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卫东  孙泽先 《中医杂志》2012,53(13):1157-1159
“三神”即“元神”、“欲神”和“识神”.“三神”与中医之“神”的关系,“三神”之间的关系及“三神”与中医心理学、中医深层心理学、中医人格心理学的关系等都是中医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中医“三神学说”是中医心理学和中医精神病学中的一个重要学说.  相似文献   

2.
临床疗效是中医存在的基础,如果没有卓著的疗效,中医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中医的疗效取决于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根本与灵魂所在.由于西学东渐,现代医学以科学的名义,在理论和意识形态上对中医实行一场“和平演变“,它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中医的思维方式,认为中医的观念日渐僵化,从而导致了最为致命的后果--中医疗效下降.笔者认为,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伟大的贡献,中医师应当掌握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认识中医渊源,以提高中医临床思维,才能在临床中游刃有余,真正以中医医术为病人解除痛苦.……  相似文献   

3.
纵观中医发展史,中医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有不同的发展.现在应该如何发展中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现在大家认为现代化是中医的出路.广州会议上,提出了中医现代化的定义:“运用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武装中医、发展中医;运用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中医、阐明中医.……  相似文献   

4.
陈春花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11):1084-1085
目的:使在职护士通过“西学中”培训,能熟练掌握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能以中医基础理论书写中医病种病历.方法:对239名护士进行100学时的“西学中”培训,对课程设置进行了重新构建,并以问卷调查和通过培训进行操作考试进行评价.结果:护士熟练掌握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技能,培训前后合格率有明显的提升,也能运用中医基础书写中医护理病历.结论:在课程设置的比例中,中医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比例要大于护理技术操作.  相似文献   

5.
“五脏主五志”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论点,其中包括“肝主魂,肺主魄”.在中医古籍中“魂魄”也经常并称,皆属于精神活动的范畴.笔者以现代基础心理学人格特质理论与其进行比较和解析,寻找其理论依据,探讨中医心理学“肝主魂,肺主魄”深层次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中医药报刊出了于友华“中医技术发展缓慢的反思”与“福建中医学院筹建纯中医诊疗中心”,对于中医现代化无疑是一种促进,福建省人民医院作为综合医院创建纯中医诊疗中心,更让人重视。与时俱进,在中医现代化领域出现的多种模式,我们要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心态去看待。中医学术、中医技术,发展中医技术确实已到了时不我待的关键时期,中医理论学术与医疗技术的创新是中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特色,指导着中医诊疗的全过程,较长时间以来,临床就“症”医“症”的医师越来越多,临床思维单一,影响并制约了中医疗效的提高,对此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提出了“辨体—辨病—辨证”的诊疗模式.在此基础上从天人合一的角度,阐述五运六气在中医诊疗思维中的重大意义,并总结出“四辨”的诊疗模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回归自然”,“崇尚天然疗法”愿望的不断增强,中医药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如何传承祖国医学精髓,在实践中完善和发展中医护理,不断提高中医护理质量,成为护理人员的重要任务.文章对中医护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制约中医护理发展的问题进行分析,围绕突出中医特点,加强中医护理工作,从管理体系、人员配备、培养、临床护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王济生  王敏勇 《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43-2044
曾几何时,一提起中医,很多人就会想到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据说,在鲁迅小时候,父亲多病,他常常往来于当铺和药铺之间,用当来的钱请当地最有名的中医们给父亲治病.这些名医开出的药很特别,什么“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原对的蟋蟀”、“结子的平地木”,等等,真是稀奇古怪.然而这些奇特的药物,并没有像当初许诺的那样起到神奇的疗效.父亲的病日重一日,终于撒手西去.鲁迅对中医的信任彻底破灭了,中医的“骗子”印象便这样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了.  相似文献   

10.
“皮部”理论是中医传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诊疗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关于中医传统“皮部”理论的研究却鲜有开展.从“皮部”理论的理论渊源、现代研究进展等方面对“皮部”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并指明了“皮部”理论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医学在不断发展,临床疗效要求也不断提高,如何客观、科学地回答“中医有效性”成为中医发展的前提.文章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结果、相关文献资料等,思考当今影响中医疗效的因素,在提高中医疗效和改善中医地位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旨在关联理论指导下对中医养生经典名句英译中源语言和目的语的文化最佳关联进行研究,以中医养生经典名句英译实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出中医养生经典名句汉英翻译的规律.利用图书馆、网络和数据库收集大量中医养生经典名句,再结合现代翻译成果和理论,采取定性、分类、实例分析法,比较西方养生谚语与中医养生经典名句的英汉表达的异同,从具体的例子翻译上升到理论,再从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根据中西医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出中医养生经典名句英译的规律是“全等概念”可直译、“大交概念”可意译、“小交概念”可套译、“全异概念”可音译,从而示范了中医养生经典名句的英译.解决了中医养生谚语经典名句的问题,对中医养生典籍的英译工作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田瑀 《中医药信息》2013,30(1):128-129
在语言异化现象大量存在的背景下,中医在传播与使用的过程中面临异化危机,特别是中医专业术语的传统性与规范化更受到以英语为主的西方语言与思想的挑战.在中医专业术语的交流与使用中,应坚持“固本求真”、“西为中用”、“增补保源”三大翻译原则,保持中医传统并解决语言通转与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问题,可以使中医更具世界精神并保持现代活力.  相似文献   

14.
王鹿 《河南中医》2013,33(4):490-492
中医“治未病”理念贯穿于中国两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中医“治未病”独特的思想体系,在中医防病、治病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治未病”的理念也有所发展,展现了突出的时代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中医古籍中“肠覃”、“便血”、“锁肛痔”、“脏毒”、“癥瘕”、“积聚”等描述与现代医学结直肠癌的描述相近.基于中医传统理论的中医药治疗,也逐渐成为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方案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辨证论治作为中医理论的核心,强调“方从法出,法随证立”的宗旨,提示证候在中医药治疗中无可替代的主导地位.中医汪候的临床研究是结直肠癌中医药治疗选方用药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疗效的优劣和稳定程度.但由于结直肠癌的中医证候并未统一,辨证的角度也是因人而异,这让临床工作者难以准确学习和把握.近年来临床研究者借助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对结直肠癌中医证候辨证规律进行了研究,本文从研究方法人手对其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如何利用微课来提升中医教学质量.方法:分析微课在中医教育中的现状,根据存在的症结提出辨证论治的方法.结果:微课具有内容精炼、针对性强、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系统化、科学化地有效利用微课能提升中医教学质量.结论: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等新兴数字化网络技术的改革涌动,给传统中医专业在教育教学中带来了新的契机,面对中医不同学科专业要求,微课制作和推广应是当下教育界面对“微课热”现象思考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郝晓晓  朱方石  王小宁  陈炯华 《中医杂志》2012,53(24):2075-2077
中医药膳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对我国人民防治疾病和健康长寿起了重要的作用.从中医药膳的渊源,“健则益寿、病则御疾”的作用,“三因制宜,科学施膳”的原则及中医药膳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等方面阐述其在“治未病”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介绍了东莞市中医院在建设“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工作中,坚持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核心,积极探索实践中医“治未病”一站式服务理念的模式.具体表现为服务区域定位明确,形成“治未病”的一站式服务模式,设备、设施配置能满足中医“治未病”工作的需要,建立具有中医养生指导功能的治未病软件管理系统,采用现代化中医辩识仪器,做到四诊的统一化客观化系统化,修订治未病科基本服务和技术操作规范,重视健康宣教,传媒推广“治未病”健康理念,完善服务流程,实行了数字化管理.为中医治未病模式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察同”就是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通之处,考察不同事物背后的根源、义理的相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 “智者察同,愚者察异”,中医的“察同”有很多方面,如人体各组成部分的“同源”、疾病病因病机的“同”、治疗方法的“同”、内外疾病的“同”等.“察同”是中医思维方式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医执简御繁的基础,也为中医诊疗提供很...  相似文献   

20.
头痛是临床常见疾病,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头痛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了解中医对头痛的治疗用药规律及各时期演变特点,笔者研究收集了汉唐、宋、金元、明、清时期以“头风”、“头痛”、“头疼”为主病的内服方剂,分析中医治疗内伤头痛的用药规律,或可为现代中医治疗内伤头痛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