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idiopathic portal hypertension,IPH)是一种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临床上较为少见.1987年至2003年,作者共收治IPH 20例,现将其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门静脉成像在门脉高压症外科诊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磁共振门静脉成像在门脉高压症外科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门脉高压症病人的磁共振门静脉造影图像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32例病人中的30例显示了清晰的门静脉图像,2例显示不清者手术证实为门静脉血栓形成或海绵样病变.全部病例的胃左静脉都呈不同程度的扩张、迂曲.1例肠系膜上静脉显示有狭窄者也经手术证实.造影过程中也可见到萎缩的肝和增大的脾.结论:磁共振门静脉成像术是评价门静脉的一项快速无创的技术,可提供完整清晰门静脉图像,有助于选择较好的手术方法和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3.
门静脉高压症16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门静脉高压症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1-01~2006-12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63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行手术治疗163例,其中急诊手术5例.手术方式: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53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缝扎8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析术加脾肾分流术2例.术后死亡6例,其中急诊手术死亡3例.结论 门静脉高压症术前准备至关重要,应尽量避免急诊手术.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为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为脾切除门奇断流术和门腔静脉分流术,前者解决脾功能亢进和上消化道出血,但是术后仍有一定的再出血率。后者降低门静脉高压,却减少门静脉的入肝血流,诱发肝功能衰竭和肝性脑病。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仅治疗临床并发症,不能解决肝炎后肝硬化。近几年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器官保存液的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5.
门静脉高压症是由于门静脉血流受阻,使门静脉压力持续增高而引起的综合征.门静脉压力多高达2.94~4.9 kPa,当门静脉压力高于3.43 kPa时,常可发生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若不予处理,死亡率高达25%~7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一个临床治疗组采用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60例的经验,进一步评价改良sugiura手术的优劣。方法 按中华外科学会关于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疗效评价的规定,回顾分析1991年1月至2002年7月,对160例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施行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的结果。结果 手术死亡率为零,腹腔内继发性出血2例(1.25%),肺不张和肺部感染各l例(0.63%),脾静脉血栓4例(2.50%)。术后随访率97.50%(156/160),随访时间6个月~11年零6个月。绝对生存率为96.25%(154/160),相对生存率为98.75%(158/160);肝性脑病发生率0.63%(1/160);再出血率1.88%(3/160);手术l~3个月后,116例术前肝功能属Child—Pugh B级者,有96例(82.76%)转为A级;87例于手术半年后接受过胃镜(65例)或食道吞钡(22例)检查,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消失者56例(64.37%),显著改善者30例(34.48%),无变化者l例(1.15%);65例胃镜检查发现有不同程度门脉高压性胃病者9例(13.84%)。结论 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优良,其再出血率和肝性脑病发生率均很低,并发症少,手术操作较简单,是一种值得和便于推广的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范永经 《海南医学》2005,16(10):85-85,5
目的 总结探讨改良Sugiura手术急诊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疗效及其实用性、合理性、可推广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2003年6月我院对门静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行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的情况。结果 手术20例,术中死亡1例(5%),术后20天内死亡2例(10%),17例(85%)全愈出院。随访17例(100%),吻合口狭窄1例(6%),肝性脑病发生率为0,再出血率为0。结论 改良Sugiura手术急诊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效果满意,手术操作简单实用,术式设计合理,是一种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门静脉高压症(portai hypertension)是由于各种病因使肝脏门静脉系血流受阻,引起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临床上表现脾大和脾功能亢进,腹水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或)呕血、黑粪等症状.门静脉压力多高达2.94~4.9 kPa,当门静脉压力高于3.43 kPa时,常可发生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若不予处理,死亡率高达25%~70%.  相似文献   

9.
谭毓铨 《吉林医学》1993,14(3):136-139
<正> 门静脉高压症并发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来势迅猛,内外科治疗效果均不满意,死亡率高,是亟需探讨的课题之一。1983年全国在武汉市召开了第一次专题讨论会,并成立了全国协作组,制定了统一手术名称、肝功能及脑病分级,为统一临床资料的可比性,进行协作创造了条件。此后每三年召开一次会议交流经验。在乌鲁木齐会议中成立了中华医学会门静脉高压专题组。10年来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大量资料,有不少创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对21例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进行分析,找出病因,观察临床表现及手术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为脾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脾胃区门静脉高压、脾大、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经脾切除或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等其他手术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多由胰源性因素引起。脾切除或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是治疗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脾胃区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1998年10月—2010年6月我院外科治疗的23例脾胃区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脾胃区门静脉高压症均经外科手术治愈,术前所有病例肝功能检查正常,均有脾肿大,合并脾功能亢进13例(57%),上腹疼痛不适14例(61%),呕血或黑便15例(67%)。结论诊断脾胃区门静脉高压症需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多普勒超声和三维CT检查,治疗要尽量解除原发疾病,并以切除脾为主。  相似文献   

12.
13.
门静脉高压症最为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外科治疗重点是治疗和预防出血. 一、临床表现 1.呕血、便血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约有59%(24%~69%)可能发生出血,第一次出血后6周内再次发生出血,且死亡率更高.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40岁,因大量呕鲜血10分钟入院。病人近半年来出现顽固性腹泻,每日4~7次不等,腹泻物为不消化食糜,渐消瘦,曾用多种方法治疗,病情不减轻,于1997年3月因腹泻来院就诊时突发大量呕血约800ml入院。查体:T37.4℃,P124次/分,R31次/分,BP8/5kPa(1kPa=7.5mmHg),神清,急性贫血貌,心肺正常,腹稍胀,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软,上腹轻压痛,肝未触及,脾大平脐,质韧无压痛,肠鸣音正常,四肢脊柱正常。实验室检查:HB68g/L,RBC2.2×1012/L,WBC1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92-2002年经手术治疗的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87例。重点是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术中先结扎脾动脉,再根据肿瘤大小及部位选择手术方法。在切除肝癌病灶的同时行脾切除+门奇断流术26例,切除癌灶同时作脾切除术19例,42例只行肝癌切除。结果 术后死亡2例,分别死于肝功能衰竭及腹腔出血。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8%、61.3%、29.2%。死亡原因依次为肝癌复发、上消化道出血及肝功能衰竭。结论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永高压症病人重视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根据肿瘤的大小及部位选择手术方案,一期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根据门静脉高压症病人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手术方法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前瞻性的选择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视入院前出血次数、量,再出血倾向及彩色多普勒、MRI检查门静脉系和下腔静脉系血管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有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CDV)、脾肾分流术(SRS)、肠腔分流术(MCS)、脾腔分流术(SCS),测定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结果 分流组手术后门静脉压力与PCDV手术后压力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而分流组中不同术式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提出了门静脉高压症个体化治疗概念。还探讨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原发性肝癌并发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门静脉高压症 30例的疗效。结果 :手术死亡 1例 ,严重肺部感染、肝肾综合征及顽固性腹水各 1例。术后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93.3%、5 3.3%、40 %。随访中共死亡 1 7例 ,死亡原因 :肝癌复发 9例 ,肝功能衰竭 5例 ,上消化道出血 3例。结论 :理性选择联合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门静脉高压症是安全可行的 ,联合行胃冠状静脉栓塞和脾切除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治(附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原因、诊断方法和治疗体会。方法 对该院1993年10月-2005年5月收治的13例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组患者13例中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9例,其中慢性胰腺炎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1例,胰腺肿瘤3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脾源性2例,其中脾包虫1例,脾静脉狭窄1例;其他包括结肠转移癌1例,肾周脓肿1例。13例中有11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有7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脾功能亢进,13例均行脾切除手术,其中2例加行贲门血管离断手术,总有率在100%。结论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以胰源性痰病引起门静脉栓塞为最常见原因,在诊断上关键在于提高对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认识,治疗上在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的同时行脾切除手术是治疗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张莹  范伟  张玉  舒芸 《重庆医学》2012,41(27):2882-2883
目的观察门脉高压症巨脾切除的手术操作及围术期处理与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2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巨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3~7h,平均4.5h。术中出血50~400mL,平均150mL。3例贲门血管离断后胃腔内积血患者,在直视下缝扎胃底及贲门曲张血管,术后出血停止。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中大出血及副损伤等,术后7~10d出院。全组病例术后有4例脾热(16.7%),均在2周内症状消失。术后6个月内1例再出血,2例在6个月以上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本组24例患者术后劳动力恢复较为满意,无肝性脑病发生,无门静脉血栓形成。结论精细的手术操作及恰当的围术期处理是提高门脉高压症巨脾切除疗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采用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经验,分析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2月163例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3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4.1%),包括腹腔出血2例(1.2%),上消化道大出血4例(2.5%),术后感染11例(6.7%),术后大量腹水6例(3.7%).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院后1年内死亡2例,主要死亡原因为上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结论:防治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是: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规范手术操作;注意围手术期处理,尽量避免急诊手术,特别是年龄大,肝功能差,反复出血,顽固性腹水患者尤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