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食管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其预后与早期诊断密切相关。我们对90例可疑食管病变患者进行内镜下卢戈液染色,病理确诊为食管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再行超声内镜检查,探讨卢戈液染色联合超声内镜检查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经内镜双重染色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探讨经内镜甲苯胺蓝.复方碘双重染色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我科对64例食管病变患者进行了经内镜双重染色,现将结果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1999年10月~2002年2月,选取64例来我科作内镜检查的患者,其中男42例,女22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 相似文献
3.
4.
早期食管癌内镜诊断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与疾病检出时的分期密切相关,早期食管癌预后很好,然而进展期食管癌预后却不容乐观.因此,疾病的早期发现至关重要.近年来,内镜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涌现了荧光内镜、共聚焦显微内镜、光学相干层析技术和电子染色成像技术诸如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智能电子分光比色技术、I-Scan技术等多种诊断方法.然而,在未来的几年里这些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尚待确定.本文就早期食管癌的内镜诊断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6.
吕瑛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22,39(8):607-610
胰腺癌具有高侵袭性,且缺乏典型的早期症状,大多数患者诊断时已失去最佳治疗时间,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常用的CT、MRI等影像学检查对早期胰腺癌诊断的敏感度低,而内镜超声的高分辨率使其成为早期胰腺癌最敏感的检测手段,内镜超声下谐波造影增强、弹性成像、细针抽吸术以及液体活检等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早期胰腺癌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7.
早期食管癌的内镜诊断——附3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提高病人生存率极为重要。我们自1991年1月至1997年2月在5468例内镜检查中确诊早期食管癌39例,占同期503例食管癌的7.75%。现对其内镜诊断情况作一总结分析,以探讨提高早期食管癌内镜诊断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内镜下双重染色和端粒酶活性检测在食管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管癌的早期诊断目前主要依靠内镜检查,但其活检存在一定局限性,而内镜下食管粘膜染色不仅可以确切地获得病变形态学的判断,并且有利于正确选择活检部位。研究表明,端粒酶的激活参与了细胞永生化和癌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超声微探头联合卢戈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61例患者经胃镜检查发现食管有非隆起性可疑病变,首次病理检查均提示慢性炎症。对可疑病灶行卢戈氏碘染色,微探头超声引导下对卢戈氏碘不染色区、浅染区行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61例患者确诊为鳞癌10例(16.4%),其中早期食管癌6例,3例病理诊断为食管炎,微探头超声高度怀疑食管癌,后再次取活检(1~3次)证实为食管癌;不典型增生18例(29.5%),其中轻度不典型增生9例,中度不典型增生5例,重度不典型增生4例,慢性炎症33例(54.1%)。结论超声微探头联合卢戈氏染色对食管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对微探头超声高度怀疑食管癌而活检阴性的病理需多次活检,以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结合碘染色和单纯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疑似早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A组给予常规碘染色检查,B组给予NBI结合碘染色,分析2种检查方法对患者病变区域的检出率以及单独使用碘染和NBI染色对病变边缘清晰度比较。结果:单纯碘染与NBI检查病变轮廓清晰度比较2分、4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变部位的早期检出中NBI结合染色内镜检查与染色内镜检查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I染色内镜具有操作方便、图像清晰、检出率高等优点,值得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的诊断方法既往主要包括胃镜、X线钡餐、CT及MR检查等。这些检查方法各具特点。胃镜能直接观察病灶处粘膜表面的形态及范围大小,配合病理检查,是目前诊断食管癌的主要手段。X线钡餐主要估计病灶的长度及食管的狭窄程度。CT、MR的检查可显示食管癌的外侵程度及邻近器官有无转移,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超声内镜(EUS)在胃癌、食管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36例胃癌、15例食管癌术前进行EUS检查,将其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根据肿瘤新TNM分期,EUS对胃癌、食管癌术前T分期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1%,87%;对N分期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2%,80%。对胃癌、食管癌术前可切除性分期(R0)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5%,93%。提示EUS能较准确地判断胃癌、食管癌的分期;能准确地判断早期癌,为早癌的内镜切除提供可靠的依据;对BorrmannⅣ型癌的诊断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彭贵勇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3,18(1):23-26
本文介绍了普通内镜、色素内镜、荧光内镜、超声内镜和窄带成像技术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同时重点评述了内镜下黏膜切除或剥离术对早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和经验,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EUS)检查对判断肿瘤侵犯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效用,期望有助手术治疗。方法 选择20例胃镜诊断的食管癌患者,10例术前CT检查作T分级,20例行EUS检查并进行T分级,对其中3例淋巴结作EUS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 10例中CT分级仅4例与手术结果吻合,EUS检查20例中17例与手术结果分期一致,分级误差主要发生在T4期上。3例淋巴结穿刺2例证实为恶性,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EUS对食管癌T分级有较高的敏感性,EUS引导下穿刺可望进一步提高其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杨延旭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1,6(2):61-62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为了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我院近2年来对内镜检查中发现技术员疑病灶进行经内镜卢邪氏(Lugol)染色,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染色法诊断早期食管癌胃癌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从1990年10月至2002年10月,在3 486例内镜检查患者中,选择232例行食管、胃黏膜染色或非染色法检查可疑并行活检者,以比较染色法和非染色法对早癌的检出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232例中男150例,女82例,平均52.5岁。有食管及食管黏膜异常症状者128例,有胃及胃黏膜异常症状者104例,各有50%进行染色法内镜检查,另50%为非染色法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联合碘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期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2011-03~2016-11行常规内镜、NBI及NBI联合碘染色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其中216例相关病例,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检查效果以及NBI、碘染色分级与病理诊断的关系。结果 NBI联合碘染色对病灶的检出率为100.00%,显著高于常规内镜的76.64%和单一NBI检查的89.05%(P0.05)。高级别瘤变主要表现为NBIⅠ级和碘染色Ⅰ级,低级别瘤变NBI和碘染色主要表现为Ⅱ、Ⅲ级。结论 NBI可清晰显示食管病变毛细血管结构形态,有机结合NBI技术与碘染色技术可有效提高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超声内镜及经内镜超声小探头检查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 E U S和 T E M P对食管癌的侵犯深度、周围转移的诊断价值,并比较二种超声的优缺点。方法 对33 例确诊的食管癌,术前17 例行 E U S检查,16 例行 T E M P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 E U S和 T E M P判断食管癌侵犯深度的正确率分别为82.4% 和 93.8% ( P> 0.05)。判断周围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分别为64.7% 和56.3% ( P> 0.05),但 T E M P组假阴性率较高达 63.6% 。结论 两者对食管癌侵犯深度均有较高准确率, T E M P对小病灶及食管腔梗阻者更适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