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伴有斜肌功能亢进的A-V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矫正效果。方法对54例患者行下斜肌或上斜肌减弱术+水平肌手术,观察手术后眼位及斜肌功能的变化。结果手术后A-V征均得到矫正,9例有代偿头位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4例尚残留轻度水平斜视。结论斜肌减弱术是治疗伴斜肌功能亢进的A-V综合征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A-V综合征的手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A-V综合征的特征及手术效果。方法138例A-V综合征患者中104例给予手术处理,其中V征90例,依据是否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及亢进程度,行下斜肌切断/部分切除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A征14例,依据是否伴有上斜肌功能亢进、双眼视功能状况以及是否伴有内旋偏斜,行上斜肌切断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所有患者常规矫正相应的水平斜度。观察手术前后的眼位、斜肌功能和双眼视觉。结果下斜肌切断/部分切除适用于下斜肌功能亢进 ~ 的V征,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适用于无下斜肌功能亢进或下斜肌功能亢进 的V征。对无双眼视功能的A征患者,上斜肌亢进达到或超过 者,适用于上斜肌断腱术;而双眼视功能良好,又未见内旋或上斜肌亢进程度≤ ,用水平肌肉移位术效果最好。结论斜肌功能异常是A-V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应依据是否伴有斜肌功能亢进、亢进程度及双眼视情况,决定行斜肌手术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A-V型斜视发病率、病因,探讨A-V型斜视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按第一眼位斜视度数设计水平方向的手术量,对合并轻度上?下斜肌功能亢进(A-V征15Δ~20Δ)及仅有水平肌功能异常者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上?下斜肌功能亢进明显者(+2~+3),行上?下斜肌减弱术。结果:62例A-V综合征中合并上?下斜肌功能异常者35例,仅有水平肌功能异常者27例。行上、下斜肌减弱术21例,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41例,两种手术效果无显著差异。结论:产生A-V综合征的因素较多,多数A-V型斜视都有斜肌功能异常,对上?下斜肌功能亢进明显者,行上?下斜肌减弱术,对合并上?下斜肌功能亢进较轻及仅有水平肌功能异常者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手术效果良好,两种术式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两种上斜肌减弱手术即断腱术和肌腱延长术在A型斜视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32例上斜肌功能亢进伴A型斜视患者分别行上斜肌断腱术和肌腱延长术,并矫正水平斜视,对术前术后的眼位、A征的矫正情况、上斜肌减弱手术在上斜肌功能眼位垂直斜视矫正量、上斜肌减弱手术对第一眼位及下方水平斜视度的影响、上斜肌的功能状况和双眼单视功能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 32例中,正位27例(84.4%),内斜5例(15.6%);A征消失26例(81.3%).术后上、下转25.时斜视度差平均6.9△;上斜肌减弱术在上斜肌功能眼位垂直斜视矫正量平均11.10±4.90.;术后上斜肌功能不足发生率断腱术高于延长术;残留上斜肌亢进发生率延长术高于断腱术;两种减弱手术对A征矫正没有明显差别(P>0.05).双眼上斜肌减弱手术对A征矫正量平均26.94±10.39△;对下方外斜视矫正量平均23.61±10.51△;对第一眼位水平斜视影响 14△~-11△.结论 两种上斜肌减弱术矫正A型斜视伴上斜肌亢进安全有效;上斜肌减弱手术方式应根据上斜肌亢进程度、A征及双眼单视功能情况综合考虑;上斜肌腱延长术可以根据上斜肌亢进程度适当定量,针对性较好;双眼单视功能较好,上斜肌亢进程度较轻行延长术比较安全;当A征<20△时行双眼上斜肌减弱术应慎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V型斜视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67例V型斜视的手术治疗.其中外斜V征46例,内斜V征21例,依据是否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及亢进程度,行下斜肌减弱术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所有患者按原在位水平偏斜度常规矫正水平斜视.观察手术前后的眼位、斜肌功能和双眼视觉.结果 67例手术中,49例行下斜肌后徙术或后徙转位术,术后43例上、中、下均正位,V征消失;术前无下斜肌功能亢进或下斜肌功能亢进"+"者13例,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后11例正位,V征消失.67例患者术后19例恢复双眼视.结论 下斜肌后徙,后徙转位术适用于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征,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适用于无下斜肌功能亢进或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征,应根据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斜v征的手术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外斜V征43例中38例行下斜肌切断或部分切除联合常规水平肌手术,另5例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观察术前术后眼位、下斜肌功能和双眼视觉的状况。结果对大多数外斜V征的患者来说,下斜肌减弱术联合常规的水平肌手术矫正效果最好;对无明显下斜肌亢进者,水平直肌的垂直移位术可取得很好的疗效。本组43例外斜V征患者中37例术后眼位上、中、下均为正位,54眼下斜肌功能亢进消失,8眼仍有轻度下斜肌功能亢进,15例有一定程度的双眼视。结论根据外斜V征是否合并下斜肌亢进以及亢进的程度,决定行下斜肌减弱术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同时行常规水平肌手术矫正水平斜视。术后效果良好,患者双眼视觉功能可能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斜Ⅴ征的手术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外斜Ⅴ征43例中38例行下斜肌切断或部分切除联合常规水平肌手术,另5例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观察术前术后眼位、下斜肌功能和双眼视觉的状况.结果 对大多数外斜Ⅴ征的患者来说,下斜肌减弱术联合常规的水平肌手术矫正效果最好;对无明显下斜肌亢进者,水平直肌的垂直移位术可取得很好的疗效.本组43例外斜Ⅴ征患者中37例术后眼位上、中、下均为正位,54眼下斜肌功能亢进消失,8眼仍有轻度下斜肌功能亢进,15例有一定程度的双眼视.结论 根据外斜Ⅴ征是否合并下斜肌亢进以及亢进的程度,决定行下斜肌减弱术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同时行常规水平肌手术矫正水平斜视.术后效果良好,患者双眼视觉功能可能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8.
Faden术治疗外展神经麻痹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侧斜肌减弱术对A-V征斜视上下方斜度矫正的定量研究.方法 收集253例伴有双侧上(下)斜肌功能亢进的A-V征斜视,其中V征221例,A征32例,均行双侧上(下)斜肌减弱联合水平直肌后退和(或)缩短术.观察手术前后上下眼位的斜视度数、斜肌亢进程度、眼位、双眼视觉及A-V征斜视度与手术和术后残余量的量效关系.结果 221例V征患者术前上、下眼位的斜视度数差平均为(25.69±9.27)△;手术平均减少了(23.24±9.42)△,随访末期残余斜度差平均为(2.45±6.37)△.对于外斜视V征,手术解决了(23.41±9.66)△.内斜视V征为(22.72±8.67)△.随访末期V征斜视矫正成功率为95.02%(210/221).32例A征患者术前上、下眼位的斜视度数差平均为(23.72±11.29)△;手术平均减少了(24.34±13.56)△,随访末期残余斜度差平均为:(-0.63±5.38)△.对于外斜视A征手术解决了(25.15±13.97)△.内斜视A征解决了(20.83±12.06)△.随访末期A征矫正成功率为96.88%(31/32).结论 伴有双侧斜肌亢进的A-V征斜视,行双侧斜肌减弱术可有效矫治A-V征斜视.虽然随着A-V征的偏斜度数增加,双侧斜肌减弱术所矫正的斜视度有所增加,但术后残余量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inferior oblique overaction IOOA)的水平斜视合并V征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8例伴有IOOA的水平斜视合并V征的病例,对手术前后的斜视度,向上、下25°注视眼位的斜视度差,斜肌功能进行了总结。结果 57例常规水平直肌后退和(或)缩短术同时行下斜肌减弱术;1例双眼下斜肌功能亢进+1,仅行水平直肌后退缩短术。术前向上、下25°注视眼位的斜视度数差为24.5△,随访末期为5.4△。58例患者中,外斜44例(75.9%),术前原在位外斜度45.8△,内斜14例(24.1%),术前原在位内斜度40.5△,术后水平斜视度平均为6.8△,术后IOOA减弱或消失,手术矫正效果满意。结论 V型斜视患者多合并原发性或继发性的IOOA,减弱下斜肌功能可有效矫治V型斜视,常规斜视矫正方法能有效矫正水平斜视。  相似文献   

10.
上斜肌延长术治疗Brown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上斜肌延长手术在Brown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6例Brown综合征的患者施行上斜肌延长术,合并水平斜视者同时矫正水平斜视.对比观察术前术后的眼位、双眼视觉、上斜肌的功能状态及眼球运动情况.结果 术后6例患者第一眼位均正位;眼球运动明显改善,未出现上斜肌功能不足;代偿头位均消失,无A-V型斜视发生;有双眼视觉的5例,其中4例有融合功能,2例恢复立体视觉.结论 上斜肌延长手术治疗Brown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A型斜视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方式.方法 35例A型斜视患者,依据是否有上斜肌亢进、亢进程度及双眼单视功能状况,行上斜肌减弱术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原在位水平斜视行常规水平肌手术矫正.观察手术前后眼位、上斜肌功能及双眼单视功能的变化.结果 35例A型斜视患者中,13例行上斜肌减弱术,22例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术后效果良好.结论 上斜肌亢进为A型斜视的主要原因之一.上斜肌减弱术及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是矫正A型斜视的有效手术方式.在上斜肌亢进明显时,前者为首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上斜肌延长手术在Brown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6例Brown综合征的患者施行上斜肌延长术,合并水平斜视者同时矫正水平斜视.对比观察术前术后的眼位、双眼视觉、上斜肌的功能状态及眼球运动情况.结果 术后6例患者第一眼位均正位;眼球运动明显改善,未出现上斜肌功能不足;代偿头位均消失,无A-V型斜视发生;有双眼视觉的5例,其中4例有融合功能,2例恢复立体视觉.结论 上斜肌延长手术治疗Brown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209例A-V型斜视的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V型斜视的病因、临床特点、手术矫正效果及手术方式。方法分析209例A-V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所有患者依据是否伴有斜肌功能异常、原在位水平斜视及双眼单视功能情况行斜肌减弱术或/和水平肌手术,术后观察眼位、斜肌功能及双眼单视功能,随访3~24月,平均12月。结果A-V型斜视占同期斜视患者29.9%;其中,V型外斜占55.8%,A型外斜占9.1%,V型内斜占29.1%,A型内斜占6%;术后178例(85.1%)正位,192例(91.8%)A-V征消失,术后获得立体视功能者160例(76.5%),包括术前16例具有立体视患者。结论A-V型斜视是一种常见的斜视类型,斜肌功能异常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原在位常合并水平斜视;根据是否伴有斜肌功能异常及双眼单视功能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多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双眼上斜肌肌腱延长手术对A型斜视的影响.方法 对11例双眼上斜肌功能亢进伴A型斜视患者施行上斜肌肌腱延长术,对术前术后的眼位、A征的矫正情况、双眼视功能等进行分析.结果 11例中,术前A征10~34,平均(19.27±7.50)△,术后上方与下方水平斜视度差-12~3△,平均差别(3.67±3.28)△,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术对A征的矫正量15~38△平均(20.64±4.97)△;术后A-V征均消失;6例患者恢复双眼视觉,2例存在立体视觉.结论 上斜肌延长手术治疗伴上斜肌亢进的A型斜视安全有效;特别对于轻中度上斜肌亢进、A型斜视和具有双眼视功能患者,针对性较好,不易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下斜肌减弱联合同侧上直肌后徙手术治疗单眼上斜肌麻痹伴同侧上直肌亢进或挛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5月至2016年2月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临床确诊为单眼上斜肌麻痹伴同侧上直肌亢进或挛缩综合征患者12例,所有患者第一眼位垂直斜视度≥15△,麻痹眼侧歪头试验阳性,向麻痹眼方向注视时垂直斜视度比第一眼位〉5△,上方所有注视眼位均上斜,对侧眼上斜肌功能过强。所有患者均为初次手术治疗,手术将下斜肌后徙于下直肌颞侧止端后3mm,上直肌后徙3-5mm,合并水平斜视者同时予以矫正。结果术前患者均有代偿头位,中度9例,重度3例;术后所有患者代偿头位均有改善,头位消失者6例,轻度倾斜者4例,中度倾斜者2例;术前第一眼位垂直斜视度(24.8±5.2)△,术后(6.0±2.8)△;术后歪头试验10例阴性,2例轻阳性;术后术眼有轻度上转受限,无双眼复视。结论下斜肌减弱联合同侧上直肌后徙手术是治疗单眼上斜肌麻痹伴同侧上直肌亢进或挛缩综合征可选择的手术方式,可以有效改善代偿头位和垂直斜视,未引起明显上转受限。  相似文献   

16.
18例外斜A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外斜A征临床特征及手术矫正的效果。方法:18例患者13例行上斜肌减弱术+水平肌手术,5例行单纯水平肌手术,观察术前术后眼位,上斜肌功能及双眼视觉。结果:上斜肌减弱术+相应内直肌缩短术对大多数外斜A征的矫正效果最好。结论:上斜肌功能亢进是外斜A征发病主要原因,外斜A征手术方式主要是上斜肌减弱+内直肌加强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Ⅴ型斜视伴原发性下斜肌功能过强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将49例Ⅴ型斜视伴下斜肌功能过强惠者分为四组,分别采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不联合下斜肌切断减弱术(Ⅰ组)、联合单侧下斜肌切断减弱术(Ⅱ组)、联合双侧下斜肌对等切断减弱术(Ⅲ组)及联合双侧下斜肌不对等切断并部分切除减弱术(Ⅳ组)治疗Ⅴ型斜视。结果Ⅴ型斜视伴原发性下斜肌功能过强采用四种方式治疗后,眼位正位,下斜肌功能亢进改善+~++,双侧下斜肌功能对等,术前术后原在位度数和上下注视25。斜视角之差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根据单侧或双侧下斜肌功能过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Ⅴ型斜视伴原发性下斜肌功能过强,眼位矫正满意,同时手术方式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双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伴下斜肌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双眼垂直偏斜角为15△~30△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行下斜肌前转位手术治疗,合并水平斜视者同期手术矫正,观察手术前后其原在位垂直斜视度、头位变化、下斜肌亢进程度。结果:患者26例垂直偏斜角为15△~25△的患者行下斜肌前转位术,全部治愈,代偿头位消失。1例双眼垂直偏斜角为>25△的患者行双下斜肌前转位术后,残余部分双下斜肌功能亢进,欠矫度为7.8△,行二期双下直肌后徙术后,垂直斜视好转,代偿头位明显改善。1例伴外斜视患者同时行水平肌手术后出现眼球外展轻度受限,能过中线。结论:对伴双眼下斜肌功能亢进,原在位垂直斜视度较大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行双眼下斜肌前转位手术矫正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复发率低等优点,且适用于双眼不等量下斜肌功能亢进患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彭静  李春花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7):1406-1407
目的:探讨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斜视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效果。 方法:对2009-02/2010-12我院收治的69例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斜视患者行下斜肌减弱联合水平肌手术,观察手术前后眼位及斜肌功能的变化。 结果:术后眼位正位者65例(94.20%),V征消失64例(92.75%),19例(27.54%)伴代偿头位者均得到改善,15例(21.74%)患者术后行同视机训练后恢复双眼单视功能。 结论:下斜肌功能亢进是V型斜视发病的主要原因,下斜肌减弱术是治疗V型斜视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下斜肌减弱术治疗下斜肌亢进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斜肌减弱手术不同方式治疗下斜肌亢进和V征的临床效果。方法下斜肌亢进122例160眼,包括原发下斜肌亢进20例37眼及继发下斜肌亢进102例123眼,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对其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122例中术前82例有代偿头位(67.21%)者,术后82例中代偿头位消失50例,好转28例,无效4例。下斜肌减弱术的手术方式:断腱术6眼;部分切除24眼;后徙80眼;前转位50眼。术前下斜肌亢进程度 1,21眼; 2,91眼; 3,42眼; 4,6眼;术后残留下斜肌 1,3眼;其余均得到矫正。术前V型斜视48例,术后V征消失38例,好转10例。单纯下斜肌减弱矫正原在位垂直斜度≤15△。结论下斜肌部分切除、后徙及前转位术矫正下斜肌亢进及V征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