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评价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分型检测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80例HPV-DNA阳性且病理活检为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Ⅲ)患者进行手术或物理治疗,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行HPV-DNA检测及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结果780例患者中常见HPV-DNA分型分别为16、52、58、18、33、31型;在CINⅠ患者中,HPV-52、58型检出率最高,在CINⅡ、CINⅢ、原位癌及浸润癌患者中,HPV-16型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20例治疗后随访1年,其中432例(83.08%)HPV—DNA感染患者3个月至1年内消退,88例(16.92%)HPV感染未消退,其中细胞学检查为正常或炎症48例(54.55%),ASC.US14例(15.90%),LSIL22例(25%),HSIL4例(4.55%);HPV持续阳性患者中细胞学检查异常均高于HPV阴性患者。结论宫颈病变患者最常见HPV基因型为16、52、58、18、33、31型,尤其是HPV-16型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377例经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证实的宫颈病变患者,其中重度炎症109例、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65例、轻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125例、中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35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30例和宫颈癌13例,分别对以上六组患者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实验行13种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检查、阴道镜下活检及宫颈锥切,将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重度炎症、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轻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癌患者感染高危人乳头瘤病毒者分别为17例、21例、77例、33例、30例和13例,感染率依次为15%、35%、61%、94%、100%和100%。结论宫颈病变程度越严重,13种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越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关系。方法用荧光PCR方法检测54例CIN患者和50例宫颈炎患者宫颈分泌物中的HPV 6/11、16、18型DNA。结果CIN患者组的HPV16、18型DNA阳性率分别为51.8%(28/54)和29.6%(16/54),均高于宫颈炎患者组(P<0.01)。CINⅢ和CINⅡ患者组的HPV16型DNA阳性率分别为72.2%(13/18)和66.7%(12/18),均高于CINI患者组(P<0.01);CINⅢ患者组HPV18型DNA阳性率为61.1%(11/18),高于CINⅡ和CINI患者组(P<0.05,P<0.01)。结论HPV16、18型感染与中、重度CIN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随访1年观察整合态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进展为宫颈高级别病变的患病率探讨宫颈上皮中整合态HR-HPV与宫颈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利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96例HR-HPV组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组中宫颈脱落细胞中HR-HPV DNA的整合状态。结果①2组进展为高级别的宫颈病变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在宫颈病变有关因素的分析中,整合态HR-HPV感染时发生宫颈病变的危险度增加。结论整合态HR-HPV感染为引起宫颈高度恶性病变的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5.
231例宫颈病变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在宫颈病变筛查、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0年4月—2010年6月进行宫颈癌三阶梯筛查治疗的患者231例,在宫颈细胞学筛查的同时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宫颈细胞学异常或有临床症状时行阴道镜检查,病理检查提示HPV感染。抗病毒治疗即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上药、宫颈激光治疗、宫颈高频电波环切术(LEEP)术后复查患者宫颈细胞学涂片。结果:随着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级别的升高,HPV的感染率升高,抗病毒治疗后TCT病理检查均出现降级。结论:HPV筛查对宫颈细胞学筛查有分流作用,抗病毒治疗可阻断宫颈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整合态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DNA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中的整合率,探讨宫颈上皮中整合态HR-HPV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利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96例宫颈炎症、CIN(Ⅰ、Ⅱ、Ⅲ级)和宫颈癌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中HR-HPV DNA的整合状态。结果①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升高,HR-HPV感染的整合率增加,且宫颈癌中的整合率最高;②高危HPV的整合态与宫颈病变级别呈正相关。结论整合态HR-HPV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增加,HR-HPV整合率增加。  相似文献   

7.
苏璿  吴伟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6):2462-2464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伴人乳头瘤病毒(HR-HPV)采用高频电波刀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收治8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伴HPV感染患者行LEEP手术治疗并分别检测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HR-HPV DNA负荷量,同时行阴道检查及宫颈定点活检.结果 LEEP手术前不同级别CIN的HPV荷量之间差异不显著(F=0.45,P>0.05);术后3个月CIN Ⅰ级19(86.4%)转为慢性炎症、CINⅡ级36(83.7%)例转为慢性炎症;CINⅢ级13(86.6%)例转慢性炎症,宫颈HPV负荷量术后转阴率为85%且HPV负荷量低的患者较负荷量高的患者术后转阴的概率更高.结论 LEEP刀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中效果显著,同时可有效降低宫颈HPV负荷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徐小卫 《海峡药学》2013,25(2):59-60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亚临床感染(SPI)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经阴道与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宫颈SPI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给予阴道内干扰素栓剂治疗,对照组给予阴道内双唑泰栓治疗,同时给予其他对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120/120),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1.5%(87/120)(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干扰素栓剂治疗宫颈SPI具有显著疗效,尤其适用于未生育且对手术治疗顾虑大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太原市女性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及患病情况,并对其中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研究期间同时行HPV+TCT检查的2046例女性,对HR-HPV阳性及细胞学≥ASC-US者,均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对不满意阴道镜者行颈管搔刮术。阴道镜下活检及颈管刮出物均送病理学检查。以组织学结果为诊断标准。结果受检者HPV感染率为42%,其中HPV16阳性或混合HPV16阳性者占所有HPV阳性者比例的53%。混合感染183例,多为二重感染。HPV(-)组、非HPV16(+)组及HPV16(+)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Ⅲ及宫颈原位癌(CIS)/宫颈鳞状细胞癌(SCC)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04,P<0.05)。正常/炎症组、CINⅠ组、CINⅡ~Ⅲ/SCC/意义不明的不典型腺细胞(AGUS)组混合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5,P<0.05)。结论 HPV16亚型的致病性远高于其他高危亚型;宫颈炎症或柱状上皮异位的女性感染高危型HPV的阳性率远远高于无柱状上皮异位的正常宫颈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HPV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及CIN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将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宫颈炎患者纳入研究,检测HPV阳性情况并随访术后复发、癌变、负面情绪、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HPV阳性例数多于宫颈炎组患者,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HPV阳性者术后发生复发、癌变的例数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HPV阴性者,HAMA评分、HAMD评分、NRS低于HPV阴性者,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HPV检测有助于鉴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与宫颈炎、判断CIN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杨炳  孙丽君  刘经伟  肖渝 《贵州医药》2006,30(10):870-872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感染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方法HPV(16、18型)核酸扩增(PCR)荧光检测试剂盒对118例患者宫颈组织中HPV16、18DNA进行检测,其中鳞癌(SCC)37例、腺癌(AUC)16例、CIN 45例(Ⅰ、Ⅱ、Ⅲ级各15例)及正常宫颈组织(NC)20例。结果(1)在SCC中HPVl6阳性率为75.68%,明显高于CIN(35.56%)、AUC(25%)及NC(5%)(P<0.01,P<0.01,P<0.01);CIN中HPV16阳性率明显高于NC(P<0.01);(2)AUC中HPV18阳性率为62.50%,明显高于SCC(8.11%)、CIN(4.44%)、及NC(0.00%)(P<0.01,P<0.01,P<0.01);(3)CINⅡ、Ⅲ级HPV16阳性率明显高于CIN I级(P<0.01,P<0.05);(4)不同分化SCC、AUC相互间HPVl6、18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1)SCC的发生可能和HPVl6感染有关而AUC发生可能和HPVl8感染有关;(2)HPV16感染可能在CINⅠ发展到CINⅢ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3)SCC、AUC的细胞分化程度和HPV16、18感染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2.
张玲  宋华林  曲芃芃 △ 《天津医药》2016,44(11):1363-1366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R-HPV) 持续感染过程中宫颈局部 Th1、 Th2、 Th17 相关细胞因子的变 化及其与宫颈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 2015 年 11 月—2016 年 1 月我院阴道镜门诊有 HR-HPV 感染史 的已婚妇女 70 例, 按照感染情况及病理结果分为 4 组: 转阴组 (16 例), 无宫颈病变组 (NSIL 组, 18 例), 低级别上皮 内病变组(LSIL 组, 18 例), 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组(HSIL 组, 18 例)。其中 NSIL 组、 LSIL 组、 HSIL 组合并称为持续感 染组, LSIL 组、 HSIL 组合并称为病变组。用流式 BD-CBA 法检测各组阴道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 (IL) -2、 IL-4、 IL-6、 IL-10、 肿瘤坏死因子 (TNF)、 γ 干扰素 (IFN-γ) 及 IL-17A 的水平。根据病变程度、 是否存在持续感染、 持续感染状态 下有无病变情况比较各组细胞因子的变化, 同时分析 Th2/Th1、 Th2/Th17 变化。结果 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 IL-6 的水平逐渐升高(P<0.05), LSIL 组、 HSIL 组 IL-2 水平低于转阴组和 NSIL 组(P<0.05), 其他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 (P > 0.05)。持续感染组与转阴组比较, 病变组与 NSIL 组比较, 均发现 IL-6 升高, IL-2 降低。病变程度 越严重, Th2/Th1、 Th2/Th17 越高。结论 宫颈 HR-HPV 持续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病变的发生与宫颈局部免疫微环境 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亚临床感染(宫颈SP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宫颈SP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干扰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双唑泰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无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干扰素治疗宫颈SPI疗效显著,有效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4.
邱芳 《贵州医药》2015,(3):282-283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其核心含有约7 800~7 900个碱基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持续感染,是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子宫颈癌发生的最主要因素。目前已有120多种基因型被确定[1]。其中10余种低危亚型(6、11等)感染可引起生殖道湿疣,20余种高危亚型(16、18、31、33等)感染可引起上皮内瘤样病变。某些HPV亚型也与复发性呼吸道息肉、喉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在预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术后复发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海宁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宫颈CIN Ⅱ-Ⅲ级病变并行LEEP 术或宫颈锥切术,手术切缘均为阴性的患者共102例。术后6、12、18、24月给予宫颈液基细胞学(TCT)及宫颈HPV检测,随访观察2年后病情复发情况。结果治愈94例(92.2%),其HPV及TCT阳性率均为零;复发8例(7.8%),其中HPV阳性8例(8/8),TCT阳性6例(6/8)。结论 CIN 术后复发可能与HPV清除不彻底有关,可将HPV和TCT阳性作为CIN 术后复发的预测指标。但结论有待做进一步观察论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16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评分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进行分级诊断中的作用及意义;分析P16表达情况、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亚型分布的关系。方法 1运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对P16进行蛋白染色,半定量评分。2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膜杂交法同时检测常见21种HPV亚型。结果 P16阳性率随宫颈病变级别的升高而增强,两者密切相关(P<0.01),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CIN病变的预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评分结果显示:P16在表达炎症组中为阴性,CINⅠ级多数表达为+和++;CINⅡ级多为++和+++;CINⅡ~Ⅲ级表达为+++;CINⅢ级为+++和++++。HPV总感染率为73.62%,随宫颈病变级别升高阳性率增高,HPV16型感染与宫颈CIN二级分类病变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02)。随P16表达强度升高,HPV感染率随之增高。且HPV16型、58型、52型、31型、66型和高危混合型在P16阴性和阳性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16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评分能够客观地反映CIN病变的程度,P16检测对宫颈CIN病变合并HPV感染病例预后及转归具有一定的提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及宫颈癌(cervical cancer)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宫颈病变患者390例为研究对象,所选病例行阴道镜下活检前均采用杂交捕获Ⅱ代(hybrid captureII,HC2)方法,定量检测宫颈HPV DNA的含量.结果 ①高危型HPV DNA在宫颈正常组中的检出率为31.83%,在CIN组中的检出率为68.06%,在宫颈癌组中的检出率为95.89%,三组间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② 高危型HPV DNA检出率在CINI组为46.96%,CINⅡ组为58.16%,CINⅢ组为96.02%,三组间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 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和HPV DNA 检出率呈正相关,HPV DNA 检出率越高,宫颈病变的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在人乳头瘤病毒(HPV)引发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中的变化。方法经过阴道镜下活检、病理检查证实的宫颈癌50例作为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58例作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取两组病例少量的宫颈上皮组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HPV16、18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sTNFRⅠ和sTNFRⅡ。结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HPV感染引起血清TNF、sTNFRⅠ显著升高(P<0.01),而sTNFRⅡ没有明显变化。在宫颈癌患者中,HPV感染后其血清TNF、sTNFRⅠ、sTNFRⅡ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TNF和sTNFR在HPV感染及与之密切相关的CIN、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HPV的基因亚型在不同程度的宫颈病变中的分布情况,以探讨不同基因型HPV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HPV分型基因检测系统对妇科门诊就诊的1324例妇女进行宫颈细胞HPVDNA检测,对371例HPV感染的患者进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及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根据细胞和病理学诊断将其分为宫颈癌与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组、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组以及正常或炎症组,分析各组内HPV亚型的分布。结果HPV与宫颈癌变密切相关,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高危型HPV基因型阳性率增加,且双重和多重感染有增加趋势;HPV-16、58、33、18、52和31在宫颈癌和HSIL组的感染率为59.8%、15.2%、12.2%、9.7%、9.1%和8.5%,说明这些亚型致癌型较强。结论HPV基因型的检测对预测宫颈病变进展、评估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331例宫颈疾病患者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结果的分析,发现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中,CIN合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率为62.58%,宫颈炎合并HPV感染率为28.57%,两者比较有明显的差异。19~29岁年龄段的CIN患者合并HPV感染率较30~69岁年龄段明显增高。结果表明宫颈HPV感染促进了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发生。年轻患者宫颈HPV感染率的增高,是宫颈癌患者年轻化的原因。因此,大力开展HPV感染检测,及早发现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并进行干预治疗是降低宫颈癌发病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