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0年代中期建立了产生人巨噬细胞(Mφ)移动抑制因子(MIF)的T细胞杂交瘤并制备单克隆抗体,证明不同种属不同组织细胞来源的MIF具有共同抗原决定簇,从人T细胞杂交瘤所建cDNA文库中克隆化MIFcDNA,确定了碱基序列。从牛脑细胞和小鼠垂体细胞纯化及克隆化的MIF与由人MIFcDNA序列推导的MIFN-端有高度同源性。本文拟就有关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Th1/Th2细胞亚群的特异性表面标志及其鉴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 6年Mosmann等[1 ] 根据T辅助淋巴细胞(CD4)分泌的细胞因子谱 (cytokineprofiles)的不同 ,将CD4细胞分为Th1和Th2亚群。Th1细胞主要分泌γ -干扰素 (IFN -γ)、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和肿瘤坏死因子 - β(TNF - β) ,介导细胞免疫应答 ;而Th2细胞主要分泌IL - 4、IL - 5、IL - 1 0及IL -1 3等因子 ,促进抗体的产生 ,介导体液免疫反应。在多数免疫反应中 ,T辅助淋巴细胞并不产生典型的Th1或Th2细胞和因子 ,而主要是由Th0细胞分泌的混合型的细胞因子。但在疾病的状态下 ,T…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 (DCs)是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APC) ,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1] 。Choudhury[2 ] 用荧光原位杂交 (FISH)研究表明 ,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外周血获得的DCs含BCR/ABL融合基因 ,在rhIL 2存在下能刺激自体外周血T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并抑制白血病细胞的生长。由于骨髓中含一定数量的T细胞 ,我们设想 ,在CML病人骨髓中加入自体DCs可以活化这些T细胞 ,产生抗白血病免疫反应。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人选择 为 3例经临床、血液学及细胞遗传学确诊的CML病人 ,其中女性 2…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migrationinhibitoryfactor,MIF)一起培养不同时期的巨噬细胞增生及其MIF表达的情况,我们一改以往单一免疫组化染色不利于观察两种抗体在细胞中表达的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的方法,分别在同一张细胞涂片中同时检测CD68和MIF,以及CD68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2种抗原,这样利于观察巨噬细胞PCNA和MIF2种抗原的表达,获得的统计结果更加准确,现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从大鼠腹腔获取巨噬细胞,处理后和M…  相似文献   

5.
人白细胞介素18 cDNA的克隆和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白细胞介素18(IL-18)是1995年克隆的一种新型细胞因子,又称IFN-γ诱导因子,主要由活化的巨噬细胞产生,其相对分子质量(Mr)为18 300[1、2]。IL-18可诱导TH1细胞产生IFN-γ和GM-CSF等细胞因子,增强NK细胞和CTL的活性[1、2],促进IL-2介导的T细胞增殖;增强TH1等细胞产生TH1类细胞因子[3、4];促进免疫细胞表达FasL,增强Fas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等多种生物学功能[5],在抗病原微生物感染﹑抗肿瘤及抗超敏反应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因此,我们采用R…  相似文献   

6.
80年代中期建立了产生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T细胞杂交瘤并制备单克隆抗体,证明不同种属不同组织细胞来源的MIF具有共同抗原决定簇,从人T细胞杂交瘤所建cDNA文库中克隆化MIFcDNA确定了碱基序列。  相似文献   

7.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macrophagemigrationinhibitoryfactor,MIF)是最早被发现的细胞因子之一 ,目前已知MIF广泛分布于多种器官和组织 ,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α 黑素细胞刺激素 (α melanocyte stimulatinghormone ,α MSH)是一种内源性神经免疫调节肽。本试验观察了α MSH对内毒素血症大鼠不同组织表达MIFmRNA的影响 ,为探明α MSH作为内源性神经免疫调节肽的抗炎作用及机理提供新的实验依据。雌性SD大鼠 ,体重 2 0 0~ 2 5 0g ,随机分为 …  相似文献   

8.
利用PCR技术,从人T细胞cDNA文库中扩增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cDNA经与大肠杆菌表达载体重组,构建成不同表达克隆,在大肠杆菌高效表达成功MIF融合蛋白,占细菌总蛋白的32%-60%,经纯化的MIF产物纯度可达98%,其氨基酸组成分析与理论值一致。  相似文献   

9.
通过观察 10例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滑膜液单个核细胞 (SFMC)IL 1、TNF α、IL 2、IFN γ、IL 4及IL 10的产生水平 ,探讨IL 10对TH1、TH2及单核 /巨噬细胞活性的调节效应及在RA免疫病理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材料与方法检测对象 :临床确诊RA患者 10例 ,男 3例 ,女7例 ,年龄 35~ 69岁 ,病程 2~ 7年不等 ;骨关节炎(OA)患者 10例 ,男 4例 ,女 6例 ,年龄 54~ 74岁。全部患者均有局部关节严重损伤的X光改变。主要试剂、淋巴因子产生细胞的制备及细胞因子测定 :见王江滨等报道 (中国免疫学杂志 ,1999,15:30 4 )…  相似文献   

10.
细菌来源的DNA可以激活哺乳动物的免疫系统。其中非甲基化状态的CpG二核苷酸具有关键性作用 ,可以迅速地刺激免疫细胞 (包括B、T、NK和巨噬细胞 )增殖并分泌IL 6、IL 12、IL 18、TNF α和IFN γ等细胞因子。经过适当控制 ,这种作用可用于提高疫苗效能、抑制过敏反应以及提高宿主对感染原的抵抗力。为阐明CpG对人IL 6基因 (hIL 6 )转录的影响 ,研究者采用CpG刺激人RPMI82 2 6骨髓瘤细胞 ,释放IL 6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①用 1μM含有硫代磷酸酯的CpG寡核苷酸“A ” ,可使RPMI82 2 6细胞I…  相似文献   

11.
TF口服液诱导T细胞IL-2、IL-6及CD分子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移因子 (transferfactor,TF)是介导细胞免疫的重要因子之一 ,其TF口服液具有协同诱导人T淋巴细胞IFN γ和HLA DR/DQ分子的表达[1] ,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功能 ,促进人T淋巴细胞增殖发挥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2 ] 。为进一步了  相似文献   

12.
T细胞耐受的诱导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阐明抗原特异性 T 细胞无能的诱导条件、无能细胞的特性及其耐受的机理。方法 抗 B71 单抗与 Cs A 联用诱导抗原特异性 T 细胞无能, 通过3 H Td R 掺入法测定 T 细胞增殖和 M L R, 利用 R T P C R 检测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结果 耐受 T 细胞与异体淋巴细胞比例为0 .01∶1时, 可显著抑制 M L R, 转染 B71 分子的 M D A453 和3 A O 能协同刺激 C D3 诱导的 T 细胞增殖,不表达 B7 分子的 M D A453 和3 A O 无此作用。 P H A、 C D3 单抗、 P M A+ A23187 可以逆转本试验所用诱导方法所致的 T 细胞的耐受状态。无能 T 细胞 I L2 和 I F Nγm R N A 不表达, 而 I L4 和 I L10 m R N A可表达。无能 T 细胞活化后, I L2 和 I F Nγm R N A 能够表达。结论 抗原特异性 T 细胞耐受是可以人为诱导的, 无能 T 细胞细胞因子基因格局向 T H2 细胞偏离。  相似文献   

13.
人胸腺上皮细胞(TEc)的体外培养和传代,使研究人TEc的特性和功能成为可能。人TEc体外培养成功的关键是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体外培养的人TEc除表达角蛋白外,还表达HLA-I类抗原、LFA-3,ICAM-1和CD40等表面抗原;可分泌IL-1,IL-6,IL-8,GM-CSF,G-CSF和M-CSF等多种细胞因子和胸腺素;静息的胸腺细胞与TES的结合由CD2/LFA-3介导,激活的胸腺细胞与TEC的结合由CD2/LFA-3和LFA-1/ICAM-1共同介导;TEC对成熟的胸腺细胞有辅助增殖的作用,对不成熟的胸腺细胞有直接激活作用:胸腺细胞可通过直接作用和分泌细胞因子的间接作用来调节TEC的细胞因子分泌和表面抗原表达。  相似文献   

14.
IL-8等细胞因子在肾小球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尤其是在导致血液透析急、慢性并发症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1,2]。由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内皮细胞等产生的IL8为一种相对分子质量(Mr)约8300的活性多肽,具有较强地趋化和激活嗜中性粒细胞而参与机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 R A) 患者的关节滑液和滑膜中选择性存在,且有数量升高的γδ T 细胞的免疫学功能,以阐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方法 应用固相抗体扩增法,建立关节滑液、滑膜和外周血γδ T 细胞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γδ T 细胞的细胞表型、细胞毒活性、增殖活性和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结果 所获得的滑液、滑膜γδ T 细胞系,多数以 Vδ1 亚型细胞占优势;呈现出 I L2 和 I L15 依赖的细胞增殖应答和显著增强的细胞毒活性;γδ T 细胞对自体和异体滑膜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无显著差异; M.tb( 结核分枝杆菌) 、 M.tb 蛋白等抗原及有丝分裂原的刺激不能有效的提高建系的γδ T 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或增殖活性; 与异体滑膜细胞共同培养可以促进滑液γδ T 细胞的增殖; 细胞因子 I L2 、 T N Fα的分泌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结论 存在于局部关节中的γδ T 细胞可能通过对滑膜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参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6.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M CSForCSF 1)是最早被发现的细胞因子之一。近年研究表明 ,M CSF分布广泛 ,作用多样 ,其功能作用已远远超出传统的免疫细胞因子的范畴 ,是一种兼具多种功能的因子[1] 。在以往被认为具有”相对免疫豁免”特性的中枢神经系统 ,细胞因子同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因子不仅在生理、病理状态下行使其免疫防卫功能 ,尚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实质细胞 (parenchymalcell)的功能活动 ;同时这些实质细胞在某些刺激下亦能产…  相似文献   

17.
病原体抗原对γδT细胞细胞毒活性及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体外研究病原体抗原活化的γδT细胞的细胞毒和细胞因子产生的反应性以及对CD4+T细胞增殖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澄清γδT细胞的功能。方法用洗淘法从外周血中分离纯化出γδT细胞,在体外探讨植物血凝素和结核分枝杆菌(M.tb)、人类6型疱疹病毒(HHV-6)和阴道毛滴虫(TV)病原体抗原对γδT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和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并采用细胞隔离渗透培养法观察γδ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对CD4+T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M.tb比TV可更强地促进γδT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M.tb和HHV-6可刺激γδT细胞主要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FN-γ,而TV可刺激γδT细胞优势产生TH2型细胞因子IL-6。经抗原活化的γδT细胞分泌的可溶性因子可促进CD4+T细胞增殖。结论细胞内感染的病原体是激发γδT细胞产生TH1型细胞因子的诱导因子,并对其杀伤活性有所增强,而细胞外感染病原体可激发γδT细胞产生TH2型的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8.
抑瘤素M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瘤素M是继白细胞介素,白血病抑制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抗瘤细胞因子之后发现的又一重要生物反应调节剂,体外实验证明:OSM可以通过多种不同途径产生抑瘤或化瘤活性。同时根据OSM与其它细胞调节因子如LIF、G-CSF、CNTF及TL-6间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生物学特点,可以认为:OSM在枘本免疫应答网络、细胞抗感染免疫及多种细胞因子间的功能协调等方面发挥着广泛而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IL-15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L 15是Grabstein等人于 1994年首先发现的一种能促进T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细胞因子[1] ,主要由天然免疫细胞 (如巨噬细胞 )产生。此后的工作发现 ,IL 15在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 ,RA)的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现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评述如下。1 IL 1 5受体 (IL 1 5R)的理化特点  IL 15是 4α 螺旋体细胞因子家族的成员 ,分子量 14~ 15kD。多种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内皮细胞、树突细胞、肌细胞、上皮细胞、星状胶质小胶质细胞等 )和多种组织中 (胎盘、骨骼肌、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胸腺细胞对胸腺上皮细胞分泌干扰素的影响。方法用胸腺细胞和胸腺基质细胞混合培养模型,测定IFN活性并进行类型鉴别。结果胸腺细胞可以促进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系(MTEC1)产生Ⅰ型IFN,胸腺细胞和胸腺基质细胞以401的比例培养时,促进作用最强。MTEC1细胞经抗ICAM-1抗体作用后,分泌Ⅰ型IFN增多。用放线菌酮预处理MTEC1细胞后,胸腺细胞和抗ICAM-1抗体则不再影响MTEC1细胞产生IFN。结论胸腺细胞与基质细胞的相互作用,可由粘附分子ICAM-1/LFA-1介导。胸腺细胞能促进MTEC1细胞合成IF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