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手术中使用大剂量抑肽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80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A组(抑肽酶组n=40),B组(对照组n=40),A组在体外循环预充液中1次加入5×10KIU抑肽酶;B组在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相等容量的乳酸林格氏液代替。记录两组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开放至复跳时间、自动复跳或电击复跳、复跳后低血压情况。结果:两组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开放至复跳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A组自动复跳率(85%)明显高于B组(72%),(P<0.05);A组复跳后低血压发生率(12.5%)明显低于B组(27.5%),(P<0.05)。结论: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手术使用大剂量抑肽酶提高心脏自动复跳率,提示体外循环中使用大剂量抑肽酶减轻CPB后的再灌注损伤,加强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郭力发 《吉林医学》2007,28(17):1872-1873
目的:回顾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体外循环经验。方法:16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CPB采用中度低温,心肌保护应用改良Tomas液,CPB中维持平均动脉压35~60mmHg。结果:CPB时间25~209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18~175min,围术期死亡2人,其余康复出院。结论:采用改良Tomas液、应用白蛋白、抑肽酶、甲基强地松龙等有助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儿体外循环中脑、肺、肾等重要脏器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为总结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CPB)管理经验,回顾性分析163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为11~161(48.94±29.1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4~85(36.10±15.29)min;体外循环转流中心脏不停搏104例,停搏59例.升主动脉开放后,55例心脏自动复跳,4例电击除颤复跳.全组死亡5例,占3.07%,死亡原因与体外循环无直接关系.注重体外循环设备的选择和应用,重视肺保护和心肌保护.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是确保婴幼儿体外循环转流过程平稳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浅低温全流量多次灌注心脏冷血停搏液的体外循环(CPB)管理方法在再次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体会.方法 胸骨正中切口经升主动脉和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备股动静脉插管,浅低温下手术,心肌保护采用4:1含血冷停跳液.结果 例病例CPB时间均大于120分钟,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1例,其余1例20焦耳心内电除颤一次后复跳.2例病例均顺利停机,并痊愈出院.结论 加强CPB管理是提高再次心脏手术效果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症瓣膜置换病人心脏复苏困难的处理。方法 11例重症瓣膜置换病人,术毕开放升主动脉后,11例均不能自动复跳,多次反复除颤仍不能复跳,既采取再次阻断升主动脉,同时灌注高钾温血停跳液至心电机械活动完全停止,3~5min后开放升主动脉,开放后7例自动复跳,3例除颤1次复跳,1例开放后除颤3次未能复跳,再次阻断升主动脉,同时灌注高钾停跳液至心电机械活动停止,5min后开放升主动脉,除颤1次复跳。结果 复苏成功后均顺利脱离CPB。给予多巴胺维持,循环稳定。4例安装了临时起搏器,术后恢复满意。结论 对多次反复除颤不能复跳的重症瓣膜病患者,高钾温血再次阻断停跳,不失为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技术。方法分析我院近两年65例70岁以上患者,体外循环中中度血液稀释,应用康斯特保护液(HTK)一次灌注进行心肌保护,部分应用4∶1冷血停搏液顺灌-开放升主动脉前温血灌注心肌。灌注中采用中高流量2.4~2.8 L/(m2.min),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体外循环时间42~406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2~186 min,心脏自动复跳43例,自动复跳率66.1%。术后死亡6例,59例患者痊愈出院。结论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个性化灌注方案,加强围术期体外循环管理及重要器官保护,及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及体外膜肺支持技术,可显著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7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CPB)管理经验。方法37例患者中行二尖辩置换术24例,主动脉置换术4例,二尖辩加主动脉双瓣置换术9例。CPB采用中度低温,应用膜式氧合器,心肌保护选用4:1(血:晶体)高钾(20mmol/L)停跳液,主张不管温度.尽早开放升主动脉,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开放升主动脉前常规应用100mg利多卡因。注意术中电解质特别是钾离子.镁离子的补义。重症瓣膜置换术患者应用超滤、抑肽酶、乌司他丁、白蛋白等。结果体外循环时间78~28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7~190min。术中平均灌注压45~95mmHg。自动复跳32例,占86%。围术期死亡1例。结论为提高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质量,我们认为:①选用膜式氧合器.以保证长时间转流。②有效的心肌保护以提高自动复跳率。③其他辅助手段的配套使用可加强术中器官保护,增加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218例重症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CPB)管理.方法 常规CPB方法.218例全部采用中度低温,中度血液稀释,部分病例术中血色素偏低,给予术中超滤,全部病例采用含血冷灌注液进行心肌保护.结果 218例CPB总时间57~138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4~85min,死亡3例.结论 对重症瓣膜病患者,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选择膜肺氧合器,合理的血液稀释,并做好术中心肌保护及复跳后平稳过渡停止CPB.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使用大剂量抑肽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40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人,随机分成A组(抑肽组,n=20)和B组(对照组,n=20),A组在体外循环预充液中1次加入5×104kIU/kg抑肽酶;B组在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相等容量的乳酸林格液代替。分别于围术期多时点采取中心静脉血,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的水平,记录两组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开放至复跳时间、自动复跳或电击复跳、复跳后低血压情况。结果A、B两组cTnI在CPB开始后均不同程度升高,A组升高值较B组低,在CPB后各时点的差异显著(P<0·01)。CK、CK-MB明显高于转流前,至开放循环72h后恢复至CPB前水平,A组的变化值均较B组小(P<0·01)。A组心脏自动复跳率、窦性心率恢复率高于B组(P<0·05)。电除颤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复跳后低血压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手术使用大剂量抑肽酶能加强心肌保护的效果,抑肽酶预处理减轻心肌缺血和再灌注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合并射频迷宫术的体外循环 (CPB)方法。方法 :76例风湿性心脏二尖瓣病变合并房颤患者实施瓣膜置换时 ,采用心内直视射频消融迷宫术对其合并的心房纤颤予以治疗。先期的 13例 (A组 )患者在CPB转流阻闭升主动脉后进行射频消融术和二尖瓣置换 ;后期 6 3例 (B组 )采用阻断上下腔静脉后先射频消融右心房 ,再行二尖瓣置换和左房射频消融。结果 :A组 13例患者CPB转流 (10 4± 2 5 )min ,主动脉阻断 (6 1± 11)min。B组 6 3例患者CPB转流 (81± 19)min ,主动脉阻断 (47± 11)min ;应用冷晶体心肌保护患者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率 5 5 .9% ,应用冷血心肌保护患者心脏自动复跳率 71.4 %。术后恢复窦性心律 6 4例 ,占 84 .2 %。结论 :在二尖瓣置换合并射频迷宫术的体外循环中阻闭升主动脉前先射频消融左房可以明显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 ;应用冷血心肌保护液可以加强心肌保护效果且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顽固性房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停跳液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CABG)的体外循环 (CPB)方法。方法 :对我院 2 3例不阻断升主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临床资料及体外循环情况 (人工心肺机类型、预充液组成、CPB操作步骤、CPB时间及心肌保护等 )做一回顾性总结。结果 :CPB时间 5 0~ 1 80min(平均 85min)。转流中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停跳液、在低温心室颤动下行心室部位的血管桥吻合 ,并结合多头灌注管的桥灌注的方法较好地保护了心肌。结论 :CPB方法采用不阻断升主动脉 ,不灌注停跳液 ,低温 ,室颤 ,结合多头灌注管的桥灌注的CABG手术可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病人的麻醉处理,选择26例择期冠脉搭桥手术病人,所有病人于围术期连续监测血压和心率,结果:病人在低温及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麻醉诱导及维持过程平稳;有5例在术中使用了多巴胺,3例从机器给利多卡因100-200mg,3例HR>90次/min,9例开放升主动脉后出现室颤,经20-30ws电击除颤后复跳,余自动复跳。认为:对该种病人手术麻醉的关键是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避免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维持好围术期心率和血压的关系。麻醉药以芬太尼为主,镇静药选用对心肌有保护作用的咪唑安定和异丙酚少量分次间隔给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升主动脉瘤施行改良Bentall手术中的麻醉处理.方法 12例患者全部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中低温体外循环.结果 本组无一例死亡;12例次体外循环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80,120min,平均100min,体外循环时间110~160min,平均135min.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10例,需电击除颤2例.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低体重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下称先心病)合并重症肺高压的麻醉处理,选择102例低体重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择期行先心病矫治手术的患儿,所有患者围术期连续监测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等。结果,患者在低温心脏停跳下或浅低温搏动下行缺损修补术,麻醉诱导及维持过程平稳,有65例阻断升主动脉,余未阻断。开放升主动脉后56例自动复跳,9例经除颤复跳,有3例在修补完缺损后因无法停机,最终强行停机于术后数小时死亡,有1例术后因肾衰而放弃治疗出院,余痊愈出院。认为对该种病人应及早手术,术中加强心肌保护,维持适度的体循环压力,注意避免使用对心肌抑制较重和引起肺血管收缩的药物,加强呼吸及体外循环管理,合理使用正性肌力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升主动脉瘤施行改良Bentall手术中的麻醉处理。方法12例患者全部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中低温体外循环。结果本组无一例死亡;12例次体外循环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80,120min,平均100min,体外循环时间110-160min,平均135min。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10例,需电击除颤2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80例重症病人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过程,总结体外循环麻醉与心肌保护方法的经验。方法麻醉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小剂量芬太尼、安定加肌松药静注,异氟醚间断吸入。B组为对照组,芬太尼、肌松药静注,异氟醚间断吸入。随机选择30例病人氧合血冠状动脉灌注用于心肌保护,另50例病人常规晶体停跳液灌注。结果A组诱导时,切皮时平均动脉压、心率波动范围小。开放升主动脉后含血停跳液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晶体液停跳液组。结论麻醉诱导维持采用芬太尼小量分次静注,辅以安定,间断吸入异氟醚麻醉更为平稳。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可减轻术后心功能衰竭,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CPB)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电视胸腔镜下心脏手术的CPB资料,男性8例,女性18例。房间隔缺损手术20例,左房黏液瘤切除术3例,部分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3例。手术均在全身麻醉CPB下完成,CPB为中低温(28~32℃),中高流量60~80ml/(kg.min),心肌保护为4℃(4∶1)冷血心肌保护液,总量为20 ml/(kg.30min)。结果本组CPB转流时间(119±5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5±21)min。所有患者在开放主动脉后心脏均自动复跳,并成功脱离CPB,无术后早期死亡,均顺利治愈出院。结论针对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心脏手术的特殊性给予合理的CPB管理,以更好地发挥其优势。  相似文献   

18.
高龄患者瓣膜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总结高龄患者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CPB)经验。方法28例65~73岁老年患者在全麻低温CPB下行瓣膜置换术,CPB采用中度低温,心肌保护应用4∶1(血:晶体)高钾(20 mmol/L)含镁(20 mmol/L)停搏液正灌或与逆灌联合,开升主动脉前温血灌注;CPB中维持灌注流量2.4L~2.8L/(m2.m in)和平均动脉压(MAP)60~90 mm Hg;预充白蛋白20 g。CPB中应用超滤、悬浮红细胞、抑肽酶、速尿。结果CPB时间45 m in~305 m 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25 m in~168 m in,围术期死亡1人,其余顺利康复出院。结论4∶1高钾含镁冷血停搏液正灌或与逆灌联合、开升主动脉前温血灌注为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CPB中维持较高的平均动脉压及充足的流量,应用白蛋白、抑肽酶、速尿等有助于脑、肺、肾等重要脏器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心脏移植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15例原位心脏移植体外循环(CPB)的管理经验。方法采用浅低温、高流量CPB。供体心脏心肌保护采用从主动脉根部灌注4℃St.Thomas液1000ml使供体心脏迅速停搏,再经主动脉根部一次灌注4℃威斯康星液(UW液)或康斯特保护液(HTK液)1000ml进行脏器保护。升主动脉开放前灌注温血低钾St.Thomas液。结果热缺血时间(7.7±1.7)min,冷缺血时间(142.4±11.5)min,CPB时间(165.2±22.8)min。其中10例为升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5例电击除颤后复跳。术后1个月左室射血分数(64.1±4.6)%,所有患者均存活。结论有效的供体心脏保护措施和合适的CPB管理方法是心脏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与心肌保护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80例重症病人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过程,总结体外循环麻醉与心肌保护方法的经验。方法麻醉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小剂量芬太尼、安定加肌松药静注,异氟醚间断吸入。B组为对照组,芬太尼、肌松药静注。异氟醚间断吸入。随机选择30例病人氧合血冠状动脉灌注用于心肌保护,另50例病人常规晶体停跳液灌注。结果A组诱导时。切皮时平均动脉压、心率波动范围小。开放升主动脉后含血停跳液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晶体液停跳液组。结论麻醉诱导维持采用芬太尼小量分次静注,辅以安定,间断吸入异氟醚麻醉更为平稳。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可减轻术后心功能衰竭,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