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温胆汤加味治疗缺血性脑中风8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勇 《河南中医》2005,25(9):63-64
温胆汤是中医治疗胆郁痰扰证的名方,主要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甘草等中药组成。笔者近年来用温胆汤为主方,结合临床辨证加减,治疗缺血性脑中风8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温胆汤原方出自《千金方》,由茯苓、半夏、陈皮、甘草、竹茹、枳实、姜、枣组成。方中茯苓健脾利湿,半夏燥湿化痰,陈皮理气,甘草、姜、枣和中健脾,竹茹和胃,枳实行气。诸药配合,共奏祛湿化痰、理气和中之效。《千金方》的温胆汤,原是为大病后虚烦不得眠而设。这里的“虚烦不得眠”,当属胆胃不和,痰热为患。因痰热互结于中,  相似文献   

3.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组成,主要功能为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之证。笔者在临床中应用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引起的咳嗽、多发性抽搐症、眩晕、胃痛等疾病,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柯梦笔 《新中医》1996,28(10):17-18
温胆汤临证举隅柯梦笔温胆汤首载于《千金要方》卷十二胆虚实门。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生姜、甘草6药组成。功能清热化痰,和胃止呕,是清胆和胃之著名方剂。笔者临证应用温胆汤以痰多,呕恶,胸脘痞闷,口粘味苦,苔黄腻为辨证要点,并随热重、痰盛、风动、气郁、...  相似文献   

5.
魏春山 《河北中医》1986,(1):32-32,31
温胆汤出自《千金方》一书,由七味药物组成。(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枳实、竹茹、大枣)。主治胆虚痰热,虚烦不寐,胸闷口苦,呕吐痰涎等证。方名温胆,实则清胆和胃除痰,兼以止呕。今就笔者临床应用所得略举数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6.
温胆汤源于唐·孙思邈的《千金方》,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本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竹茹、枳实组成。综观药物组成,是以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四味药燥湿化痰,和胃止呕,加入竹茹清膈上之热,枳实除三焦痰壅,相济相须,如是则不寒不燥而胆常温矣,故名曰温胆。临床应用治疗胆腑痰热上扰之虚烦不得眠,惊悸,胸闷,口苦呕涎,头目晕眩、幻见、幻闻、幻觉等症,疗效颇佳,现举案如下。  相似文献   

7.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作用,原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之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或癫痫等证。该方运用广泛,临床对症略加化裁,每获良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黄连温胆汤出自清代陆廷珍《六因条辨》一书,由黄连、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竹茹、枳实组成。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枳实行气化痰,陈皮理气化湿,茯苓健脾渗湿、安神定志,黄连泻心火。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化痰、和胃降逆之功。笔者在临床上用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胆胃不和所致疾患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温胆汤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原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之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或癫痫等证。该方运用广泛,临床对症略加化裁,每获良效,举例如下。1 头痛  相似文献   

10.
温胆汤首见于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一书.其方药组成为: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主治胆经痰热,虚烦不眠,胸闷口苦呕涎等症.温胆汤在临床上经过加减化裁,治疗因痰热所致的诸疾.现举验如下.  相似文献   

11.
温胆汤(《千金方》)主治胆胃不和,痰热为患。方由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竹茹、甘草组成。我们根据原方之机理,加减化裁治疗小儿厌食症(排除器质性消化系统疾病),取得较好的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温胆汤出自成无己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该方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是方虽名曰温胆,实无温胆之药。《成方便读》解曰:"此方纯以二陈竹茹枳实生姜和胃豁痰,破气开郁之品,内中并无温胆之药,而以温胆名之者,亦以胆为甲木,常欲其得春之温和之意耳。"其所言甚是。是方药见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本方所治诸证,均属痰热为  相似文献   

13.
温胆汤出自成无己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该方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是方虽名曰温胆,实无温胆之药。《成方便读》解曰:"此方纯以二陈竹茹枳实生姜和胃豁痰,破气开郁之品,内中并无温胆之药,而以温胆名之者,亦以胆为甲木,常欲其得春之温和之意耳。"其所言甚是。是方药见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本方所治诸证,均属痰热为  相似文献   

14.
温胆汤治验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温胆汤出于唐·孙思邈的《千金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竹茹、枳实组成。主治胆虚痰热上扰,虚烦不得眠。功能和胃涤痰、兼以止呕。然方名温胆,实则清胆和胃。是临床上治疗范围较广、疗效较著的一张方剂。  相似文献   

15.
温胆汤源于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全方有陈皮、半夏、竹茹、枳实、甘草、生姜组成 ,后世多入茯苓、大枣。该方具有清热化痰、和中止呕之功 ,是治疗胆虚痰热上扰所致虚烦不得眠的有效方剂。笔者临证用此方治疗其它多种疾病 ,收效亦著。现举验案如下 :1 哮证董某 ,男 ,59岁 ,干部。1 991年 8月 3日就诊。患者有哮喘病史 8年 ,此次因外出感受风热之邪而发。症见 :气粗胸高 ,喉间痰鸣 ,咯痰白而胶粘 ,咳出不利 ,烦闷不安 ,汗出 ,口渴而不欲饮。舌质红、苔黄腻 ,脉滑。证属痰热壅肺 ,气道不利。治以清热化痰 ,宣肺利气。处方 :陈皮 1 2 g,半夏…  相似文献   

16.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该方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是方虽日温胆,实无温胆之药.<成方便读>日:"此方纯以二陈竹茹枳实,生姜和胃豁痰,破气开郁之品,内中并无温胆之药,而以温胆名方者,亦以胆为甲木、常欲其得春气温和之意耳."所言甚是,是方药见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本方所治诸证,均属痰热为患,胆为木,为清净之府,喜温和而主生发,失其常则木郁不达,胃气因之不和进而化热生痰,治宜利胆和胃,涤痰清热.  相似文献   

17.
<正> 温胆汤原为大病后虚烦不得眠而设,后经历代医家不断地发挥,治疗范围颇广。统编五版大专教材谓其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挠,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惊悸不宁,癫痫等证。方药有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甘草  相似文献   

18.
温胆汤出自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由陈皮、半夏、竹茹、枳实、生姜、甘草六味药组成。具有理气化痰、清痰和胃之功,此方虽日温胆,实无温胆之药。本方所治诸证,均属痰热为患,胆为木,为清净之府,喜温和而主生发,失其常则木郁不达,胃气因之不和进而化热生痰,治以治痰,治热,治气。作者用温胆汤化裁辩证治疗痰湿郁结致梅核气;痰热郁久化热致头痛;痰热内阻,上蒙清窍致耳鸣;痰热内扰致失眠疗效颇著。  相似文献   

19.
正温胆汤最早出自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生姜、陈皮、炙甘草组成,至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于方中纳入茯苓、大枣而沿用至今,是治疗胆郁痰扰之名方。临证凡痰湿或痰热之邪,郁于少阳胆腑,中焦升降运化失司所致各种病症,皆可用之加减。笔者(第一作者)随导师赵淑华主任医师出诊时,观之其常以温胆汤作为基础方,加减化裁,治疗疾病,每获良效。现整理导师运用温胆汤加味治疗中风后偏身麻木、汗  相似文献   

20.
徐玉峰 《河南中医》2003,23(4):54-54
温胆汤出自《千金方》 ,主治胆虚痰热上扰 ,症见虚烦不眠 ,胸闷 ,口苦 ,呕涎等症。笔者临床应用每获良效 ,现举例如下。1 咳嗽李某 ,女 ,5 0岁 ,农民 ,1998年 6月 15日就诊。主诉 :咳嗽、吐痰、易感冒 ,每于冬天加重 ,缠绵难愈 ,曾多次应用西药及中药 (用药不详 )效果不佳 ,近 1周又感冒 ,查 :咳嗽 ,吐白稠痰 ,轻度气喘 ,乏力 ,面色萎黄 ,舌体淡胖 ,边有齿痕 ,苔薄白略腻 ;血液常规化验无明显异常 ,唯中性粒细胞偏高 ;X线片示 :两肺纹理增粗、增强。诊断为脾虚湿痰咳嗽。方用温胆汤化裁 :半夏 15 g ,陈皮 15 g ,茯苓 15g ,白术 15 g ,枳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