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IL-23是-个由IL-23p19和IL-12p40组成的异二聚体细胞因子,属IL-12细胞因子家族成员,其能够增加已分化的Thl7细胞的数量,保持Thl7细胞所产生的IL-17水平并维持Thl7细胞的存活,依赖IL-23的信号途径在Thl7细胞致病活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发现,IL-23/Th17细胞,IL-17通路的紊乱与多种皮肤病的发病相关,针对该通路的特异性治疗可能会带来新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2.
银屑病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机理复杂,不易根治。除先天遗传性的因素外,银屑病的发病因素主要是获得性免疫系统及先天性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由各类免疫细胞调控形成的细胞因子免疫环路在银屑病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IL-23/IL-17/IL-36免疫环路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从树突状细胞活化与免疫失衡、树突状细胞源性的IL-23与Th17细胞分化、Th17细胞源性的IL-17与银屑病皮肤炎症、角质形成细胞源性的IL-36与正反馈环形成4个环节综述了IL-23/IL-17/IL-36免疫环路在银屑病发病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并从IL-23相关抑制剂、IL-17相关抑制剂及IL-36相关抑制剂3个方面分析了国内外IL-23/IL-17/IL-36免疫环路的靶向药物研究现状。最后提出同时针对IL-23/IL-17/IL-36免疫环路中的多靶点干预可能是下一代生物制剂开发的热点。为银屑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及相关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小鼠IL-12和IL-23的表达特征,探讨IL-23在抗白念珠菌系统感染中的作用,并重新认识和评价IL-12的作用。方法通过尾静脉接种白念珠菌建立小鼠白念珠菌系统感染模型,观察小鼠肾脏的病理变化,RT-PCR法检测小鼠肾脏IL-23及IL-12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平皿稀释法检测肾脏内菌落形成单位(CFU)。结果IL-12mRNA表达水平在初次感染后第1、3天明显升高(P<0.05),感染后第7天基本正常。IL-23mRNA水平在初次感染后的第1天无明显改变(P>0.05),感染后第3、7天明显升高(P<0.05),而再次感染中其mRNA始终呈现高表达(P<0.05)。结论IL-12和IL-23均参与I型免疫反应,有效抵御白念珠菌系统感染,IL-12可能在炎症反应的早期发挥重要作用,而IL-23可能在炎症反应的后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研究认为,银屑病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本实验通过体外培养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树突细胞(DC)IL-12的产生情况,研究复方中药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Dc的IL-12 mRNA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楼皂苷Ⅰ对IL-17刺激Ha Ca T细胞后VEGF和IL-23表达的影响。方法 CCK-8检测各组Ha Ca T细胞活力,采用ELISA方法和荧光实时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上清中VEGF,IL-23的含量及VEGF mRNA,IL-23 mRNA的表达。结果培养24h,CCK-8检测重楼皂苷Ⅰ+IL-17组及IL-17组Ha Ca T细胞活力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IL-17(80ng/m L)刺激组上清中VEGF,IL-23的含量及Ha Ca T细胞VEGF mRNA,IL-23 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楼皂苷Ⅰ(1.5μg/m L,3μg/m L)可抑制IL-17刺激Ha Ca T细胞后上清VEGF,IL-23的含量及VEGF mRNA,IL-23mRNA的表达(P0.05)。结论 IL-17可促进Ha Ca T细胞分泌VEGF,IL-23和表达VEGF mRNA,IL-23 mRNA,而重楼皂苷Ⅰ对其具有抑制作用,该结果为重楼皂苷Ⅰ抑制IL-17介导的皮肤免疫性炎症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12和IL-23的表达水平与不同严重程度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的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轻中度、重度各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及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患者阴道分泌物中IL-12p70和IL-23p19的表达水平,以正常女性白念珠菌携带者为对照组。结果各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IL-12p70和IL-23p19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13.486,P=0.000:F=11.869,P=0.000);组间两两比较,重度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组和RVVC组IL-12p70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243,P=0.035;t=3.397,P=0.000);RVVC组IL-23p19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3.289,P=0.000)。结论IL-12和IL-23的表达异常可能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和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急性胰腺炎患者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平衡与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17(IL-17)炎症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21年6月河北省中医院收治的6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观察组,另于同期选择63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依据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急性胰腺炎(MAP)19例、中度急性胰腺炎(MSAP)23例、重度急性胰腺炎(SAP)11例。检测两组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例和血清IL-23、IL-17水平,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同严重程度急性胰腺炎患者的Th17、Treg、IL-23、IL-17水平,以Person系数检验急性胰腺炎患者Th17/Treg细胞平衡与IL-23/IL-17炎症轴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h17水平、Th17/Treg值较低,Treg、IL-23、IL-17水平较高(P<0.05);Th17、IL-23、IL-17水平及Th17/Treg值比较,MAPMSAP>SAP (P<0.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L-23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分离培养正常人表皮组、银屑病皮损组和银屑病非皮损组中角质形成细胞,给予混合刺激物处理。用RT-PCR方法比较培养的上述各组角质形成细胞在刺激后IL-23p19亚单位的mRNA水平,并用ELISA方法检测刺激前后培养液上清中的IL-23 p19浓度。结果:刺激前,银屑病皮损组角质形成细胞中IL-23水平均高于正常人表皮组和银屑病非皮损组;刺激后,银屑病皮损组角质形成细胞中IL-23 p19 mRNA和IL-23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表皮组和银屑病非皮损组。结论:IL-23在银屑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中刺激前后的表达均增加,IL-23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L-23/Th17相关细胞因子在基底细胞癌(BCC)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35例BCC组织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IL-17、IL-22及IL-23的表达水平。结果IL-17在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IL-17在基底细胞癌组织细胞和肿瘤间质细胞胞质中均有表达。IL-23在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IL-23主要在基底细胞癌组织细胞胞质表达,部分位于肿瘤间质细胞胞质中。IL-22在基底细胞癌和正常皮肤组织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细胞癌中IL-17和IL-23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IL-23/Th17相关细胞因子可能参与基底细胞癌的发生、发展。IL-23可能通过诱导Th17细胞的发育和增殖,促进IL-17分泌并在基底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IL-12B和IL-23R基因多态性与银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在217例银屑病患者和288例正常人对照中,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对IL-12B和IL-23R基因的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将阳性结果在一个更大的包括578例银屑病患者和1422例正常人对照的整合样本群中,使用Taqman探针荧光PCR技术进行重复检验。实验数据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卡方检验、单倍型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IL-12B rs6887695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 1.33(95% CI 1.03 ~ 1.73),P = 0.028;IL-23R rs11465817和rs1343152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rs11465817和rs1343152位点之间有一定的连锁不平衡(D′ = 0.744,r2 = 0.281)。对2个位点进行单倍型分析发现,A-A ∶ OR = 2.890,P = 0.0018,提示这一单倍型具有显著的发病风险。结论 IL-12B基因rs6887695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银屑病易感性相关;IL-23R基因rs11465817、IL-23R基因rs1343152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银屑病易感性无显著相关性,但是,IL-23R基因rs11465817-rs1343152位点A-A单倍型的中国汉族人具有更高的银屑病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1.
检测湿疹患者皮损中IL-10、IL-12p40和IL-18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16例非急性期(包括亚急性和慢性)湿疹患者皮损及10例正常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IL-10、IL-12p40和IL-18的表达情况.结果:IL-10、IL-12p40和IL-18定位于角质形成细胞胞浆内,表皮全层均有分布,三种细胞因子在正常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内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在湿疹患者皮损组织中表达阳性或强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疹患者皮损处存在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异常,可能与其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介素-35(interleukin-35,IL-35)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抑炎性细胞因子,与IL-12、 IL-23、 IL-27共同属于IL-12家族。目前研究发现它广泛参与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皮肤科领域对IL-35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尚未发现本因子在皮肤病中的研究现状的报道。该文就IL-35在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优特克单抗是2009年美国FDA批准上市的一种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用于成人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的治疗。该药通过与IL-12/IL-23的p40亚基特异性结合,抑制Thl和Th17细胞的激活及其下游TNF-α,IL-6,IL-17等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抑制银屑病的炎症过程。该药可用于斑块型银屑病、银屑病性关节炎以及青少年银屑病的治疗,优于TNF-α拮抗剂的疗效,且具有较少的不良反应和良好的耐受性,在中、重度银屑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寻常性银屑病(PV)皮损中IL-17A mRNA及IL-23R mRNA水平、外周血CD4+IL-17+ T细胞数量及它们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PV组25例,对照组14例。对PV皮损面积和严重指数(PASI)评分,用RT-PCR检测皮肤中IL-17A mRNA及IL-23R mRNA的水平,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20例PV患者及10例对照组外周血CD4+IL-17+ T细胞的数量。结果 PV组IL-17A mRNA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996 ± 0.231比0.437 ± 0.096,t = 10.57,P < 0.05),IL-23R mRNA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1.006 ± 0.339比0.491 ± 0.196,t = 6.02,P < 0.05)。PV皮损中IL-17A mRNA与IL-23R mRNA的水平与PASI均呈线性正相关(分别为r s = 0.67,P < 0.05;r s = 0.70,P < 0.05)。外周血CD4+IL-17+ T细胞数量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V组中,外周血中CD4+IL-17+ T细胞数量与皮损中IL-17A mRNA、IL-23R mRNA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PV皮损中IL-17A mRNA及IL-23R mRNA 的水平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外周血Th17细胞数量无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白芍总苷(TGP)治疗前后寻常性银屑病(PV)患者血清中Th17细胞的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23水平,探讨TGP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PV患者经TGP治疗前后及2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清中IL-17和IL-23水平的改变,并分析这两种炎症因子在治疗前、后与PA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PV患者血清IL-17和IL-23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TGP治疗后血清中IL-17和IL-2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17和IL-23水平与PASI评分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TGP可能通过调节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23发挥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 B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好发于老年人.既往研究认为BP为Th2细胞占优势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研究的深入,Th17细胞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其在防御胞外细菌感染、介导慢性炎症以及自身免疫病中发挥重要作用[1].白介素(IL)-23是T细胞分泌IL-17的关键触发因素,调节T细胞亚群分泌IL-17或IL-17相关细胞因子,形成IL-23/IL-17免疫应答途径.此途径在慢性肠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变态反应性疾病等研究中已见到,而在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研究中却很少见到.为研究IL-17/IL-23免疫途径在BP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与临床的相关性,我们设计了本课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及非皮损处IL-23(p19/p40)和IL-12(p35/p40)mRNA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非皮损处及正常人皮肤中IL-23(p19/p40)和IL-12(p35/p40)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IL-23p19及p40(IL-23/IL-12)mRNA的表达均高于非皮损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P<0.05),且非皮损处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IL-12p35mRNA在银屑病皮损处、非皮损处和正常对照中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过程中,IL-23可能发挥较IL-12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全血培养细胞中IL-10和IL-12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1例SLE患者和10名正常人,采集空腹静脉血标本分为空白组、HDAC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组、植物血球凝集素/脂多糖(PHA/LPS)刺激组和PHA/LPS TSA组作体外全血细胞培养,分离培养液上清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10和IL-12分泌水平。结果:SLE患者的外周血全血培养细胞IL-12分泌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但IL-10却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TSA对SLE患者IL-10的分泌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而对IL-12则有明显上调作用(P<0.01),但对正常人IL-10和IL-12分泌水平无明显影响;而且SLE患者IL-10和IL-12的分泌水平分别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和负相关。结论:IL-10分泌水平上调和IL-12下降在SLE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TSA对体外培养的外周血多途径激活后的IL-10分泌具有抑制作用,对IL-12具有上调作用,HDAC抑制剂可能是治疗SLE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紫外线(UV)照射对HaCaT细胞起源的IL-12、IFN-γ的影响,为进一步阐述光敏性皮炎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UVA和UVB照射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打细胞),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UV照射后HaCaT细胞表面IL-12、IFN-γ受体的表达情况,并以阳性细胞百分比半定量IL-12、IFN-γ在HaCaT细胞中的表达;同时应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12、IFN-γ的含量。结果:静息状态下,HaCaT细胞低水平表达IL-12R、IFN-γR,上清液中IL-12、IFN-γ呈低水平表达或检测不出;UV照射HaCaT细胞后12h,细胞表面IL-12R、IFN-γR及上清液中的IL-12、IFN-γ与照射前无明显差异。结论:紫外线照射后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细胞因子致T细胞亚群失衡与光敏性皮炎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银屑病与白介素-23和白介素-1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介素-23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因子,与白介素-12在结构上有高度相关性,白介素-23由活化的抗原递呈细胞,主要是树突状细胞分泌,通过IL-23、IL-17途径介导免疫炎症反应.现认为IL-23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IL-12p40抗体可能是治疗银屑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