入性肺炎及阻塞性肺不张;没有发生急性肺损伤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经过早期积极的气道管理在保障呼吸道通畅、纠正低氧血症、防止吸入性肺炎及阻塞性肺不张、改善预后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73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其中52例早期气管切开(时间≤2h),21例未早期切开或延迟切开(〉2h)。比较两者的预后情况。结果52例早期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死亡17例,病死率32.69%,未经早期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12例,病死率57.10%。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估计近期不能清醒,呼吸道有梗阻,肺部痰多不易排出及合并胸部外伤者宜早期行气管切开,可减少肺部感染,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危重,过去死亡率较高。近年来,对于颅脑外伤的治疗提出了一系列措施,而早期营养支持是治疗重型颅脑伤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为神经外科医师所重视。本组5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治疗原发脑损伤同时,给予早期胃肠外营养支持,其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与甘露醇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106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甘露醇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早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NF-α、IL-6及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T短于对照组,APTT长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与甘露醇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凝血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联合益生菌在重型颅脑外伤病人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15年8月至2018年5月连续性纳入重型颅脑损伤病人7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EEN治疗,研究组额外添加益生菌。比较两组病人血清炎症因子、应激激素、肠道粘膜屏障指标以及EN并发症等差异。结果: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未见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 0.05)。至EN应用第7天,研究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P=0.034)、C反应蛋白(P=0.001)及皮质醇(P=0.038)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自EN应用第3天起,研究组血清血管紧张素Ⅱ、二胺氧化酶及D乳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此外,EN应用过程中,研究组胃潴留(P=0.023)及下消化道麻痹(P=0.016)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EN联合益生菌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外伤病人血清炎症因子及应激激素水平,保护肠道粘膜屏障,降低EN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致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神经外科2014-11~2017-12期间诊治的重型颅脑外伤致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中选取94例作研究对象,并按降压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n=47)应用保守降颅内压疗法,研究组(n=47)则采取双额大骨瓣减压术,就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颅内压变化、入院24h后环池受压好转率以及死亡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颅内压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其中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与组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研究组患者入院24h后环池受压好转率是91.49%,高于对照组的入院24h后环池受压好转率74.47%(P0.05);(3)研究组患者的死亡率6.38%低于对照组的21.28%(P0.05)。结论: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致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颅内压,快速解决环池受压问题,改善病人预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分成两组,并给予不同治疗。采用美国Becton Dickinson公司的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和免疫比浊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4/CD8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免疫球蛋白IgG、补体C3和C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可以提高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早期免疫功能,对于预防感染、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求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血糖、蛋白质代谢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即试验组于术后48~72 h给予改良匀浆膳治疗,对照组给予能全力治疗,不足部分由肠外营养补充.在营养支持第1、15和30天分别检测两组病人的血糖、血清清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氮平衡和并发症.结果:血糖、蛋白质代谢在两组得到明显改善(P<0.01,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血糖和氮平衡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是一项重要措施,改良匀浆膳与能全力相比有降低血糖和促进氮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急性重型颅损伤病情危重,过去死亡率较高;近年来,对于颅脑外伤的治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而早期营养支持是治疗重型颅脑伤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为神经外科医师所重视。本组5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在治疗原发脑作国同时,给予早期胃肠外营养支持,其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出现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选取重症颅脑损伤患者50例,时间为2016年1月30日-2016年8月26日,这50例患者均接受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其术后出现脑积水的危险因素以及治疗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入院时GCS评分、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去骨瓣减压术中硬脑膜缝合是导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出现脑积水的危险因素(P<0.05);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出现脑积水患者其经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均在1个月内神经清醒,体温恢复正常,且言语功能恢复.结论:导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出现术后脑积水的因素较多,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可促进其症状的缓解.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大剂量应用纳络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治疗组,采用盐酸纳洛酮持续静脉点滴10天。对照组不使用盐酸纳洛酮。比较两组病人治疗10天后GCS评分及3个月后GOS评分。结果治疗10天后两组病人G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GOS评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使用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可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外伤后早期肠内营养预防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对重型颅脑外伤病人肺部感染的预防疗效。方法:选择青壮年重型颅脑外伤60例,随机分为EEN组和对照组。EEN组在伤后或术后12~24 h内给予EN,对照组在伤后或术后24 h~5 d给予EN,利用双糖试验法测定两组病人的肠黏膜屏障功能,观察病人肺部感染发生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EEN组病人伤后第7天乳果糖/甘露醇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平均体温、肺部感染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按照ADL评分法,EEN组病人的恢复期日常行为能力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EEN可改善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的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接收的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接受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对照组接受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14.5±3.2)分,对照组GCS评分(11.0±2.5)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30例,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几率为26.7%,观察组30例,1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几率为4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唐党玲 《工企医刊》2006,19(4):38-39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早期发现和干预并发症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我科自2003年1月~2006年4月间,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病人61例,现回顾性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原理,寻找其早期的诊断方法及全程诊疗措施.方法 对6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大面积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机理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其血管损伤,脑血管痉挛,颅高压等有关[1].以上各因素之间互相作用,互为因果,早期诊断的关键在于仔细观察病情,及时做CT、MRI检查.结论 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发生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及时复查颅脑CT,可早期诊断,死亡率高,及时有力的治疗方案可大大提高其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在该科 1999年 3月~ 11月间收治入院的 2 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 ,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对颅脑损伤早期和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可能影响营养支持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18例病人在伤后 5~ 7天内达到 15 0 0~2 0 0 0 m l/天的鼻饲量 ;2创伤后一周内病人的消化道并发症以腹胀、呕吐、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多见 ,一周后则以腹泻和便次增多多见 ,多数情况下不必停止肠内营养支持而仅需对症处理即可缓解症状 ;35例病人在创伤早期存在不同程度的上消化道出血 ,其中 4例仍按常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均耐受良好。结论 :多数重型颅脑损伤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