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析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MP–IgM)及白细胞(WBC)检测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10至2018年10月在佛山市中医院门诊诊治的32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其就诊之后均行MP–IgM、血常规检测,统计MP–IgM检测阳性患儿其性别和年龄分布情况,结合以患儿具体表现来做出最终感染类型的判断,比较细菌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和病毒感染三类患儿中MP–IgM及WBC阳性率的差异。结果:32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经由检测,其中MP–IgM阳性者共计80例,阳性率为24.8 %。80例阳性患儿中,男、女阳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年龄分布上,3 ~ 6岁患儿阳性率明显要高于0 ~ 2岁、 7岁患儿的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三个阶段中,WBC阳性率及MP–IgM阳性率均呈下降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IgM及WBC检测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具有MP–IgM检测阳性率高、WBC检测阳性率高的特点,两者可作为临床初步鉴别呼吸道感染类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科肺炎患者与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和肺炎衣原体(CP)感染的关系。方法:我院儿科门诊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诊治慢性咳嗽肺炎患者做支原体(培养加药敏)和衣原体用检测试剂盒监测分析。结果:1.在210例患者中,慢性咳嗽MP特异性抗体IGM阳性56例,阳性率42%。CP特异性抗体IGM阳性25例,阳性率15%。MP和CP均阳性13%。健康对照组仅一例,占2.35%MP阳性。两组间阳性达显著差异。结论: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检测在儿科门诊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对提供诊断依据,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呼吸道疾病传播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快速液体培养法检测肺炎支原体、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对住院部儿科272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1-7岁儿童同时进行咽部分泌物快速液体培养法检测肺炎支原体和静脉血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在272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儿童中,用液体培养法阳性率约30%;被动凝集法阳性率约37%。两种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方法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较高,学龄前儿童是好发人群。对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尽早检测肺炎支原体及抗体,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反复呼吸道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72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儿均通过颗粒凝集法给予血清MP特异性抗体(MP-Ab)测定,根据本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合患儿的测定结果进行具体的分析。结果:7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有MP-Ab检查结果呈阳性患儿27例,阳性率37.5%,其中0~1岁患儿检查结果阳性率12.5%、1~3岁患儿检查结果阳性率18.75%、3~5岁患儿检查结果阳性率29.2%、5~6岁患儿检查结果阳性率58.3%、6岁患儿检查结果阳性率75.0%,患儿年龄增长,MP-Ab检查结果呈阳性率也就越高。0~1岁组患儿检查结果阳性率与6岁、5~6岁、3~5岁组患儿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0~1岁患儿组检查结果阳性率与1~3岁组组患儿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本组72例患儿中MP-Ab检查结果阳性率最高的是支气管炎组,阳性率为45.0%,肺炎组患儿次之,检查结果阳性率为35.3%,3组不同类型疾病患儿在MP-Ab检查结果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是引发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1月-2013年06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396例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IgM检测结果.结果:396例肺炎患儿MP-IgM抗体总阳性率为29.5%;0-1岁年龄组MP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P<0.05),3-6岁年龄组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一、四季度MP-IgM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二、三季度(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比例高,阳性率与年龄、季节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儿科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取其入院第2天的静脉血,进行肺炎支原体IgM检测,并对检测标本阳性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090例患儿送检标本中,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阳性检出243例,阳性率为22.3%,随着年龄的增加,阳性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炎支原体感染全年均可出现,以夏秋冬季高发,感染率与季节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全年均可发病,好发于夏秋冬季,随着年龄的增加,感染率增高。  相似文献   

7.
阿奇霉素转换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炎支原体肺炎旧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冷凝集阳性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的,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剧烈咳嗽。近10 a来,MP感染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所占比例显著上升,且以学龄期儿童多见。2004年1月—2005年8月,本校门诊部应用阿奇霉素转换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3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上述时期本校门诊收治的肺炎患儿64例,均常规行血清学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阳性并结合临床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其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7~12岁,中位年龄10岁。随机分为A、B 2组各32例,2组患儿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被动凝集(PA)和化学发光(CLIA)检测肺炎支原体(MP)抗体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中山市陈星海医院2018年5月至7月收治的13岁以下急性呼吸道感染且被怀疑为支原体感染的患儿623例,分别采用PA和CLIA检测血清中MP抗体,分析两种方法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检测的可行性。结果:PA检测的阳性率为50.72%,CLIA阳性率为4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率为83.15%,一致性良好(Kappa=0.664);CLIA是分别检测MP–IgM和MP–IgG,其阳性率为35.63%和20.71%;PA与CLIA测MP–IgM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法结果一致性良好(Kappa=0.629);PA与CLIA测MP–IgG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但两种方法结果一致性差(Kappa=0.296)。结论:CLIA检测MP–IgM和MP–IgG对小儿MP早期和继发感染诊断具重要的临床意义,对诊断小儿MP感染和治疗有提供快速依据,且CLIA利用自动化仪器有高效准确的特点,可以替代传统的PA用于临床,也可与PA一起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9.
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CVA患儿10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年龄相仿的在我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为对照组。应用间接血球凝集法测定2组患儿MP-IgM。结果观察组MP-IgM阳性38例,阳性率为38%;对照组阳性12例,阳性率为1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9.013,P<0.01)。38例CVA并MP感染的患儿除按CVA常规治疗外,加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MP治疗,有效率87%(33例),随访6个月,无一例出现复发。结论CVA与MP感染关系密切,对于难治性或反复发作的CVA,应考虑MP感染的可能,及时检测MP-IgM,对因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探讨肺炎支原体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和研究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niae,MP)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临床治疗上的重要性。方法:对我院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用聚合酶链反应法进行咽拭子MP—DNA检测,然后用被动凝集法对呈现阳性的患儿进行血清MP—IgM滴度检测。并记录临床表现及体征。结果:对120例患儿检测及临床记录,MP—DNA阳性数为64例(占53.3%),其中MP—IgM阳性数为34例(28.2%),临床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结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关系密切,应该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尽早进行MP—DNA、MP—IgM检测、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儿童肺炎的支原体感染进行检测并对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在吉林省白城中心医院检查的儿童肺炎患者分别采用肺炎支原体培养检测法、支原体抗体的被动凝聚法以及支原体金标免疫斑点法进行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使用肺炎支原体培养检测法的802例检测中,阳性205例(25.6%);使用支原体抗体的被动凝聚法的747例检测中,阳性135例(18.1%);使用支原体金标免疫斑点法进行Mp-IgM检测的603例患者中,阳性126例(20.9%);三中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检测结果为3岁及以下儿童的支原体阳性率为18.1%;4至7岁儿童的支原体阳性率为26.2%;8岁及以上儿童的支原体阳性率为27.6%;三个年龄段儿童的支原体阳性检测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需要根据患儿病情选取适当的检测方式,儿童肺炎的感染率与年龄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12.
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血清抗-MPIgM、IgG检测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之一,可导致患儿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只根据临床症状很难与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各类疾病作出鉴别诊断.通过对MP感染患儿血清抗-MP-IgM、抗-MP-IgG检测,可协助临床早期诊断MP感染,及早治疗,缩短病程.笔者对本院儿科拟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了血清标本中抗-MP-IgM、抗-MP-IgG的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肺炎支原体在婴幼儿阶段感染状况。方法:对2011年1一12月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802例婴幼儿用被动免疫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并统计学处理。结果:802例中MP—IgM阳性168例,阳性率20.9%;不同性别间NP-IgM阳性率男22.2%,女19.5%,P〉0.05,无统计学差异;各季度MP-IgM阳性率分别为28.2%、21.7%、23.O%、27.1%,P〉0.05,无统计学差异。各月龄MP-IgM阳性率,25—36月组28.6%,明显高于1—12月组(10.9%)和13—24月组(14.7%),P〈0.05,有统计学差异。混合感染细菌21%,肺炎衣原体17.5%。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随月龄增长发病有明显增加,其混合感染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9种呼吸道病原体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的阳性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于东莞市人民医院住院的0~5岁1151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第1组,同时选择0~5岁2298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为第2组,第3组为5岁的3801呼吸道感染的住院病人。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联合检测呼吸道嗜肺军团菌1型(LP1)、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n)、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副流感病毒(PIV)9种病原体IgM。结果:第1组LP1、MP、COX、ADV、IFA、IFB、PIV阳性率都比第2组、第3组高,且比总体阳性率高。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常易合并呼吸道病原体感染,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IgM抗体检测在诊断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抗体。结果 9 196例患儿中共检出MP-IgM抗体阳性3 829例,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P0.01),各季度中以第四季度检出率最高。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感染率较高,应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MP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支原体 (MP)肺炎是儿科较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 ,除肺炎外 ,还可表现为支气管炎、咽炎、心肌损害等 MP感染的并发症。 1 997年 1月~ 2 0 0 2年 3月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支原体肺炎 42例 ,并与单纯用西药治疗的 40例作对比 ,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82例支原体肺炎患者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临床诊断标准》的诊断 ,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 (治疗组 )42例和单纯西药组 (对照组 ) 40例。治疗组 42例中 ,男 2 6例 ,女 1 6例 ;年龄最大 1 4岁 ,最小 3岁 ,平均8.5岁。对照组 40例中 ,男 2 3例 ,女 1 7例 ;年龄最大 1 3岁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社区肺炎支原体致上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结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以2973例社区肺炎支原体致上呼吸道感染患者(2015年12月20日-2016年12月20日)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2973例社区肺炎支原体致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肺炎支原体阴性患者2667例,肺炎支原体阳性患者306例,统计分析不同发病季节、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患者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结果:冬季患者MP感染率为41.18%,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患病人群为儿童,且以4~10岁儿童最为常见,其中14岁人群MP感染率为3.27%,显著低于其他年龄段患者,P0.05;男性患者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为52.94%,和女性患者(47.06%)无显著区别,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致上呼吸道感染全年均有发生,但以冬季患病率最高,且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以4~10岁儿童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共计抽取2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研究,纳入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2月.对所有患儿进行MP-DNA检测,检测方法为聚合酶链反应法.对检出MP-DNA阳性患儿实施MP-IgM检测,检测方法为颗粒凝集法.观察MP感染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  相似文献   

19.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荧光定量PCR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了解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技术(FQ-PCR)检测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情况,及对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将52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取血和咽拭子标本进行FQ-PCR检测。结果MP感染在儿童中属于大病种疾病,各年龄段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幼儿发病率不低;MP感染咽拭子与血标本FQ-PCR检测感染率和感染拷贝量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运用FQ-PCR技术有利于MP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探索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中西医结合的可靠方法,将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探索这种方法的可行性以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具有随机性、前瞻性、平行性、开放性以及阳性药物对照等多种特性。将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符合排除标准以及入选标准的发热伴有咳嗽的疑似下呼吸道感染的肺炎支原体性肺炎儿童作为本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使用小儿咳喘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处理,对照组仅使用阿奇霉素。收集所有患儿的咽拭子标本或者血清以及临床病例资料。检测咽拭子标本中的MP23rRNA使用巢式PCR方法,检测血清中的MP卡尼采用乳胶凝集法或者ELISA法。对于血清阳性或者PCR阳性的患有下呼吸道感染的儿童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于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或者肺炎支原体-DNA阳性的80例肺炎支原体下呼吸道感染的肺炎支原体性肺炎,符合入选标准的患儿进行分析,其中对照组42例,治疗组38例。经统计分析,2组患儿在治疗前的病情方面、性别以及年龄方面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按病程对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对照组患儿的咳嗽减轻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以及退热时间均比治疗组儿童的咳嗽减轻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以及退热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24,0.001)。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对于儿童肺炎支原体下呼吸道感染的肺炎支原体性肺炎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阿奇霉素,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可以作为临床上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下呼吸道感染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