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215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结果:215例患者中,210例桡动脉穿刺成功并且均顺利完成手术;本组200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有8例出现迷走反射,4例术侧手术穿刺点发生出血,3例术侧手术穿刺点出现血肿,经积极对症处理与护理后病情均得到改善,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是确保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手术顺利的关键,并可减少不适感及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术后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2.
周煜  任飞 《吉林医学》2013,(29):6149-6150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经桡动脉途径的护理,预防和减轻介入治疗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对526例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要点进行回顾分析,术前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评估,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做好术前护理,健康教育,术后密切观察穿刺局部和全身情况。结果:本组526例患者中16例穿刺失败,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96.9%,术后仅有3例出现穿刺口出血,发现后及时处理,余者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护理,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要点。方法总结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830例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术后重点给予常规护理、尿量监测、穿刺部位护理、术后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19例患者出现穿刺点及非穿刺点的血肿,5例患者出现穿刺点出血,2例患者出现桡动脉痉挛,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虽然具有患者易于接受、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但术后仍需加强护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经桡动脉穿刺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对147例择期经桡动脉穿刺进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有针对性、有效的实施护理措施。结果:进行介入治疗的147例冠心病患者中,有3例拆除绷带后,由于手腕活动过剧并发轻微出血,经重新加压包扎,强化健康教育,患者积极配合,未再出现出血;有6例出现张力性水泡,经局部消毒,无菌注射器抽液,加压包扎后未再出现水泡,均康复出院。结论: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是确保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3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的患者行护理观察,包括术前给予细致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加强桡动脉穿刺部位及其路径血管皮肤的护理,术后严密观察桡动脉穿刺伤口及术肢有无异常,防止出血,加强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结果:225例获得成功,成功率97.8%,余5例经桡动脉途径失败后改用经股动脉穿刺成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100%,植入冠状动脉支架160枚。术中发生心律失常2例,心绞痛5例,术后穿刺点渗血4例,前臂皮下瘀斑4例,桡动脉搏动消失1例。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结论:对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实施全面针对性的护理,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8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发生渗血、血肿、出血与穿刺并发症的概率均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相当重要,建议实施人性化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道德要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广泛应用对临床护理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实践证明:通过护理诊断、实施医嘱做好术前护理,术中配合医生做好全面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穿刺局部及全身情况并做好出院指导等,对提高经桡动脉穿刺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生命质量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结合我科2006年5月~2010年5月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300例患者护理实际,总结了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对比经股动脉、桡动脉两种途径进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总结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在我院行介入治疗的7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均经桡动脉途径插管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经股动脉途径插管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通过两种途径介入治疗的观察对比,经桡动脉途径插管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明显低于经股动脉途径插管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且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股动脉途径相比,经桡动脉穿刺行冠心病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并发症和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126例需行PCI的患者,分为经桡动脉途径组(A组)82例和经股动脉途径组(B组)4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护理效果.结论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出血少、损伤小、愈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护理难度小低、术后患者即可活动、住院时间短、节约住院费用等诸多优点.上述特点均优于经皮股动脉穿刺行PCI术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心病介入诊治术的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60例接受经桡动脉穿刺行冠心病介入诊治术治疗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术后均因静脉回流不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手部肿胀,经松解绷带减压、抬高手臂或嘱咐患者做握拳活动后得到改善或缓解;术后3例在穿刺处出现出血,经处理后大达到止血的效果;5例前臂皮下淤斑,经减压、湿敷、理疗后恢复。无1例患者手部发生缺血性坏死及其他并发症。结论:术后的护理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心病介入诊治术的成功有着重要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326例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围术期观察和护理。结果:322例获得成功,成功率96.4%,余4例经桡动脉途径失败后改用经股动脉穿刺成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100%,植入冠状动脉支架386枝。术中发生心律失常7例,低血压3例,心绞痛1例;术后穿刺点渗血4例,前臂皮下瘀斑4例,桡动脉搏动消失1例。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结论:对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实施全面针对性的护理,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张桂华  张玲  赵冬  李晓萌  杨红亮 《吉林医学》2012,33(22):4860-4861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经桡动脉途径的护理。方法:对经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治疗的1 892例患者的术前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等,术中桡动脉穿刺及拔管相关护理,术后对介入治疗容易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细致的观察护理。结果:1 892例患者中经桡动脉途径完成手术1 856例,1 89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桡动脉穿刺点渗血17例,穿刺周围皮下瘀斑28例,桡动脉波动良好,术后1个月恢复正常,术后迷走神经反射1例,其余未发生并发症。1 89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成形术全方位、周到、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患者痊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复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冠心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曾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8例,重复行冠状动脉造影,有介入治疗指征者行再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58例患者中有56例成功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96.5%。2例失败者因穿刺不成功。其中46例有再次介入治疗的指征,43例成功经桡动脉途径行再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置入支架64枚,成功率93.4%。失败3例中2例因桡动脉狭窄、1例因桡动脉痉挛指引导管不能通过。3例改行股动脉途径均获成功。术后5例发生穿刺侧上肢疼痛或乏力,2例发生手臂肿胀,1例桡动脉血栓形成导致闭塞发生,但未发生手部缺血坏死。结论重复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脉内介入术诊断和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0年6月心血管科采用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经桡动穿刺的成功率、并发症,及其护理措施。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5.8%,1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改经股动脉穿刺成功。发生伤口血肿1例,上肢肿胀2例。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可显著减少出血等并发症,特别是术后可下床活动,患者和家属易于接受。但治疗受患者手部血管条件限制,因此选择桡动脉穿刺,术前要作Allen’s试验,判断手部桡、尺动脉形成的掌浅弓和掌深弓是否通畅,以免术后发生缺血性损伤或坏死,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手部血液循环情况,应尽可能避免桡动脉栓塞、手部缺血、动一静脉瘘及术后桡动脉搏动消失等并发症的发生。有针对性地观察和预防性的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处理措施。方法:观察因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行PCI的186例患者,观察术中及术后有无大出血,局部血肿,血栓形成,动脉瘤,动静脉瘘等并发症发生。结果:发生各种并发症15例,发生率为8%,其中压迫止血不当产生的出血5例,均为少量出血;穿刺点周围血肿5例,1例发生较为严重的血肿;桡动脉局部血栓形成4例:假性动脉瘤1例。结论:经桡动脉行PCI穿刺血管损伤并发症在临床不少见,处置措施重在预防,强调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60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后能够积极配合治疗,缩短住院时间。结论加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80例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4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改行股动脉或肱动脉穿刺,3例桡动脉穿刺虽成功但试行冠状动脉造影失败,其余患者均取得穿刺和介入治疗成功。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可行,穿刺较困难,导引导管支撑力较差,术后并发症和痛苦少,但应警惕局部血管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曾玉李  冯秋红 《吉林医学》2013,(29):6176-617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前臂血肿的护理措施,预防和减轻介入治疗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术后发生25例前臂血肿护理过程。结果:所有2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均得以有效控制,血肿减轻,无一例进行外科手术处理,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及早发现和及时有效地护理能防止前臂血肿恶化,有效地缓解病情,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272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病人准备;术中生命体征的监护;术后饮食护理和术侧肢体的观察.结果 270例成功,2例穿刺失败改股动脉穿刺,2例术中诱发心绞痛,3例术后穿刺点渗血,经积极治疗未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一条安全可行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并探讨桡动脉止血器用于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选取尺动脉通畅试验(Allen试验)阳性并经桡动脉径路介入的200例患者采用桡动脉止血器进行穿刺处止血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00例患者皆止血成功,但因护理不当等原因,出现穿刺点出血3例,前臂血肿3例,局部皮肤水泡、瘀斑1例.经对症处理后皆痊愈.结论:使用桡动脉止血器对桡动脉进行压迫止血后效果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