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分析螺旋CT三维重建对髋臼骨折在临床上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0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研究,行单层螺旋CT扫描和多层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之后进行容积再现法以及表面遮蔽显示法三维重建,比较和分析螺旋CT二维重建以及螺旋CT三维重建所得的结果。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对髋臼骨折的类型、形态、是否存在合并有脱位情况以及移位等诸多空间信息进行准确、立体以及直观的评估,但是与螺旋CT二维重建相比,在显示微小骨折的机率方面螺旋CT三维重建比较低,同时有"假孔"以及"假骨折"现象存在。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在对髋臼骨折其空间关系的显示方面具有着显著优越性,在临床上具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懿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1):337-338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X线、多排螺旋CT证实的髋臼骨折患者60例的影像学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多排螺旋CT扫描及重建均能显示骨折。横断面图像可以显示髋臼顶的骨折及移位、髋臼后壁骨折、受累范围及关节移位。三维重建立体地显示了骨折线走行方向、骨碎片及股骨头移位情况。结论多排螺旋CT对于术前充分了解损伤情况,制定严格的手术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多排螺旋CT应成为髋臼骨折术前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髋臼骨折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X线、多排螺旋CT证实的髋臼骨折患者80例影像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多排螺旋CT扫描及重建均能显示骨折。横断面图像可以显示髋臼顶的骨折及移位、髋臼后壁骨折、受累范围及关节移位。三维重建立体地显示了骨折线走行方向、骨碎片及股骨头移位情况。结论:多排螺旋CT对于术前充分了解损伤情况,制定严格的手术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多排螺旋CT是髋臼骨折术前常规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64排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在现(VR)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髋臼骨折患者的X线、MPR、VR图像,分析各种成像方法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所有病例64排螺旋CT扫描及重建均能显示骨折,MPR图像可以显示髋臼顶的骨折及移位、髋臼后壁骨折、受累范围及关节移位。VR图像立体地显示骨折线走行方向、骨碎片及股骨头移位情况。结论:64排螺旋CT对于术前充分了解损伤情况,制定严格的手术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64排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综合应用是诊断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及术前常规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髋关节损伤诊断的应用.方法 对55例肩胛骨骨折患者行螺旋薄层扫描,在计算机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法(SSD),从不同角度观察骨折线走行、骨折移位、成角情况,依据三维图像进行骨折分型及模拟手术入路.结果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能最全面、直观的显示相应的髋关节骨折和髋关节脱位的部位、类型、程度及关节腔内骨碎片情况.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对髋臼骨折和髋关节脱位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影像表现可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和手术内固定器械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23例髋臼骨折患者行薄层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3DCT),对骨折类型进行三维形态分析。结果表明,螺旋CT三维成像能立体、直观、准确地评估髋臼骨折的形态、类型、移位及是否合并脱位。螺旋CT三维成像在显示髋臼骨折上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毛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2):2806-2807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参考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的35例颌面部外伤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并行二维及三维图像重建后处理。结果:35例患者均显示有颌面部骨折,螺旋CT三维及二维重建图像能立体、多方位直观显示颌面部骨折的部位、移位方向、程度;临床医生可通过三维及二维重建动画任意旋转、暂停观察,制定手术方案、入路及非手术治疗依据。结论:螺旋CT扫描及其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全面、快速、准确地显示颌面部骨折,对骨折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螺旋CT三维重建参数的选择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检查中的成像技术选择及应用。方法 :对 5 6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行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后采用表面阴影显示法 (surfacesshadeddisplay ,SSD)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比较不同扫描参数获得的三维图像 ,发现扫描层厚和重建间隔越薄 ,重建的三维图像越清晰、平滑 ,合理选择成像阈值下限对图像显示效果至关重要。结论 :扫描层厚、重建间隔、阈值下限的选择是颌面部骨折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黎君翔  刘光洪 《海南医学》2003,14(10):84-85
目的 通过比较螺旋CT二维图像与三维图像诊断颁面骨骨折的准确性,探讨三维重建图像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5例颌面骨骨折患者行螺旋CT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三维影像在显示颌面骨骨折线的方向、类型、位置、范围、碎骨块移位、塌陷尤其是不规则骨折线的走行等空间信息方面优于二维影像。二维影像在显示深部结构骨折、细小骨折等方面优于三维影像。结论 三维影像能清晰显示颌面部的空间解剖关系,可提供理想的整复模型,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但二维影像是诊断颌面部骨折基础,两者结合是颌面骨骨折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35例颌面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术前均行螺旋CT扫描检查,并行二维及三维图像处理,并将两种图像处理结果与术后所见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比较两种图像处理结果的优缺点。结果 35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螺旋CT二维重建和三维重建处理均可以全部显示颧骨骨折、鼻骨骨折以及上、下颌骨骨折,在骨折移位和骨折线行程上螺旋CT三维图像处理结果明显优于螺旋CT二维图像处理结果;螺旋CT二维横断位图像可以全部显示蝶骨、筛骨以及颚骨骨折,而螺旋CT三维图像则只可以显示部分骨折,效果差于二维图像。结论对于颌面部骨折,采用螺旋CT二维图像任是当前最基本的诊断方式,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可以全面准确地显示颌面部骨折骨线和骨块移位的空间解剖关系,在指导手术设计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于复杂颌面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颌面部复杂外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成像。【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能够立体地显示骨折的部位、形态,骨折块移位特点和类型等空间信息。【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对于显示复杂颌面部骨折的空间关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能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与X线影像学检查在骨盆骨折诊治中应用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70例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X线影像学检查,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准,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对骨盆骨折的诊断结果。结果 70例患者共有113处骨折,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各种部位骨折的诊断率均为100%,X线片对髋臼后唇、后柱及骶髂关节骨折漏诊5例,髋臼中间壁骨折漏诊4例,髋臼顶壁、骶尾骨、髂骨翼骨折漏诊各3例,诊断准确率为79.65%。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X线检查对髋臼前唇、前柱,髋臼顶壁,耻骨上、下支,坐骨上、下支,骶尾骨,髂骨翼,耻骨联合分离诊断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髋臼后唇、后柱,髋臼中间壁及总骨折诊断率均高于X线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明确诊断各种类型的骨盆骨折,诊断率非常高,还可全面、精确地反映出骨折部位的空间构象及骨盆的立体形态,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与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6月于我院经手术证实为胫骨平台骨折的71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拍摄膝关节正侧位DR(数字X线摄影)平片,已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与手术结果对照,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及分型价值。结果 CT对Ⅰ型、Ⅱ型、Ⅳ型、Ⅴ型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准确率均略高于DR检查,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分型整体准确率为94.4%,高于DR的77.5%(P0.05);CT骨折检出率为95.8%,高于DR的8 5.9%(P0.05);DR对髁间隆突骨折检出率为70.4%,低于CT的96.3%(P0.05),DR对腓骨小头骨折检出率为65.0%,同样低于CT的95.0%(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配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胫骨平台骨折,骨折检出率高,分型符合度高,对合并腓骨小头骨折与髁间隆突骨折诊断敏感度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30例股骨颈骨折行螺旋CT容积扫描和行股骨颈三维重建处理的影像学资料,并加以总结。结果 30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三维重建与手术所见完全一致,符合率为100%。结论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显示股骨颈骨折的空间关系上具有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复杂骨折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提高复杂颌面骨折诊治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复杂颌面骨折患者行螺旋CT扫描后,利用工作站行图像后处理.选用多种软件技术进行三维重建。结果三维CT图像清晰、立体和直观地显示了35例患者骨折的部位、范围、骨块移动方向和距离,使得在治疗中得以正确选择接骨板及其放置位置和切口位置。结论三维影像能清晰显示颌面部的空间解剖关系,可提供理想的整复模型,有利于确定复杂颌面骨折的程度与骨折的移位情况,有利于手术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3D)及多平面重建(MPR)成像在头颅颌面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头颅颌面骨骨折患者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然后多平面重建(MPR)及三维表面遮盖显示(3D-SSD)成像.结果多层螺旋CT MPR成像清晰显示了所有的头颅颌面骨骨折,特别在显示细微骨折及深部骨折方面优于3D-SSD成像.3D-SSD成像能够立体、直观地显示骨折的位置、类型、范围、不规则骨折线走行及骨折块移位等空间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 MPR结合3D成像对头颅颌面骨骨折的诊断治疗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骨科髋臼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7例髋臼骨折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VR)及多平面重建(MPR)的影像特点。结果VR对髋臼骨折显示良好,但对软组织欠佳。VR及MPR能良好地显示复杂骨折并能清楚显示负重关节面的损伤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的VR和MPR技术的应用,有利于髋臼骨折术前分类,对手术路径选择以及预后评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在腰椎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40例腰椎骨折患者均行MS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法(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法(SSD)和容积再现法(VR)。结合轴位图像,观察这三种重建图像在显示骨折线、骨碎片以及移位方向和程度的效果。结果 MPR/MIP对于显示骨折线及骨折碎片、椎体移位情况较好;SSD及VR则显示空间立体结构较为直观。结论 MSCT轴位图像是诊断腰椎骨折的基础,三维重建的优势在于对复杂性、粉碎性骨折的多方位立体显示,清晰显示病变的空间解剖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应用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胫骨平台骨折的多层螺旋CT的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50例胫骨平台骨折中,X线平片显示骨折45例,诊断准确率为90.0%。多层螺旋CT扫描湿示50例均骨折,诊断准确率100%。CT扫描发现的骨折类型的诊断准确率均多于X线平片的诊断率,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螺旋CT扫描检查胫骨平台骨折准确率高,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