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分米波促进周围神经急性损伤康复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分米波促进周围神经急性损伤康复作用的机制。方法:选取体重200—250g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A(分米波治疗组)、B(空白对照组)两组。于右侧大腿制备坐骨神经急性损伤模型。A组于术后第1天至术后8周,损伤局部行分米波辐射,B组行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后不同时相对损伤神经进行大体解剖、光镜和电镜观察、轴突图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形态学观察术后不同时相内A组损伤神经恢复情况优于B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术后不同时相A组雪旺细胞中S-100蛋白表达水平高于B组,轴突图像分析A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直径及髓鞘厚度均大于B组(P<0.01)。结论:分米波能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减轻损伤后神经的充血水肿及与周围组织的粘连、促进雪旺细胞增殖等机制促进周围神经急性损伤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物理因子对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术后神经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术后患者124例,随机分为电刺激组(A组)、分米波组(B组)、电刺激+分米波组(C组)和对照组(D组)各31例,均给予功能锻炼指导及相应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A、B及C组优良率均优于D组,C组优于A、B组(均P〈0.05)。结论:分米波及电刺激综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能明显缩短周围神经恢复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米波对周围神经损伤后雪旺细胞中s-100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用硅胶管桥接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形成神经再生室。实验组术后局部分米波照射。术后1、2,4、8、12周取材,行大体、光镜、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术后12周行轴突图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目较多、轴突较粗且髓鞘较厚。实验组雪旺细胞中s-100蛋白免疫反应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分米波有明显促进s-100蛋白表达、促进雪旺细胞增殖的作用,进而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与再生。  相似文献   

4.
方征宇  黄晓琳 《中国康复》2011,18(6):403-405
目的:观察经侧脑室注射S100A4蛋白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以及脑内S100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健康成年SD大鼠线栓法成功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0),随机分为A、B组各18只,术后第1天A组侧脑室行人工脑脊液注射;B组行S100A4蛋白注射。在MACO术后第1、7及14d时各组各取6只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内S100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B组大鼠在术后第7,14天时神经行为学评分与术后第1天比较有明显下降(1.96±0.49、1.75±0.40与2.94±0.72,P〈0.05),并低于相同时间点A组大鼠。S100B阳性细胞数在术后第7天2组脑内达到峰值,以后开始减少,2组间比较,B组少于A组(P〈0.05)。结论:侧脑室注射S100A4蛋白可一定程度改善脑梗死大鼠神经行为学功能缺损,减少S100B蛋白在脑内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体施万细胞神经膜管(SCNC)移植对脊髓半横断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成鼠30只,随机分3组:1O只造模后行SCNC移植(A组);10只造模但不移植(B组);10只不造模也不移植作正常对照组(C组)。下段胸髓半切法造模。术后8周每周行动物行为测试和斜板试验;术后6周测定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术后8周行组织学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A组、C组可测出CSEP波形,B组未测出。行为测试、斜板试验及图像分析A组、C组与B组差异显著,A组与C组之间斜板试验有显著差异。A组通过脊髓损伤处的再生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多于B组。结论自体施万细胞神经膜管移植有助于引导再生轴突生长通过,对损伤脊髓再生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米波对大鼠周围神经急性损伤康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体重为200~250 g的健康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分米波治疗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于右侧大腿制备坐骨神经急性损伤模型。治疗组于术后第1天至术后8周,损伤局部行分米波治疗,对照组不行分米波治疗。分别于术后不同时相对2组的损伤神经进行大体、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轴突图像分析及神经电生理检测。 结果形态学观察术后不同时相内治疗组损伤神经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轴突图像分析治疗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直径及髓鞘厚度均大于对照组(P<0.01),术后8周神经电生理检测治疗组比对照组潜伏期短,波幅高,神经传导速度快(P<0.05)。 结论分米波能明显促进周围神经急性损伤后再生。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患者血清和脑脊液S-100B蛋白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秋  李晓捷 《中国康复》2006,21(2):89-90,92
目的:通过测定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期血清和脑脊液S-100B蛋白含量动态变化,探讨其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60例脑梗死住院患者(梗死组),将发病72h和7、21d的脑脊液及静脉血测定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蛋白含量,并分别与正常组比较。结果:梗死组患者发病72h和7d时血清和脑脊液S-100B蛋白显著高于21d患者和正常组(P〈0.01);血清和脑脊液S-100B蛋白含量与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呈正相关(P〈0.01);脑脊液S-100B蛋白含量与年龄正相关,血清S-100B蛋白含量与年龄无关。结论:血清或脑脊液中的S-100B蛋白浓度可反映神经胶质细胞的损害程度。对判断病情程度。评估预后和调整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乙醇灌胃致大鼠海马区神经胶质细胞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S-100B蛋白表达的改变。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9在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学教研室完成。选用3月龄Wistar雄性大鼠60只,完全随机分为正常组、灌胃1,2,4,6,8周组6组,每组10只,各灌胃组按8g/(kg&;#183;d)乙醇灌胃,依周数喂养结束后取大鼠脑组织,常规制片,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S-100B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采用HPIAS-1000计算机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对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S-100B阳性细胞计数行定量分析,进行各灌胃组与正常组的比较。结果:60只Wistar大鼠中灌胃8周组于喂养第7周死亡1只(死亡原因为乙醇误灌入肺内,造成急性肺水肿而死亡),其余各组动物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形态学改变:正常神经胶质细胞胞体轮廓清晰,星状突起纤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分布于胞浆及星状突起中。S-100B阳性染色也见于胶质细胞中,均匀分布于胞浆中。随灌胃周数增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胞体变大、形态各异,突起增多明显且粗大不规则,S-100B阳性细胞体积有所增大,胞浆丰富显色较深。②灌胃1,2,4,6,8组大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S-100B免疫反应产物阳性细胞计数值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计数:(76.49&;#177;6.43),(84.20&;#177;3.17),(92.60&;#177;4.81),(138.20&;#177;5.52),(142.12&;#177;6.41),(29.32&;#177;2.42)个,F=883.62,P〈0.051.IS—100B阳性细胞计数:(196.96&;#177;11.47),(182.22&;#177;17.28),(215.88&;#177;15.50),(239.70&;#177;14.95),(254.92&;#177;23.42),(115.53&;#177;11.62)个,F=99.88,P〈0.051。结论:乙醇使大鼠海马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S-100B的表达增加,增加的程度与乙醇灌胃时间有关。随着灌胃时间的延长,大鼠海马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S—100B的表达增多。  相似文献   

9.
分米波促周围神经再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0  
目的:研究分米波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方法:构建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模型,实验组对受损神经局部进行分米波辐射,对照组空白对照。术后7、14、30、60和90天取材,行大体、光镜、电镜超微结构观察。术后90天行轴突图像分析及电生理检测。术后30、60和90天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目较多、轴突较粗且髓鞘较成熟,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潜伏期短、神经传导速度快且波幅较高,SFI的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分米波能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周围神经卡压松解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局围神经卡压是常见病多发病.多以手术松解来研究治疗。对此问题,我们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佳术式应用临床48例,方法:在Mackinnon所设计了的大鼠坐骨神经卡压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神经卡压松解四种不同疗法的优劣。分组:A组仅击除卡压;B组去除卡压后用手术刀切开神经外膜;C组去除卡压后行高压氧冶疗。D组去除卡压后用手术刀切开神经外膜然后行高压氧治疗,术中不同时间(1~4周)进行电生理组织学检测,所有操作均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同时应用术中肌电监测技术。结果:动物实验揭示神经卡压物去除后再切开神经外膜,然后行高压氧治疗.此种方法为较理想的神经忙压松解术式。结论:术中应用肌电持续监测技术.有效地促进丁手术方法的准确性与手水操作的精确性,提高丁周围神经手术的疗效。临床应用48例病人、43例随访12~18个月.均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分米波对大鼠再生神经NGF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分米波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神经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只,均于右侧坐骨神经中段切除5mm神经组织,硅胶管桥接神经缺损,形成神经再生室,实验组术后进行局部分米波辐射。于术后1,2,4和8周取材,行大体和光镜观察,并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及RT-PCR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NGF阳性染色颗粒及积分光密度值(IOD)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各时间点再生神经纤维中NGFmRNA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一神经纤维中.NGF mRNA表达量近侧明显高于远侧(P<0.05)。实验组再生神经纤维中NGF mRNA于术后1周即有表达,术后2~4周达到高峰,术后8周后开始下降。结论分米波能增加神经纤维中NGF mRNA的表达,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2.
背景:研究表明外周神经损伤后,许旺细胞在基底膜管内形成Bunger带,引导再生轴突延伸,但具体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瓦勒变性对许旺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横切模型,分为坐骨神经瓦勒变性组(坐骨神经横断组)和手术对照组。采用神经段单酶消化法分离培养许旺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S-100免疫荧光鉴定。取第1代许旺细胞,利用计数法绘制14 d内许旺细胞的生长曲线,MTT法检测14 d内许旺细胞增殖活性,酸性磷酸酶法检测许旺细胞黏附能力,ELISA法检测神经生长因子浓度。结果与结论:坐骨神经段培养第14天,坐骨神经横断组神经段边缘可见大量许旺细胞,呈线形排列;手术对照组许旺细胞数量少,呈散在分布,两组许旺细胞S-100均呈阳性表达。许旺细胞传代培养第3天,两组许旺细胞均进入对数增长期,随时间延长,细胞数及细胞增殖吸光度值均呈上升趋势,坐骨神经横断组细胞数及增殖吸光度值明显高于手术对照组(P〈0.05);坐骨神经横断组许旺细胞黏附能力明显高于手术对照组(P〈0.05);ELISA 法检测示,坐骨神经横断组神经生长因子浓度在培养第4,6,8,10,12,14天时均高于手术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两三周,瓦勒变性对许旺细胞生物学功能具有显著影响,可诱导许旺细胞幼稚化,促使许旺细胞在短期内迅速分裂增殖,并分泌大量神经营养因子及细胞外黏附成分,为再生轴突的延伸提供适宜的神经微环境;并增加细胞黏附能力,为外周神经损伤修复提供适宜的神经微环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超短波治疗对大鼠坐骨神经钳夹伤后运动功能、神经传导速度(MCV)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选取60只,钳夹其坐骨神经制作周围神经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30只,另12只仅暴露单侧坐骨神经,不钳夹为假手术组。术后实验组对其坐骨神经钳夹伤处行超短波辐射,每天7 min;对照组行无效辐射;假手术组不作处理。3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2、、4和6周末时检测坐骨神经运动功能、MCV及损伤神经中VEGF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MFS)达2分和1分所需要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2、4、6周,实验组大鼠损伤侧坐骨神经MC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1、2、4、6周,实验组大鼠损伤侧坐骨神经中VEGF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P0.01)。结论:超短波能缩短神经修复的时程,增加其损伤神经中VEGF的表达,改善组织缺血缺氧,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带血管蒂周围神经在联合移植修复脊髓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周围神经促进胚胎脊髓修复成鼠脊髓损伤的能力。方法成鼠胸段脊髓损伤后,分别移植带血管蒂正中神经(VPN组)、孕14天胚胎脊髓(FSC组)、带血管蒂正中神经加胚胎脊髓(V+F组)。术后8周行组织学及电生理检查。结果V+F组移植神经与脊髓连接紧密,有较多新生轴突长入,雪旺氏细胞大量存活和增殖,神经丝蛋白、100%饱和硫蛋白阳性反应均明显高于VPN组(P<0.01);胚胎移植物与受体融合佳,体积增长速度、神经纤维和神经元数目显著高于FSC组(P<0.01),大部分细胞分化较好,突触较成熟;SEP检查示P1、N1波波伏期显著缩短(P<0.01)。结论带血管蒂周围神经与胚胎脊髓联合移植,对FSC的生长发育、对损伤神经元的再生能力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脉冲电磁场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以60只Wistar大鼠左侧坐骨神经重度钳夹伤为模型,术后随机将大鼠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脉冲电磁场治疗。术后不同时期观测大鼠伤肢功能神经恢复情况、电生理指标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脉冲电磁场治疗促进伤肢功能的恢复,加速了损伤神经远段Wallerian变性进程,促进雪旺氏细胞增殖,促进轴索及髓鞘再生,加速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结论:脉冲电磁场可能是通过对周围神经再生过程中多环节的调控和促进,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过程中脊髓肝细胞生长因子(HGF)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经时变化规律,探讨周围神经损伤的机制。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过程中脊髓HGF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损伤侧的神经细胞胞质颗粒阳性染色强于未损伤侧;神经损伤后第3,7和14天,感觉。运动和副交感神经元内杂交信号明显增强,以第7天的变化最为显著。HGF蛋白的表达均于坐骨神经损伤后第1周开始增强,第2周时达峰值,然后下降。结论 周围神经损伤后,内源性HGF 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前期实验已初步证实许旺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构建的人工神经具有体外神经活性、趋化性。目的:观察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后神经传导的再通情况。方法:制作SD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分组:实验组以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修复,阳性对照组以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复合游离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阴性对照组以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修复,空白对照组以自体神经修复。结果与结论:术后16周实验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DiI示踪标记的阳性神经元数量、S-100及神经细丝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髓鞘及再生轴突的超微结构恢复、神经传导速度及复合动作电位的改善均优于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P〈0.05)。表明许旺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构建的人工神经可重建坐骨神经缺损后的神经传导通路。  相似文献   

18.
骨髓间充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神经修复坐骨神经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许旺细胞是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但体外分离、培养、纯化许旺细胞较困难.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具有较强的修复外周神经缺损的能力,且可诱导骨髓间充质细胞分化为类许旺细胞,理论上骨髓间充质细胞可替代许旺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神经修复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评估骨髓间充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7/12在大理学院基础医学院实验室完成.材料:将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0只.骨髓间充质细胞+异体移植组将骨髓间充质细胞复合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培养的组织工程神经与两断端用10/0无创线端端吻合;异体移植组将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桥接;自体移植组将切断的坐骨神经旋转180°端端吻合.方法:运用骨髓间充质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神经修复大鼠10 mm坐骨神经缺损,移植后12周通过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腓肠肌湿质量恢复率、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电镜等方法观察移植物修复效果.主要观察指标:复合物培养时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移植后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及腓肠肌湿质量恢复率;通过甲苯胺蓝染色观察新生髓鞘形成和轴突生长及神经纤维的分布情况,结合透射电镜及S-100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许旺细胞生长和神经纤维再生情况.结果: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及腓肠肌湿质量恢复率的检测结果显示骨髓间充质细胞+异体移植组优于异体移植组(P<0.05).骨髓间充质细胞+异体移植组复合物中S-100的表达明显高于异体移植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有髓纤维直径和髓鞘厚度均大于异体移植组(P< 0.05),修复效果接近自体移植组.结论:骨髓间充质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神经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优于单纯的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骨髓间充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在周围神经组织工程中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