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血脂比值及单项血脂对冠心病的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脂比值及单项血脂在冠心病(CH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水平,计算TG/HDL—C、TC/HDL—C、LDL—C/HDL-C、ApoA1/ApoB比值,并作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Tc、TG、LDL—C、ApoB、TG/HDL—C、TC/HDL—C、LDL—C/HDL—C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HDL-C、ApoA1、ApoA1/ApoB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冠心病组中,各项血脂比值的异常率从高至低依次为:ApoA1/ApoB、LDL—C/HDL—C、TC/HDL—C、TG/HDL—C,均高于单项血脂的异常率。结论血脂比值对冠心病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优于各单项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单纯糖尿病组108例(A组),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99例(B组),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组97例(C组),记录各项临床指标:年龄、性别、病程、吸烟情况、SBP、DBP、空腹静脉血糖(FPG)、2hFPG、纤维蛋白原(Fib)、血尿酸(UA)、HbA1C、总胆固醇(TC)、TG、低密度胆固醇(LDL)、高密度胆固醇(HDL)、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E(ApoE)、ApoB/ApoAI,通过t检验、卡方检验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高SBP、DBP、TG、ApoB、年龄及低2hFPG、HbA1C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高ApoB/ApoAI是保护性因素。高ApoB、ApoE、年龄、吸烟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高ApoB/ApoAI是保护性因素。结论控制血压(SBP、DBP)、TG、ApoB水平,提高ApoB/ApoAI水平,适度宽松的血糖水平可延缓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控制吸烟、ApoB、ApoE水平,提高ApoB/ApoAI水平可延缓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甲癌根治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停止用左旋甲状腺素,分析患者血脂水平,观察TSH升高不同程度,分析患者血脂水平。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我院分化型甲状癌患者5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在停药后3~4周检测其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B(ApoB)、超敏促甲状腺素(sTSH)、脂蛋白a[LP(a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载脂蛋白AI(ApoA 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促甲状腺素(s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等项进行检查,观察组在治疗3~4周后,进行TG、B(ApoB)、sTSH、a[LP(a )]、LDL-C、TC、FT4、AI(ApoA I)、HDL-C、sTSH、FT3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FT3、FT4明显减低,ApoB、LP(a )、sTSH、LDL-C、TG、TC有升高,其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poA I、HDL-C不具统计学意义(P>0.5),对照组在ApoA I、TC、LDL-C、LP(a)、TG、ApoB、HDL-C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在一定程度后可能并不会随着TSH的升高而加重,但血脂均会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4.
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脂蛋白(a)与血脂相关指标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LP(a)与血脂相关指标的检测,探讨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分析之间的关系,以便为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在内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日立7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LP(a)、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结果 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LP(a)、TC、TG、LDL-C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HDL-C水平则减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LP(a)在动脉粥样硬化成因中被视为一项独立危险因子,高TC、高LDL-C、低HDL-C也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探讨HCY、hs—CRP、FiB、血脂相关指标对于急性脑梗死诊断价值,并进行对比与评价。②方法随机抽取124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送检HCY、hs—CRP、FiB、CHO、LP(a)、HDL、LDL、ApoAI、ApoB。与109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进行比对,然后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计算出约登指数。③结果梗死组HCY、hs—CRP、FiB、CHO、LP(a)、LDL、ApoB浓度与CHO/HDL、ApoB/ApoAI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DL、ApoAI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检测HCY、hs—CRP、LP(a)、CHO/HDL、ApoB/ApoAI的约登指数最大(83%)。④结论联合检测HCY、hs—CRP、LP(a)、CHO/HDL、ApoB/ApoAI,可进一步提高其对急性脑梗死的预测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老年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与脂代谢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与血脂、载脂蛋白、脂蛋白(a)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62例无血管并发症组(Ⅱ组)及58例有血管并发症组(I组),对两组病例进行了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及脂蛋白(a)[Lp(a)]的测定。结果 I组与Ⅱ组比较:TC、TG、LDL-C、ApoB、Lp(a)水平均显著增高,而HDL-C和ApoAI明显降低。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相对不足和胰岛素抵抗,使血脂、载脂蛋白、脂蛋白浓度和组成成分发生变化及功能发生异常,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伴随着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临床上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脂治疗是减少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超声表现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99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血糖(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尿微量白蛋白(UAE)。结果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年龄,HbA1c,LP(a),UAE高于无病变组;血管狭窄程度与年龄,HbA1c,CH,ApoB,LP(a),UAE呈正相关。结论年龄,HbA1c,LP(a),UAE是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原发性高血压不同血压水平患者进行血清抵抗素(RES)检测,探讨RES水平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研究对象共154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4例,根据血压水平的高低分为高血压1级组(H1)、高血压2级组(H2)和高血压3级组(H3),正常血压组(H4,对照纽)40例,检测各组受检者的RES、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S);并计算体质指数(BMI)。分析影响RES的因素。结果(1)4组受检者RES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6,P=0.000),其中H4组较H3组水平低,H1、H2组也较H3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H4、H1、H2组两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RES与收缩压(SBP)(r=0.201,P=0.012)、舒张压(DBP)(r=0.290,P=0.000)均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172,P=0.033)呈负相关;(3)按逐步引入-剔除法以RES为应变量,以年龄(AGE)、BMI、SBP、DBP、TC、TG、HDL—C、LDL—C、FBS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RES与DBP、HDL—C之间呈直线关系,DBP、HDL—C是影响RES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以SBP、DBP分别为应变量,RES、TC、FBS及AGE是影响SBP、DB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血清RES水平在正常血压人群要明显比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低;高血压1级人群水平要明显比高血压3级人群低。(2)血清RES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3)血清RES的升高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和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刘静 《中原医刊》2009,(22):57-5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尿酸及血脂水平的异常变化。方法根据病情将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2型糖尿病组和单纯脑卒中组,另设健康对照组,对4组进行血尿酸和血脂检测。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血尿酸(UA)明显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LDL—C、ApoB、UA明显增高,HDL—C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C、TG、ApoA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脑卒中组比较LDL—C、ApoB、uA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HDL—C,高UA、LDL—C、ApoB水平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脂蛋白和载脂蛋白水平与预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2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浆总胆固醇(Tch)、游离胆固醇(F-choL)、胆固醇酯(E-choL)、甘油三酯(TRI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100)的检测,发现其所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AL患者既有LDL代谢异常,又有HDL代谢改变、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对血浆Tch、LDL-c、ApoB100影响较大;外周血中原始细胞数对血浆HDL-C影咱显著。完全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HDL-C和AP0AI降低,其余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完全缓解(CR)组LDL-C明显高于未完全缓解组。提出动态观察AL患者血浆脂蛋白与载脂蛋白水平,尤其是LDL-C的变化,有助于我们了解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血压变异(BPV)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125例伴CAS的EH患者(CAS组)与99例非颈动脉粥样硬化(NCAS)的EH患者(NCAS组)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并检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 结果 不同性别之间CAS的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P <0.05);CAS患病率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相关(P <0.05);CAS与24h平均收缩压(SBP)、24h平均舒张压(DBP)、24h收缩压标准差(SSD)、24h舒张压标准差(DSD)等动态血压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SBP、24 h SSD均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219,1.587,均P<0.05). 结论 EH患者CAS的发生与BPV具有相关性,尤其是与24 h SSD独立相关,加强动态血压监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生长激素释放多肽(Ghrelin)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的关系及其机制.方法: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选取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另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TaqMan-PCR法测定两组Ghrelin基因多态性,并分析Ghrelin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高危因素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患者CC、CA、AA型基因频率分布为68.75%、17.50%、13.75%,等位基因C、A频率分别为0.185、0.875,对照组分别为18.75%、35.00%、46.25%,等位基因C、A频率分别为0.125、0.815.Ghrelin基因CC型高血压患者血清甘油三脂(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腰臀比(WHR)、体质量(BMI)水平显著高于CA型及AA型(P<0.05),而HDL-C低于CA型及AA型(P<0.05).经卡方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Ghrelin基因CC型与TC异常、LDL-C异常、SBP异常、DBP异常、BMI异常有关.结论:Ghrelin基因多态性与导致高血压的高危因素,如TC异常、LDL-C异常、SBP异常、DBP异常、BMI异常等有关,因此,Ghrelin基因多态性可能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压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新发高血压患者80例(1级27例,2级28例,3级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0例,测定其血清脂联素水平及相关生化指标,应用超声诊断仪测量颈动脉IMT。应用SPSS 11.5软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血压的升高,对照组、1级高血压组、2级高血压组及3级高血压组血清脂联素水平逐渐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颈动脉IMT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高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IMT均呈负相关(r=-0.670、-0.561、-0.302、-0.460、-0.539,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颈动脉IMT是脂联素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随血压升高而降低,颈动脉IMT与脂联素关系密切,二者均可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EH)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ABPM)特点。方法:使用美国Accutraker Dx型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对42例老年EH患者、38例老年健康者及39例非老年EH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EH患者24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增高,以收缩期高血压为主要表现;24h、日间、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也明显增高,仍以收缩期血压负荷增加为主要表现;出现昼夜节律性紊乱,低谷及勺型发生率明显降低(分别为40.48%和26.19%)。结论:平均动脉压和血压负荷可做为高血压诊断的重要参数;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及勺型发生率减低可做为高血压预后判断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5.
背景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证实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可以比单一的血脂指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比值更好地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关于TG/HDL-C比值在高血压人群中评估动脉硬化的临床研究较少,不同TG/HDL-C比值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特点的研究也较少。目的分析不同空腹TG/HDL-C比值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动态血压及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情况,并探讨TG/HDL-C比值与ba-PW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科病房的439例(18~80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吸烟史、饮酒史)等资料,测量患者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BMI);测定患者血肌酐、总胆固醇、TG、LDL-C、HDL-C、血尿酸、空腹血糖,并计算TG/HDL-C比值;患者在住院期间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收集24 h、日间及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和平均心率。计算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夜间下降率并记录勺形血压波形,所有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采用ba-PWV进行评估。根据TG/HDL-C比值将患者等分为低分位组(n=219)及高分位组(n=220),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有无差异,并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讨ba-PWV的影响因素。结果高分位组男性比例、BMI、高脂血症史比例、吸烟史比例、血肌酐水平、总胆固醇水平、TG水平、血尿酸水平、空腹血糖水平高于低分位组,年龄、HDL-C水平低于低分位组(P<0.05)。高分位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心率、ba-PWV高于低分位组,收缩压夜间下降率、勺型血压比例低于低分位组(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12.35,95%CI(10.307,14.401)〕、空腹血糖〔β=20.69,95%CI(1.532,39.854)〕、TG/HDL-C比值〔β=20.99,95%CI(6.176,35.810)〕、24 h平均收缩压〔β=7.57,95%CI(5.656,9.493)〕是ba-PWV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TG/HDL-C比值高分位组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低分位组,且TG/HDL-C比值与ba-PWV独立相关,因此监测TG/HDL-C比值有助于早期发现动脉硬化和血压升高,促进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全面管理。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分别与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相关关系,应用诊所血压及超声心动图方法观察374例高血压病患者。发现其收缩压与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EPFV)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心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APFV)及A/E比值呈明显正相关(P<0.05及0.01);舒张压与心输出量(CO)呈明显负相关(P<0.01),与舒张功能指标无相关关系。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舒张期高血压组(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排除众多因素以后,收缩压与A/E比值呈明显正相关(P<0.05),舒张压与年龄、CO呈明显负相关(P均<0.01)。结果提示: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主要影响左室舒张功能,舒张压主要影响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不同程度微量蛋白尿患者血压控制程度对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及高血压科住院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14例,根据尿清蛋白/肌酐(UACR)水平,将30 mg/g≤UACR<100 mg/g作为Ⅰ组(50例),其中血压控制良好〔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且舒张压<90 mm Hg〕者25例,血压控制不良(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者25例;100 mg/g≤UACR<200 mg/g作为Ⅱ组(34例),其中血压控制良好者17例,血压控制不良者17例;200 mg/g≤UACR<300 mg/g作为Ⅲ组(30例),其中血压控制良好者15例,血压控制不良者15例。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将患者分为血压控制不良组(57例)、血压控制良好组(57例)。测量患者血压、血糖、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UACR、血管弹性功能〔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及中心动脉收缩压(CSP)〕。结果 血压控制不良组年龄高于血压控制良好组,血糖低于血压控制良好组(P<0.05)。血压控制不良组收缩压、脉压、UACR、BaPWV、C-FPWV、CSP均高于血压控制良好组(P<0.05)。Ⅱ、Ⅲ组C-FPWV、CSP均高于Ⅰ组,Ⅲ组脉压、BaPWV均高于Ⅰ组(P<0.05);Ⅲ组BaPWV、C-FPWV、CSP均高于Ⅱ组(P<0.05)。Ⅰ组血压控制良好者收缩压、舒张压、脉压、UACR、C-FPWV、CSP均低于血压控制不良者(P<0.05)。Ⅱ组血压控制良好者收缩压、脉压、UACR、C-FPWV、CSP均低于血压控制不良者(P<0.05)。Ⅲ组血压控制良好者收缩压、脉压、C-FPWV、CSP均低于血压控制不良者,舒张压高于血压控制不良者(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糖是血压控制良好组患者C-FPWV的影响因素(β=0.526,P<0.05);年龄、收缩压、脉压、UACR是血压控制不良组患者C-FPWV的影响因素(β=0.031、0.034、0.048、0.023,P<0.05);舒张压、脉压、UACR是血压控制良好组患者CSP的影响因素(β=0.349、0.225、0.111,P<0.05);年龄、脉压、UACR是血压控制不良组患者CSP的影响因素(β=0.321、0.243、0.113,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微量蛋白尿患者存在动脉弹性功能异常,随微量蛋白尿增加患者动脉弹性功能受损程度加重,动脉弹性功能受损与微量蛋白尿及血压控制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健康体检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与尿酸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中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9):1142-1143,1148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MS)与尿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老年人群健康体检病例573例。计算体质指数(BMI),测量血压,检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尿酸,分析老年人群代谢危险因素和尿酸的相关性。结果:MS组与非MS组相比,MS组BMI、SBP、DBP、FBG、TG、TC、LDL-C和尿酸偏高(t=14.014、9.766、9.111、7.214、2.305、2.541、2.765、3.489,均P<0.05),HDL-C偏低(t=-3.125,P<0.01)。随着MS组份个数的增加,尿酸水平增加。BMI与年龄、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是尿酸的独立危险因素(OR=4.508,P<0.01)。结论: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与尿酸有关,肥胖是尿酸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苯扎贝特对高甘油三酯(TG)血症并高血压患者收缩压(SBP)的影响。方法:将36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合并高TG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苯扎贝特组和安慰剂组,苯扎贝特200mg,tid治疗8周与安慰剂组比较空腹血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苯扎贝特组TG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TC、LDL-C也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同时治疗8周苯扎贝特组SBP水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及安慰剂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舒张压(DBP)水平也有一定程度下降,但和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苯扎贝特对高TG血症并高血压患者的SBP有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20.
观察非诺贝特联合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血压、血脂、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55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用调脂饮食联合非诺贝特(200mg.次-1口服,1次.d-1)、缬沙坦(80mg.次-1口服,1次.d-1)治疗,对照组采用调脂饮食联合缬沙坦(80mg.次-1口服,1次.d-1)、安慰剂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2组患者血压(SBP、DBP)、血脂(TG、TC、HDL-C、LDL-C)及FPG、FINS、ISI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8周后血清TC、TG、LDL-C、FPG、FINS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而血清HDL-C、ISI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对照组治疗8周后血清TC、TG、LDL-C、FPG、FINS水平均较治疗前也略有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血清HDL-C、ISI水平均较治疗前略有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非诺贝特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可改善脂质谱及胰岛素抵抗,能较好地控制血压,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