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镇痛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浆cAMP含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对慢性炎症局部的镇痛作用,已为大量的临床和实验观察所证明。我们也以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炎症性疼痛为模型,证实了针刺对炎症局部有明显的镇痛效果。但针刺与某些兴奋吗啡样受体的镇痛药物不同,它可能是一种多元性自我调节的过程,可通过多种机制加强机体的调整功能,达到新的自稳态。在这一过程中血中cAMP的变化可作为观察这一动态的指标,为此我们选用了临床上常用的镇痛药芬太尼与弗哌啶。观察用药后对血中cAMP含量的影响,与针刺镇痛相对照,作为分析研究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3.
目的通过观察艾灸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免疫介导物质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揭示针灸调节免疫功能的机理。方法将40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灸命门组、灸关元组,灸非穴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于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造模,模型组造模后不做任何处理,灸命门组灸命门穴、灸关元组灸关元穴、灸非穴组灸关元穴左侧旁开0.5cm处。观察足爪肿胀率并观测血浆、下丘脑、垂体和淋巴结中β-内啡肽(β-EP)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灸命门组与灸非穴组右足足爪肿胀率明显降低(P<0.01);与灸命门组比较,灸关元组与灸非穴组右足足爪肿胀率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左足足爪肿胀率明显升高(P<0.05),灸命门组与灸关元组左足组爪肿胀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灸命门组、灸关元组、灸非穴组左足足爪肿胀率明显降低(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灸命门组、灸关元组、灸非穴组大鼠血浆中β-EP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中β-EP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灸关元组、灸非穴组大鼠垂体中β-EP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灸关元组、灸非穴组大鼠垂体中β-EP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灸命门组、灸关元组、灸非穴组大鼠淋巴结中的β-EP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灸命门穴和非穴对右足原发性炎症有抑制作用;灸命门穴、关元穴、非穴对左足继发性炎症有抑制作用。推测艾灸上述穴位对机体免疫炎症的调整作用是通过提高淋巴结β-EP含量、调动中枢内β-EP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观察了正常和佐剂关节炎家兔血浆5-HT昼夜节律变化以针刺对其影响。结果表明,正常家兔血浆5-HT存在着典型昼夜节律变化,且针刺对其影响不大;模型家兔血浆5-HT浓度升高,存在着峰相位,振幅都不同的病理性节律,针刺能使它向正常节律转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抗生长抑素血清(ASSS)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痛阈、电针(EA)镇痛及中枢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镇痛机制。方法以AA大鼠为炎症痛模型,以痛阈为指标观察鞘内注射ASSS对痛阈和EA镇痛的影响;以放免法测定AA大鼠下丘脑、脊髓中-βEP含量,观察鞘内注射ASSS及EA镇痛对其影响。结果鞘内注射ASSS可显著降低AA大鼠痛阈,并使EA镇痛效应明显降低;EA镇痛可提高下丘脑和脊髓-βEP含量,鞘内注射ASSS可使中枢-βEP水平进一步显著升高。结论内源性生长抑素在痛觉调制中起重要作用,有显著的镇痛效果并与增强EA镇痛作用密切相关;其镇痛机制可能与中枢-βEP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6.
佐剂性关节炎家兔血浆5—HIAA昼夜节律的观察及针刺对其之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观察了佐剂性关节炎家兔血浆5-羟吲哚乙酸(5-HIAA)昼夜节律变化,以及即刻和疗程针刺对节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家兔血浆5-HIAA含量存在着昼夜节律波动;模型动物血浆5-HIAA含量降低,峰值前移,呈病理性的昼夜节律波动;即刻针刺后5-HI-AA含量升高,但振幅降低,节律消失;疗程针刺后中值升高,振幅加大,峰相位出现,节律有所整复。 相似文献
7.
本文观察了正常和佐剂性关节炎家兔血浆5HT昼夜节律变化以及针刺对其影响。结果表明,正常家兔血浆5HT存在着典型昼夜节律变化,且针刺对其影响不大;模型家兔血浆5HT浓度升高,存在着峰相位、振幅都不同的病理性节律,针刺能使它向正常节律转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针刺、艾灸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的影响差异.方法:以佐剂性关节炎作为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分别针刺、艾灸“足三里”、“肾俞”穴区,采用ELISA检测血清TNF-α、IFN-γ含量.结果: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艾灸组、针刺组血清TNF-α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1).艾灸组、针刺组二者比较,艾灸组TNF-α水平明显低于针刺组(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IFN-γ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艾灸组、针刺组血清IFN-γ含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艾灸组、针刺组二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复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并探讨蜂毒注射液在佐剂性关节炎中的疗效以及作用机制。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6只为正常对照组,26只大鼠用于佐剂性关节炎的模型制作,模型复制成功20只。将20只佐剂性关节炎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6只、生理盐水治疗组6只、蜂毒治疗组8只。其中,模型对照组6只大鼠在治疗前进行处死,作为治疗前的水平。蜂毒治疗组大鼠每日皮下注射蜂毒注射液,连续14d。生理盐水治疗组大鼠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治疗前后记录关节周径、关节总体评分,治疗前后行X线检查,治疗结束时取血行TNF—α,IL-1β的检测及滑膜组织普通光镜检查。结果:与生理盐水治疗组的大鼠相比,蜂毒治疗组大鼠关节肿胀明显减轻,关节周径减少以及关节总体评分下降(P〈0.05)。生理盐水治疗组大鼠X线检查骨质破坏,滑膜炎性细胞浸润比蜂毒治疗组大鼠明显。蜂毒治疗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的浓度比生理盐水治疗组的低(P〈0.05;P〈0.01)。结论:蜂毒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效,能减少滑膜中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血管翳生成,降低血清中TNF—α及IL—1β水平,减轻骨质破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雷氏消风祛湿巴布剂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血清中IL-1β、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使用弗氏完全佐剂制作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祛风骨痛巴布膏)、雷氏消风祛湿巴布剂低、中、高剂量组,比较各组大鼠足趾和关节肿胀度,并采用ELISA方法监测各组大鼠血清IL-1β、PGE2水平。结果造模第7天,各组大鼠足趾和关节肿胀度显著增加(P0.05),经用药后,阳性对照组、雷氏消风祛湿巴布剂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足趾和关节肿胀度均有所缓解,其中各剂量巴布剂组随着剂量的增加,大鼠足趾和关节缓解程度越大;与空白组相比较,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雷氏消风祛湿巴布剂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1β与PGE2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阳性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1β与PGE2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且各剂量组巴布剂大鼠,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血清IL-1β与PGE2水平显著降低。结论雷氏消风祛湿巴布剂能够显著改善大鼠佐剂性关节炎足趾和关节肿胀,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IL-1β、PGE2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诱导大鼠产生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并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大鼠左后足垫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AA后,采用关节炎评分法对关节肿胀程度进行评估,应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抗Ⅱ型胶原(Collagen Ⅱ,CⅡ)抗体的含量,并用透射电镜观察眉窝淋巴结和病变关节滑膜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注射CFA后模型组血清中抗CⅡ抗体含量明显升高,透射电镜显示呈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结论CFA能成功诱导大鼠AA模型,为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ithritis,RA)的发病机制及药物疗效提供理想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关节炎症及肾脏损伤的治疗效果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8),溶剂组(n=8),AA模型组(n=10),AA+RES低剂量组(n=10,5 mg/kg/d),AA+RES中剂量组(n=10,5 mg/kg/d),AA+RES高剂量组(n=10,5 mg/kg/d)。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建立AA大鼠模型,并通过测量足爪肿胀、全身炎症反应及关节炎症评分的方法进行半定量评价。生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生化功能改变,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及肾脏病理学改变,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的改变。结果 RES治疗组的关节病理学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溶剂组,生化检测发现Res能改善肾脏BUN、Cr的表达水平,RES能够明显改善AA大鼠体内脂质过氧化水平。结论 RES能够明显改善AA大鼠的关节炎症和肾脏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为RES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杜仲壮骨丸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杜仲壮骨丸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原发性、继发性病变的影响。方法: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制作采用皮下注射(sc)大鼠右足跖0.1m l,测定血清IL-1B、血浆皮质醇PTC的含量,观察左、右后足肿胀以及肢体病变情况。结果:杜仲壮骨丸明显降低右后足跖肿胀度、肿胀率,降低血清IL-1B含量,升高血浆皮质醇PTC含量,减轻大鼠佐剂性继发性病变。结论:杜仲壮骨丸可明显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原发性、继发性病变。 相似文献
15.
口服CⅡ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口服Ⅱ型胶原蛋白(typeⅡcollagen,CⅡ)诱导的免疫耐受抑制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的过程中,外周淋巴器官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owerVision^TM(PV)二步法测定对口服和未口服CⅡ的AA大鼠的外周淋巴器官中TGF-β水平。结果口服CⅡ诱导免疫耐受的AA大鼠的TGF-β表达高于未口服CⅡ的大鼠。结论TGF-β是口服耐受抑制AA的重要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通络止痛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通络止血胶囊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用ELISE法测定大鼠外周血细胞因子IL-1β,放射免疫法测定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AA大鼠外周血中IL-1β、TNF—α显著升高(P〈0.01);通络止痛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尤以高剂量组最显著(P〈0.01)。结论通络止痛胶囊可能通过降低IL—1β和TNF-α,抑制AA大鼠骨与软骨的破坏,减轻滑膜炎症。 相似文献
17.
纳甲法,纳子法对佐剂性关节炎家兔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佐剂性关节炎家兔为研究对象,比较子午流注纳甲法、纳子法对其血清皮质酮、前列腺素E2、P物质、血清及下丘脑亮氨酸脑啡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甲法、纳子法对上述指标的作用优于常规针刺法,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并探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血常规。方法采用完全弗氏佐剂诱导Wistar大鼠出现关节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结果27个血常规检测指标中,与正常大鼠比较,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有14个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为白细胞数、中性细胞数(比例)、淋巴细胞比例、单核细胞数,网织红细胞数(包括高、中、低荧光强度和未成熟的)以及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结论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白细胞明显上升,会出现类似于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慢性病性贫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口服Ⅱ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Ⅱ,CⅡ)诱导免疫耐受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 大鼠外周淋巴器官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 制备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观察口服CⅡ前后关节的病变情况,采用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的外周淋巴器官中IL-1β的水平及其变化,观察大鼠骨关节的变化.结果 口服CⅡ诱导免疫耐受的大鼠IL-1β的表达明显低于AA对照组.结论 口服CⅡ可以通过诱导免疫耐受抑制IL-1β表达,进而减缓关节炎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并探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血常规。方法采用完全弗氏佐剂诱导Wistar大鼠出现关节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结果 27个血常规检测指标中,与正常大鼠比较,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有14个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为白细胞数、中性细胞数(比例)、淋巴细胞比例、单核细胞数,网织红细胞数(包括高、中、低荧光强度和未成熟的)以及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结论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白细胞明显上升,会出现类似于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慢性病性贫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