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半胱氨酰白三烯水平的影响,研究降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发展为哮喘的有效干预途径。方法将37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分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干预组:顺尔宁,4mg qd,疗程12周,糖皮质激素吸入干预组:出院后给予糖皮质激素吸入,200μg qd/bid,疗程12周。两组患儿入院后24h内及疗程结束用酶联免疫法检测CysLTs、IFN-γ、IL-4。另选10例健康同龄儿童血清标本作对照。结果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表达存在失衡,血清CysLTs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7.85,P〈0.05);顺尔宁干预组和糖皮质激素吸入干预组均能纠正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皮质激素吸入干预组血清CysLTs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尔宁干预组血清Cys仉水平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存在Th1/Th2细胞因子失衡、血清CysLTs水平较健康同龄儿童明显升高,与哮喘有相似之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早期干预能纠正Th1/Th2细胞因子失衡,降低血清CysLTs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整体水平观察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对小鼠脾Th1/Th2/Th17细胞亚群分化及其主要的效应性细胞因子(IFN-γ、IL-4、IL-17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MCMV感染模型,8只BALB/c小鼠分别于接种MCMV Smith株后3天和14天各处死4只;另设8只接种唾液腺匀浆的模拟感染小鼠作为对照.用空斑形成试验测定肝、脾和唾液腺组织病毒滴度;流式细胞术检测脾T淋巴细胞中Th1(CD4+ IFN-γ+)、Th2(CD4+ IL-4+)、Th17(CD4+IL-17A+)细胞比例,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病毒特异性IFN-γ、IL-4、IL-17A水平.结果:MCMV感染早期肝、脾和唾液腺组织中病毒呈低水平复制,而感染后14天仅在唾液腺组织呈高水平复制;Th1细胞比例及病毒特异性IFN-γ主要在MCMV感染早期呈显著升高(P <0.01);Th2细胞及IL-4均无明显表达及改变;Th17细胞及病毒特异性IL-17A则主要在感染后14天升高(P<0.05).结论:MCMV感染早期,机体通过上调Th1细胞分化比例及IFN-γ的表达发挥抗病毒效应,而MCMV诱导Th17细胞分化及IL-17A的高表达可能是MCMV感染致宿主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失调并逃避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攻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自身免疫病的Th1/Th2细胞因子平衡治疗 总被引:27,自引:7,他引:20
在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存在着细胞因子不平衡的现象,导致机体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的失调。Th1/Th2分别介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可以代表机体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从整个评估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检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了解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 (UHA)患者对滋养细胞抗原刺激产生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水平 ,探讨其在UH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 5 4例UHA患者 ,35例为未妊娠者 ,为UHA未孕组 ,19例为有UHA病史 ,现在确定妊娠并难免流产者 ,为UHA难免流产组。分别选取 15例正常未孕妇女及正常妊娠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未孕各组经滋养细胞抗原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及妊娠各组PBMC与蜕膜单个核细胞 (DMC)培养上清液中IL 2、IFN γ、IL 4、IL 10的水平。结果 :①在最佳诱导时间下 ,UHA未孕组PBMC产生IL 2、IFN γ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未孕组 (P均 <0 0 5 ) ,而IL 4、IL 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未孕组 (P均 <0 0 5 )。②UHA难免流产组PBMC及DMC产生的IL 2、IFN γ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 (P均 <0 0 5 ) ,而IL 4、IL 10水平则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5 )。两组PBMC产生的各细胞因子水平均低于同组DMC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UHA患者对滋养细胞抗原产生以Th1型反应为主的免疫应答 ,产生大量Th1型细胞因子 ,导致妊娠丢失。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中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Th1 Th2型细胞因子在HBV感染的临床多种表现形式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四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细胞中CD3+CD8+、CD3+CD8-细胞内的IFN γ和IL 4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急性乙肝患者的Tc2细胞百分比增高 ,慢性乙肝患者的Th1、Tc1细胞百分比减低 ,也低于急性乙肝患者 ,但Th1、Tc1细胞百分比随着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炎症活动的加剧而逐渐增多。分泌IL 4的Th、Tc细胞在正常人和各组病例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慢性乙肝患者的Th、Tc细胞均以分泌Th1型细胞因子占优势 ,但数量的差异可能是HBV感染者不同结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Th1和Th2细胞因子水平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情进展及干扰素疗效的关系.方法 血清细胞因子检测应用ELISA法,HCV基因分型应用直接测序法,HCVRNA载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和TGF-β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IL-5含量明显高于后者;血清IL-6含量与ALT水平呈正相关,与RNA载量呈负相关;HCV基因型1型患者IL-6含量明显高于2型,2a型IL-2含量低于2b型;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血清IL-2呈下降趋势,IL-6呈升高趋势,而TGF-β则先升高之后逐渐下降.干扰素治疗应答组和无应答组治疗前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应答组治疗结束时IFN-γ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存在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并与临床表现相关;治疗前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不能对疗效进行预测,干扰素诱导的Th1细胞优势反应与持续应答有关. 相似文献
7.
8.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中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模式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膜液及外周血中Th1/Th2型细胞因子网络的偏移及其在疾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nzyme linked immunosprot assay,ELISPOT),检测RA患者滑膜液单细胞(SFMC)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吕的Th1、Th2细胞,并分析Th1/Th2细胞的比值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结果 与PBMC相比较,RA 相似文献
9.
三种类型肺癌患者外周血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辅助性T细胞亚群(Th1/Th2)的反应状态,探讨肺癌发生发展的免疫机制。方法:收集三种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47例(鳞癌23例,腺癌15例,小细胞肺癌9例)、健康志愿者31例的血清,分成肺癌组、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外周血中Th1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浓度。结果:三种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IL-2、IFN-γ浓度均显著低于正常人组,IL-4、IL-10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5)。结论:腺癌、鳞癌、小细胞非分化癌三种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免疫细胞均呈现Th2型免疫反应优势状态,呈现Th1/Th2的漂移状态。 相似文献
10.
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分析抗原特异性Th1/Th2细胞因子产生的关联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在单个细胞水平上 ,观察抗原特异性Th1和Th2细胞因子产生的关联性 ,为进一步阐明CD4 T细胞的分化 ,细胞因子产生的相互关系及其特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OVA TCR转基因小鼠的脾和淋巴结中分离CD4 T细胞 ,在体外在抗原提呈细胞存在下 ,用卵白蛋白 (OVA)抗原多肽刺激 3d后 ,再以同样的培养条件刺激 5~ 6h ,固定细胞 ,然后进行细胞表面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 ,最后利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分析Th1和Th2细胞因子产生的关联性。结果 抗原特异性CD4 T细胞经抗原再一次刺激后 ,分泌Th1(IFN γ和IL 2 )和Th2 (IL 4、IL 5和IL 10 )细胞因子。IL 12促进IFN γ的表达 ,控制Th2细胞的分化。此外 ,大多数抗原特异性CD4 T细胞只产生 1种细胞因子 ,1个细胞同时产生 2种细胞因子极少见。结论 在单个细胞水平上的研究结果表明 ,经抗原短暂刺激后 (3d) ,不同的CD4 T细胞亚群只产生 1种Th1和 或Th2细胞因子 ,同时产生两种以上者占有很低的比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Tc细胞)的极化情况在尖锐湿疣(CA)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其与疾病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三色荧光抗体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方法 ,检测30例CA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3+CD8-/IFN-γ+(Th1)、CD3+CD8-/IL4+(Th2)、CD3+CD8+/IFN-γ+(Tc1)和CD3+CD8+,IL-4+(Tc2)细胞比例.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A患者外周血中Thl细胞含量显著减少(P<0.01),Tc1细胞含量、Th1/Th2比值、Tc1/Tc2比值均减少(P<0.05);其中15例复发CA患者的Th1/Th2比值较正常对照显著减少(P<0.01),而Te1/Te2比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A患者外周血Th1和Tc1细胞数减少,而Th2和Tc2细胞相对占优势,复发的CA患者这种失衡更趋严重.CA患者机体免疫状态可能存在Th1→Th2、Tc1→Tc2方向的漂移,这种漂移可能是人乳头瘤病毒(HPV)不易被有效清除或CA反复发生的一种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12.
Aging is characterized by a decreased humoral and cell-mediated immunity to a large variety of exogenous antigens and by an increased propensity to autoantibody production, suggesting an age-related disregulation of the immune system. The decline in immune responsiveness to exogenous antigens has been attributed to thymus involution, consisting of a fall in the capacity to induce intrathymic T-cell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and also to export mature T cells to the periphery. T-cell activation and secretion of soluble factors have been reported to change with aging, but, as with cytokines, the results are conflicting. We investigated the production of IL-2 and IFN-γ (Th1 type) and IL-4 (Th2 type) cytokines by mitogen-activated spleen cells from young, adult and old mice and their regulation by the addition of a recombinant cytokine (IL-1β, IL-2, IL-3, IL-4, IL-12, IFN-γ) at varying concentra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ytokine production can be enhanced only when it is deficient, suggesting the possible use of recombinant cytokines as efficient immunomodulators in age-associated immune disorders. 相似文献
13.
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于2000年7月至2006年3月入院的24例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入选患儿常规抗生素治疗,明确病原后予对因治疗,对照组应用更昔洛韦,每次5mg/kg,每12h1次,疗程14d;治疗组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每日400mg/kg,疗程10d。观察项目:①临床指标:住院天数、肺部体征开始消退时间。②实验室指标:血常规、肝功能、HCMV-DNA量的变化。③随访观察:出院后每3个月随访一次,包括临床表现、体征和FQ-PCR测定HCMV-DNA拷贝数。结果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组有效率81.8%,治疗组有效率53.8%,两组疗效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29,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日为(23±5.6)d,对照组为(28.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4,P<0.05)。肺部体征开始消退天数分别为(7.45±1.37)d和(9.58±2.61)d,存在统计学差异(t=-2.415,P<0.05)。对照组有2例因WBC<0.5×109/L,plt<25×109/L,而终止治疗,1例治疗过程中死于呼吸衰竭。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肺炎疗效与更昔洛韦相近,相对于更昔洛韦,在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肺炎,特别是合并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苦参素对HBsAg转基因小鼠血清Th1和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苦参素对HBsAg转基因小鼠外周血Th1 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HBsAg转基因小鼠分成苦参素组和对照组 ,分别每天腹腔注射苦参素注射液 2 0 0mg kg 0 2ml和生理盐水 0 2ml,共 30d。处理前后 ,检测外周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对照组处理前后γ 干扰素(IFN γ)与白细胞介素 4 (IL 4 )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 ;苦参素组处理前后IFN γ分别为 (3 10 8± 3 172 )pg ml和 (11 0 5 9± 6 971)pg ml,IL 4分别为 (2 9 0 4 5± 13 2 35 )pg ml和 (13 0 2 4± 9 0 0 2 )pg ml(均P <0 0 0 1)。处理后对照组与苦参素组IL 2分别为 (1 0 70± 0 4 4 7)pg ml和 (5 5 37± 2 887)pg ml(P <0 0 0 0 1) ;IL 10分别为 (97 2 2 6± 73 30 6 )pg ml和 (33 6 0 7± 2 3 15 4 )pg ml(P <0 0 1)。结论 在苦参素作用后 ,HBsAg转基因小鼠体内的Th1型细胞因子明显升高 ,Th2型细胞因子明显降低。这将有助于研究苦参素临床治疗乙型肝炎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Perona-Wright G Jenkins SJ Crawford A Gray D Pearce EJ MacDonald AS 《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2006,36(9):2367-2375
Dendritic cells (DC) can both initiate an immune response and dictate its character. Cytokines are critically involved in this process and, although interleukin (IL)-10 is known as a potent immunosuppressant, the impact of its release from DC remains unclear. Here, we transfer pathogen-conditioned murine DC in vivo and show that, while DC-derived IL-10 can act to limit Th1 development, it is not required for Th2 induction. In both Th2 and Th1 settings, however, IL-10 from cells other than the initiating DC dominates the regulation of the emerging effector cell populations. Surprisingly, the critical source of IL-10 in this process is neither T nor B cells. These data illustrate the distinct actions of IL-10 during differently polarised, pathogen-focussed, DC-driven immune responses in vivo.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