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抑郁障碍患者睡眠生理的变化.方法 应用日本1518K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等技术,对19例抑郁障碍患者的多导睡眠图(PSG)进行整夜监测,并与21名正常受试者对照.结果 抑郁障碍组PSG主要指标表现为REM睡眠潜伏期(RL)前移,正常组(84±11)min,抑郁障碍组(61±19)min(P<0.01);睡眠维持率(SMT)下降(正常组(99±3)%,抑郁障碍组(90±5)%,P<0.01),第二阶段睡眠降低(正常组(56±4)%,抑郁障碍组(45±17)%,P<0.05)及REM4个睡眠参数存在变异.结论 抑郁障碍患者具有PSG多项睡眠脑电指标的改变.其中REM睡眠潜伏期前移是本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首发抑郁症患者多导睡眠图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自然夜间多导睡眠图(PSG)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日本1518K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等技术,对24例首发抑郁症患者的多导睡眠图(PSG)进行整夜监测,并与21名正常受试者对照.结果 首发抑郁症患者组PSG主要指标表现为REM睡眠潜伏期(RL)前移[正常组(81±11)min,首发抑郁症患者组(62±19)min,P<0.01];睡眠维持率(SMT)下降[正常组(98±5)%,首发抑郁症患者组(87±8)%,P<0.01],第二阶段睡眠降低[正常组(57±5)%,首发抑郁症患者组(43±12)%,P<0.01]及REM 3个睡眠参数有改变.结论 REM睡眠潜伏期前移是首发抑郁症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焦虑障碍患者的多导睡眠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建立焦虑障碍(AN)的多导睡眠图(PSG)模式。方法应用日本1518K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技术,对25例AN患者和33名正常对照者(NC)进行PSG整夜监测。结果与NC组比较,AN组PSG主要有:REM睡眠潜伏期前移[NC组(87.8±11.7)分,AN组(59.9±19.7)分,P<0.01],醒觉时间增加[NC组(17.7±6.4)分,AN组(36.9±11.9)分,P<0.01],睡眠潜伏期延迟[NC组(19.9±9.8)分,AN组(37.7±16.7)分,P<0.01],睡眠效率下降[NC组(94.6±5.1)%,AN组(90.5±5.7)%,P<0.05],第1阶段睡眠[NC组(9.1±1.9)%,AN组(19.7±10.9)%,P<0.01]增高,第2阶段睡眠[NC组(56.2±4.7)%,AN组(47.7±22.3)%,P<0.05]降低。结论焦虑障碍患者有REM睡眠潜伏期前移、慢波睡眠S2降低等多项睡眠脑电指标的异常,应与神经生化结合进一步追踪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在睡眠状态下脑电生理活动的变化.方法 应用日本Nihon Kohden公司的Neurofax-1518K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技术,对25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和33名正常对照者进行多导睡眠图(PSG)整夜监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疲劳综合征组总记录时间延长[(488.7±21.7)分对(515.9±31.7)分,P<0.05],睡眠潜伏期延长[(19.9±9.8)分对(40.1±11.7)分,P<0.01],第1阶段睡眠增加[(9.1±1.9)%对(14.9±7.9)%,P<0.01],第2阶段睡眠减少[(56.2±4.7)%对(48.8±18.7)%,P<0.05],以及与神经症相似的REM结果(REM潜伏期前移,REM活动量、强度和密度)均增加.结论 慢性疲劳综合征组的睡眠结构紊乱类似于神经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睡眠结构及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PD睡眠量表(PDSS)和多导睡眠图记录仪(PSG)对40例PD患者(PD组)和42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并分析PD组睡眠结构紊乱与年龄、病程、Hoehn-Yahr(H-Y,修正)分级及美多芭剂量的关系.结果 PD组睡眠障碍共27例(67.5%),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12例,28.6%)(P<0.05).PD组睡眠障碍的主要类型为人睡困难、早醒、片断睡眠、不宁腿综合征、日间打盹、梦魇等;睡眠障碍的主要形式为非快动眼睡眠期(NREM)1期睡眠与3+4期睡眠减少.PD组中H-Y分级3~5级的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87.5%)明显高于H-Y分级0~2级的患者(37.5%)(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D组患者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SE)、快动眼睡眠时间(REMS)明显降低,而睡眠潜伏期(SL)、觉醒指数(AI)、REM期睡眠潜伏期(RL)明显增高(P<0.05~0.001).PD组患者以上各睡眠指标均与年龄不相关,而均与病程、H-Y分级、美多芭剂量不同程度相关(P<0.05~0.01).结论 多数PD患者存在睡眠结构异常,表现为SE下降、SL延长、TST减少及觉醒次数增加等,其与病程、H-Y分级和美多芭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Quisi在抑郁障碍辅助诊断中的价值及适应证.方法 应用德国Quisi仪,对24例抑郁障碍患者的睡眠脑电进行全夜测试,并与21名正常受试者进行对照.结果 (1)患者的睡眠潜伏期、醒觉时间、睡眠总时间、觉醒比、睡眠效率、睡眠维持率、快眼动(REM)睡眠潜伏期、第1~4阶段百分比、REM百分比等指标上,第1轮与第2轮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2)与对照组相比,抑郁障碍组Quisi改变主要有REM睡眠潜伏期缩短等(P<0.05~0.01).结论 在缺乏相关设备的基层医院,Quisi技术可用于对抑郁障碍的检测.抑郁障碍患者Quisi的睡眠脑电特点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夜间睡眠期行为异常患者的脑电图及多导睡眠图分析,鉴别诊断额叶癫痫及REM期睡眠行为异常(RBD),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电生理特点进行总结。方法对15例夜间睡眠期行为异常患者,均行长程录像脑电图(Video-EEG)及多导睡眠监测(PSG)。并依据国际睡眠障碍分型修订版(ICSD-R)及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所制定的癫痫综合征分类标准,给予鉴别诊断及相应治疗,随访观察预后。结果其中9例为额叶癫痫患者,其发作间期脑电图,额区、额中线区可见异常放电者7例;发作期脑电图,额区、额中线区可见节律性演变者2例,伴有大量肌肉及动作伪差,行为异常多发作于非快速眼动睡眠Ⅰ~Ⅱ期,睡眠结构中,总睡眠时间缩短、睡眠Ⅲ~Ⅳ期、REM睡眠期缩短、Ⅰ~Ⅱ期睡眠时间延长。6例为RBD患者:发作间期及发作期脑电图正常;PSG记录中,发作均位于REM期,并持续出现肌电活动增加,总睡眠时间、睡眠Ⅰ~Ⅱ期、REM睡眠期均缩短。结论额叶癫痫及RBD的临床症状复杂,容易误诊、延诊,故借助神经电生理检查手段(长程脑电图结合PSG)可以提高疾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失眠症的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建立失眠症的多导睡眠图(PSG)模式.方法应用日本Nihon Kohden公司的Neurofax-1518K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技术,对39例失眠症患者和33名正常对照者进行PSG全夜监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失眠症组的PSG表现为睡眠总时间减少(正常组464.1±22.9分,失眠症组359.7±31.5分,P<0.01),睡眠潜伏期延迟(正常组19.9±9.8分,失眠症组31.5±18.4分,P<0.01),醒觉次数多(正常组1.4±0.7次,失眠症组4.9±2.1次,P<0.01),睡眠效率低(正常组94.6±5.1%,失眠症组84.7±8.3%,P<0.01),第一阶段睡眠增加(正常组9.1±1.9%,失眠症组27.9±17.9%,P<0.01),第二阶段睡眠下降(正常组56.2±4.7%,失眠症组45.9±17.7%,P<0.01),第3,4阶段睡眠降低(正常组16.7±4.9%,失眠症组9.1±5.1%,P<0.01),REM睡眠潜伏期缩短(正常组87.8±11.7分,失眠症组53.8±19.7分,P<0.01).此外,失眠症组有8例(N=8/39,20.5%)的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效率综合分析正常,但患者主诉"无睡眠感",有"主观性失眠"存在.结论失眠症患者PSG存在睡眠进程、睡眠结构和REM值的变化.睡眠潜伏期延迟和慢波睡眠S1增加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本组研究还发现失眠症患者中有一部分对象可能属于"主观性失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快速动眼睡眠(REM)型和非REM(NREM)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患者的临床特征、多导睡眠监测(PSG)参数和血清学指标间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住院且PSG提示总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的OSA患者129例.统计REM期AHI值(AHIREM)和NREM期AH...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老年人多导睡眠图(PSG)变化特点。方法应用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技术,对19例MCI老年人(MCI组)的PSG进行全夜监测,并与20名正常老年人(NC组)对照。结果与NC组比较,MCI组睡眠总时间减少[NC组(381±37)min,MCI组(313±67)min,P〈0.01],觉醒时间增加[NC组(30±10)min,MCI组(53±17)min,P〈0.01],睡眠维持率下降[NC组(94±10)%,MCI组(85±13)%,P〈0.05],第1阶段睡眠增加[NC组(14±2)%,MCI组(28±10)%,P〈0.01],第2阶段睡眠降低[NC组(60±4)%,MCI组(51±18)%,P〈0.05]和第3阶段睡眠降低[NC组(9±5)%,MCI组(4±3)%,P〈0.01],REM强度增强[NC组(21±4)%,MCI组(40±22)%,P〈0.01]。结论PSG中的浅睡眠增多,慢波睡眠S3减少可能是MCI病人所具有的电生理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