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膀胱癌在泌尿系肿瘤中发病率很高,病理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治疗方案基本相同,以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及术后膀胱灌注化疗为主,术后复发进展较为常见。现普遍认为肿瘤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对癌细胞靶向杀伤且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有可能降低复发进展率。本文对重组卡介苗、基因疗法、肿瘤细胞疫苗、树突状细胞疫苗、单克隆抗体等免疫治疗手段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在膀胱癌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基础实验研究提供新思路,为其在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选择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近远期效果。 方法 通过双侧股动脉插管对 5 6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进行选择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 (顺铂加阿霉素 ) ,2次化疗间隔 3~ 4周。化疗 2周后复查膀胱镜和B超。化疗后根据临床分期采用保留膀胱或膀胱全切手术。 结果 动脉化疗后肿瘤体积缩小和临床分期降低 4 2例 ,肿瘤体积和分期不变或增加 14例。化疗后 5 6例患者根据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 2 1例 ,膀胱部分切除术 5例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 2 8例 ,2例分别行单纯回肠膀胱术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随访 4 0例肿瘤切除患者 ,1、2、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 85 .0 % ,70 .0 % ,5 7.5 %和 5 0 .0 %。 结论 术前动脉化疗可使多数浸润性膀胱癌降期 ,使部分患者接受保留膀胱手术 ,部分高分期 (T4)患者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可有效降低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15年总结(附196例报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评价全膀胱切除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回肠膀胱术的远期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5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膀胱肿瘤行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 196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膀胱肿瘤累及膀胱颈部或膀胱三角区者 12 6例 (6 4.3 % ) ,浸润性膀胱癌 145例 (74.0 % ) ,移行细胞癌183例 (93.4% )。术后发生近期并发症 19例 (9.7% ) ,远期并发症 10例 (7.4% )。 135例随访 1~ 15年 ,平均 6 .6年 ,5年生存率 6 6 .2 %。 结论 全膀胱切除是浸润性膀胱癌首选治疗方法 ,回肠膀胱术简单易行 ,长期随访显示其并发症少 ,疗效确切 ,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4.
膀胱癌在泌尿系恶性肿瘤中最为常见,在就诊的患者中,80%表现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1].尽管随着技术的进步,针对膀胱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临床资料显示:单独行膀胱肿瘤切除术后1年内肿瘤复发率高达45%(CI:37~54),其中3%~15%会进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以及出现肿瘤转移甚至死亡[2].此外,基于以上因素,患者生存期内治疗膀胱肿瘤需承受较高的经济负担.因此,降低NMIBC的肿瘤复发及进展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成为目前膀胱肿瘤治疗的重点[3].  相似文献   

5.
<正>膀胱癌90%以上为尿路上皮癌,其他为腺癌、鳞癌和小细胞癌等。膀胱尿路上皮癌一般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NMIBC治疗的标准治疗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后辅以膀胱内灌注药物治疗和定期复查膀胱镜,相当一部分患者(50%~80%)会出现肿瘤复发,少数患者则出现肿瘤进展~([1])。MIBC是致死性疾病,标准治疗是根治性膀胱切除和尿流改  相似文献   

6.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居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其中膀胱移行细胞癌(TCC)最为常见,占膀胱癌的90%以上.膀胱鳞状细胞癌比较少见,占膀胱癌的3% ~7%.膀胱腺癌更为少见,占膀胱癌的比例<2%.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治疗方法取决于肿瘤的分期和细胞分级.表浅性肿瘤(SBC)占全部膀胱肿瘤的75%~85%,包括Tis、T0、T,期膀胱肿瘤,常采用保留膀胱手术方式;浸润性膀胱肿瘤是指肿瘤浸润肌层T2、T3、T4期肿瘤,其基本治疗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  相似文献   

7.
环氧化酶-2及其在膀胱肿瘤表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癌是我国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90%以上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超过70%浅表性膀胱癌治疗5年后复发,约30%进展为浸润性癌。现代研究发现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能通过诱导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刺激血管发生,抑制免疫,促进肿瘤发生。COX-2在膀胱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COX-2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预后不良有关。目前,COX-2作为膀胱肿瘤治疗靶点而得到临床广泛关注。本文就COX-2与膀胱肿瘤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保留膀胱手术联合动脉插管化疗对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行保留膀胱手术的58例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58例患者术后随机纳入动脉插管化疗组和膀胱灌注组,定期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进展率、无复发生存率、无肿瘤进展生存率和毒副作用等.结果经过10~46(中位时间25)个月的随访,动脉化疗组(27例,平均随访23.7个月)1例复发,复发率为3.7%,平均无肿瘤复发生存时间为(38.2±0.8)个月;无肿瘤进展,肿瘤进展率为0.膀胱灌注组(31例,平均随访25.7个月)10例复发,复发率为32.3%,平均无肿瘤复发时间为(29.7±2.3)个月;5例肿瘤进展(侵犯肌层或远处转移),进展率为16.1%.两组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5.7%、37.0%,无肿瘤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00%、66.7%,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6,P=0.030).结论保留膀胱手术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联合动脉插管化疗相比单纯行膀胱灌注化疗能有效降低膀胱癌复发及进展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膀胱癌是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在西方国家发病率仅次于前列腺癌,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年新增病例仅美国就超过了60 000例[1],而在我国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占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的首位,其中有70%~80%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2].膀胱癌有易复发和易进展的特点,复发率高达60%~85%,其中有30%发展为浸润性癌[3].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有10%~67%的患者会在12个月内复发,术后5年内有24%~84%的患者复发,可能与新发肿瘤、肿瘤细胞种植或原发肿瘤切除不完全有关[4].因此,对膀胱癌患者术后进行合理有效的膀胱灌注不仅是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可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进展,避免膀胱全切,降低膀胱肿瘤的死亡率[5],也是预防术后肿瘤复发和进展的主要措施.由此可见,术后膀胱灌注是保留膀胱后必不可少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保留膀胱手术+膀胱内灌注化疗+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5月~2012年2月,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或膀胱部分切除后确诊为浸润性膀胱癌(T2N0M0)的56例保留膀胱的患者,给予动脉灌注化疗加膀胱灌注化疗。结果: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98个月,平均36个月,53例(94.6%)患者无复发及转移,3例(5.4%)分别在术后6、8、12复发,复发患者均给予全膀胱切除术,无死亡病例,没有明显并发症。结论:保留膀胱手术后确诊的局限性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采用经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膀胱内灌注化疗的联合治疗方法,能明显的提高疗效,有效地减少肿瘤的复发,显著的降低了静脉化疗的副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吡柔比星(THP)即刻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9年收治的301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4例)和对照组(117例),治疗组术后24小时内行即刻膀胱灌注,对照组术后未行24小时内即刻膀胱灌注,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患者术后24小时内行即刻膀胱灌注与肿瘤复发风险相关(HR=2.564,P0.0001),但与肿瘤进展风险无关,治疗组和对照组无复发生存时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01)。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24小时内行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灌注是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膀胱非浸润性移行细胞癌经尿道切除(TUR)虽然可以很顺利完成,但术后肿瘤有很高的复发率。目前采用的化疗药物或卡介苗(BCG)做膀胱内灌注,在预防膀胱癌复发方面取得一些进展,但病人必须经受反复多次的膀胱冲洗。本文作者采用口服BCG的方法证实了在降低膀胱癌复发方面也相当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作为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预后评估方法的价值。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7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且新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27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NLR和LMR是通过在TURBT前确定且完整的血常规检测结果计算而来,患者据此分为低NLR组(2.4,172例)和高NLR组(≥2.4,98例)以及低LMR组(4,98例)和高LMR组(≥4,172例)。用Kaplan-Meier法绘制各临床因素无复发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内的生存曲线;用Cox多因素分析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NLR与肿瘤数量、病理分级、肿瘤T分期、复发、进展有关(P0.05);LMR与性别、年龄有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NLR、肿瘤数量、肿瘤大小、病理分级、肿瘤T分期与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NLR、肿瘤数量、病理分级、肿瘤T分期是影响肿瘤复发的因素。结论术前NLR是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一项指标。高NLR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复发率较低NLR的更高。  相似文献   

14.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肿瘤之一,根据肿瘤浸润深度分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约占15%~25%。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但该手术存在并发症发生率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等问题。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的治疗方式逐渐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与应用。本文就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的手术治疗进展进行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4例初步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经验。方法 对4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开腹行下尿路重建(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3例,直肠膀胱l例)。对术后肿瘤控制和尿液控制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全膀胱切除时间6-8h,术中出血600-l600ml。全部病人自主排尿;完全控尿3例,压力性尿失禁l例。2例T2aNOM0患随访16和20个月无瘤生存,1例T2aNlM0和1例T4aNOM0患已分别随访6和29个月,已出现淋巴结和骨转移,带瘤生存。结论 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治疗膀胱癌方法可行,但对肿瘤控制的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2012年,世界范围内约有430000例新发病例和165000例死亡病例[1]。一般情况下,约有70%的非肌层浸润性肿瘤实施局部切除术后再辅助膀胱内的免疫治疗或化疗会有较高的治愈率[2],但其中约10%~20%的肿瘤会复发并进展为肌层浸润性肿瘤[3-4],而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预后不良,5年生存率较低[5]。由于膀胱癌的高复发率,使得患者不得不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必要时需联合化疗和放疗,降低了生活质量。对于这些膀胱肿瘤患者,疗效的不理想和结果的不可预测性导致临床医生需要寻找可靠的模型来研究和探索新的策略,以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就目前主要的膀胱癌体内模型进行小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的意义.方法 已行第一次TURBT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二次TURBT:对照组患者在电切术后行膀胱内化疗药物(丝裂霉素C)灌注治疗;二次TURBT组完成对照组治疗,术后3个月第一次复查时行第二次TURBT为实验组.两组患者随访2年,观察肿瘤复发的情况.结果 2年内实验组患者膀胱肿瘤的复发率相比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第二次TURBT术能有效降低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世界范围内每年有超过430000例新发膀胱癌患者,美国每年有74000例被诊断为膀胱癌,膀胱癌在男性肿瘤患者中居第4位,女性患者中居第11位,男女发病比例约3:1[1].膀胱癌有70%以上表现为非肌层浸润性,大多可以通过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得到有效的治疗,但具有易复发性、进展性和转移性[2].膀胱癌术后复发率高,有一部分进展为肌层浸润性,可能的原因是膀胱癌患者膀胱黏膜局部微环境的形成,使得肿瘤细胞容易逃避免疫监视得以生存复发,后期发生远处转移.肿瘤复发和转移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的复杂过程,肿瘤细胞所处的微环境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EZH2基因在膀胱癌发生及进展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RT-PCR、蛋白质印迹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以前列腺癌细胞株PC-3M作为阳性对照,检测EZH2基因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株T24、EJ、MGH-U1、BIU-87中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4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2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EZH2基因表达情况.4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浅性癌(Tis、Ta、T1)31例(68.9%),浸润性癌(T2~T4)14例(31.1%);病理分级G1 13例(28.9%),G2 21例(46.7%),G3 11例(24.4%). 结果 4种膀胱癌细胞株中均有EZH2基因表达.EZH2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82.2%)明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8.3%,P<0.05),在表浅性膀胱癌中的表达率为74.2%,浸润性膀胱癌中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ZH2基因在G1,G2和G3级肿瘤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1.5%,85.7%和100.0%.随细胞分级程度升高.EZH2表达率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ZH2基因可能在膀胱癌的发生及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膀胱癌一个潜在的基因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低氧诱导因子 2 (EPAS1/HIF 2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6 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 [Ⅰ级 2 8例 ,Ⅱ级 12例 ,Ⅲ级 2 0例 ;浅表性膀胱癌 (Tis~T1) 2 9例 ,浸润性 (T2 ~T4) 31例 ]和 8例正常膀胱组织中EPAS1/HIF 2α和VEGF的表达情况 ,χ2 检验分析其表达与膀胱癌分级和分期间的关系。 结果 EPAS1/HIF 2α和VEGF在正常膀胱组织中不表达 ,而在膀胱癌组织表达较强。 6 0例膀胱癌标本中EPAS1/HIF 2α阳性表达 34例 ,阴性 2 6例。病理分级Ⅰ级标本阳性表达 4例 (14 .3% ) ,Ⅱ级 11例 (91.7% ) ,Ⅲ级 19例(95 .0 % )。浅表性癌中阳性 5例 (17.2 % ) ,浸润性癌中阳性 2 9例 (93.5 % )。EPAS1/HIF 2α与肿瘤的病理分级 (r =0 .86 2 ,P <0 .0 0 1)和临床分期 (r=0 .80 5 ,P <0 .0 0 1)密切相关。 6 0例膀胱癌标本中VEGF阳性表达 4 4例。病理分级Ⅰ级标本阳性表达 12例 (42 .8% ) ,Ⅱ级 12例、Ⅲ级 19例均阳性表达。浅表性膀胱癌中阳性表达 14例 (48.3% ) ,浸润性癌中阳性表达 30例 (96 .8% ) ,VEGF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 (r=0 .84 1,P <0 .0 0 1)和临床分期 (r =0 .819,P <0 .0 0 1)密切相关。EPAS1/HIF 2α表达与VEGF表达密切相关 (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