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一干扰素已广泛地应用于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其副作用已有大量报道,如:发热、头痛。乏力、关节痛、肌痛是常见的,尤其在最初注射时。大部分副作用不需要改变剂量,约2~10%的病人因出现副作用需要调整剂量,甚至停止治疗,如:神经、精神方面的抑郁和兴奋、粒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的降低,还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征象如:甲状腺炎、甲状腺机能亢进或甲状腺机能低下。0.1~l%的病人可发生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的副作用,这包括甲状腺、视觉、听觉、肾脏和心脏功能的损害,肺间质纤维化,其中一些是不可逆的。剂量较大时(每周3次,每次…  相似文献   

2.
3.
本文观察基因工程干扰素α-2b治疗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甲襞微循环改变,分析患者肝脏微循环与α-干扰素治疗的关系。结果表明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襻周积分和总积分值,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α-干扰素治疗后患者的微循环障碍程度如管襻清淅、管襻数减少、交叉畸形增多、输入枝、襻顶、输出枝变细、血流速度减慢及红细胞聚集等均有明显改善。同时发现微循环改善与肝功能改善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TL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检测干扰素治疗过程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活性的变化。方法:选择行干扰素治疗的HLA-A2慢性乙肝患者19例,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一部分用rHBcAg刺激培养72h后测其上清中IFN-γ含量,另一部分以HBcAg18-27合成多肽,rHBcAg,rIL-2及经丝裂霉素处理的饲养细胞共同诱导CTL前体扩增,以转染HBV,DNA的HepG2细胞(2.2.15细胞)作靶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其特异性细胞毒活性,未转染HBV DNA的HepG2细胞检测其非特异杀伤活性。结果:在干扰素治疗完全应答组,针对2.2.15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及PBMC培养上清IFN-γ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而部分应答或无应答组差异不明显,无论干扰素-α治疗应答与否,治疗前后对HepG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差异不显著,结论:对干扰素治疗完全应答的慢性乙肝患者CTL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5.
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核酸类药物的问世 ,为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 )的抗病毒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本试验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 2b(安福隆 )与拉米夫定联合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2 5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根据 1995年 5月北京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我院于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收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4 8例 ,男性 36例 ,女性 12例。年龄最大 5 3岁 ,最小 17岁。平均年龄 36 8岁 ,病程 1~ 10年 ,平均 4 5年。按同期随机分治疗组 2 5例 ,对照组 2 3例 ,两组患者均为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二组性…  相似文献   

6.
胸腺肽α1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组干扰素α - 2b具有抗病毒与免疫调节作用 ,已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为了进一步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治愈率 ,我们应用胸腺肽α1联合干扰素α - 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的选择按照全国第五次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选择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中度 ) 12 0例 ,随机分为 4组 ,干扰素α - 2b组 (A组 )30例 ,胸腺肽α1组 (B组 ) 30例 ,胸腺肽α1联合干扰素α - 2b组 (C组 ) 30例和普通护肝组 (D组 ) 30例。所有病人均为HBeAg和HB…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干扰素(IFNα-2b)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 干扰素500万U,皮下注射,隔日1次,疗程6个月。胸腺肽20mg稀释后静脉注射或肌注,隔日1次,疗程3个月。以甘利欣,五味子制剂及垂盆草冲剂作对照,二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轻重等方面皆具可比性。结果 HBV DNA和HBeAg的阴转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5%,73.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在肝功能复常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相似。结论 干扰素对乙型肝炎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尤其是HBV DNA和HBeAg同时阳性者,呈完全应答。  相似文献   

8.
IL-18与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的作用及其与干扰素α(IFNα)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6例慢性肝炎,15例无症状携带者和10例健康献血员,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脂多糖刺激6h后,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对IL-18水平进行检测,并动态观察了IFNα治疗期间IL-18水平的变化。结果:无症状携带者组IL-18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慢性肝炎组IL-18水平略高于正常对照,但无显著意义(P>0.05)。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不同的慢性肝炎患者IL-18水平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0<0.05),肝组织炎症程度越重,IL-18水平越高。慢性肝炎组IL-18水平与血清ALT含量呈明显正相关(r=0.61,P<0.01)。干扰素治疗完全应答者与无应答、部分应答者比较,治疗前IL-18呈高水平;且治疗期间与治疗前比较IL-18显著升高(P<0.05)。结论:IL-18可能参与了宿主对HBV的免疫应答,干扰素α治疗过程中IL-18水平上升,与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联合α-干扰素(α-INF)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的治疗效果。方法 设GM-CSF联合α-INF治疗组和单用α-INF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抗病毒治疗效果,同时观察两组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和粒细胞计数。结果 治疗组近期有效率61%(11/18),远期有效率67%(12/18),而对照组分别为44%(8/18)和33%(6/18)。GM-CSF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粒细胞计数显著升高。结论 GM-CSF能提高α-INF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效果,其机理可能与升高血液单核细胞数量提高抗原提呈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正交设计法对诱导α-IFN产生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白细胞数对α-IFN活性影响作用最大,其次为pH,血浆浓度,NDV-F血凝单位。并获得制备高活性α-IFN最适实验条件是:人白细胞数30×109L-1,血浆浓度2%,DNV-F血凝单位12560,pH7.4,为提高α-IFN的产量提供了可靠参数。  相似文献   

11.
编译石建时审校目前,全世界有三亿多人患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在亚洲,大部分患者是出生时获得感染,但是,在西方国家,年轻患者通常是通过真皮注射或与已感染者进行性接触而感染。如果在小时候暴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那么发展成慢性感染的可能性超过90%。这些慢性感染者将面临着患肝硬化和肝癌的巨大危险。例如,患慢性乙型肝炎的亚洲人,患肝癌的相对危险率是一般人群的100倍。相比之下,暴露感染的成年人,则仅有3~5%可能患慢性乙型肝炎。虽然在年纪较大时患慢性乙型肝炎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衰竭,但这样的病人是否就增加了患肝癌的…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交替使用不同干扰素Q(IFN—α)亚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62例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25例,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34.6岁。将纳入试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交替组和对照组.交替组交替使用不同IFN-α亚型,对照组给予单一IFN-α亚型,500万单位/次,疗程9个月.停药后观察3个月。观察其临床抗病毒疗效。结果交替组中18例(56.3%)HBeAg阴转,20例(62.5%)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阴转。对照组中9例(30%)HBeAg阴转,11例(36.7%)患者HBV—DNA阴转。两组比较,交替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交替使用不同IFN—α亚型对HBV抗病毒效果优于单一使用IFN—α。  相似文献   

14.
α干扰素治疗小儿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已被公认。但对于α干扰素治疗无效及治疗后复发的难治性病例仍是目前临床工作中的难题。为探索小儿难治性丙型肝炎治疗的有效方法 ,我们采用随机年龄分组的方法 ,对 6例患儿采用α 1胸腺肽 (Tα 1)和α 2b干扰素 (IFNα 2b)联合治疗 ,进行临床追踪观察。1 研究对象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 为 1997~ 199830 2医院小儿肝病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小儿慢性丙型肝炎。入组者符合以下条件。①血清HCVRNA阳性 ,抗 HCV阳性 ,入选2月内血清ALT异常。②经α 干扰素治疗无效或有效后病情复发 (AL…  相似文献   

15.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已成为CHC的标准抗病毒治疗方案。本研究随机、对照观察了聚乙二醇α干扰素(PEG-IFNα)抗慢性丙肝病毒(HCV)感染的近、远期疗效,及药物耐受性,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病例分组2003年8月至2004年3月,82例符合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适应证的CHC患者被纳入研  相似文献   

16.
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9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 (诊断符合 2 0 0 0年 9月西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标准 ) ,男性 6 1例 ,女性 2 9例 ,平均年龄 35 .2岁。血清学检测HBeAg和HBVDNA均为阳性 ;血清总胆红素 <30μmol/L ;肝功能ALT为正常值上限的 2~ 6倍 ;无合并症、并发症及重叠感染 ;治疗前半年未接受过抗病毒及免疫调节治疗。1.2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随机分为 3组 :干扰素组 30例 ,完成治疗的 2 8例 (其中 2例在治疗中因外周血WBC <3×10 9/L、PLT <4× 1…  相似文献   

17.
干扰素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已近30年,是国内外公认的对H BV 有较好抑制作用的药物。为提高干扰素疗效,我们采用干扰素与苦参素联合使用的方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南昌三三四医院2000年2月~2003年2月住院及门诊的慢性  相似文献   

18.
干扰素联合中药干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时机以中药干预配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及胶原纤维4项指标[透明脂酸(HA)、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均异常,并且HBeAg和HBV-DNA均阳性的患者共115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3例,男性36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35.27岁;对照组62例,男性39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36.65岁。两组均用干扰素α-2b(安达芬)300MU,肌肉注射,1次/天,连用2-4周,改为隔日1次做基础治疗。治疗组在不同时机及时选用适当的中药予以干预。对照组口服一般的保肝药,但未用降酶药,观察两组治疗后肝功能、胶原纤维4项、HBeAg、HBV-DNA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清肝功能、胶原纤维4项均有明显降低,HBeAg、HBV-DNA血清转换率等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药在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各个关键环节中的作用是肯定的,提高了干扰素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9.
梁素娥  梁茂本 《医学信息》2004,17(12):861-861
α干扰素是国际公认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调节剂.拉米夫定作为新型的核苷类抗乙肝病毒新药,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且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该两种药物已经成为治疗各种急慢性乙型肝炎的常用药物。为趋利避害.本文分析了两种药物抗乙肝病毒机制、作用特点及用药注意事项.从而提出了一些合理用药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钱毅  章廉  侯金林 《免疫学杂志》2002,18(5):371-374,37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干扰素治疗6个月无应答与HLA-DRB1*07的相关性。方法:以接受α-干扰素正规治疗慢性乙型肝患者69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序列特异性引物套式PCR-SSP检测HLA-DRB1*07,并同时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 T细胞分泌IFN-γ、IL-2、IL-10和IL-4的水平.结果:无应答组的HLA-DRB1*07的携带率高于部分、完全应答组(P<0.05,OR=18.55);干扰素治疗6个月每位患者IFN-γ、IL-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而IL-10、IL-4均较治疗前低治疗前后HLH-DRBq*07阳性患者IL-4、IL-10浓度差异平均水平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1),而治疗前后IFN-γ、IL-2浓度差异平均水平低于阴性患者(P<0.01);无应答且IFN-γ、IL-2浓度差异平均水平低于部分、完全应答组(P<0.01),IL-4、IL-10浓度差异平均水平低于部分、完全应答组(P<0.01)。结论:HLA-DRB1*07与干扰素治疗无应答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