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中雷帕霉素含量测定的方法并对样品制备方法进行了验证.方法:用waters 1525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色谱柱为C18柱(250mm ×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67∶ 15∶ 18),流速1mL/min,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80nm,外标法定量.结果:雷帕霉素的线性范围为19.2~77.6μg/mL(r=0.9993),检出限为0.388μg/mL,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系统中雷帕霉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the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在癌症代谢、生长、增殖、细胞周期等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由于mTOR信号通路在细胞周期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细胞周期进程调节异常与许多疾病尤其是癌症的发生、发展有关,因此mTOR信号通路的失调可引起多种癌症。mTOR的特异性抑制剂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能抑制mTOR的功能,使细胞阻滞在G1期,并引起凋亡。对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及所涉及的信号通路在抗肿瘤中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延迟恢复的超声造影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44例移植术后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术并进行时间-强度分析,比较移植肾延迟恢复组及移植肾正常恢复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与移植肾正常恢复组相比,移植肾延迟恢复组起始时间早、达峰时间短,起始强度及峰值强度高(p<0.05),不同皮质区域的强度参数差异增大、时间参数差异缩小(p<0.05)。结论与同期移植肾正常恢复患者相比,延迟恢复患者移植肾微循环灌注表现为起始时间及达峰时间早且起始强度及峰值强度高的高灌注状态,且在同一患者的移植肾不同皮质区造影剂灌注强度差异较大,而灌注时间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5.
雷帕霉素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第五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欧美、日本等国居高不下,中国更是全世界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大部分确诊肝癌病例为晚期和不宜手术患者,且术后复发率较高,预后不佳。肝癌目前的辅助化疗药物敏感性较低,近年研究发现,新型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可以抑制肝细胞癌生长,遏制肝癌细胞转移、侵袭能力,还兼有同其他抗肝癌药物的协同作用,有望成为肝细胞癌治疗的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特别是与其他传统化疗药物的协同作用现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重点综述雷帕霉素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外雷帕霉素(Rapa)对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下,用不同浓度的Rapa与T淋巴细胞作用。采用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FCM检测T淋巴细胞CD152+和CD28+的表达,RT-PCR测定IFN-γ和IL-10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Rapa可明显抑制健康人的T淋巴细胞增殖(P〈0.05),对健康人的CD3+CD152+细胞以及CD3+CD28+细胞无显著影响,Rapa可抑制健康人T淋巴细胞IFN-γ和IL-10 mRNA表达(P〈0.05),并且随着Rapa浓度增加其免疫抑制作用也增强。结论 Rapa对健康人T淋巴细胞有免疫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和相关的细胞因子的mRNA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增殖凋亡、周期分布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卵巢癌SKOV3细胞,MTT检测雷帕霉素对SKOV3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雷帕霉素对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的影响;蛋白印迹法检测雷帕霉素对mTOR通路蛋白PTEN、AKT、p-mTOR、mTOR、S6K及抗凋亡蛋白Bcl-2的影响。结果 雷帕霉素可抑制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加速细胞凋亡,呈现时间依从性,但作用24h其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较低,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各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雷帕霉素可引起细胞的G1阻滞,S期、G2-M期减少。蛋白印迹法显示SKOV3细胞经雷帕霉素处理后导致PETN上调,mTOR、p-mTOR及Bcl-2下调;对AKT的影响,作用24 h表达上调,48 h、72 h后表达下调,S6K表达无变化,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帕霉素可抑制卵巢癌细胞株生长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可能通过阻断mTOR通路、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来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雷帕霉素体外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入骨肉瘤细胞系MG-63,采用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处理.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bcl-2和VEGF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 经雷帕霉素处理后,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细胞发生凋亡、侵袭能力下降、bcl-2和VEGF的表达显著下调.结论 雷帕霉素可能通过下调bcl-2和VEGF的表达而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诱导其发生凋亡、降低其体外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9.
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对移植肾功能恢复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移植肾的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损伤情况.方法:在BNP100特定蛋白分析仪上分别测定病人术前、术后1周、4周尿蛋白,在AEROSET全自动生化仪上测定病人术前、术后1周、4周血肌酐.结果:与术前相比,尿蛋白、血肌酐均有显著性差异,而术后1周和4周相比,尿蛋白有显著性差异,血肌酐则无明显差别.结论: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比传统的血肌酐更能反应移植肾的功能恢复及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中国妇幼保健》2017,(16)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女性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侵袭转移的机制。方法培养女性宫颈癌HeLa细胞,根据雷帕霉素剂量不同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比较4组HeLa细胞增殖、侵袭、转移能力。结果 4组HeLa细胞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雷帕霉素剂量增加,HeLa细胞抑制率呈明显升高趋势(P0.05),侵袭试验、转移试验透膜细胞数,均呈明显减少趋势(P0.05),Akt、m TOR磷酸化水平呈明显降低趋势(P0.05),HIF-1αmRNA、VEGF mRNA表达水平呈明显降低趋势(P0.05)。结论雷帕霉素能够有效抑制女性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且抑制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于医院完成治疗及随访的65例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2例)和试验组(33例).对照组行金属裸支架植入术,试验组行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植入术,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寻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鲍温病(Bowen's disease,BD)和光线性角化病(actinic keratosis,AK)中的作用及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8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患者,实验组采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支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成功率100%,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为92.30%,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再狭窄发生率7.69%,对照组再狭窄发生率25.64%,实验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20.51%,对照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33.33%,两组随访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采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远期疗效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紫杉醇药物支架和雷帕霉素药物支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选择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我院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且植入火鸟(F组)或垠艺(Y组)单一支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64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1年发生支架内血栓、靶血管血运重建、死亡等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术后1年出现支架内血栓、靶血管血运重建、病死率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紫杉醇药物支架和雷帕霉素药物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近远期疗效、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辛硫磷农药中毒患者病情变化与血清胆碱酯酶(ChE)恢复的关系。方法95例重度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包括A组辛硫磷中毒患者45例,B组其他有机磷中毒患者50例,入院后均给予洗胃、清除毒物、解磷定、阿托品及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后1、2、3、4、5、68、88、811、1111、1113天……及出院时抽血测定血清ChE,计算阿托品用量。结果血清ChE在两组患者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13天……及出院时抽血测定血清ChE,计算阿托品用量。结果血清ChE在两组患者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天部分有下降趋势,第1天降至最低,3天后B组血清ChE逐渐上升,而A组ChE持续低水平,63天部分有下降趋势,第1天降至最低,3天后B组血清ChE逐渐上升,而A组ChE持续低水平,69天后缓慢回升,部分患者出院时仍低于甚至明显低于正常,但两组预后无显著差异,A组胆碱酯酶恢复时间139天后缓慢回升,部分患者出院时仍低于甚至明显低于正常,但两组预后无显著差异,A组胆碱酯酶恢复时间1344天,较B组744天,较B组725天明显延迟,阿托品用量大,治疗时间长。结论辛硫磷中毒患者ChE恢复明显延迟,对AOPP患者合理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辛硫磷农药中毒患者病情变化与血清胆碱酯酶(ChE)恢复的关系。方法95例重度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包括A组辛硫磷中毒患者45例,B组其他有机磷中毒患者50例,入院后均给予洗胃、清除毒物、解磷定、阿托品及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后1、2、3、4、5、6~8、8~11、11~13天……及出院时抽血测定血清ChE,计算阿托品用量。结果血清ChE在两组患者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天部分有下降趋势,第1天降至最低,3天后B组血清ClE逐渐上升,而A组ChE持续低水平。6—9天后缓慢回升,部分患者出院时仍低于甚至明显低于正常,但两组预后无显著差异.A组胆碱酯酶恢复时间13—44天,较B组7—25天明显延迟。阿托品用量大,治疗时间长。结论辛硫磷中毒患者ChE恢复明显延迟.对AOPP患者合理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不稳定型心绞痛(UA)包括初发劳累性心绞痛、恶化劳累性心绞痛、休息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后心绞痛,治疗方法分为药物保守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循证医学证明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安全,且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总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金属裸支架置入术因较高的再狭窄率而令医患双方均不满意,而药物洗脱支架因明显降低再狭窄率而倍受青睐。我院自2006年6月至2007年8月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68例,现将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APA)对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SUP-B15细胞的增殖、自噬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常规方法复苏、传代培养SUP-B15细胞,设置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雷帕霉素处理组。处理24、48、72 h后收集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活性和增殖能力;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吖啶橙单染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自噬现象。结果 MTT检测结果显示,RAPA对SUP-B15细胞增殖有较强抑制作用(IC50=18.174 nmol/L),且抑制作用随药物剂量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不同浓度RA-PA作用可诱导SUP-B15细胞凋亡,作用48、72 h细胞凋亡较24 h时明显;RAPA作用48 h时的细胞凋亡随药物浓度增大而增多,72 h时高剂量药物(50、100 nmol/L)引起的细胞凋亡较低剂量药物(10、20 nmol/L)少;吖啶橙单染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雷帕霉素处理组细胞胞质中出现较多红色斑点的酸性膜泡(即自噬小体),且随药物浓度增大红色斑点增多;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雷帕霉素处理组细胞胞质内可见较多自噬小体和自噬溶酶体,线粒体内嵴明显紊乱,细胞核不规则,染色质边缘化。结论雷帕霉素对SUP-B15细胞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雷帕霉素可诱导SUP-B15细胞发生自噬和凋亡,且自噬的发生先于凋亡出现,一定强度的自噬活性可诱导细胞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进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19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植入雷帕霉素涂层支架及普通支架,普通支架组(Vision)80例,均成功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两组患者术后均正规应用抗凝、抗血小板及调脂治疗。随访6-8个月,观察并记录再狭窄、主要心血管事件(泵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等心脏事件。[结果]6~8月中Cypher支架组发生心脏性猝死1例,急性心肌梗死0例,2例泵衰竭;其中70例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支架再狭窄5例,占7.14%。普通支架组发生心脏性猝死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2例泵衰竭;其中53例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支架再狭窄7例,占13.2%。Cypher支架组再狭窄率明显少于普通支架组,且不增加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结论]与普通支架组相比,Cypher支架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