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对1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给予实施系统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术后均治愈出院.结论:通过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系统有效的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病人能早期下床活动和早期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单侧全髋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康复护理组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后采取系统的早期功能康复练习,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术侧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康复训练组术后28周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工全髋置换术后早期进行康复护理能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3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一般的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从术前评估、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到术后体位护理、功能锻炼,给予全程护理干预.出院2月后进行效果调查.结果: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李强  石坤  李从军  刘敏 《河南中医》2013,33(5):819-820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措施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我科于2010年10月-2011年10月选取54岁以上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260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围术期循证护理,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结果:260例患者术后伤口甲级愈合,患肢功能均恢复良好,无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经1~2a的随访,患者恢复良好,生活能自理.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制定详细的个体化护理方案,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且围术期护理及系统的出院指导,早期功能锻炼及辅助器械等各项护理措施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加快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预防性护理要点.方法:对41例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可能出现的关节脱位进行积极的预防.结果:患者均于术后(10-15)天出院,于关节脱位随访6月至1年,髋关节功能良好,效果满意.结论:预防性护理可避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王挟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对7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予以病情观察、体位护理、并发症预防、功能锻炼、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其中一例发生下肢静脉栓塞,经抗凝等处理后康复出院.结论:制订行之有效护理措施和早期健康教育能缩短康复时间,提高病人舒适度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单侧全髋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康复护理组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后采取系统的早期功能康复练习,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术侧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康复训练组术后28周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工全髋置换术后早期进行康复护理能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预防性护理要点.方法:对41例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可能出现的关节脱位进行积极的预防.结果:患者均于术后(10-15)天出院,于关节脱位随访6月至1年,髋关节功能良好,效果满意.结论:预防性护理可避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方法:对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00例患者实施手术前后护理及康复指导。结果:通过术前宣教、术后规范化护理及康复指导,100例老年患者经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未发生褥疮、深静脉血栓及伤口感染和关节脱位等并发症,100例病人均康复出院。结论:制定并实施规范化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可以有效的减少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作为一项新技术项目已趋向成熟,越来越被广大患者所接受。方法:我科对2011年18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主要措施包括心理康复指导,术前康复训练,术后康复护理,出院前的指导。结果:18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正确的康复护理是全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指导患者术后早期活动,早期离床,早期功能锻炼是康复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2月~2012年12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为对照组,术后予骨科常规护理,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为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早期心理干预、术前康复训练、术后护理、并发症预防、术后康复护理等干预措施。结果: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患者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可保证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对7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予以病情观察、体位护理、并发症预防、功能锻炼、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其中一例发生下肢静脉栓塞,经抗凝等处理后康复出院。结论:制订行之有效护理措施和早期健康教育能缩短康复时间,提高病人舒适度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对我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73 例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结果 通过术后整体护理及康复训练,改组患者有一例死亡外,其余均康复出院.结论 精心的护理及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减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并发症,促进康复,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话访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出院指导,出院后2个月、3个月、6个月回院复查;观察组除接受常规出院指导外,出院后实施电话访视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话访视能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科学系统的护理及康复指导,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对我科2010年~2012年收治的4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进行针对性地护理康复指导.结果:经过一年的随访,96%的患者髋关节功能正常,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如能及早系统的开展髋关节康复训练,可以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地改善术后髋关节功能活动度,从而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对4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结果:4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进行系统的护理后,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快,出院时均能进行日常生活。结论: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进行规范的围术期护理和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预防并发症,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观察护理干预的预防效果.方法:对38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结果:38例患者术后均未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对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可以大大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与首次髋关节置换术相比,手术更为复杂、困难.通过对10例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患者的护理,指出术前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术后预防并发症和出院指导,提高了患者的康复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与首次髋关节置换术相比,手术更为复杂、困难.通过对10例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患者的护理,指出术前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术后预防并发症和出院指导,提高了患者的康复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罗伊适应模式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2月在浙江湖州某三甲医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除接受骨科常规护理外,还应用罗伊适应模式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术后两周对功能锻炼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出院前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对关节功能锻炼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SF-36量表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罗伊适应模式护理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能够促进患者的有效适应能力,有利于患者实施正确康复训练,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