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四川省石渠县牦牛体表寄生蜱的种类及其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集牦牛体表的蜱,经形态学初步鉴定后,提取蜱总DNA,PCR扩增蜱16S rRNA基因及斑点热群立克次体ompA、ompB基因,并对扩得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和构建进化树分析,从而确定蜱及其携带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种类。结果 在石渠县4个乡共采集到蜱818只,其中西藏革蜱占78.97%(646/818)、青海血蜱占21.03%(172/818)。在818只蜱中有408只扩得斑点热群立克次体ompA、ompB基因,总阳性率为49.8%。经比对分析, ompA基因总共得到4条序列(uncultured Rickettsia sp.shiqu1、R.raoultii.shiqu2、R.raoultii.shiqu3和R.raoultii.shiqu4),ompB基因也得到4条序列(uncultured Rickettsia sp.shiqu1、R.raoultii.shiqu2、R.raoultii.shiqu3和R.raoultii.shiqu4)。经遗传进化分析显示ompA基因的uncultured Rickettsia sp.shiqu1与我国青海未定种的Uncultured Rickettsia sp.(MG228270)亲缘关系最近;ompB基因的uncultured Rickettsia sp.shiqu1与韩国未定种的Rickettsia sp.(KC888953)和Candidatus Rickettsia longicornii(MG906675)亲缘关系最近;ompA和ompB基因的R.raoultii.shiqu2-4与对人有致病性的劳氏立克次体(R.raoultii)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 首次在牦牛体表寄生的西藏革蜱中检出劳氏立克次体。石渠县存在西藏革蜱和青海血蜱,蜱传劳氏立克次体感染率较高并且具有感染人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蜱传斑点热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斑点热群立克次本 (SpottedFeverGroupRickettsiae ,SF GR)是引起斑点热的病原体 ,该病原体是立克次体目中最复杂的一群。 1984年版《Bergey’s鉴定细菌手册 )中收录了 8种SFGR ,其中 5种对人有致病性 ,另外 3种对人的致病性尚未证实。近年在世界各地又陆续发现了 10余种SFGR新种及其引致的斑点热。我国科研工作者经过 4 0余年的不懈努力 ,经病原学证实共发现 4种SFGR ,除国际上已知而在我国发现的引致北亚热的西伯利亚立克次体 (Rickettsiasibiri ca ,R .s)外 ,还发现了黑龙江立克次体 (R .heilongjiangii,R .hei)、内蒙古立克次… 相似文献
3.
斑点热立克次体病是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e SFGR) 引起的蜱、螨传播的人兽共患病.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4.
田小东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9,15(2):97-97
斑点热是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引起,并以节肢动物为媒介在人和动物间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在全球分布广泛,我国北部许多地区已证实有北亚蜱传斑点热的存在[1]。近年来,已相继在福建省和海南省分离到该病病原[2,3]。为了解我国南方斑点热流行分布情况,19...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采自广东省连平县的3种硬蜱进行蜱传斑点热立克次体检测分析。方法斑点热立克次体的ompA基因片段扩增并测定扩增片段的DNA序列。结果20只蜱分为17组,其中15组PCR检测阳性。对4个测序成功的标本进行聚类分析,证实其中3个序列单独聚为一类,与引起Flinders岛蜱传斑点热的弗诺立克次体(R.honei)、非洲蜱咬热的非洲立克次体(R.africa)、未定名斑点热的斯洛伐克立克次体(R.slovaca)以及西伯利亚立克次体BJ-90株等亲缘关系较近,另一序列与我国长白山地区检测到的JL-02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本研究提示该地区除了已证实的西伯利亚斑点热外,还存在新的蜱传斑点热。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西北部分地区人群及媒介蜱Q热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布旗法采集游离蜱,应用巢式PCR扩增蜱Q热贝氏柯克斯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当地居民进行血清Q热抗体检测。结果共检测11个蜱种2 460只蜱标本,有8个蜱种239只贝氏柯克斯体DNA阳性,总阳性率为9.72%。不同蜱种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16.69,P<0.01),其中以青海血蜱阳性率最高,为59.38%;四省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13.28,P<0.01),以宁夏阳性率最高,为17.96%。共采集当地居民血清725份,抗体检测阳性51份,不同职业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P<0.05),以牧民阳性率为最高。相关危险因素调查显示,饲养牛羊、饲养的牛羊有不明原因流产、给牛羊接生时未采取保护措施等因素与血清学阳性率有关,其中前两个因素为危险因素,而接生时采取保护措施为保护因素。结论我国西北地区蜱及当地居民存在Q热感染现象。 相似文献
7.
闽西北林区人群北亚热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闽西北林区人群北亚热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陈振光,毕德增,赵晶,贺金荣,范明远北亚蜱传斑点热(NorthAsiaTickBorneSpottedFever)简称北亚热(NorthAsiaFever)系由西伯利亚立克次体(Rickettsiasibiric... 相似文献
8.
9.
10.
斑点热(spotted fever)是蜱螨叮咬传播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SFGR)所引起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它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和研究手段的快速发展,蜱传斑点热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实验诊断和分子生物学方面都有显著进展。 相似文献
11.
190 kD R.rOmpA基因序列对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探讨190 kD R.rOmpA基因序列对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检测作用.方法从立氏立克次体190 kD外膜蛋白A(R.rOmp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检测的方法,检测了683只蜱类标本和146个鼠类脏器标本,并随机抽取1株森林革蜱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克隆与序列测定.结果从蜱类标本和鼠类脏器标本中检测出了斑点热立克次体DNA片段;所测序列的分型结果表明与前苏联的DnS 14株型别一致,与我国曾经检测出的斑点热立克次体株差异较大.结论190kD外膜蛋白A基因序列可用于斑点热立克次体检测,并可用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基因型或亚型之间的鉴别.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分析研究了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内蒙W-88株(人株)的全细胞脂肪酸。结果表明W-88株与国际标准株西伯利亚立克次体232株(人株)的脂肪酸气相色谱图和其主要色谱峰的质谱图基本一致,从而认为W-88株属于斑点热群中的西伯利亚立克次体(Rickettsia sibirica)。 相似文献
13.
蛋白免疫印迹试验表明从内蒙通辽病人旺某血标本分离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W-88株与西伯利亚立克次体(232株及246株)的蛋白图谱完全相同,具有2个分子量为130KD及181KD的主要抗原性多肽及1个反应较弱的分子量为110KD的抗原性多肽,此与其它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不同。说明W-88株为西伯利亚立克次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中西伯利亚立克次体、立氏立克次体、康氏立克次体及派氏立克次体相互间抗原有较强的交叉反应。小蛛立克次体、澳大利亚立克次体与上述立克次体仅有微弱的交叉反应。说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主要抗原分子有相同的决定簇。 相似文献
14.
15.
研究证明黑龙江立克次体能够感染人血管内皮细胞和BALB/c小鼠,引起小鼠菌血症和器官损伤;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黑龙江立克次体毒力相关基因。表面蛋白质组分析鉴定了黑龙江立克次体和立氏立克次体的表面蛋白,用表面蛋白免疫C3H/HeN小鼠,发现某些表面蛋白为保护性抗原,并揭示这些保护性抗原均能够诱导抗原特异CD4+和CD8+ T细胞增殖并产生和分泌IFN-γ和/或TNF-α,以及诱导高水平特异性IgG2a产生,在这些免疫因素的协同作用下使小鼠有效抵抗立克次体感染。用黑龙江立克次体感染Tim-3高表达或低表达人血管内皮细胞以及Tim-3高表达转基因小鼠,结果有力证明Tim-3高表达能够促进人血管内皮细胞和小鼠抵抗黑龙江立克次体感染。 相似文献
16.
内蒙阿盟斑点热群立克次体Ha—91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我们于1991年从内蒙阿盟亚东璃眼蜱分离到一株斑点热群(SFG)立克次体,命名为Ha-91株。免疫荧光法及蛋白免疫印迹分析表明Ha-91株立克次体与西伯利亚立克次体抗原性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明显不同于其它种班点热群立克次体。这是首次证实亚东璃眼蜱为SFG立克次体的贮存宿主,也是首次从内蒙发现抗原性与西伯利亚立克次体不完全相同的SFG立克次体。 相似文献
17.
用缺口翻译法将斑点热群立克次体西伯利亚 246 株 DNA 和康氏 Simko株DNA标记~(32)P。分别与中国分离株黑龙江 054株和新疆精河株 DNA进行斑点杂交,以对国内两分离株基因组与北亚、康氏基因组同源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新疆精河株 DNA与西伯利亚246株DNA高度同源。与血清分类实验结果相吻合。黑龙江 054株DNA 与西伯利亚 246株 DNA和康氏 Simko 株 DNA的杂交阳性最低稀释度均低于阳性对照100倍以上。提示054株基因组与西伯利亚立克次体、康氏立克次体 Simko 株基因组存在较明显之差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吉林珲春地区家畜中斑点热、莱姆病及其复合感染的情况。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家畜血清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和伯氏疏螺旋体的IgG抗体。结果牛血清中斑点热感染率为18.0%,莱姆病感染率为27.5%,复合感染率为9.5%;羊血清中斑点热感染率为19.2%,莱姆病感染率为31.5%,复合感染率为12.8%。结论吉林珲春地区家畜中广泛存在斑点热和莱姆病的复合感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