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共记载方剂三百余首,其中大部分用药精炼,配伍谨严,疗效卓著,本文就张仲景药物配伍法则作初步探讨。寒凉药与温热药的相互结合疗寒以热、疗热以寒,这是一般的用药规律。张仲景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常把寒凉药与温热药相伍于一方。1.针对寒热错杂的病情:如治上热下寒的黄连汤,既用黄连泄胸中之热,又用干姜、桂枝祛胃中之寒。治寒热互结成痞的半夏泻心汤,既用黄芩、黄连以泄热,又用干姜、半夏以散寒。它如乌梅丸之用黄连、黄柏配川椒、  相似文献   

2.
黄连配伍在儿科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根据黄连的泻火、解毒、燥湿、杀虫的功效,常以本品为主,配伍他药,治疗多种儿科疾患,每获显效。现介绍如下:一、配干姜治蛔厥黄连主治蛔厥,历代文献曾有论述。《本草备要》谓:“除疳,杀蛔”。又《注解伤寒论》云:“蛔得甘则动,得苦则安,黄连、黄柏之苦以安蛔。”由于湿热内蕴,蛔虫上扰胆腑,气机不利所致的蛔厥,投黄连使苦能下蛔,并清其内蕴之湿热,配干姜既能使蛔得辛则伏,又能制黄连之过于寒凉。二药合用,苦辛通降,一寒一热,相反相成,共奏温脏、安蛔、止痛之效。  相似文献   

3.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由半夏、黄芩、黄连、炙甘草、干姜、人参、大枣七味药组成,方中重用半夏和胃降逆止呕,为君药;黄芩、黄连苦寒泄热,干姜辛温散寒,共为臣药;更佐人参、大枣、炙甘草补益脾胃。本方是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调和脾胃的代表方剂。因其配伍精当,效专力宏,故后世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笔者认为辛开苦降法的应用不拘泥于治疗胃肠病变,通常达变可治多种病证。  相似文献   

4.
著名中医专家张学文教授从医55年来,临床用药有深厚造诣,尤善用苦参。清热燥湿药苦参是临床常用的外用药,在妇、外科洗浴剂、膏剂中应用广泛。考证古书,苦参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主“心腹气结,疝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因其味苦性寒,后世多从清火燥湿驱邪立论。《本草正义》明确指出苦参的性味特点:“大苦大寒,退热降泄,荡涤湿火,其功效与黄芩、黄连、龙胆草皆相近,而苦参之苦愈甚其燥尤烈,故能杀湿热所生之虫,较之芩、连力量益烈”。此外,部分古书也记载了苦参的补益、安神作用,《名义别论》谓其“养肝胆气,…  相似文献   

5.
所谓泻心法是指以苦泄为主,用泻心汤等对心下痞一证进行辨证施治的方法。从《伤寒论》、《金匱要略》所述有关此法的诸方看,除大黄黄连泻心汤纯属泄热除痞以治热痞者外,余皆为寒热并用、补泻兼施之剂,以适应虚实互见、寒热错杂之痞证。金老认为附子泻心汤为治热痞而兼表阳虚,方用三黄泄热除痞,附子温经扶阳,为寒热并用,邪正兼顾之剂。半夏泻心汤用半夏干姜和胃散结、黄芩  相似文献   

6.
黄芩个性特征及配伍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作用。《本经》载其“主诸热黄疸,肠氵辟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别录》言“疗痰热,胃中热”。《本草纲目》谓其“治风热、湿热、头痛、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了黄芩的个性特征及其配伍应用,现介绍如下。1 个性特征黄芩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功效以清热燥湿为主,善清肺经火热为其特点。对邪热犯肺,身热咳嗽,痰黄粘稠之证效佳,但通过适当配伍,又能清大小肠、脾、肝、胆等诸经之火热…  相似文献   

7.
黄连为清热燥湿药 ,《神农本草经》谓其“主热气目痛”,《珍珠囊》指出 :“其用有六 :泻心脏火 ,一也 :去中焦湿热 ,二也 :诸疮必用 ,三也 :……。”主产四川 ,以雅州、眉州产者为优 ,故名“川黄连”、“雅连”。本品大苦大寒 ,上泄心胃肝胆之实火 ,下燥胃肠积滞之湿热。常用于湿热痢、目疾等 ,又解毒疗疮 ,以治痈疽肿毒 ,口舌生疮等。临床除内服外 ,外用于目疾、疮疡、皮肤病等取效甚捷。现将2 0余年外用经验总结如下。1 暑疖黄连 2份 ,甘草 1份 ,研细末 ,香油调涂患处 ,日换药 1次。暑疖初起未溃者 ,薄涂其上 ,可使消散 ;已溃者 ,涂于四…  相似文献   

8.
韩娟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2):26-26
半夏泻心汤源于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撰《伤寒论》,由半夏、黄芩、黄连、炙甘草、干姜、人参、大枣七味药组成,方中重用半夏和胃降逆止呕,为全方之君药;黄芩、黄连苦寒泄热;干姜、  相似文献   

9.
半夏泻心汤出自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撰《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由半夏、黄芩、黄连、炙甘草、干姜、人参、大枣七昧药组成。方中重用半夏和胃降逆止呕,为全方之君药;黄芩、黄连苦能泻热而燥湿;干姜、半夏辛能散结,辛开苦降;人参、大枣、炙甘草补益脾胃。寒热并用,补泻同施,共奏散结除痞、泻热补虚、升清降浊、调和中焦脾胃升降之功。本方为少阳误下成痞所设,是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调和脾胃的代表方剂。因其配伍精当,效专力宏,故后世广泛应用于各种消化系统等疾病的治疗。笔者在临床上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2例于下,供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0.
半夏泻心汤系汉·张仲景所创,载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中以味辛苦之半夏入胃为主,辛开散结,苦降止呕,以除痞满呃逆之证;辅以干姜辛温祛寒;黄芩、黄连苦寒泄热,佐以人参、大枣补益中气,使以甘草补脾胃而调诸药。如此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顺其  相似文献   

11.
正黄连,《本草备要》言:"大苦大寒,入心泻火,镇肝凉血,燥湿开郁,解渴,除烦,益肝胆,厚脾胃,消心瘀,止盗汗。治肠澼泻痢,痞满,腹痛、心痛伏梁,目痛眦伤,痈疽疮疥,酒毒胎毒,定惊,止汗解毒,除疳,杀蚘。"虽黄连功用较多,可应用于多种病证,但若与它药相配,或可增强其效用,或可扩展其证治,故列常用与黄连相配十八组对药,以言之。1黄连药对1.1黄连-干姜黄连、干姜相配化自《伤寒论》半夏、甘草、生姜三泻  相似文献   

12.
黄连的配伍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在我国第一部中药典籍《神农本草经》中就明确记载了它的多种功效,言其"主热气目痛,眦伤泪出,明目,肠澼腹痛下痢,妇女阴中肿痛".金·张元素云:"其用有六:泻心脏火,一也;去中焦湿热,二也;诸疮必用,三也;去风湿,四也;治赤眼暴发,五也;止中部见血,六也."是历代医家倍受青睐的中药之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不仅有解热、镇痛、镇静、抗菌、抗病毒等作用,而且在抗癌、降血糖、保护胃粘膜、抗衰老以及血液病治疗等多个领域皆有所作为.可用治痢疾、糖尿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十多种病证.被广泛配伍于许多方剂之中,兹将其主要配伍规律浅析于下: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3,(4):642-644
黄连味苦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取黄连苦能燥湿,寒可清热,在诸多疾病中加以配伍使用,既清瘀热,又化痰湿,尚可健脾胃,临床可用以泻心火而直折上炎之肝火,清心平肝降血压;对于消渴,颜老提出"脾胰同源"之说,倡导消渴病从脾论治,药用黄连可泻热运脾止消渴;而心率失常,颜老认为总责之阳微阴弦,用药宜温中有通、温中有清,以桂枝伍黄连,可有清心化痰复脉律之效;治疗失眠,黄连堪当大任,与它药配伍,显得灵活与实用。  相似文献   

14.
黄连与厚朴配伍对盐酸小檗碱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连、厚朴两味药为经典古方连朴饮中的君药和臣药,古代医书<普济方>中也有由两药配伍组成的方剂黄连厚朴汤.方中黄连清热燥湿,厚朴行气化湿,两药合用,苦降辛开,使气行湿化,湿去热清,为治湿热霍乱的良方,临床以呕吐腹泻,胸膈满闷,不思饮食为主要症状[1].黄连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小檗碱已被证明具有抗菌,抗腹泻的作用[2].  相似文献   

15.
憨兰 《中医研究》2007,20(6):55-56
艾滋病属于病毒性传染病,是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中医对艾滋病的认识目前尚不统一,但根据其传播方式、流行情况、发病特点、临床表现以及预后转归等方面来看,现有文献报道大多把本病归属于“温疫”、“虚劳”的范畴。半夏泻心汤即小柴胡汤去柴胡、生姜加黄连、干姜。始见于《伤寒论》治小柴胡汤误下成痞者,但《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篇》亦用治“呕而肠鸣,心下痞者”。本方辛开苦降,具有和胃降逆,开结除痞的作用。方中黄连、黄芩之苦寒降泄,除其热;干姜、半夏之辛温开结,散其寒;苦降辛开,补气和中,自然邪去正复,气得升降,诸证悉…  相似文献   

16.
黄连为临床常用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既可疗内外之疾,又能除上下之患,并能解化湿邪壅遏,通过对《伤寒杂病论》中黄连的功效及特性分析可知它与其他药物相伍具有泻热除湿,疗水火之疾;专主泻热,平燥扰之祸;辛开苦降,邪去正安的功效,从而使湿有所化,热有所出,以达阴升阳降、阴阳协调之目的.在《伤寒杂病论》中含有黄连的方剂虽然仅有14方,但是理法完备配伍精当,充分体现出黄连的独有特性,从中也凸显出仲景用药之精当,治学之严谨.  相似文献   

17.
彭春 《河南中医》2003,23(5):5-5
苦参 ,味苦 ,性寒 ,入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本经》谓 :“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 ,逐水 ,除痈肿 ,补中 ,明目止泪。”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应用苦参治疗狐或虫 病 ,妊娠小便难 ,产后中风 ,饮食中毒等病证。分析其用药经验 ,可概括为祛湿止痒、利水通淋、清心解毒、清热凉血四个方面 ,具体运用如下。1 祛湿止痒苦参具有祛湿止痒之功。如《本草纲目》云 :“苦参、黄柏之苦寒 ,皆能补肾 ,盖取其苦燥湿 ,寒除热也。热生风 ,湿生虫 ,故又能治风杀虫……。”《本草正义》也言 :“苦参 ,大苦、大寒 ,退热泄降 ,荡涤湿…  相似文献   

18.
经方半夏泻心汤经数年临床应用,逐步扩大了应用范围。笔者在临床上用本方加减治疗膈肌痉挛、胆汁反流性胃炎、妊娠恶阻、慢性结肠炎等,均获得较好的疗效。现举例如下。1方剂来源本方首见《伤寒论》,原治疗少阳证误下,损伤脾胃,少阳邪热内陷与气机相结,以致脾胃升降失司,寒热之邪结于中焦,出现“但满而不痛”,“呕而肠鸣,心下痞“等症。药仅七味,但药简意深,配伍精当。方中半夏辛温散结和胃,降逆止呕;干姜大辛,温中散寒,止呕散痞;黄芩、黄连苦寒泄热,燥湿,辛苦合用,一  相似文献   

19.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临床运用功效卓著,为历代医家所推崇。该方由半夏、黄芩、黄连、炙甘草、干姜、人参、大枣七味药组成,方中重用半夏和胃降逆止呕,为全方之君药;黄芩、黄连苦寒泄热;干姜、半夏辛温散寒,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更佐人参、大枣、炙甘草补益脾胃,共达调和中焦脾胃升降之功。名老中医余天泰教授对经方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具有独到的见解。通过跟师学习,对半夏泻心汤方证、方解及老师临床在脾胃疾病的运用经验进行辨析,拓宽半夏泻心汤方证领域。  相似文献   

20.
<正> 经方半夏泻心汤经数百年临床应用,逐步扩大了应用范围。笔者应用其治疗慢性泄泻,疗效较好。 一、方剂来源、功用和适应证 本方首见《伤寒论》,原治疗少阳证误下,损伤脾胃,少阳邪热内陷与气机相结,以致脾胃升降失司,寒热之邪结于中焦,出现“但满而不痛”,“呕而肠鸣,心下痞”等症。药仅七味,但药简意深,配伍精当。方中半夏辛温散结和胃,降逆止呕;干姜大辛,温中散寒,止呕散痞;黄芩、黄连苦寒泄热,燥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