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单脉大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承忠  宋龙  李冲  魏玉辉  陶保全 《中草药》2005,36(5):660-662
蓼科大黄属植物单脉大黄Rheum un iverveM ax im.分布于我国宁夏、内蒙古、青海、甘肃等省区[1]。据文献[2]报道在内蒙古民间将其根作土大黄入药,但其他几省区并未见药用。试图通过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来探讨其是否有药用价值。笔者对采自甘肃兰州的单脉大黄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应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M S、1H-NMR、13C-NMR、DEPT等技术,先前从该植物中已分得4个化合物[3](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现又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是:大黄素(em od in,Ⅰ)、芦荟大黄素(aloe-e…  相似文献   

2.
王洪玲  王陆  钟国跃  梁文娟 《中成药》2020,(6):1504-1507
目的研究小大黄Rheum pumilum Maxim.的化学成分。方法小大黄7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丹叶大黄素(1)、姜酮(2)、5,7-二羟基-异苯唑呋喃(3)、3-acetyl-2-methyl-1,5-dihydroxy-2,3-epoxynaphthoquinol(4)、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5)、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6)、对羟基苯甲醛(7)、lyoniresinol(8)、4-(α-L-rhamnopyranosyloxy)benzaldehyde (9)、 6-O-(4′-hydroxy-3′,5′-dimethoxybenzoyl)-D-glucopyranose (10)、3-O-α-L-arabinopyranosyl-28-O-β-D-glucopyranosyl pomolic acid (11)、 ethyl-β-D-glucopyranoside (12)。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淮虎银  马志刚 《中草药》1997,28(2):106-108
作者利用数学模拟法对单脉大黄各器官的生物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单脉大黄的块根、根茎及叶生物量与根茎的长度(H)和根茎基部直径(D)平方的乘积(D2H)之间存在较大的相关性(P<0.05)。由于大黄属植物在形态上存在很大的相似性,故以D2H作为预测大黄属植物生物量的易测值其可靠程度高。  相似文献   

4.
大黄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丙生  王树槐 《中草药》1992,23(3):165-166
  相似文献   

5.
枝穗大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目的 :研究枝穗大黄的化学成分。方法 :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分离 ;UV ,IR ,MS ,NMR等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 6个化合物 ,为大黄酚 ,大黄素 ,没食子酸 ,蔗糖 ,大黄酚-1-O-β-D-葡萄糖苷 ,大黄素-1-O-β-D- 葡萄糖苷。结论 :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百尾参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百尾参Disporum cantoniense(Lour.)Merr.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 方法: 利用硅胶色谱及重结晶进行化学成分分离与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根结构。 结果: 从百尾参根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素甲醚(physcion, 1)、大黄素(emodin, 2)、豆甾醇(stigmasterol, 3)、槲皮素(quercetin, 4)、β-谷甾醇(β-sitosterol, 5)、β-胡萝卜苷(daucosterol, 6)。 结论: 化合物 1~4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大黄栀子果实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阐明大黄栀子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柱层析法对其水溶性成分进行分离,波谱解析及化学分析鉴定结构。结果:分得10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7个化合物,分别为D-甘露醇,β-谷甾醇,去乙酰车叶草甙酸甲酯,栀子酸,栀子甙,鸡矢藤次甙甲酯和双分子奎尼内酯。结论: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8.
矮大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对矮大黄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常压、减压硅胶柱层析、ODS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LH-20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其石油醚、氯仿部分及正丁部分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9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酚(chrysophanol,I)、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Ⅱ)、大黄素(emodin,Ⅲ)、正二十六烷酸(n-hexacosnic,Ⅳ)、谷甾醇(sitosterol,Ⅴ)、谷甾醇葡萄糖苷(sitosterol-3-O-glucoside,Ⅵ)、葡萄糖(glucose,Ⅶ)、大黄素-龙胆二糖苷(emodin-gentiobioside,Ⅷ)和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chrysophanol-O-β-D-glucopyranoside,Ⅸ)。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矮大黄中分离得到,其中大黄素-龙胆二糖苷为首交大黄属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李楠  庾石山 《中草药》2003,34(8):772-773
醉鱼草 Buddleja lindleyana Fort.为马钱科醉鱼草属植物 ,全草药用。醉鱼草属植物全世界约有1 0 0种 ,分布于美洲、非洲和亚洲的热带至温带地区。我国产 2 9种 ,4变种 ,分布于全国各省区。醉鱼草性温、辛苦 ,有毒 ,具祛风杀虫、活血之功效。主治流行性感冒、哮喘、风湿关节痛、蛔虫、钩虫痛、痄腮等。该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类型较多 ,并具有抗炎、细胞毒等活性 ,但对醉鱼草的研究报道较少[1 ] 。本实验从醉鱼草中分离鉴定了 8个化合物 ,分别是 buddle-jasaponin ( ) ,buddlejasaponin ( ) ,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 ) ,α-菠甾醇葡萄糖苷 ( …  相似文献   

10.
光茎大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魏玉辉  武新安  张承忠  李冲 《中药材》2005,28(8):658-660
目的:对光茎大黄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MS、1HNMR、13CNMR等技术进行分离、结构鉴定.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并鉴定了七个化合物,分别是:正二十六烷酸(n-hexacosnic acid,Ⅰ),棕榈酸(palmitic acid,Ⅱ),胡萝卜甙(daucosterol,Ⅲ),大黄酚甲醚(chrysophanol-8-Me ether,Ⅳ),ω羟基大黄素(citreorosein,Ⅴ),大黄酚-8-O-葡萄糖甙(chrysophanol-8-O-β-D-glucopyranoside,Ⅵ)和2,5-二甲基-7-甲氧基色原酮(2,5-dimethyl-7-methoxychromone Ⅶ).结论:该七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拉萨大黄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拉萨大黄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大孔树脂、制备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拉萨大黄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去氧土大黄苷(1)、白皮杉醇-3'-O-β-D-葡萄糖苷(2)、虎杖苷(3)、白藜芦醇(4)、白皮杉醇(5)和土大黄苷元-3'-O-β-D-葡萄糖苷(6)。结论拉萨大黄中以茋类成分居多,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拉萨大黄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大黄药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唇形科香薷属植物大黄药Elsholtzia penduliflora W.W.Smith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大黄药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7-甲氧基白杨素(1)、5,7,8-三甲氧基二氢黄酮(2)、阿魏酸(3)、白桦酸(4)、木犀草素(5)、咖啡酸(6)、3β-O-乙酰熊果酸(7)、山香二烯酸(8)、蔷薇酸(9).结论:化合物2,7~9首次从香薷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大黄炮制成熟后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降低肝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大黄炮制过程中鞣质、总蒽醌、游离蒽醌含量的变化情况,并采用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评价大黄炮制前后的肝毒性变化。结果:生大黄的鞣质、总蒽醌及游离蒽醌含量分别为3.59%、1.96%和1.03%,经过炮制后,熟大黄的鞣质、总蒽醌及游离蒽醌含量分别为0.33%、1.86%和1.27%,鞣质和结合蒽醌的含量显著降低,而游离蒽醌含量显著升高。3批大黄炮制前后对斑马鱼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10.15 μg/mL、216.63 μg/mL、248.25 μg/mL、1 082.12 μg/mL、1 200.98 μg/mL和1 189.27 μg/mL,与生大黄比较,熟大黄水提物的LC50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生大黄呈现不同程度的肝脏变性(肝脏萎缩、卵黄囊吸收延迟、肝脏细胞肿大及组织空泡化),而相同浓度下的熟大黄给药组,仅在高浓度条件下呈现轻微的肝脏变性。结论:大黄经过炮制后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肝毒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炎症是机体对有害应激源的过度防御反应,用于定位并消除伤害的内源或外源。它涉及急性期反应物的释放,会引起机体广泛的自主神经、内分泌、血液学、免疫学改变。失调的细胞因子可能引起大量的炎症级联反应,从而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目前常用的抗炎药物由于临床发生胃肠道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影响而受到极大的限制。大黄常见的蒽醌类化合物包括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对胃肠道的损害较小,临床应用潜力巨大。目前关于大黄及其蒽醌类化合物抗炎作用的研究较多,本文对大黄及常见的几种蒽醌类化合物抗炎作用和机理,及其在炎症治疗中的实际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大黄蒽醌类化合物与炎症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黄活性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磊  张静泽  高文远 《中成药》2011,(9):1571-1574
大黄为我国较为常用的中药材,其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广泛,有关大黄中活性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开展的较早且较为广泛,相关研究涉及了单体、单味药材、大黄复方等.为此,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大黄蒽醌类单体、大黄药材提取物以及大黄复方给药后主要成分代谢研究情况,为大黄作用物质基础的深入研究以及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光茎大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魏玉辉  张承忠  李冲  陶保全 《中草药》2004,35(7):732-734
目的对光茎大黄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重结晶、MS、^1H-NMR、^13C-NMR等技术进行分离、鉴定结构。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是大黄酚(chrysophanol,I)、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Ⅱ)、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Ⅲ)、大黄素(emodin,Ⅳ)、β-谷甾醇(β-sitosterol,V)。结论该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孟兆青  杨中林 《中成药》2005,27(1):49-51
目的:通过大黄不同炮制品的水煎液和甲醇提取液中结合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比较研究,探索酒炙大黄泻下力缓与结合蒽醌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炮制品水煎液、甲醇提取液中游离葸醌、结合蒽醌的含量。结果:水煎液中,游离蒽醌生品与炮制品相差不大,但是结合蒽醌酒炙品比生品高的多;而甲醇提取液中,生品的游离葸醌、结合蒽醌均较酒炙品高。结论:临床汤方,多为水煎,用结合蒽醌含量减少来解释酒炙大黄缓泻作用可能并不完全,酒炙大黄缓泻的真正原因可能需要从多个层次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大黄生品、不同炮制品进行含量测定及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探讨其内在成分及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PLC色谱法,Accurasil—C18柱(250mm×4.6m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nm,柱温25℃,流速0.8mL/min。以指纹图谱软件计算相似度,并进行图谱比较;采用外标一点法计算游离蒽醌的含量。结果大黄生品、不同炮制品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峰特征明显,不同炮制品与生品的成分与含量存在差异。结论本法简单、可靠、重复性好,利用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可直观地反映大黄生品和不同炮制品之间的成分差异和含量变化,为今后制定炮制品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何轶  鲁静  林瑞超 《中草药》2003,34(9):777-778
目的 分离鉴定板蓝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ODS等柱色谱分离纯化,以核磁、质谱、紫外、红外光谱及理化常数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为新橙皮苷(Ⅰ)、甲酸铵(Ⅱ)、异甘草素(Ⅲ)、甘草素(Ⅳ)和腺苷(Ⅴ)。结论 其中新橙皮苷、甘草素和异甘草素为首次从十字花科中分离得到;甲酸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何首乌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李建北  林茂 《中草药》1993,24(3):115-1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