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鼻中隔偏曲对鼻气道阻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模拟试验和临床观察方法,检测不同位置,不同大小的鼻中隔偏曲对NAR的影响。发现模拟试验与临床观察结果两相吻合。提示:在挑选鼻中隔偏曲手术病人时,应根据其部位,大小和复杂性综合考虑,尤以位于鼻腔前产的偏曲,应引起足够重视,在手术中应对此部位的偏曲彻底矫正,才能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唇腭裂患者二期鼻唇畸形修复同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鼻气道阻力的影响。方法:应用主动性前鼻测压法,测定18例唇腭裂患者二期鼻唇畸形修复时同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前后鼻气道阻力和主观鼻开放感觉的评分情况。结果:18例患者术前鼻气道阻力为(0.664±0.200)kPa/(s·L);术后6个月为(0.304±0.180)kPa/(s·L),12个月为(0.396±0.250)kPa/(s·L),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前主观鼻开放感觉评分为7.5±1.5,术后6个月为2.1±2.0,12个月为3.0±2.4,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鼻中隔偏曲的矫正应视为唇腭裂鼻唇畸形整复的重要内容之一,可显著降低患者的鼻气道阻力,同时患者的鼻通气功能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采用模拟试验和临床观察方法,检测不同位置、不同大小的鼻中隔偏曲对NAR的影响。发现模拟试验与临床观察结果两相吻合。提示:在挑选鼻中隔偏曲手术病人时,应根据其部位、大小和复杂性综合考虑,尤对位于鼻腔前部的偏曲,应引起足够重视,在手术中应对此部位的偏曲彻底矫正,才能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中隔矫正术前、术后的主、客观评估及相关性,评价该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作用。方法 以46例鼻中隔偏曲伴不同程度鼻塞的 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术后6~8周进行评估,主观方面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客观方面应用鼻声反射及鼻阻力计,记录双侧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asal minimal cross-sectional area,NMCA)、鼻腔容积(nasal cavity volume,NCV)及鼻阻力(nasal resistance,NR),应用配对t 检验对各主、客观指标及其之间有无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术后在VAS、NCV及NR中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NMCA中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VAS与NMCA,NCV,NR三者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结论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能有效改善鼻中隔偏曲患者鼻塞症状。鼻腔通气功能的客观检查可以直观并量化的说明手术前、后鼻气道阻力和鼻腔结构的变化,是一种很好的评价参数且不与患者的主观感受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鼻中隔成形术对鼻气道阻力的影响. 方法 应用主动性前鼻测压法,测定51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中隔成形术前后鼻气道阻力和主观鼻开放感觉评分情况.结果 51例患者术前鼻气道阻力是(0.666±0.21)KPa/(s·L);术后3个月为(0.302±0.16)KPa/(s·L),12个月为(0.397+0.24)KPa/(s.L);术后3个月和12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前主观鼻开放感觉评分为7.5±1.5,术后3个月为2.0+2.0,10个月为3.0+2.5,术后3个月和12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鼻中隔成形术可显著性地降低患者的鼻气道阻力,同时可明显地改善患者的主观鼻开放感觉.  相似文献   

6.
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治疗早期外伤性鼻中隔偏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鼻外伤导致鼻骨骨折的同时也可能造成鼻中隔骨折、偏曲,从而影响鼻部外形和鼻腔功能。我科自2003年1月~2008年3月对67例外伤性鼻中隔偏曲在伤后5~14d实施手术矫正,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疾患,有关手术治疗的文献最早由Cottle^[1]报道,1978年由武汉医学院主编的“耳鼻咽喉科学”将手术治疗该病的方法命名为“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2]。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鼻内镜技术在国内逐渐开展并迅速普及后,由于内镜技术的诸多优势,  相似文献   

8.
鼻中隔偏曲在鼻声反射测试中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2003-2010年我们对单纯鼻瓣区的鼻中隔偏曲及鼻腔并鼻瓣区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了鼻瓣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 探讨应用鼻内镜实施鼻中隔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0°和30°鼻内镜引导下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中应用经18号麻醉穿刺针改制的吸引器头边吸引分泌物边剥离黏骨膜。结果 62例病人鼻中隔偏曲全部得到矫正,效果良好,无一例鼻中隔穿孔。结论 应用鼻内镜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并且用麻醉穿刺针改制的吸引器具有吸引及剥离的双重作用,简便、安全、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鼻内窥镜在鼻中隔高位、后段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目的:寻找更为安全可靠,矫正满意的治疗鼻中隔高位,后段偏曲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鼻内窥镜技术,行鼻中隔高位,后段偏曲矫正术。结果:对109例患者术后1 ̄50个月的疗效观察表明,该方法可安全,彻底地矫正高位,后段的鼻中隔偏曲,满意地改善患者的鼻腔通气,嗅觉,有效地控制鼻腔粘连的发生和减少鼻息肉、鼻窦炎的复发。结论:该法与传统的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比较,具有安全和疗效持久等优点。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鼻中隔偏曲是鼻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如果出现症状,药物治疗多无效,最终需要手术矫正。手术方法诸多,如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改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改良鼻中隔成形术及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等。我科2005—02—2012—02对159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在确定偏曲类型后实施综合各种手术特点制定个性化的鼻内镜下矫正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鼻声反射测量,寻找对鼻中隔偏曲诊断及手术效果评估的客观依据。方法 应用鼻声反射测量鼻腔不同部位的截面积和各段鼻腔的容积,分析鼻中隔偏曲患者与正常人、生理性偏曲者的各参数差异,结合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分析手术前、后各组鼻声反射参数与主观鼻塞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组鼻腔与生理性偏曲组中偏曲侧鼻腔的MCA2、MD3有统计学差异。病例组中鼻堵侧鼻腔与生理性偏曲组中偏曲侧鼻腔的MD2、V2~3有统计学差异。术前鼻塞症状的VAS评分与MCA2、MCA3、V2~3、V3~5、V0~7呈负相关。手术前后VAS评分的改变与MCA3、V3~5、V0~7的改变呈负相关。结论 鼻声反射检查可为鼻中隔偏曲的诊断提供客观量化依据,用于手术效果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鼻窦鼻中隔联合手术对鼻中隔术后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窦鼻中隔联合手术,对鼻中隔手术后修复的影响.方法:65例鼻中隔偏曲并发慢性鼻窦炎的患者,行鼻内镜鼻窦鼻中隔联合手术,观察中隔术后的临床指标,并与单纯鼻中隔手术对照.结果:鼻窦鼻中隔联合手术组的术后早期反应重于单纯鼻中隔手术组,3个月后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高于后者,未发生鼻中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鼻窦鼻中隔联合手术对鼻中隔手术预后没有产生不良影响,该术式安全,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加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168例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40例,鼻内镜下单纯鼻中隔矫正术治疗;B组49例,采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C组79例,应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结果术后1年A,B,C组显效率分别为77.5%,57.1%,79.7%。A,C组的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B组(P〈0.05);术后2年A,B,C组显效率分别为55%,40.8%,75.9%。C组显效率则高于A、B组(P〈0.05)。结论鼻内镜下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鼻中隔偏曲及鼻中隔结节与鼻窦炎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鼻中隔结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方法 通过前鼻镜、鼻窦冠状位CT、鼻内镜检查,观察2001年2月-2002年11月住院的3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鼻腔、鼻窦情况及79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鼻中隔的情况,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3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中有11例鼻窦炎,均为I型、前组鼻窦炎,其中高位偏曲23例,伴鼻窦炎9例,6例为双侧;低位偏曲7例,伴鼻窦炎2例。79例鼻窦炎思者中有30例鼻中隔偏曲,其中,岗位偏曲22例,18例为前组鼻窦炎;低位偏曲8例,6例为前组鼻窦炎;鼻中隔结节4例,均为病程较长的Ⅱ、Ⅲ型鼻窦炎患者。结论鼻中隔岗位偏曲与鼻窦炎的发病密切相关,鼻中隔偏曲多引起前组鼻窦炎,往往双侧发病。鼻中隔结节可作为慢性鼻窦炎的一个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硅胶片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方法 30例患者行鼻中隔矫正术,15例术后将硅胶片剪成上窄下宽近似梯形状,将其卷成圆筒状,从总鼻道放入,然后将其展开贴敷于鼻中隔黏膜面,用膨胀海绵填塞。结果 15例采用硅胶片贴敷的鼻中隔黏膜光滑平直,平均愈合时间4.1d。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未采用硅胶片贴敷的黏膜出现溃疡或糜烂、结痂,平均愈合时间15.4d。随访5个月~1年均未见穿孔。结论 硅胶片具有保湿作用,有利于黏膜生长,对鼻中隔黏膜还具有支撑、塑形作用。此外,硅胶片柔软,对鼻腔刺激小,患者痛苦小,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鼻中隔偏曲鼻内镜下手术的术式选择及其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及其疗效。方法 对212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分别采取4种鼻内镜下手术方式: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52例,改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37例,鼻中隔矫正术58例,鼻中隔成形术65例。结果 4种术式的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鼻内镜下鼻中隔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后疗效受到术者鼻内镜操作水平和有关理论水平的影响,同时也与鼻内镜器械设备完备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33例外鼻畸形伴鼻中隔偏曲患者施行内镜辅助下鼻整形术同期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方法和术后疗效。 方法 患者均在全麻下经鼻小柱鼻前庭做切口,骨膜下暴露鼻骨及上颌骨额突,在内镜辅助下进行截骨整复并矫正鼻中隔,酌情将取出的自体鼻中隔骨质及软骨条修整后填于塌陷处或支撑鼻小柱、修整鼻尖等。术中可同期行下鼻甲成形术。随访3个月以上。 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均取得满意的整形效果,鼻腔通气良好。 结论 鼻内镜辅助下鼻整形术同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效果好,无排异反应,不仅能改善鼻部外观,而且能改善鼻腔通气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