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ormone receptor-positive/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negative, HR +/HER2 -)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连续诊治的3 035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对临床病理信息完善的HR +/HER2 -患者的重要临床病理参数及其预后意义进行分析。结果: 1 920例(63.26%)HR +/HER2 -乳腺癌患者中资料完善者1 624例,其中124例(7.64%)出现复发转移,63例死于该病,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3.0%及92.6%。pT1及2期占92.80%,pN0期占69.03%;组织学非特殊型占89.66%,分级1、2、3级分别为30.11%、55.60%和14.29%;ER阴性、低表达、高表达患者分别占1.60%、2.09%、96.31%,PR阴性、低表达、高表达分别占6.83%、10.47%、82.70%;Ki67指数<10%、≥10%且 < 20%、≥20%者分别占19.52%、32.02%和48.46%。预后及生存分析显示, pT1期复发转移风险较pT3组低,pT2和pT3组较pT1组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短,易复发转移;pN0、pN1及pN2期复发转移风险均较pN3期低,与DFS呈负相关;组织学1及2级复发转移风险较3级低,与DFS呈负相关;Ki67指数≥20%更易复发转移。ER在HR +/HER2 -乳腺癌中预后意义不明显,但PR阴性和低表达更易复发转移,生存分析显示,PR表达水平<10%患者的DFS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最短,10%~60%次之,>60%最长。124例复发转移者以骨转移多见(55例,44.35%),而肝转移者(30例,24.20%)预后最差。结论: 本研究表明,pT分期、pN分期、组织学分级、HR表达水平、Ki67指数等临床病理参数是HR +/HER2 -乳腺癌的重要预后因素,但意义有所不同,其中pN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有独立预后价值,PR阳性表达水平具有重要预后和风险预测价值,随PR表达水平升高(<10%、10%~60%、>60%),DFS及OS递增,复发转移风险递减,PR表达>60%者DFS及OS最长,复发转移风险最低,PR危险性分层具有独立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8例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术后标本中HER2、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爱体(PR)的表达情况。结果: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其HER2阳性表达率为40.9%(36/88),而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HER2阳性表达率为10.0%(2/20)。两者HER2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表达与ER、PR有关联(r=0.23,r=0.22,P<0.05),而在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及绝经状况等方面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R2联合ER、PR检测有助于指导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的治疗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C-erbB-2受体在乳腺癌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病灶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5例经病理确诊的复发乳腺癌患者原发灶组织标本及复发术后组织标本,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PR及C-erbB-2在乳腺癌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中的表达。结果 ER总的变化率为64.4%(P〈0.05),其中46.7%的患者ER由阳性转为阴性,另外17.8%的患者ER由阴性转为阳性。PR的总变化率为18.2%(P〈0.05),由原发灶阳性变为转移灶阴性者占26.7%,另外17.8%患者由阴性转为阳性。C-erbB-2的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结果表明在乳腺癌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之间确实存在着激素受体表达差异的变化,建议尽可能对复发转移乳腺癌病灶重新测定激素受体表达情况,以规范患者诊治,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HER2+)乳腺癌易发生侵袭转移,预后较差。HER2+乳腺癌中50%患者为激素受体阳性(HR+)。目前,HR+/HER2+转移乳腺癌优先推荐抗HER2靶向联合化疗,但大部分患者仍会发生耐药而导致疾病进展。本文报道应用伊尼妥单抗联合吡咯替尼、长春瑞滨治疗的1例原发耐药的HR+/HER2+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诊疗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阴性(TN)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15例乳腺癌患者,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将其分为3组:三阴组(ER阴性、PR阴性、HER2阴性)、HR组(ER阳性或PR阳性、HER2阴性或阳性)、HER2组(ER阴性、PR阴性、HER2阳性)。分析各组的临床病理特点、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三阴组与HR组、HER2组相比.患者年龄小、肿瘤较大、浸润性导管癌多见,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大小有统计学意义;三阴组复发时间较早(2.32年),复发率(23.91%)和死亡率(22.72%)均较高;患者复发风险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术后1~4年达到顶峰,之后下降。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诊断时年龄小、原发肿瘤大、淋巴结转移率高、术后5年内复发和死亡风险高。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激素依赖性,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的表达状况是评估内分泌治疗疗效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在20%~30%的乳腺癌中过表达,此类患者倾向于复发、转移早且生存期短[1]。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 NCCN)指南推荐分子靶向治疗作为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首选疗法[2]。目前乳腺癌术后治疗主要依据原发灶的相关生物学指标。近年来复发转移病灶中ER、PR、HER2等生物学指标与原发灶之间的表达差异越来越受重视,有必要对复发转移灶受体进行检测[6-15];同时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灶与原发灶中ER、PR、HER2等生物学指标也存在一定差异[16-23],因此结合同期腋淋巴结转移灶及原发灶的受体检测有可能更好的评估术后复发风险、判断预后和为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本文对乳腺癌原发灶与同期腋淋巴结转移灶中ER、PR和HER2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Ⅲ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Ⅲ期乳腺癌患者192例的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就其与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92例患者的3年复发转移率为21.88%,单因素分析显示,3年复发转移率与年龄、术后放疗、术后规范化疗、病理类型、阳性淋巴结个数、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有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放疗、术后规范化疗、病理类型、阳性淋巴结个数及ER、PR、HER2的表达是Ⅲ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术后放疗、术后规范化疗、病理类型、阳性淋巴结个数及ER、PR、HER2的表达是Ⅲ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催乳素(PRL)、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微血管密度(MVD)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58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58例术后未复发转移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PRL、HER2、TPS、sCD40L及MVD进行比较,同时将观察组中单纯复发与存在转移者进行比较,并探讨上述指标与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血清VEGF、PRL、HER2、TPS及MVD高于对照组,存在转移者高于单纯复发者,sCD40L低于对照组,存在转移者低于单纯复发者,且上述指标经Logistic分析显示均与乳腺癌的复发转移有密切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乳腺癌复发转移患者的血清VEGF、PRL、HER2、TPS、sCD40L及MVD呈现明显的异常状态,上述指标均与乳腺癌的复发转移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5岁以上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60例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法分析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随访率90.6%,随访时间为11-88个月。结果:全组死亡47例,生存113例。浸润性导管癌占全部患者的79.4%。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占56.3%。全组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74.1%和56.3%。单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TNM分期、激素受体、HER2和内分泌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因素,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激素受体和HER2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老年乳腺癌具有独特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是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激素受体和HER2受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真实世界中口服吡咯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接受以口服吡咯替尼为治疗基础的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结果: 72例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69例(95.8%)在复发转移阶段和/或(新)辅助治疗阶段曾行抗HER2靶向治疗;61例(84.7%)在复发转移阶段接受过抗HER2靶向治疗药物,包括曲妥珠单抗56例(77.8%),拉帕替尼36例(50.0%),T-DM1 4例(5.6%).72例患者中接受吡咯替尼联合化疗(±曲妥珠单抗)62例(86.1%),吡咯替尼联合内分泌治疗(±曲妥珠单抗)6例(8.3%),吡咯替尼(±曲妥珠单抗)4例(5.6%).7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1例(1.4%),部分缓解18例(25.0%),疾病稳定41例(56.9%),疾病进展12例(16.7%).客观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26.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为7.6个月(95%CI: 5.5~9.7个月).36例曾接受过拉帕替尼治疗的患者中,吡咯替尼治疗的中位PFS为7.9个月(95%CI: 4.1~11.7个月), 15例脑转移患者中,吡咯替尼治疗的中位PFS为6.0个月(95%CI: 2.2~9.8个月).吡咯替尼相关的主要毒副反应为腹泻,共57例(79.2%),1~2级者48例(66.7%),3级者9例(12.5%).结论: 以吡咯替尼为基础的方案能够有效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包括拉帕替尼治疗失败及脑转移的患者,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相关因子Clusterin、Livin、Caspase-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增生和10例乳腺癌旁组织(距癌组织≥4cm,组织学结构正常)标本中Clusterin、Livin、Caspase-3的表达情况,探讨三者的相关性及其与乳腺癌各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结果:Clusterin、Livin蛋白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和64.3%,均明显高于乳腺增生和乳腺癌旁组织的20%、25%(P<0.05)和0%、10%(P<0.05),且Clusterin蛋白与Liv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Caspase-3蛋白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5.7%,明显低于乳腺增生和乳腺癌旁组织中的75%和80%(P<0.05),且Clusterin、Livin蛋白与Caspase-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Clusterin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且与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着临床分期增加显著升高(P<0.05),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aspase-3蛋白的表达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其阳性表达率下降(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lusterin、Livin蛋白与ER、PR的表达负相关(P<0.05),与C-erbB-2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Caspase-3蛋白与ER、PR表达显著正相关(P<0.05),与C-erbB-2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Clusterin、Livin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促进作用,二者可能成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的重要标志物和评估预后的潜在指标;Clusterin与Livin的联合靶向治疗,有望成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治疗的新方法。Caspase-3在Clusterin、Livin抗凋亡通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年轻与中老年女性乳腺癌病理特征差异。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10年8月收治的64例年龄35岁的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与同期所有收治的35岁以上的291例中老年女性乳腺癌进行比较,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及病理确诊。结果:年轻组占同期收治病例的18.03%;年轻组雌激素受体(ER)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患者比例低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组无淋巴结转移及ER阴性患者比例高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乳腺癌患者中病理组织类型、肿瘤大小、p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R表达、PR表达、淋巴结未转移伴ER阴性的患者年轻组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一般认为较年老乳腺癌相比更具侵袭性,预后差。本研究数据显示年轻组占同期收治病例的18.03%,需要提高我区年轻女性对乳腺癌的警惕,加强对乳腺癌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未婚育女性乳腺癌临床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患者病例资料,未婚育女性乳腺癌共64例,已婚育女性乳腺癌60例,统计比较两组的病理类型、家族史、肿瘤大小、局部转移、血行转移、误诊率、生存率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在浸润性癌的发生率、误诊率、5年生存率方面相差显著(P〈0.05)。在家族史、肿瘤大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婚育女性乳腺癌以浸润性多见,容易误诊和发生转移,生存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SMMHC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乳腺癌标本57例,其中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标本32例,不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25例,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肌球蛋白SMMHC在其中的表达。结果: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标本32例,SMMHC表达阳性率90.6%,且强阳性表达(以上)占62.5%;不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表达率80%,强阳性表达(以上)占16%,两者表达有差异。结论: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标本中SMMHC的表达明显强于不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标本,提示SMMHC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细胞的定向迁移以及乳腺癌转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刘新兰  崔洁  陈萍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2):1592-1595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耐药蛋白P-gp、BCRP及LRP的表达,探讨其在乳腺癌复发转移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6例乳腺癌组织、42例癌旁组织中P-gp、BCRP及LRP的表达。结果:①乳腺癌组织中P-gp、BCRP及LR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26%、38.89%和65.8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14.28%,16.67%和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乳腺癌组织中有2个耐药蛋白共表达率为54.50%;2个或3个耐药蛋白共表达率为65.17%,明显高于单独耐药蛋白阳性表达率23.59%,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1.38%及41.67%低于单个或三者均阴性耐药蛋白表达者(84.62%、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gp阳性表达者5年复发转移率为58.97%,高于P-gp阴性表达者(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耐药是单个耐药蛋白和多个耐药蛋白协同作用,以多个耐药蛋白共表达为主,联合检测耐药蛋白可预测乳腺癌的复发转移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异时性重复癌91例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时性重复癌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75年—2011年住院治疗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首次患病部位:食管癌12例,宫颈癌39例,胃癌13例,乳腺癌10例,其他癌17例。二次患病部位:食管癌36例,宫颈癌7例,胃癌20例,乳腺癌4例,其他癌24例。2次发病间隔时间8个月~30年,平均8.16年。手术治疗:食管癌16例,宫颈癌28例,胃癌23例,乳腺癌14例,其他癌28例。放射治疗:食管癌28例,宫颈癌17例,其他癌3例。化疗:食管癌3例,胃癌8例,其他癌9例。总的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1/91)、94.32%(83/88)、81.71%(67/82)、67.18%(43/64)。首次患病和二次患病5年生存率比较:食管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第2次肿瘤复发和转移或未控制是异时性重复癌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治疗时应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最优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