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影响,探讨眼针疗法对IBS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眼针组和匹维溴胺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应激结合束缚方法建立IBS大鼠模型。眼针组取下焦区、大肠区、肝区、脾区进行针刺,治疗7 d。匹维溴胺组给予匹维溴胺灌胃7 d。HE染色检测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SP和VIP含量的变化。结果: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没有明显差异。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比较,血清和结肠组织中SP和VIP含量显著升高(P0.01);眼针治疗组和匹维溴胺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和结肠组织中SP和VIP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眼针疗法能够降低IBS模型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SP和VIP的含量,从而对IBS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埋线疗法对肠易激惹综合征(IBS)大鼠血清中SOD等自由基含量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大鼠的幼鼠采用慢性应激结合束缚方法建立IBS模型。观察造模后用埋线天枢、足三里等穴对IBS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比较,血清中NO和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SOD活性降低(P〈0.01);埋线治疗组和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中NO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SOD活性增强(P〈O.01)。结论:埋线疗法能够降低IBS模型大鼠血清中NO和MDA的含量,增强SOD的活性,提高IBS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代谢产物储积和其对组织细胞的损伤,从而对IBS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激法诱导的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宁肠汤对炎性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匹维溴胺组及宁肠汤高、中、低剂量组,以慢性束缚+夹尾刺激作为复合应激原诱导IBS大鼠模型。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予不同剂量宁肠汤药液灌胃,匹维溴胺组予匹维溴胺水溶液灌胃,共用药4周。采用放免法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观察宁肠汤对IBS大鼠肠运动功能及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IBS大鼠免疫功能紊乱,血清TNF-α、IL-8含量增高(P〈0.01)。而宁肠汤能调节IBS大鼠肠运动功能,降低血清TNF-α、IL-8含量,改善其免疫功能。结论IBS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宁肠汤可通过降低血清TNF-α、IL-8含量,调节免疫功能紊乱,从而发挥对IBS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宁肠汤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应激法诱导的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抗氧化能力变化及宁肠汤对氧自由基的调节作用。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宁肠汤高、中、低剂量组,以慢性束缚+夹尾刺激作为应激原诱导IBS大鼠模型。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予不同剂量宁肠汤药液灌胃,阳性对照组予匹维溴胺水溶液灌胃,共用药4周。测定大鼠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观察宁肠汤对IBS大鼠抗自由基氧化能力的调节作用。结果慢性束缚+夹尾刺激诱导的IBS大鼠抗氧化能力降低,血清MDA含量增高,SOD、T-AOC活性降低(P〈0.05~0.01)。宁肠汤能降低IBS大鼠血清MDA含量,增高血清SOD、T—AOC活性(P〈0.05~0.01)。结论宁肠汤可以提高IBS大鼠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激安胶囊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大鼠下丘脑和结肠组织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mRNA表达和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含量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匹维溴铵组(0.018g/kg),肠激安胶囊高(2.812g/kg)、中(1.406g/kg)、低(0.703g/kg)剂量组,每组8只,模型组以及给药组采用母乳分离+醋酸刺激+四肢束缚法制备IBS—D大鼠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给药组灌胃14天,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CTH含量,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及结肠组织NPY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ACTH明显升高(P〈0.01),下丘脑、结肠组织NPY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肠激安胶囊高、中剂量组及匹维溴胺组大鼠血ACTH明显降低(P〈0.01,P〈0.05),匹维溴铵组和肠激安胶囊高、中、低剂量组下丘脑、结肠组织NPYmRNA表达上调(P〈0.05)。结论肠激安胶囊对IBS.D大鼠脑肠轴异常有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下丘脑和结肠组织NPYmRNA表达和下调HPA轴中ACTH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激法诱导的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宁肠汤对炎性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匹维溴胺组及宁肠汤高、中、低剂量组,以慢性束缚+夹尾刺激作为复合应激原诱导IBS大鼠模型。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予不同剂量宁肠汤药液灌胃,匹维溴胺组予匹维溴胺水溶液灌胃,共用药4周。采用放免法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观察宁肠汤对IBS大鼠肠运动功能及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IBS大鼠免疫功能紊乱,血清TNF-α、IL-8含量增高(P<0.01)。而宁肠汤能调节IBS大鼠肠运动功能,降低血清TNF-α、IL-8含量,改善其免疫功能。结论IBS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宁肠汤可通过降低血清TNF-α、IL-8含量,调节免疫功能紊乱,从而发挥对IBS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味藿香正气散联合匹维溴胺与黛立新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用匹维溴胺和黛立新治疗,治疗组用加味藿香正气散联合匹维溴胺与黛立新治疗,疗程4周,在治疗结束时记录患者症状改善等情况,根据症状评分综合分析2组的疗效。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P〈0.01);但治疗组症状改善比对照组更明显(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92.0%,对照组78.8%,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加味藿香正气散联合匹维溴胺与黛立新治疗IBS~D有良好疗效,且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四逆痛泻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匹维溴铵组、四逆痛泻方高剂量组和四逆痛泻方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均采用番泻叶冲剂灌胃及夹尾刺激建立IBS-D大鼠模型。实验结束后检测血清5-HT、IL-1β的含量及结肠组织VIP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5-HT、IL-1β的含量及结肠组织VIP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各治疗组大鼠血清中5-HT、IL-1β的含量及结肠组织VIP的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四逆痛泻方通过降低5.HT、IL.1B和VIP的含量,使肠道的动力和敏感性及水和电解质的代谢恢复正常.恢复胃肠道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IBS-D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逍遥散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性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及调节作用。方法:5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高剂量组、逍遥散低剂量组和匹维溴胺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心理应激联合腹腔注射鸡卵清蛋白法建立IBS模型。造模结束后,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5 ml/kg.d-1)灌胃,逍遥散高、低剂量组每天分别给予逍遥散高、低剂量(20 g/kg体质量、5 g/kg体质量),匹维溴胺组给予匹维溴胺(15 mg/体质量.d-1),日1次,连续14 d。以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性激素水平,以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结肠黏膜肥大细胞(MC)的变化。结果:IBS大鼠性激素水平紊乱,结肠黏膜组织内MC明显增多(P<0.01)。结论:逍遥散能调节IBS大鼠性激素水平紊乱,降低MC活性。  相似文献   

10.
埋线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埋线疗法、药物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分层随机对照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治疗组取天枢、上巨虚和中脘、足三里交替使用,对照组给予口服匹维溴胺50mg(腹泻型)或西沙比利5mg(便秘型),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埋线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逍遥散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腹壁肌电活动紊乱的调节作用,同时探讨其可能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逍遥散高、中、低剂量组,采用慢性束缚十夹尾刺激作为心理应激原诱导IBS大鼠模型,通过电生理记录仪记录并分析各组大鼠腹壁肌电活动,同时对各组大鼠血清NO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IBS模型大鼠腹壁肌电活动、血清NO含量明显增高(P〈0.01),应用逍遥散治疗后,不同扩张容量下腹壁肌电活动明显下降(P〈0.05~0.01),血清NO水平亦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逍遥散对IBS大鼠腹壁肌电活动紊乱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神经递质NO的分布、释放减少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健脾安肠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结肠组织SP、VIP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黄灌胃与束缚配合的方法制备IBS-D大鼠。将6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健脾安肠丸大剂量组、健脾安肠丸小剂量组和匹维溴铵组。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大便形状的评分值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而健脾安肠丸大剂量组和匹维溴铵组较模型组分值显著下降(P0.01,P0.05);大剂量、小剂量健脾安肠丸和匹维溴铵均能减少模型大鼠结肠SP、VIP含量,提高CGRP含量。结论:健脾安肠丸能有效地缓解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其疗效可能与减少SP、VIP和增加CGRP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味二至煎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加味二至煎组和西沙比利组4组,观察大鼠小肠墨汁推进率和黏膜组织中的血管活性肠肽(VIP)和P物质(SP)含量的变化。结果加昧二至煎使C—IBS大鼠小肠墨汁推进率增加,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肠黏膜组织中SP和VIP含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加味二至煎通过调整胃肠激素分泌释放而调节C—IBS大鼠的肠运动功能,为临床治疗C—IBS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加味二至煎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加味二至煎组和西沙比利组4组,观察大鼠小肠墨汁推进率和黏膜组织中的血管活性肠肽(VIP)和P物质(SP)含量的变化。结果加昧二至煎使C—IBS大鼠小肠墨汁推进率增加,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肠黏膜组织中SP和VIP含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加味二至煎通过调整胃肠激素分泌释放而调节C—IBS大鼠的肠运动功能,为临床治疗C—IBS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袁奕清  童昌珍 《吉林中医药》2008,28(12):889-890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联合匹维溴胺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55例IB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予加味四逆散联合匹维溴胺治疗,对照组20例单用匹维溴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优于对照组的70.00%(P<0.05).治疗组腹胀、便秘等主要症状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四逆散联合匹维溴胺治疗IBS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6.
宁肠汤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炎性细胞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宁肠汤对IBS大鼠炎性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以慢性束缚+夹尾刺激作为复合应激原诱导IBS大鼠模型,采用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NF、IL-8含量。结果:IBS大鼠血清TNF、IL-8含量明显升高(P〈0.01),而宁肠汤能降低IBS大鼠血清TNF、IL-8含量,改善其免疫功能。结论:宁肠汤对应激引起的IBS大鼠免疫功能紊乱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调理脾胃升降法对肠易激综合征脾虚型泄泻患者血清脑肠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型泄泻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和匹维溴铵组,针刺治疗组予以针刺调理脾胃升降法治疗,匹维溴铵组口服匹维溴铵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血管活性肠肽及5-羟色胺含量的变化。结果:针刺治疗组和匹维溴铵组均可使患者血清血管活性肠肽及5-羟色胺含量降低,且针刺治疗组降低效果优于匹维溴铵组(P<0.05)。结论:针刺调理脾胃升降法对肠易激综合征脾虚型泄泻患者血清脑肠肽水平有着更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威  吕恩基  张燕  赵金茹 《河北中医》2011,33(6):914-915
目的观察针刺上巨虚穴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电针组,各10只。模型对照组和电针组均采用直肠球囊扩张刺激法,持续刺激15 d制备IBS大鼠模型。电针组隔日1次针刺大鼠双侧上巨虚穴10 d。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每日陪同电针组抓取、固定,不做任何治疗。各组采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检测NO含量和NOS活性。结果模型对照组血清NO、NOS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血清NO、NOS水平均较模型对照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结论针刺上巨虚穴降低IBS大鼠血清NO及NOS水平,可能是针刺调节IBS胃肠运动,进而改善慢性内脏痛敏症状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从脑-肠互动的角度,探讨百合总皂苷、知母总皂苷、百合知母总皂苷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慢性束缚应激刺激配合夹尾刺激制备IBS模型,将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IBS模型组、得舒特组(15 mg·kg-1)、百合总皂苷组(100 mg·kg-1)、知母总皂苷组(220 mg·kg-1)及百合知母总皂苷组(240 mg·kg-1),每组10只。观察大鼠在2,4,6周时的排便粒数和腹部撤回反射(AWR)评分。采用HE染色、醛品红-橙黄G特殊染色,检测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肥大细胞数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大鼠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变化。结果 IBS模型组大鼠排便量增加,内脏敏感性增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IBS模型组比较,百合总皂苷组、知母总皂苷组、百合知母总皂苷组、得舒特组对IBS大鼠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使IBS模型大鼠结直肠部位肥大细胞数量以及血清CGRP、VIP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百合总皂苷、知母总皂苷、百合知母总皂苷能减少IBS模型大鼠结直肠部位肥大细胞数量,降低血清CGRP、VIP的含量,从而对IBS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补脾益肠丸不同剂量对小鼠腹泻模型及母子分离法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的影响,评价补脾益肠丸防治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①分别采用番泻叶和蓖麻油引起的小鼠腹泻模型,观察补脾益肠丸的止泻作用。②采用母子分离法制备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观测补脾益肠丸对该模型大鼠血清及肠黏膜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水平的影响。结果:①补脾益肠丸中、大剂量可显著减少给药后2h番泻叶引起的腹泻次数;补脾益肠丸中、大剂量可显著减少给药后各个时点(2h、4h、6h)蓖麻油引起的腹泻次数。②补脾益肠丸对模型大鼠血清中MTL和VIP含量无明显作用;补脾益肠丸小、大剂量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肠黏膜MTL含量,增高VIP含量,中剂量可显著增高肠黏膜VIP含量。结论:补脾益肠丸能抑制小鼠腹泻,且可对抗母子分离模型大鼠肠黏膜中紊乱的相关递质或激素水平,从而改善腹泻型IBS的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