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6月23日深受观众喜爱的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先生因心脏病突发在家中不幸去世享年59岁这一突发事件再次敲响了预防心源性猝死的警钟  相似文献   

2.
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自清  李国英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3):F0003-F0003
心源性猝死(SCD)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料的自然死亡.美国每年约有30万人发生心脏猝死,80%由冠心病(CHD)及其并发症所致,占全部心血管病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3.
心源性猝死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猝死(Suddendeath)是指平素健康或有严重器质性疾病,但病情已基本稳定,而突然发生的非人为因素的死亡,发病一般不超过6h,排除非正常死亡(自杀、他杀、中毒、外伤等)。由于心脏原因如心力衰竭(Cogestiveheart-failure,CHF)或心律失常(arrhythmia)等引起的,在短时间内发生的自然死亡称为心源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猝死的发生率约占各种死亡的1%-3.6%,而中老年人猝死的比率达56%-80%,SCD则占到老年人猝死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4.
药物作用于人体存在个体差异,而差异的程度需要根据认真的检查和医师的经验及实践来了解。不同年代致心性猝死的药物种类不同,用药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治疗反应,对治疗过程中出乎预料的新变化应分析是否药物所致,必要时应进行心电监测,一经确诊及时调整药物。  相似文献   

5.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由于心脏病发作而导致的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1]。各种心脏病都可导致猝死,其中尤以冠心病居多,其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阻塞、痉挛,或二者同时发生,引起心肌供血不足或心律失常[2]。  相似文献   

6.
周伟梁  秦伟毅  苏磊  华黎电  彭雄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851-2852,2854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心源性猝死病例情况,探讨院前急救有效模式。[方法]对101例院前急救的心源性危重病例发病情况、医务人员到达前的社区急救情况、医务人员到达时间和急救效果等进行分析。[结果]心源性疾病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院前急救猝死率为88.12%(89/101);院前社区急救率为35.64%(36/101),猝死率50.00%(18/36),未急救率为64.36%(65/101),猝死率83.08%(5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8,P=0.0004);医务人员到达前猝死率为71.29%(72/101),到达后猝死率为58.62%(17/29);患者猝死与年龄无关(χ2=2.67,P=0.61);现场急救成功率为41.38%(12/29)。[结论]院前急救成功率与社区对患者是否及时急救和120到达时间密切相关;应大力普及居民急救常识,提高社区急救能力,建设以社区急救为基础、以120急救为载体、以医院急救为目的地的三位一体急救网络。  相似文献   

7.
最近,北京市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男性心源性猝死的年平均发病率为10.5/10万,女性为3.6/10万,心源性猝死男性较女性更多见。心源性猝死是指由心脏原因引起的、在急性症状发作后2小时之内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循环和呼吸中止为主要特征的自然死亡。无论是否知道患者有无基础心脏病,都不能预料其死亡的时间和形式。也就是说,猝死就是意料之外、无法预期的死亡。  相似文献   

8.
预测心源性猝死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猝死是世界范畴的健康问题,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猝死在人群死亡中往往占主导地位。如美国每天就大约有1200人发生猝死,每年猝死者可高达40~50万,而且大多数发生于中老年人。我国对猝死的发生率尚缺乏完整的统计资料。根据近几年有关文献报道,猝死发生率约占各种死亡的1.0%~3.6%,在所有老年人死亡中猝死约占2.3%~5.8%,而在猝死中老年人又可占到56.5%~80.0%。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上海某高校学生对心源性猝死及其急救知识的认知情况,为未来心源性猝死及其急救知识的科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1年4月7日—6月13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上海某高校在校学生中抽取247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247份,回收有效问卷210份。调查对象中有69人(32.9%)认为自身身体素质尚可,141人(67.14%)认为自身身体素质不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入睡时间及体育锻炼情况不同的调查对象身体素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调查对象中有125人(59.5%)对心源性猝死并不了解,85人(40.5%)对心源性猝死有一定了解,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及不同专业调查对象对心源性猝死的了解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调查对象中,197人(93.8%)认为当下需要向高校学生普及心源性猝死及其急救知识,其中仅36人(18.3%)有心源性猝死急救能力。针对“您是通过什么途径接受心源性猝死科普教育的?”这一多选题,180人(85.7%)选择了学校课堂,123人(58.6%)选择了校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方法:60例心内科心源性猝死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老年猝死患者的病因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猝死的病因.结果:60例心内科心源性猝死的老年患者中,冠心病猝死患者25例(41.67%),高血压心脏病猝死患者15例(25.00%),风湿性心脏病猝死患者10例(16.67%),急性心肌炎猝死患者4例(6.67%),肥厚性心肌病猝死患者3例(5.00%),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猝死患者2例(3.33%),感染性心膜炎猝死患者1例(1.67%).冠心病猝死率最高.冠心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猝死患者11例(44.00%),急性心肌梗死猝死患者9例(36.00%),稳定型心绞痛猝死患者3例(12.00%),其他冠心病猝死患者2例(8.00%).不稳定型心绞痛猝死率最高.结论: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主要以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的冠心病为主,因而医务人员需要加强对该类老年患者的监测,积极做好防护急救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猝死是世界范畴的健康问题,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猝死在人群死亡中往往占主导地位.如美国每天就大约有1200人发生猝死,每年猝死者可高达40~50万,而且大多数发生于中老年人.我国对猝死的发生率尚缺乏完整的统计资料.根据近几年有关文献报道,猝死发生率约占各种死亡的1.0%~3.6%,在所有老年人死亡中猝死约占2.3%~5.8%,而在猝死中老年人又可占到56.5%~80.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预测。方法测量和比较15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150例健康人室性期前收缩后的窦性心率震荡初始(TO)与震荡斜率(TS)值。其中心力衰竭组发生心源性猝死者47例。结果随访2±0.5年,发现心力衰竭组TO(0.11%±0.18%)高于健康组(-0.03%±0.13%),TS(2.25±0.60/ms/R—R)低于健康组(3.14±0.85/ms/R—R),差异均有非常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47例心源性猝死组TO与TS值均心力衰竭组最高,差异均有非常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彭宁 《医药与保健》2005,13(1):36-36
60岁左右的男性心源性猝死病率最高,很多人在夜间12点至凌晨间突发,令人猝不及防。而猝死前的发病先兆往往被人们忽视,因此,若出现下列情况,应及时就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SCD)的病因、发病机制,总结心源性猝死的诊断和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67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发病机制、诱发原因、临床特点和年龄进行分析。结果 67例患者中抢救成功30例,成功率为45%,3min内使用心肺复苏抢救的成功率高,超过10min,患者存活率较小。结论心脏功能不全的患者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急救患者要进行心肺复苏和电除颤进行抢救。加强对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有效的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日本有专家对184例男性猝死的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竟然是在幽会时死于性生活,这种因性生活而发生猝死的也被称为性猝死,原本患有心脏病的男子发生性猝死的占很高比率,因其死亡的最基础病因在于心脏,所以也称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16.
假如你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是不是担心冠心病是早晚的事?假如你已被戴上了“冠心病”的帽子,是不是很担心急性心梗或心源性猝死说不定哪天会发生?现实生活中,对待心血管问题的态度漫不经心者有之,整日忧心忡忡者有之,什么样的态度是科学的?心源性猝死有没有“源头”?“冰冻三尺”是怎样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心脏性猝死又叫做心源性猝死,由于其起病急骤、病死率高,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我国心脏性猝死的现状尤为严峻,一方面是因为社会人口老龄化和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与工作压力的升高使得年轻人中也不乏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赵宗礼 《家庭医学》2010,(10):57-58
乐坛教父戴思聪、著名导演谢晋、相声演员马季、侯跃文、表演艺术家高秀敏、古月等许多名人,都死于心脏病。美国著名女排运动员海曼,猝死于在日本的一场排球赛;爱立信中国总裁杨迈刚猝死于健身房;一位19岁的学生猝死于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程中。近几个月来,关于猝死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2010年3月23日一位湖北女工下火车出站时猝死;2010年3月26日一位13岁的少年猝死于上学途中;2010年6月21日,一位老人猝死于游泳池。稍一留神你就会发现,心源性猝死者,比比皆是,因此心源性猝死就屡见不鲜了。  相似文献   

19.
罗光荣 《健康生活》2013,(2):13-14,16
2005年8月18日,著名表演艺术家高秀敏,因急性心肌梗塞导致窒息去世。2006年12月20日,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因心脏病离世。2007年6月23日,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因突发心源性心脏病去世。2008年10月18日,著名导演谢晋突发心源性猝死辞世。近一段时间,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广州马拉松比赛选手陈杰、丁喜桥等突发心源性猝死事件,让人们再次关注猝死的预防。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我国心源性猝死院前急救知识普及率,本研究积极探索关于开展心源性猝死全民院前急救知识普及教育的新方法和途径;开发出一套突出实训性的“器材包”+大众趣味化的“资源包”,并以大学生为师资,开展带动身边人、进班进宿舍、进村进户、进社区等多途径进行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