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道路交通伤发生率不断升高,道路交通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同时也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研究分析道路交通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预防措施,对提高道路交通伤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对2004年~2011年台州市院外急救处置的道路交通伤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镇江市2009年~2010年院外救治交通事故伤害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009年~2010年镇江市急救中心病案中提供的有关交通伤信息按性别、年龄、时间段、受伤部位和急救反应时间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相关特征及变化.结果 2009年~2010年镇江市急救中心共救治2 134例交通事故伤.在交通事故中男性比率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46:1;以41~60岁年龄组为高危人群,占41%;一年内,以5~6月、10~11月为高发期;在一天中,道路交通伤院外急救的高峰时点和高峰时段分别7:00~10:00、13:00~16:00、19:00~22:00.损伤部位分布:头面部外伤排第一位,其后依次为下肢外伤、腰外伤、上肢外伤、胸腹部外伤,而2处及以上部位损伤266例(12.46%).急救反应时间15 min内占87.09%,16~30 min占10.33%.结论 居高不下的交通事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镇江市急救中心应根据其流行病学特点采取相关措施,进一步提高道路交通伤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院外途中死亡患者的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2004年7月至2006年5月63例院外急救途中死亡患者,33例男性和30例女性,平均年龄71.3岁(12~92岁)的情况及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71.4%的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81.0%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压伴心脏病、肺部疾病伴心脏病、肝病、糖尿病、心律失常和肿瘤。92%有神志障碍,74%有低血压,42.9%有心律失常,73.2%有瞳孔反射迟钝,79.4%呼吸困难,89%有血氧饱和度异常。现场抢救时间18例少于5min,41例为5~30min,4例超过30min。77.8%于救护车到达并救治后15min内死亡。影响院外死亡的因素包括年龄、基础疾病、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抢救措施是否足够。结论年龄,疾病严重程度,基础疾病,以及抢救措施均影响院前外救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伤已成为危及人类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多发伤的伤情既复杂又严重,死亡率高,后期可发生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对多发伤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院外急救和正确转送,对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上海市人口导入区域院外死亡患者各相关因素与特点,为进一步提高城市人口导入区域院外急救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年~2008年上海市宝山区院外急救全部死亡病历进行查阅、汇总和统计。结果上海市宝山区院外死亡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但死亡人数在院外急救总人数中所占比人呈逐年下降趋势,创伤死亡患者在院外死亡患者中所占比例远高于中心城区.结论城市人口导入区域院外死亡患者在年龄分布、病种构成等方面与中心城区存在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6.
随着交通工具的日益激增,车祸创伤人数日趋增加,群体性伤员的救治处理能力已成为衡量院外应急反应能力的标准之一,且能否在“黄金1时间”之内给予恰当治疗,对抢救患者生命,降低群体事件损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院外急救病例流行病学特点,全面提升院外急救能力和水平。方法分析上海市城乡结合部的宝山区医疗急救中心2008年1月~9月18349例院外急救病例,对疾病谱的构成、年龄构成、一般急救与危重病构成及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院外急救患者排前5位是骨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普通外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共占院外急救总量的49.6%;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院外急救对象的38.1%。根据院外急救对象病情程度统计,一般急救患者占66.0%,危重患者占31.2%,死亡患者占2.8%,前5位致死疾病是心血管系统(15.3%)、车祸多发伤(11.1%)、恶性肿瘤(10.1%)、呼吸系统疾病(8.0%)、神经系统(6.0%)。结论宝山市120院外急救的主要对象是老年人,在城乡结合部的急救中心,常见的疾病包括骨科及普外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8.
5393例创伤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广西区域性创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02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来收治的5393例创伤病历资料,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对其年龄、性别、致伤因素、损伤部位及死亡外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年龄38.8(1~95)岁,20~50岁青壮年构成了创伤患者的主体(54.79%);②男性受伤的风险大于女性(男性3883,女性1510;2.57∶1);③以交通伤、跌伤和坠落伤分别占前3位,三者占致伤因素的84.03%,尤其是道路交通伤为广西区域性(南宁市)各年龄组人群创伤的首要原因(56.94%);④创伤部位以头部及四肢为主,占64.06%;严重多发伤是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占68.35%)。结论创伤,尤其道路交通伤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严重的问题,全社会应重视意外创伤的预防,建立区域性专门的创伤防控和防治体系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恩施市院外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分析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接诊的1 640例院外急救患者相关因素.结果 恩施市院外急救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01:1,21~60岁患者为主.出诊高峰时段在8:00~12:00,;1月、7月、10月、11月、12月为季节性高峰期.疾病种类前四位依次为创伤(60.00%)、神经系统疾病(9.33%)、急性中毒(7.13%)和心血管系统疾病(5.18%).结论 恩施市院外急救患者有其自身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完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区域应急能力和急救水平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内科危重患者、重症创伤、中毒等意外事件的不断增加,院外急救在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对2008年7月~12月云南省急救中心呼救调度的1120例院外急救死亡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寻找院外急救特点,总结院外急救护理经验,提高院外急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院外急救疾病的病种及其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急救中心顺义分中心2008年1月~2010年12月救治转送的36 891例患者.结果 院外急救病种排序前5位依次为各种创伤6 779例(18.4%)、脑血管病4 361例(11.8%)、心血管病4 195例(11.4%)、中毒与损伤3 091例(8.6%)消化系统2 290例(6.2%)此前5位占全部患者的56.4%,创伤中交通伤几乎占了一半多少例,百分比.结论 本地区院外急救、院内急诊在医务人员与设备配置上应与急救疾病谱的变化相适应,同时结合公众急救技能培训重点做好交通伤的防范与救治,并重视小儿外科的建设.同时要加强急救医生的全科化培训.  相似文献   

12.
多发伤是指同一致伤因素引起两个或两个以上脏器或解剖部位同时或相继遭受损伤,其中至少一处可能危及生命.多发伤的伤情既复杂又严重,病死率高[1],其特点是发生突然、时间急、伤情复杂等特点极易出现漏诊或误诊,延误治疗,增加其病死率.院外院内实施联合干预可以提高对多发伤抢救成功率.本文通过院外院内实施联合干预救治多发伤患者,探讨院外院内联合干预对多发伤患者诊治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了解德阳市院外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特点,以提高院外急救质量和管理水平.方法 选用德阳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救护记录单为调查表,调查对象为2010年l月1日~12月31日德阳市急救中心所有院外急救患者,共19 288例,采用现况研究.结果 德阳市院外急救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返回时间分别为(1.88±0.91)min、(14.45±6.41)min、(14.17±5.26)min、(13.84±5.89)min.院外急救病种前5 位是创伤(37.59%,7 250/19 288)、脑血管病(19.09%,3 682/19 288)、心血管病(17.81%,3 436/19288)、呼吸系统疾病(10.47%,2 019/19 288)、中毒(5.93%,1 144/19 288).结论 德阳市院外急救有其自身的流行病学特点,本调查为德阳市院外急救的管理和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院外急救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整群收集2013年5月~2014年5月南海区人民医院、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及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急救车出车院外急救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共出车9 976次,空载523次(5.24%),接诊患者9 453人,发生院外死亡548人(5.79%).男性患者为5 808人,女性为3 645人,男女比例为1.59∶1.年龄高峰段为(20~29)岁组、(40~49)岁组和≥70岁组.时间分布中全天以16:00~17:59时间段为高峰期.院外急救时间平均为(20.18.28) min,急救前五位疾病为交通事故(32.26%)、工业意外(18.36%)、心血管系统疾病(16.82%)、神经系统疾病(15.42%)和酒精中毒(8.21%).院外死因前4位为猝死或原因不明(43.19%)、外伤(18.12%)、心血管系统疾病(16.42%)和神经系统疾病(13.11%).结论 南海区医疗急救系统在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和应急处理能力方面优于其他地区.中青年和老年人是院外急救的高发人群.院外急救病种与国内其他地区类似,但交通事故率偏高.院外死亡率亦偏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经急救死亡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索当地经急救死亡患者的一般规律.方法 对照急救死亡的病历填写调查表,用 FOXpro 建立数据库,用 SPSS 11.0 统计分析.结果 急诊科就诊患者死亡率 2.66/万,院前出诊患者死亡率 2.57%;平均死亡年龄(35.24±21.97)岁;男∶女之比 2.22∶1;本地籍∶外地籍之比 1∶4.30;职业以生产工人最多,占 29.85%;死因:交通事故(24.47%)和其他机械损伤(13.36%)排在前两位.结论 深圳市宝安区的院前死亡率较深圳市区高,但较国内其他城市低,死亡年龄、性别、户籍、职业、死因可能与宝安区人口结构、交通状况等特殊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院外急救病例特点,提高应财与处置能力。方法对北京市2008年8月~2009年7月276612例院外急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北京“120”急救网络全年出诊276612次中,男女比例2.05:1;20~49岁、60~89岁为两个高发年龄段;院外急救病种和急症前6位的依次为:创伤、脑血管病、心血管病、昏迷、消化及呼吸系统疾病。结论北京市院外急救病例仍以创伤和心脑血管疾病最为常见,高发年龄段为青壮年及老年人。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2例艾滋病死亡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例1,女,24岁,已婚,工人。因不规则发热2月余伴会阴部疼痛以“会阴部蜂窝织炎”于1994年12月10日入院。3周前病人始渐感胸闷,呼吸急促,轻咳,活动后上述症状加重且伴手指、口唇紫绀。患者既往体健。体检:T38℃,P140次/min,R40次/mi...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死亡(急诊死亡)的相关原因.方法 对57例创伤严重度评分>50的严重多发伤急诊死亡病例按年龄、性别、创伤类型、创伤原因等指标逐项统计分析.结果 57例死亡病例中21~50岁39例,51~65岁5例,21岁以下11例,66岁以上2例;男女之比为2.35∶1;交通事故伤32例,高处坠落伤9例,打击伤6例;以颅脑伤为主者31例,胸部伤为主者14例,腹部伤为主者9例;其中4个及4个以上部位创伤者22例,3个部位创伤者29例,2个部位创伤者6例.所有患者均伴不同程度的休克.医源性因素存在的占24.56%.结论 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死亡与年龄、性别、创伤原因、致伤部位及院外处理、医源性因素均相关.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和击打伤害是最主要的创伤原因,颅脑、胸部和腹部伤是主要的致伤部位.创伤严重,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是常见的死因.错过创伤救治的黄金时间以及医源性因素将增加死亡几率.  相似文献   

19.
院外急救已成为急诊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急诊医学的重要范畴.院外急救系统是否完善及其医疗急救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1].快速有效的院外急救可以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武汉市急救中心为单纯院外独立模式的急救体系,作为湖北省院外急救龙头的带动城市,为加快院外急救的建设,了解武汉市院外急救的流行病学的特点,本文对2010年的有效出车52 069次,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杭州市2000-2009年院外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杭州市2000~2009年院外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特点,为院外急救的预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杭州市急救中心2000~2009年的急救档案数据为基础,对疾病种类、患病人数、年龄、性别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病规律特点。结果杭州市急救中心2000~2009年,救治病患有完整记录为311889人次,患病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2004年较2000年递增153.3%,2009年较2000年递增416%;以老年、中年、青壮年为主,占总数的90.25%。前10位的疾病依次为:创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妇产科疾病、高热、泌尿系统疾病;其中创伤居多(31%)。前10位疾病总数(除妇产科外)男:女比例为1.49:1。结论杭州市院外急救患病人数逐年递增,以创伤为主的外科疾病居多。要加强院外急救系统建设,加大外科医师配置,普及急救技能培训,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急救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