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羌活中紫花前胡苷含量的方法。方法:HPLC条件:色谱柱为Agilent HC-C18柱(5μm,4.6×250mm),流动相为甲醇-水(32∶68),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335nm,柱温为35℃。结果紫花前胡苷范围为4.00μg.ml-1~100.00μg.ml-1,平均回收率为99.90%,RSD为1.50%。结论:该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作为羌活中紫花前胡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白花前胡丙素和紫花前胡苷祛痰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白花前胡丙素和紫花前胡苷对小鼠的祛痰作用。方法利用酚红作为祛痰效果指示剂,观察白花前胡丙素和紫花前胡苷的祛痰作用。结果白花前胡丙素和紫花前胡苷能增强小鼠气管排泌酚红的作用。结论白花前胡丙素和紫花前胡苷具有祛痰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荧光分析法测定紫花前胡苷(NDK)含量为指标,比较紫花前胡中紫花前胡苷的溶剂热回流提取和超临界CO2萃取方法,优化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通过正交实验,采用超临界CO2提取技术对紫花前胡提取工艺条件进行考察,并与溶剂热回流提取结果比较,分析测定紫花前胡苷的含量。结果通过与传统提取方法进行比较,证明超临界CO2提取技术在紫花前胡苷的提取上具有明显优势。超临界CO2提取紫花前胡苷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50℃,CO2动态流量35L.h-1。结论不同工艺条件提取紫花前胡苷产率不同,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动态流量等工艺参数对实验指标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总香豆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前胡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种前胡的总香豆素含量。结果与结论: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中总香豆素的含量均符合《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羌活中紫花前胡苷含量。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 :紫花前胡苷回归方程为Y =- 95 0 9.1 1912 70 9.8X ,r =0 .9998,线性范围 0 .16~ 0 .6 4 μg ,平均回收率 99.3% ,RSD2 .6 4 %。结论 :方法简单、快速、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羌活中紫花前胡苷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羌活中紫花前胡苷含量。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 :紫花前胡苷回归方程为Y=-9509.1+1912709.8X ,r =0.9998,线性范围 0.16~0.64μg ,平均回收率 99.3% ,RSD 2.64%。 结论 :方法简单、快速、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羌活药材中紫花前胡苷的薄层色谱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用薄层鉴别法对羌活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花前胡苷的含量.色谱柱为Phenomenex Synergi 4u Hydro-RP C18(150 mm×4.6 mm,4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5∶85),流速为1.0 rnl·min-1,检测波长为335 nm,柱温为35℃.结果 薄层斑点清晰,各批羌活药材TLC色谱中均能检出紫花前胡苷.紫花前胡苷在0.009 0~0.179 2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8.49%,RSD=1.67%(n=6).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捷、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8.
单锋  郝近大  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2):2464-2469
通过本草文献及现代研究,梳理了紫花前胡及前胡的历史应用情况,明确2种前胡的区分,并确立紫花前胡的药用归属.依据历代本草及相关医书,并结合现代研究进行分析.伞形科植物紫花前胡Angelica decursivum在历史上长期用作当归的替代品,近代出现充作中药前胡使用的情况,尤其受日本文献观点的影响,促使了紫花前胡成为前胡正品来源,但是缺乏足够的历史依据.中药前胡的历代来源主要为前胡属植物,以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为正品.2种前胡从物质基础及临床应用亦有着明显的区分.2010年版《中国药典》紫花前胡与前胡相同的功效描述可能无法阻止紫花前胡充作前胡应用的情况.必须进一步结合现代研究,确立紫花前胡的功效和药用归属.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核DNA ITS序列角度阐明紫花前胡分类位置修订的分子基础。方法:PCR扩增、DNA序列测定、分支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得到紫花前胡、白花前胡、白芷、泰山前胡、骨缘当归的ITS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其中紫花前胡和白芷、骨缘当归聚为一组,泰山前胡和白花前胡聚为另一组。结论:紫花前胡应为当归属植物,紫花前胡和白花前胡应分别入药。  相似文献   

10.
基于ITS2序列鉴别前胡和紫花前胡药材及其混伪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用ITS2序列对前胡、紫花前胡药材及其混伪品进行DNA条形码鉴定研究,该文依据国家药典委员会公布的《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指导原则》,PCR扩增前胡、紫花前胡及其混伪品的ITS2序列并进行双向测序。经CodonCode Aligner V 3.7.1对测序峰图进行校对拼接,采用MEGA5.0软件分析相关数据。结果表明:前胡药材的ITS2序列长度为229~230 bp,种内变异较小,平均K2P遗传距离为0.005。紫花前胡药材的ITS2序列长度为227 bp,种内无变异。前胡、紫花前胡药材与其混伪品的种间平均K2P遗传距离分别为0.044,0.065。紫花前胡的种间最小K2P遗传距离明显大于其种内的最大K2P遗传距离。最小距离法和NJ树鉴定结果表明前胡、紫花前胡均能与其混伪品明显区分。因此,ITS2序列可有效鉴别前胡、紫花前胡药材及其混伪品。  相似文献   

11.
会泽旱前胡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高雄  金文 《中药材》1996,19(5):243-244
从云南应用的前胡品种,会泽前胡Peucedanum acaule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鉴定为香豆素化合物:anomalin(1),pteryxin(2),甲氧基欧芹酚(osthol)(3),紫花前胡甙(nodakenin)(4);其它类型化合物:阿魏酸(ferulic acid)(5),当归酸(angelic acid)(6)。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了GC测定白花前胡根中白花前胡丙素(Pd-Ia)和白花前胡丁素(Pd-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SE-30石英毛细柱(0.22mm×25m),液膜厚度0.25um,FID检测器,以正二十五烷为内标物。结果Pd-Ia和Pd-Ⅱ的标准曲线分别在0.175~1.919ug (r=0.9995)和0.086~0.950ug(r=0.9996)之间有较好线性关系,Pd-I a和Pd-Ⅱ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28±2.07)%和(99.58±2.44)%,并将CC和HPLC测定Pd-Ia,Pd-Ⅱ结果比较,两方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对于前胡的质量检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白花前胡蜜炙前后的药效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比较白花前胡蜜炙前后润肺止咳作用的药效学差异。 方法: 以小鼠气管酚红祛痰法、氨水喷雾致咳法、豚鼠磷酸组胺喷雾致喘法,观察前胡蜜炙前后的祛痰、镇咳和平喘作用的差异。 结果: 祛痰作用以蜜前胡中剂量最强,蜜前胡高剂量镇咳效果较佳,平喘作用以蜜前胡低剂量和生前胡低剂量明显。 结论: 前胡蜜炙后祛痰、平喘、止咳作用较生品略有增强,初步揭示了前胡蜜炙后润肺、化痰、止咳作用增强的炮制原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白花前胡水提物对阿霉素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阿霉素组,阿霉素+白花前胡水提物组,采用HPLC法测定阿霉素在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阿霉素+白花前胡水提物组与阿霉素组的药动学参数相比,AUC显著增大(P<0.05),同时CL显著减小(P<0.05),其余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花前胡水提物可使阿霉素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增加,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5.
白花前胡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分离鉴定河南产白花前胡的化学成分。方法:用乙醇提取,经大孔树脂、硅胶和反相硅胶ODS柱色谱分离化合物,利用质谱、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sclerodin(1),棕榈酸(palmitic acid,2),白花前胡E素[(+)-praeruptorin E,3],佛手柑内酯(bergapten,4),欧前胡素(imperatorin,5),2,6-二甲基喹啉(2,6-dimethyl quinoline,6),二十四烷酸(tetracosanoic acid,7),胡萝卜苷(daucosterol,8)。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伞形科植物中分离得到;5,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岩前胡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研究广西产岩前胡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色谱和光谱技术进行成分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 :从岩前胡根中分得 8个成分 ,分别为异欧芹素乙、珊瑚菜内酯、佛手柑内酯、氧化前胡素水合物、白当归素、β 谷甾醇、亥茅酚和甘露醇。结论 :前 7个成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7.
研究河南产白花前胡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ODS柱色谱法分离、纯化,根据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别为:①白花前胡甲素[(±)praeruptorin A(Pd-Ⅰa)];②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③前胡醇[(-)-peucedanol];④6-甲氧基当归素(sphondin);⑤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⑥水化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 hydrate)。结论:化合物4-6均为首次从白花前胡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月份前胡根的干物质积累与4种香豆素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确定最佳采收期.方法:在前胡实验区按月份采集前胡根样品,考察干物质的积累;采用HPLC对前胡根4种香豆素的含量进行同时测定.结果:前胡的营养生长末期,其根的干物质积累达到最大量,香豆素类成分含量基本稳定.生殖生长时期根的香豆素类成分迅速下降.结论:安徽宁国种植前胡药材最佳采收期在种植当年12月至翌年2月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三化汤的指纹图谱,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质量控制指标性成分。方法:建立15批三化汤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进行相似度评价后确定共有峰;通过与对照药材、对照品比对,对峰进行归属和指认;并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15批三化汤进行质量评价;利用网络药理学筛选三化汤的核心作用靶点和通路,通过分子对接将核心靶点与13个成分进行对接验证,筛选出三化汤质量控制的指标性成分。结果:三化汤物质基准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17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7;共指认13个色谱峰,分别为辛弗林、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厚朴酚、和厚朴酚、紫花前胡苷、异欧前胡素,其中含量排名前4的成分为柚皮苷、新橙皮苷、辛弗林、紫花前胡苷;OPLS-DA将样品分为3类,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得出新橙皮苷、柚皮苷、紫花前胡苷、大黄酸对三化汤物质基准影响较大;网络药理学预测13个成分可能通过肿瘤蛋白P53 (TP53)、蛋白激酶B1 (Akt1)、90 kDa热休克蛋白αA1 (H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